查看原文
其他

搞定场景,小程序就赢一半了!

常丹 见实 2019-06-24

和给赞 CEO 邓皆斌的长聊几乎都在围绕着两个字:“场景”。这个明星团队的快速崛起和新小程序的推出,都是在满足不同场景下用户的需求,未来的方向也会继续围绕这个关键词。

 

还是在 2017 年 8 月 8 日无现金日,给赞小程序凭借朋友圈「讨赏互动」的玩法引发刷屏,连续两天的单日 PV 过百万。这是微信依次开放功能接口后第一波引爆的小程序之一,背后的原因是 iOS 用户无法赞赏公众号作者,给赞恰好以小程序的形态帮助作者们轻松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让自媒体不再为收钱发愁。

 

经过大半年的谈判协商,最近,微信和苹果达成协议,iOS 用户的打赏功能重新上线,给赞小程序也因此受到影响。上个月月初那几天,邓皆斌的微信都被“关心”的信息塞满,其中也有“见实”团队发去的询问。他回复说,其实团队早已在公众号之外拓展新的场景。目前已经上线的几款小程序,都是围绕着微信生态轻内容的生产服务,包括“给赞讲讲、给赞问问、给赞写写+”。

 

不过,场景这个关键词是如何贯穿在这些小程序的设计之中的呢?


近期“见实”(微信号:见实)关注的优秀小程序中,多数和“场景”有着密切关联。在下面的相关报道中,我们给出了那些那些优秀团队的报道链接,您如果一一点开对比阅读,会发现,大部分优秀的小程序都抓住了一个特定的“场景”,并将它们和关系连接起来。现在,见实不打算深度分析“场景”,而是将围绕这个关键词的更多一手访谈奉献给大家。直到我们都一起积累了足够多案例、数据、见识,再来深度思考。那时,你对场景和关系的理解估计早已超越“见实”,能带给大家更多启发。


精准切入用户场景这件事上,给赞团队是如何做的,他们的打法和经验,是否值得更多小程序创业团队学习和借鉴?带着这些问题,见实团队和给赞 CEO 邓皆斌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听听看他是如何看待这件事情的。

 

如下,ENJOY:

 

‖见实‖ 你现在怎么定义给赞?


邓皆斌:给赞小程序的核心,是为用户表达最高形式的喜爱提供了一种便利。在微信生态里,好的内容随处可见,点赞是大家已经习以为常的习惯,但当你看到一篇极好的文章,或者是好朋友分享的有价值的内容时,点赞已经不能满足你强烈的支持和喜爱,这个时候,人们会选择赞赏传递他们当下的情绪,广泛的来看,赞赏帮助用户之间完成了一次情感传递,给赞为这种行为提供了便利,创造了价值。

 

‖见实‖ 你们算是爆款吗?


邓皆斌:我认为有三个等级,第一个等级是千万级爆款,爆发周期1-2天48小时内。第二个等级是百万级爆款,给赞算是百万级。第三个等级是十万级左右。

 

有用户说:“哇,这个小程序刷屏了”微信朋友圈本就是社交关系链,圈层效应特别明显。投资人的微信好友,绝大多数是投资人和创业者。如果从一个学生人群,渗透到投资人人群很难。从投资人群渗透到学生人群也很难。

 

跨越不同圈层节点并覆盖不同圈层会是很难的事情。不仅传播节点会很少,渗透起来也有难度。给赞当时只是找到一个需求场景就去做,前期也并没做爆款预判,未知性也很强。

 

‖见实 那怎么起量呢?


邓皆斌:一款产品,如果只是顺自然流的话,根本没有大流量可言。纯自然放养的传播速度也会超慢。从运营角度也很难快速试错和产品迭代,也就没法快速提升产品品质,提升用户体验度。

 

所以,每一款小程序上线后,我们都会赋予它一个增长的起始量,覆盖更多微信用户参与到产品当中。给赞小程序当初瞬间起来时,起始量大节点是24小时,3天之后就慢慢掉下来,后面就会持续相对比较持平的状态。这也是小程序想要持续增长发展的痛点,典型的流量高峰期上去容易,下来速度也会很快。


(2017年8月8日增长曲线数据)

 

我也观察到行业内小程序都存在共同的问题,一个小程序某个时间段会快速爆发,这种爆发都是不可持续的,一次效应很明显,但并不能做到反复增长和多次爆发的状态。所以,我的理解是:很多爆发都是带有营销性质的传播行为,前期是以普及教育的态度来做市场探索、尝试有哪些可能性。

 

‖见实 给赞的增长,是怎么逐步给资源的?


