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2Q2货币政策报告释放的五个信号

刘郁 肖金川 郁言债市 2022-09-26









郁言债市数据平台

区域、城投、地产数据一网打尽

欢迎关注使用!

摘 要   


8月10日,央行发布2022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整体基调:抓好落实、巩固趋势。对经济的判断,外部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需稳固。强调抓好政策落实,巩固经济向好趋势。并且指出,二季度以来,公开市场 7 天期逆回购和中期借贷便利( MLF)的中标利率均保持不变,这有助于在全球主要央行加息背景下平衡好内、外部均衡。


宽信用: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信贷增速下降也是经济新常态的反应。二季度报告中提到“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相比一季度,二季度用合理增长取代稳定增长。其中两次提到政策性银行新增的 8000亿元信贷额度和新设的3000亿元金融工具,这直接反映出落实基建相关的融资是重要抓手。并在专栏三中明确指出,“信贷增速在新旧动能换档和融资结构调整过程中可能会有所回落,是适配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反映”。


流动性:MLF根据供需缩量可能是正常现象,关键是关注之后的资金利率是否变化。二季度报告中明确提到“7 月份以来,一级交易商的投标量继续减少,人民银行相应进一步降低逆回购操作量,但仍充分满足了投标机构的需求”。这向债券市场传递了清晰的信号,如MLF续作出现缩量,可能更多是银行考虑到1年存单利率较1年MLF利率低90bp,主动减少MLF的需求量;而非央行减少供给量。


通胀:全球通胀严峻,国内通胀为结构性,预计不影响货币政策宽松的方向。下半年一些月份涨幅可能阶段性突破3%,结构性通胀压力加大,货币政策更多是从预防通胀的角度来应对,包括稳物价、保供应等手段,并不会因通胀而放弃宽松对经济的支持。


债市策略:拉久期相对占优。流动性合理充裕,债牛的基础仍在。过流动性的波动或变得频繁,当前的资金利率,以及建立在其上的同业存单利率,已经远远偏离政策利率,从而缺少定价的锚,导致市场情绪更加谨慎,容易波动。从流动性充裕中充分受益的短期限固收类资产,可能更容易受到流动性波动的影响。相比之下,当前中长端利率与资金利率的利差保护又相对充足,即使DR001、R001回升至1.6%左右,10年期国债、国开债与1.6%的利差仍然较为可观。


核心假设风险。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



8月10日,央行发布2022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如何看待其对利率的影响?



1

整体基调:抓好落实、巩固趋势


本次对经济的判断,外部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需稳固。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二季度报告)在宏观展望部分,提到当前经济面临的困难。海外方面,“主要发达经济体加快收紧货币政策……给新兴经济体带来的溢出影响明显加大,全球经济活动边际放缓、部分经济体硬着陆风险增加”。国内方面,“消费恢复面临居民收入不振、资产负债表受损和消费场景受限等挑战……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还存在一些难点堵点,服务业恢复基础尚不牢固,青年人就业压力较大”。因而,稳经济还需付出艰苦努力,政策还需加大实施力度、抓好落实。

延续加大实施力度的基调。二季度报告强调“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这是3月政府工作报告货币政策基调确定以来的再一次强调。

抓好政策落实,巩固经济向好趋势。728政治局会议强调“财政货币政策要有效弥补社会需求不足”,二季度报告中提到“抓好政策措施落实,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着力稳就业稳物价,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力争实现最好结果”。相比之下,一季度报告中提到“支持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可见,二季度报告更强调前期政策的落实,没有直接提到增量货币政策工具。

搞好跨周期调节,不超发货币。二季度报告中强调“搞好跨周期调节,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相对于央行二季度例会中“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的表述,没有提及逆周期。此外,二季度报告中明确提到“不超发货币”,有助于稳物价,也是不预支未来的再一次明确。

不下调逆回购和MLF利率,有助于内外均衡。二季度报告中提到“2022 年二季度以来,公开市场 7 天期逆回购和中期借贷便利( MLF)的中标利率均保持不变,这有助于在全球主要央行加息背景下平衡好内、外部均衡。”这解释了央行为何未下调MLF。今年内美联储和欧央行可能继续加息,市场预期美联储加息节奏可能趋缓,关注外部约束放松的可能性。


2

宽信用: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


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合理增长。二季度报告中提到“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相对一季度报告的表述“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稳定增长”,措辞出现边际调整,用合理增长取代稳定增长。

