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民国第一神童”江希张

JSWDG 京都闻道阁 2021-02-11

点击☝蓝字“京都闻道阁”免费关注  喜欢本文请豪转或点击☟文底赞赏以支持鼓励


本阁主要作者文集(以新近发文文末索引为导航):曹旭李红旗易书生魏国强陈道曹昱蔡小俊丁福平衣珩舒立黄梓峰拂剑朝天曹开煊宇文成许亚军

文成 

【小编按语】人,生而知之,异于常人,是为“神”;学而知之,迥于常人,以为“神”。少小異稟,长而泯然众人,仲永者是,曾经“神”过。无论早慧晚成,人之初,智不同,其中必有奥妙。 

1907年3月27日,江希张出生于山东历城县江家庄(今属济南市历城区董家镇)一个农民家庭。祖父江宗先是个文盲,深感不识字之苦,发誓不吃不喝也要供子孙读书。靠着江宗先的支持,江希张的父亲江钟秀利用农活间隙,苦读20余年,终于成了方圆十几里颇有名气的文人,还著有《孙孟图歌》、《兴学创闻》等通俗读物。江希张的母亲王崇孟,幼年读过几年私塾,少女时代还考上了山东女子师范学校。有着这样一个家庭背景,江希张自幼就享受了绝大多数农村孩子难以企及的殊遇——读书识字。

2周岁那年,王崇孟教江希张做识字游戏,不料却意外地发现儿子真的能接受而且记得很快。王崇孟激动地将此事告诉了江钟秀,江钟秀自然也是喜出望外,从此一有空,便和妻子一道认认真真地教儿子认字。江希张没有辜负父母的希望,他3周岁就能识800多汉字、背诵100多首唐诗,到4周岁时已能熟练地吟诗作对,所作诗文的意境并不比一般成年人差。

这年春天,江钟秀抱着4周岁的儿子到趵突泉玩,父子俩临泉吟诗作对,令旁边一位老人感到惊奇不已,便放下手中的鱼竿,走过来随口出一上联:“钓鱼。”老人话音刚落,江希张就应声对道:“放鹰。”老人听了点点头又摇了摇头,江希张眨了眨眼睛,又脱口而出道:“救蚁。”“对得好,对得好!”老人抱起江希张看了又看,又接连问了诸如“你叫什么名字呀”、“家住哪里”等好几个问题。江希张的回答均令他感到满意。老人愈发喜欢眼前的这个幼童,抱了许久才把江希张放了下来,扭头对江钟秀说道:“你儿子天分绝高,又童心可嘉,若用心教育,将来状元非他莫属。”此老者系山东提学使陈荣昌的幕僚,他当天就把自己在趵突泉的奇遇告诉了陈荣昌。

陈荣昌第二天就骑马赶到江家庄,当面考江希张,结果非常满意。陈荣昌一面挥笔赋诗让人刻碑纪念,一面飞快回府向山东巡抚孙宝琦作了详细报告。孙宝琦觉得陈荣昌的话有点言过其实,便传令让江钟秀把儿子带到了巡抚府。孙宝琦一口气出了好几个诗文,又附加地出了几道算术题,都未能难倒江希张,他便略加思索地出了一道上联:“五大为天地君亲师。”这个上联难度比较大,不太好对,不料江希张当即应声答道:“一生守仁义礼智信。”“工整,太工整了!”要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孙宝琦根本就不相信这一切均出自一个幼童之口,连声称赞:“神童,真是神童啊!”遂上报学部,推荐江希张做比他大一岁的宣统皇帝溥仪的伴读。

孙宝琦的上书没过多久就得到了批回,朝廷同意江钟秀抱子进京复试。这年初秋,江钟秀带着儿子进京复试,就是在规格如此之高、条件如此苛刻的复试中,江希张仍旧是轻松过关,学部大臣劳乃宣立即将情况报告给了摄政王载沣,也希望能选定江希张做皇帝的伴读。对于已是千疮百孔、行将坍塌的清王朝而言,“神童”江希张的出现,应该说是一种莫大的安慰。可此时正是辛亥革命前夕,面对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载沣正忙得焦头烂额,压根就顾不上这件事,江钟秀带着儿子在京城等了一个多月,不见有人来接江希张去给皇帝当伴读,便主动带着儿子回了老家。

