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雕塑宝宝有话说|第八期:房谋杜断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雕塑,是美化城市或具有纪念意义而雕刻塑造,具有一定寓意、象征或象形的观赏物和纪念物。大唐不夜城中央景观带上的一组组雕塑,都向人们讲述着盛世长安的故事。雕塑宝宝每周四与你述说与众不同的长安,跟着糖糖一起“看”!第八期,让我们走近「房谋杜断」!
唐太宗李世民能在即位后的数年时间内迅速整饬政局,从而实现一个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百姓安居乐业的治世。除了他自身作为一位政治家和战略家的高瞻远瞩之外,更与他身边一批贤臣良将的群策群力密不可分。唐太宗知人善任、从善如流,对人才极为重视,为此专门设立了“弘文馆”,招揽天下英才。是以贞观一朝,名臣辈出:如“敷奏详明,出纳惟允”的温彦博、“才兼文武,出将入相”的李靖、“处繁治剧,众务必举”的戴胄、“激浊扬清,嫉恶好善”的王珪、“耻君不及尧舜,以谏争为己任”的魏徵等,在太宗麾下均能人尽其才。
而贞观年间最著名的“领导班子”,当推号称“孜孜奉国,知无不为”的房玄龄和“绸缪帷帐,经纶霸图”的杜如晦。两人在太宗朝分任尚书左、右仆射,前者擅长出谋划策,后者精于运筹决断。两人共事数年,精诚合作,同心报国,被世人赞为“贤相”,合称“房谋杜断”。
01
房玄龄本名房乔,字玄龄,是齐州临淄县(今山东省淄博市)人。出身名门,房玄龄擅长诗文,博古通今,年少有为。十八岁就举进士出身,授羽骑尉、隰城县尉。房玄龄给时为秦王的李世民积极出谋划策、典管书籍、拔擢人才,很快成为秦王府的“主力”谋士。
杜如晦,字克明,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也是一位“老陕”。杜如晦是隋朝时襄州(今湖北省枣阳市)刺史杜吒的次子。在隋朝,曾任滏阳(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县尉。在房玄龄的举荐下也投身在李世民帐下,与房玄龄同时成为李世民幕府谋臣,历任兵曹参军、陕州(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长史、秦王府从事中郎等职,之后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多有功勋。文学馆建立后,位列“唐十八学士”之首。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继位为帝,将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列为五大首功之臣。之后房玄龄被拜为中书令、邢国公,负责总理朝政,兼修国史、编纂《晋书》等一系列的工作;杜如晦则拜太子左庶子,册封蔡国公,后又连任兵部尚书、检校侍中、吏部尚书。从此“房杜”二人开始了团结一致、同心辅政的无间合作。
02
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唐太宗分别拜房玄龄、杜如晦为尚书左、右仆射,并严正嘱咐他们:“二位身居尚书仆射这样的要职,一定要做到广泛搜罗人才,并按照其才能授予官职,这才是你们的本职工作。”但当时两人主要承担制定法度、受理辞讼等工作,忙得不可开交,每天时间都不够用,根本无暇他顾。唐太宗因此又下令:“今后尚书省的具体事务都交给尚书左右丞负责,你们作为左右仆射,只需处理需要上奏的大事即可。”
房玄龄精通政务,且文才拔群,对待事务极其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他负责制定典章制度、主持律令,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鞠躬尽瘁,日夜操劳。杜如晦则与房玄龄通力合作。两人共同参与选拔士人、治理朝政的工作,不遗余力,甚至当时尚书省的制度架构,都是由二人共同商讨并确立的。
03
贞观四年(公元630年)3月,杜如晦因病去世,唐太宗十分悲痛,后来每次想到杜如晦时,都忍不住流泪;得到了好东西,总不忘立即派人赐给杜如晦的家人。唐太宗还多次对房玄龄叹息:“当年多亏你与杜如晦的鼎力辅佐,大唐才能有今日。如今你还在,可惜杜如晦却看不到了。”
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房玄龄病重,唐太宗征召他去玉华宫疗养,每天都派人去探病,有时自己还亲自前往。得知房玄龄病情好转,便喜形于色;听说病情恶化,则忧虑不安。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娶了唐太宗的女儿高阳公主,唐太宗常对公主说:“你去告诉你公公,他病得那么厉害,就不要为国事操心了。”说着就流泪不止。
贞观二十二年7月,房玄龄去世,与杜如晦都被列入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中,为后人所铭记。一年之后,唐太宗也去世了,“房谋杜断”所搭建的“贞观之治”也就此落下了帷幕。
“房谋杜断”是唐太宗用人唯才、从谏如流的标志,也使贞观一朝人才济济,出现了清新有为、励精图治的政治局面,并在后世传为千古佳话。
雕塑宝宝今天的故事
就讲到这里了2021年,我们继续听雕塑讲故事糖糖等你哦! 先来猜猜下期的“雕塑宝宝”会是谁呢?留言区告诉我们吧点个赞和在看
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