邓皆斌:有几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根据场景继续做资源匹配。相对来说渠道会更多,KOL 的头部资源维度会更大,需要形成多维度传播矩阵,逐渐做到更大的渗透。由于不同的资源都有它影响人群的特性,当初是想让赞赏小程序不仅仅是互联网核心人群在用,而是要拓展到更大众化用户的场景中去,这样的节点效应才会形成持续增长得效果,而且用户增量的可持续性很不错。

 

第二种方式走泛品牌化。用户觉得给赞小程序有价值在就会形成口碑化传播,用户是以给赞品牌本身去影响他的好友。同时给赞目前是多个小程序在推进,形式多样化,满足不同场景需求。

 

如特定节假日节点推出的产品场景,因为和节日点很契合、基调很对,就会促成大众用户多频次使用,有可能是他写了一句金句、一句祝福,用户就会主动分享到关系圈,微信群、朋友群;赞赏整个场景的建构逻辑是:“通过一个[码],用户可以收到赞赏”。

 

‖见实 给赞的用户是什么用户?


邓皆斌:目前给赞小程序有两种类型用户。第一种是持续性用户,他们会经常分享。自己写一些有价值的内容,每当有需求就会主动打开,而且是多频次需求。

 

第二种是被动型用户,刚好在某个场景看到了就会打开,平均每天打开 2 次左右。从常态化数据来看,不是每个用户都有固定使用场景,大部分用户都是从朋友圈、微信群、自媒体订阅号当中发现赞赏小程序,从发现到初次使用,同理他们觉得好玩,就会分享到群和朋友圈;被动型用户这时候靠需求和产品本身,来把这批用户转化成持续性用户。

 

‖见实 你们也碰到了很多坑、很多不顺的地方。怎么过去的?


邓皆斌:给赞没有走的很顺畅,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坑。因为小程序相对来说,是一个新产品形态,新平台新生态,只能边做边摸索,更会遇到非常多琐碎问题,但这些并不重要。

 

回过头来看更重要的不是什么坑,而是理解小程序生态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


对于在微信生态创业的所有小程序团队、做产品的公司来说,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做小程序考虑的是“场景”。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微信小程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设施的生态,有用户、关系链、支付,微信提供了基础能力。是在这个基础之上构建产品,只要想好这个产品在什么场景下提供给用户?提供给什么样的用户?提供什么功能满足大众怎样的需求?创造的价值是什么?用户是否会重复频繁的使用?所以,团队要把这个逻辑想清楚。

 

很多小程序大多会出现的问题是:某个时间段会很好,后来发现用户都流失掉了。说明这个产品想场景时出现了问题。我认为这是开发小程序蛮大一个坑。

 

相比之前做一款产品的逻辑来说差异还蛮大,中间有结构性的变量,需要随时带上“微信生态场景”做思考做调整。所以长线价值、短线价值开发小程序的团队要想清楚,如果遇到用户不会长线使用,一定不会有长线增长的发展空间。

 

当时给赞小程序思路是这样的:“让你的小程序有能力出现在哪?”。

 

小程序目前都是在微信搜索就可以搜索到,但是用户没有关键词搜索逻辑,完全不同于应用APP市场。APP逻辑是主动寻找搜索逻辑关键字搜索。小程序出现的逻辑是用户不是通过搜索来找到你的产品,尽可能让你的产品实现场景化触达,让用户发现小程序。

 

‖见实‖ 微信小程序里的场景,和以前我们理解的场景有什么不同吗?

 

邓皆斌:和以前做APP相比有区别,但从场景的角度看并没有那么明显的区别。举几个例子说明:「微信生态里的场景」。


第一个场景,最早给赞场景是在微信订阅号里通过一个码嵌入到公众号问文章里,这是和自媒体订阅号的一个场景;第二个场景是朋友圈。用户可以将码放到朋友圈里分享;第三个场景是微信有大量的微信群,不同群不同主题不同形态场景。如创业群、HR群、主题群、行业大咖群、线下群等。不同类型的群就是不同类型的场景; 


这三个都是特定的场景,所以给赞开发其它小程序时,都会以场景需求逻辑展开。我们推出的这个码有没有能力出现用户需要的场景中?这是我们要核心思考的问题。


我们常这么说,判定如何触达一个场景的标准是,“你的小程序【码】有没有能力出现,而不是把码放在那里。”

 

‖见实‖ 那,你觉得给赞是工具?还是社交?


邓皆斌:从产品形态给赞看上去是工具类小程序。从战略上说给赞是提供服务,不希望它是单纯的一种工具。

 

回看更多精彩文章!

学生完课率达60%,接管一个场景就能将活跃提升到这样的地步?

平均1人带来70人的超级裂变效果,忆年“妖孽”般的数据怎么来的?

周留存40%+,这款小程序数据劲超同类APP,这是怎么做到的?

果酱趟出了这些大坑,对切换到小程序上的你是不是有超大帮助?


用户1.2亿还不够大?黑咔要用这套策略挑战7个亿的用户获取

3个月新获2000万用户 周杰采取了这些截然不同的开发策略

800万用户,交易用户留存率50%+,享物说逆出天际的数据怎么做到的?

3亿用户一半来自小程序,摩拜从2个关键词入手做成的大件事


用户体系能帮你快速起步到什么程度?看看茄子直卖就能知道了

靠30%扩散率带来了8千万用户,勇往究竟做对了哪一点?


↘第一期“实话会:小程序大神局”现场精华版

小程序大神们的脑洞:4小时里,他们说了这些值得借鉴的点


一起看见真实! 扫码切磋干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