未提稳杠杆相关表述。值得注意的是,二季度报告中,下一阶段的表述未提及“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728政治局会议未明确提及全年增长目标,在这种前提下,M2和社融的增速可能暂时不再锚定名义GDP增速,而是维持平稳适度、合理的增速,以支持实体经济。这种平稳适度、合理的增速,受制于稳物价、不预支未来等因素的约束,可能难以达到2020年那样的大幅反弹。

落实基建相关的融资是重要抓手。二季度报告下一阶段的表述中,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两次提到政策性银行新增的 8000亿元信贷额度和新设的3000亿元金融工具,这直接反映出央行对落实该政策、支持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的重视程度。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基建投资是重要的抓手。准财政发力之下,出台大规模地方债融资政策的概率相应下降。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相对一季度报告中“继续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牵引带动作用”的表述,二季度报告调整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从对再贷款额度的强调,转向强调用好,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正向激励作用。

贷款结构的重要性。专栏三《近年来信贷结构的演变和趋势》,分析了2019年以来贷款结构改善情况,主要是制造业、普惠小微贷款占比有所回升,而基建和地产相关贷款需求趋势性转弱,明确提到“信贷增速在新旧动能换档和融资结构调整过程中可能会有所回落,是适配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反映”。这也强调了中长期视角下,我国信贷增长将更加重视总量稳、结构优。

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开始低于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6月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76%,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62%,两者分别较一季度环比下降22bp、87bp。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降幅较大,开始低于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2020-2022年一季度,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高于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介于4-51bp。而2009-2019年间,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低于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介于12-146bp,当前两者利差为14bp,接近2009-2019年的下限,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利率有进一步下行的空间。


3

流动性:MLF根据供需缩量可能是正常现象


央行明确解释公开市场操作缩量的原因,后续MLF缩量可能同样是银行需求因素所致。二季度报告中明确提到“7 月份以来,一级交易商的投标量继续减少,人民银行相应进一步降低逆回购操作量,但仍充分满足了投标机构的需求。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是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操作量根据流动性供需变化灵活调整是正常现象”。这对7月初以来的逆回购缩量进行了解释,向债券市场传递了清晰的信号。8月16日到期的6000亿元MLF,15日续作时可能缩量。如MLF续作出现缩量,可能更多是银行考虑到1年存单利率较1年MLF利率低90bp,主动减少MLF的需求量;而非央行减少供给量,关键是关注之后的资金利率变化。

央行上缴利润1万亿元。二季度报告中提到“截至 7 月底已上缴 1 万亿元,相当于全面降准近0.5个百分点的政策力度”,全年上缴利润总量为1.1万亿元,还剩余1000亿元左右。央行上缴利润对应的资金,经过留抵退税流程,从国库中流出,退给相关的企业,形成企业存款,补充银行负债端。
央行上缴利润完成91%,留抵退税因素对流动性的增量影响可能已经不大。

确认货币市场短期利率低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一季度报告中第五部分下一阶段的表述中,删除“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为中枢上下波动”(相对2021Q4报告)。二季度报告,第一部分回顾中相应删除了“货币市场短期利率围绕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运行”的表述(相对2022Q1报告),主要是二季度DR007显著低于7天逆回购利率。删除相关表述,是对既定事实的描述,也是对一季度报告下一阶段表述修改的呼应。
接下来,考虑到二季度报告下一阶段未提“货币市场短期利率围绕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运行”,货币市场短期利率低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情况可能会延续。


4

通胀:国内结构性通胀,预计不影响货币宽松方向


全球通胀的严峻性。二季度报告在世界经济金融形势部分,明确提到“高通胀已成为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最主要挑战”,“中长期而言,本世纪前二十年对平抑通胀发挥重要作用的全球一体化、 劳动力供给充裕等红利已发生逆转,叠加当前能源转型和产业链重构成本上升,本轮全球通胀走高的粘性和持续时间可能比以往更加严峻”。

海外通胀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渠道影响国内,一是海外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收紧,这部分影响大部分可以被汇率所吸收;二是输入通胀压力,可能会给国内通胀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但考虑到海外大宗商品价格整体进入下行周期,这种输入通胀压力可能较为短暂。