江希张6周岁(即7虚岁)那年,江钟秀更是突发奇想地指导儿子编写了一套《四书白话解说》丛书。江希张虽然号称“神童”,但再“神”也还只是个孩子,还没有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仅凭他个人的力量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一部丛书的写作的。于是,江钟秀便请人一道和儿子共同完成了这套丛书的编写工作。据江希张本人多年以后的回忆,《四书白话解说》丛书中,有一半是他自己写的,另一半是一个姓周的人和其他几个人共同写的,但全书署名只有一个,即“七岁童子江希张”。

《四书白话解说》语言浅显易懂,解说新鲜明晓,此书一出,便立刻轰动了国内学林,印行了上百万部,江希张的名字在沉寂了三年之后,成为了国内外报刊竞相报道的热点。康有为看了此书后,立即写信勉励,盛赞江希张“堪称民国第一神童”,并表示自己愿意破例收江希张为弟子。江钟秀读完康有为的信倍感受宠若惊,立即带着儿子去上海拜谒康有为。有段时间,江希张就住在康有为那里。一天,康有为拿出自己尚未出版的《大同书》书稿给江希张看,说道:“这书我不轻易给人看,但大同的理想终有一天会实现的……”江希张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此后,康有为把江希张收为弟子。江希张和师兄徐悲鸿同时住在康有为的上海寓所受教。

江希张7岁时,会见孔教大会主席陈重远即兴作诗:“铁路轮船逾五洲,天叫小子再周游。佛老耶回同开化,鲁雨邹风满地球。”

9岁时,江希张针对欧洲的连绵战事,撰有《息战论》。此书一版再版,美国学者、万国教务联合会总理李佳白为它的每一版作序道:“天帝痛悯浩劫之无所底止也,特生一人以遏其机。山东历城江生希张,素有神童之誉,颖悟绝伦,智慧超群,睹全球之争杀”,称赞江希张:“以一童子而能融洽教理,为世界民族请命”;“具天纵之姿,有卫道之志”;“愿全球万国仁人君子,助其志而成其美”。

民国五年(1916年),市面上出现了一本轰动一时的署名江希张的书《大千图说》,引起鲁迅先生的注意并点名批评:“一位神童做的《三千大千世界图说》。他拿了儒,道士,和尚,耶教的糟粕,乱作一团,又密密的插入鬼话。……但讲天堂的远不及六朝方士的《十洲记》,讲地狱的也不过钞袭《玉历钞传》。这神童算是糟了!”但是,若以今日眼光观望此书,书中所写是宇宙形势,最不可思议的是书中插图,居然绘出了外星人的形貌,这些外星人除了三头六臂的畸形之外,更多的是长了翅膀,从双翼到多翼,数目不等,还有的头上长角,俨然鬼形。整个宇宙都在其体系关照之下,昔日的殊方异域之国,如今改作了星球,虽掺入了现代天文学的知识,但实质几无大变。比如水星人平均身高五尺,说话像鸟叫,住在山洞中。金星人有双翼,能在空中飞行,入水火不伤,平均寿命五十岁,其文字刻在金刚石板上,足以不朽。火星人身高一丈,说话像老虎吼叫。木星人尚未开化,还处于蒙昧时代,以生吞野兽为食。土星人是高智慧生命,智慧如神,生活在洞穴中,以水果为食物。遥远的天王星和海王星则没有人居住。更远的北极星系,也有外星人的踪迹,其相貌更为奇特,三师星人“胸有小空,可以入绳”,还有天床星人、摇光星人、天笛星人、天鼓星人、天箫星人,尤若一部想象力丰富的放大版《山海经》。书中还介绍了这些外星人多半发明的语言文字。此书刊行后,次年(1917年)的重刊本《自序》中说:“小子以十岁乳臭童儿,讵敢直言无隐,为世所攻击”。晚年的江希张对该书矢口否认,称该书是他人冒名之作,借神童之名牟利。真相是否如其所言,已成一桩悬案,难以稽考。

