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邛海浮石”隐藏着多少秘密

曹昱 京都闻道阁 2021-02-11

百科:邛海(qióng hǎi)是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古称邛池,属更新世早期断陷湖,已有约180万年。其形状如蜗牛,周长35公里,水域面积31平方公里,湖水平均深14米,最深处34米。

来到邛海之滨,当地的朋友邀我品尝一下邛海的水货。据说,邛海为重碳钙性水,藻类茂盛,盛产白鱼、鲤鱼、大虾、螃蟹等四十多种水产。

我们在邛海岸边一处小饭馆坐下,不一会儿,美味佳肴端上来,味道果然不凡,其中一盘大嘴鲶鱼,肉质肥嫩而鲜美,几条下肚,回味无穷,忍不住又上了一盘。朋友提议,邛海的水鲜味道不同,邛海岸边的景色更美,返回招待所的时候可以顺道看一看。

稍事休息,我们驱车从观海处、天下第一缸开始,沿着岸边的马路浏览邛海。

因为昨天刚下过雨,天气冷了一些,远山云雾朦胧,邛海烟波浩渺,水质更显清纯。邛海岸边,偶尔出现的瓦屋有着明显的地方特色,如果站在岸边,以古朴的瓦屋为前景,下面是银白如纱的海面,远处是浓墨如黛、层次分明的山峦,一些地方再配以粉白的民居,灰褐色的瓦顶,山峰之上云雾缭绕,神秘幽远。再站在高处,面前这山峦、海面,青黛、银白,柔和、温润、妩媚,真的如同天上神仙散落群山之中的一枚珍珠。难怪当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这里,称它为“远胜地中海”的“东方之珠”。

邛海的确美丽,但是,据说邛海也有翻脸的时候,当狂风暴雨袭来之时,邛海白浪滔天,惊涛拍岸,群凫惊飞,轻舟欲颠,显示出海的气势,令人生畏,以为深水必有龙存。所以,我们在岸边就见到了一处庙宇名为青龙寺,寺前两株巨硕的黄桷树,高十几丈,枝叶茂盛繁密,能遮地好几亩,犹如华盖立于岸边,十分雄伟。

当地流传着一种传说:每当晚霞映照邛海的时候,海水晶莹,水平如镜,这时可以看到一座海底城镇的轮廓,相传为几千年前地陷为泽时下沉的城街遗址。青龙寺似乎与此也有着某种联系。

相传,邛海下面有水路直通东海,有东海青龙常游至此出没。还有另一种传说,明代初年,一位姓何的人,看见邛海海面浮起了一块大石板。彝族有句格言:心肺沉入海底,石板浮出水而时,天地就要倒过来。于是,村里人十分惊惶,都说这是青龙的化身,从青龙山迁徙来此,要大家修庙祭祀。人们修起这座青龙寺,邛海从此风调雨顺,温暖和煦。

“邛海浮石”至今仍被广泛传播。

这让我想起抚仙湖“水下古城”,那里也是从传说到发现,最后证实。这里是否也存在着水下古城的可能呢?要知道,史藏于民间,剥去神话和传说的外衣,往往就深藏着世人难知的历史。邛海本来就是由地层断裂而形成的天然湖泊,面积有三十多平方公里之阔,最深处可达三十四米,联系西昌在明清发生的三次大地震,更久远的历史同样应该存在着大地震、甚至地陷。

虽然按照《汉书·地理志》载,汉代名邛池泽,又名邛池或邛河,后名邛海。那么,更古老的年代,是否有这种可能呢?有学者对抚仙湖水下古城的理解,就上推到四五千年前。

邛海这三十四米的深水里,难道也埋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环邛海一圈,我的思绪不断被这些奇奇怪怪的念头勾陈,这一片还没有经受太多现代文明污染的土地,景色之美,让人能感受到来自大地、山岭的原始气息,感受其中隐约的神秘。

虽然,那美丽远山里居住的彝族兄弟,有的因为山高坡陡沟深、道路崎岖、气候恶劣、土地贫瘠,生活贫困,有的甚至人畜共处一室,处在极度贫困的较原始状态。但是,看的出来,邛海岸边的老百姓依靠邛海养殖水产,发展旅游,生活过得还算殷实。在这来居住的和来往的人们爱邛海,邛海也的确给于爱护它的人们丰富的回报。这是现实中的果报。

听当地的朋友介绍,邛海赏月是西昌一大景观。

古人曾以“月出邛池水,空明澈九霄”的佳句来赞赏邛海月。而邛海赏月的最佳境界应是夜色降临,明月当空,乘一叶小舟荡漾海中央。古人就有“天空临皓月,海上最分明。境过银河界,人来水廓城。龙宫悬宝镜,蜃高接蓬瀛”的咏叹(清代文人杨学述《月夜泛舟邛海》诗)。

只可惜,天公不作美,我此行没有这份眼福。



推荐阅读彝区探秘系列文:

触摸中国的“登天之门”

索玛花开99座山99道梁

彝族的称呼由来与伟人毛主席有着密切联系

万万火急电令红军改道北上长征的礼州会议

川南胜境闻轮回故事、觅神女踪迹


☆ 作者简介:曹昱,海军上校。



投稿邮箱:2259548970@qq.com,或从公众订阅号➟京都闻道阁➟投稿方法,直接发送至本平台;来稿一般在2000字以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