国内通胀的结构性,预计不影响货币政策宽松的方向。二季度报告专栏四,《全年物价仍可实现预期目标 但应警惕结构性通胀压力》分析了国内通胀形势,整体判断“预计今年下半年我国CPI运行中枢较上半年1.7%的水平将有所抬升,一些月份涨幅可能阶段性突破3%,结构性通胀压力加大”。报告中强调我国具备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的有利条件,而猪价上涨、输入通胀压力、以及前期PPI向CPI的传导,可能阶段性推高CPI同比。专栏中明确提到应对方法,“货币政策将坚持稳健取向……兼顾把握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平衡……一方面,不断夯实国内粮食稳产增产、能源市场平稳运行的有利条件……另一方面,继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力争全年经济运行实现最好结果”。
可见,货币政策更多是从预防通胀的角度来应对,包括稳物价、保供应等手段,并不会因通胀而放弃宽松对经济的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CPI中猪价权重较低,猪价上涨对CPI的拉动效应可能被高估。7月猪肉价格上涨20.2%,影响CPI上涨约0.27个百分点,可见猪肉权重仅1.3%,明显低于去年的2.2%。主要是前期猪价持续下跌,使得CPI猪价的权重被动调低(详见《CPI猪肉分项权重的一个估算方法》)。在猪价上涨初期,猪价真实的权重低于市场普遍认为的2%左右,可能使得猪价上涨带动CPI上行的效应被高估,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7月CPI同比低于预期。


5

债券市场:健全高效联通的多层次体系


二季度报告中明确提到“健全高效联通的多层次债券市场体系,加快商业银行柜台债券市场发展,提高债券市场流动性,形成更加连续有效的二级市场价格”。

债券市场的制度建设可能继续完善。回顾来看,2020年7月,人民银行、证监会联合发布《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20〕第7号)》,同意银行间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相关基础设施机构开展互联互通合作。2020年12月,央行等三部门发布《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对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的要件、内容、时点、频率等作了统一要求。2021年8月,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公司信用类债市各项规则标准逐步统一。2022年1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等共同制定了《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债券市场互联互通业务暂行办法》。

接下来,债券市场的制度建设可能继续完善,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之间的“壁垒”有望逐渐拆除,促进资金在两个市场自由流动,形成统一市场、统一价格,为货币政策在债券市场的有效传导打好基础。


6

债市策略:拉久期相对占优


流动性合理充裕,债牛的基础仍在。今年3月以来,推动利率下行的因素,主要是流动性充裕。二季度报告下一阶段表述中,未提“货币市场短期利率围绕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运行”,货币市场短期利率低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情况可能会延续,这意味着债牛的基础尚未动摇。

接下来,久期策略,可能优于杠杆策略。8月8-9日,银行间质押式回购成交量一度超过7万亿元,隔夜成交量接近6.4万亿元,反映债市杠杆率处于较高水平。这两日,3年以内期限国开债收益率出现了7-10bp的上行。较小的资金利率波动,对应短端国开债收益率波动较大,反映出较高杠杆率下,短期限债券与银行间资金利率的利差压低之后,相对长端更为“脆弱”,容易受到资金利率波动的影响。

一方面,流动性的波动或变得频繁,当前的资金利率,以及建立在其上的同业存单利率,已经远远偏离政策利率,从而缺少定价的锚,导致市场情绪更加谨慎,容易波动;另一方面,若MLF因金融机构需求减少而缩量,资金利率中枢不至于明显抬升,但净回笼MLF,部分存量流动性被回收,资金利率阶段性小幅收敛概率,可能有所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从流动性充裕中充分受益的短期限固收类资产,可能更容易受到债市杠杆波动的影响。相比之下,当前中长端利率与资金利率的利差保护又相对充足,即使DR001、R001回升至1.6%左右,10年期国债、国开债与1.6%的利差仍然较为可观。因而,久期策略,可能优于杠杆策略。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


经济政策解读系列:

政治局会议,保持定力、用好用足

经济修复,机构欠配

社融结构意外改善

30亿逆回购的信号

如何理解易行长“从总量上发力”

加息75bp,从通胀锚失效到经济放缓预期

社融总量或持续扩张

“降息”之后,流动性收紧之前



   

已外发报告标题《2022Q2货币政策报告释放的五个信号》

对外发布时间:2022年8月11日报告作者:

刘   郁,SAC 执证号:S0260520010001,SFC CE No.BPM217,邮箱:shliuyu@gf.com.cn

肖金川,SAC 执证号:S0260520030002,邮箱:xiaojinchuan@gf.com.cn


法律声明


请向下滑动参见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有关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内容的完整法律声明: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相关客户须经过广发证券投资者适当性评估程序。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若使用本微信号推送内容,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解读及指导,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您的星标、点赞和在看,我都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