民国八年(公元1919)12岁的江希张跟父亲在济南创办万国道德会,共同制定《万国道德会筹备处宣言并章程》,这本线装书附有“江神童希张九岁肖像”。后来,江希张把万国道德会章程修订为:“以改建社会,缔造大同,促世界进化,谋人群幸福,实行利民生,启民智,敦民德之计划为宗旨。”据万国道德会称,江钟秀曾亲赴泰山,“效法‘孔母祷于尼山’故事,祈生圣子,以挽世运,翌年次子希张诞生。”江希张是感天动地而出的“圣子”,说他“乃诸圣在天灵爽,特使应运其间,以昌宗教,而为全球千五百兆人之救星者也”。据说江希张出生前三天,其父江钟秀梦见众天界神人中有一行乞老叟化作婴儿,醒后方想到那转世老叟便是行乞兴学的武训。

江希张越是向往那种无拘无束的生活,就越没有那种生活。由于有人向当时的山东督军田中玉建议,江钟秀被责令将儿子送进了山东管理最严的泰安萃英中学学习,两年后,江希张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北京汇文大学。而这期间,他的祖父和父母相继撒手离他而去。

1927年春,年方20的江希张抱着科技救国的理想,和几位同学一道,踏上远赴法国勤工俭学的征途。江希张读的是巴黎大学的化学专业,为了不给国家丢脸,他学习十分刻苦。江希张原本就属于天资聪颖的人,再加上后天超乎常人的努力,所以无论什么考试,第一名全都是他的。不少外国同学对江希张的智商惊叹不已,而江希张的心里却十分清楚:天才只不过是成功的一个条件!

1933年春,江希张从国外回来后,参照自己留学时的所见所感所学,对比了古今中外的科学和哲学,觉得自己幼时和人共同完成的那部《四书白话解说》在很多观点上纯属误己害人,便立志重写一部。在妻子的支持下,江希张一门心思扑到了重写《四书白话解说》的工作上,终于在1935年完成了《四书新编》的写作。《四书新编》一经出版,就在国内引起了轰动,两年内印了14版。西北军将领、29军军长宋哲元对此书十分推崇,亲自登门拜访了江希张,在征得江希张本人的同意后,还将《四书新编》改印成硬皮袖珍本,29军全军将士人手一册。

《四书新编》的巨大成功,激发了江希张的创作热情,便打算编写《五经新编》,还制定了整理其它古籍的详细计划。然而,“七七事变”爆发,江希张只好放弃计划,从上海几经辗转到了广州,过起了颠沛流离逃难生活。1939年春,赶往南非约翰内斯堡任当地华侨报纸《侨声报》的总编辑,宣传中国抗战。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外来的经济封锁,许多工厂因缺少原料而濒于停产的边缘。江希张便向所在的化工厂厂方建议,挖掘国内资源以代替进口原料,为此,他撰写了十几份调查研究报告,发表在相关刊物上,引起了中国化工原料公司领导和专家的重视,并在征得江希张本人的同意下,调人化工部所属公司任总工程师。

1956年,因为急需像江希张这样的高级专业人才,中国轻工业部与化工部多次协商,将江希张调到了上海工业设计院任总工程师。

江希张在设计院一直呆到了离休,期间,他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在了新中国工业事业的建设上。他在完成规定的科研项目之余,还应邀在全国各地做学术报告百余次,担任数十种专业书籍的校审和顾问,是化工界和轻工业界享有盛誉的高级专家。利用自己通晓英、法、俄等七八种外文的专长,江希张还利用业余时间翻译了著名化工学术专著《精油》,在我国化工界一直广为流传。

2004年春,江希张平静地离开了人世,享年97周岁。

(综合杨苏静等相关文献整理)

推荐阅读本文作者其它文章

好的朋友圈犹如溪水流觞

“卫星地图里有‘毛主席万万岁’等标语”是真的吗?

不论是否陪着父亲看世界杯,吃粽子品古诗总是要有的

他在学生时代干的这几件事儿!你服嘛?

元旦的诗意

☆作者简介:宇文成,网虫。

本阁投稿邮箱:2259548970@qq.com,或直接通过小编的微信JSWDG6388传稿;文稿发布后,稿酬按读者赞赏数额照付。本公众号有同名新浪博客、微博、简书、今日头条和采编读QQ交流群687804626,有兴趣可以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