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年度人物|王逸轩:寻找生活彩色的维度
2019年北京大学学生年度人物
“北京大学学生年度人物·2019”出炉
10名优秀学生脱颖而出荣膺该荣誉称号
数学科学学院16级本科生王逸轩
入选其列
数院成为唯一一个
连续6年产生学生年度人物的学院
数学点亮学术
兴趣转化奉献
示范传播薪火
……
不满足于学业上的优秀,他希望在数学科研中实现价值。不局限于自身的成长,他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去带动更多身边人。他有对数学执着的热情,生活中却不是只有数学。今天,让我们走进王逸轩,看看他是如何寻找“自己生活彩色的维度”。
1
学不避难,勇攀数学高峰
王逸轩同学在出色完成课程学习之余,积极投入应用数学的科研。从大二开始便师从长江学者李若教授,开始动理学方程和Hermite矩方法的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科研工作。经过一年多对于动理学方程的研究,王逸轩完成等离子体FPL方程的模型约简工作,研究成果已投稿国际顶级期刊SIAM Journal on Scientific Computing并进入复审阶段。文章首次解决了等离子体超奇异问题的数值困难,引起国际关注。此外,关于空间异性的等离子体方程,他也在和课题组同学共同进行数值算法设计和数值试验。最后,在经典动理学方程的Hermite谱方法模型约简的性质研究中,提出了关于碰撞核的能量估计并得出初步的稳定性收敛性结果,系统研究了这一类非线性问题谱方法的收敛问题,论文正在撰写中。
他密切关注学术前沿,活跃在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中。在加州理工大学的暑期科研中,他加入Thomas Yizhao Hou院士课题组,进行多尺度非正定算子压缩逼近理论的科研。围绕高频多尺度Helmholtz方程有限元方法的课题开展研究,得到最优的精确度构造,并且发现该方法适用于一类非椭圆问题,对于如何处理非正定算子的压缩给出了新的看法和思路,这一结果得到了业内专家的充分肯定。此外,他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4次应邀在2019年中国应用数学年会等大会上作学术报告。
2
志不求易,学术为己为人
在投身科研实现自我提升的同时,王逸轩同学也为学院里浓厚学术氛围的营造做出了贡献。他组织讨论班,为同学搭建平台,共同讨论学术问题。在偏微分方程、调和分析、量子计算等多个领域,组织讨论班三学期并在十余个讨论班中做报告,围绕专业领域进行探讨和研究,在与不同年级、院系的同学讨论的过程中接触新知识、增强对专业领域的理解。同时在课题组的科研中,他指导低年级同学们科研,开展合作项目,其中两项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果。此外,在学院学业发展中心组织的高数辅导及学业辅导活动上,他在担任志愿者参与高数辅导线上线下答疑,为全校同学服务的同时还牵头组织“三高串讲”专场活动,帮助学院低年级同学梳理知识,高效备考。
3
义不逃责,服务奉献他人
作为数学学科的探索者和北大数院的一份子,王逸轩同学致力于服务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在薪火相传中发挥个人示范作用。从学院首届英才班起一直参与招生组织活动,参与数院冬令营招生活动,为数院吸纳优秀学子。同时,他担任学院朋辈辅导员,通过团体辅导和一对一交流的形式,线上线下与同学紧密联系,帮助学弟学妹做好生涯规划并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他文体并重,多篇约稿文章在院刊《心桥》上刊登,并应邀为新生书写新生寄语;曾任学院网球队队长,球队夺得北大杯第一名。此外,华阴实践、易县支教也都能看到他活跃的身影。在校级学生工作中,他连续两年半担任百周年纪念讲堂志愿者协会记者团的核心负责人,组织并主持两次年度记者交流会,多次参与讲堂招新工作,多篇稿件入选优秀稿件发表在讲堂公众号上,并荣获优秀志愿者称号。
正如2019年学院开学典礼发言上他所说的,在学习科研和志愿奉献中,王逸轩找到了“自己生活彩色的维度”。
个人简介
王逸轩同学品学兼优,专注数学学科科研工作的同时,投身社会工作及志愿服务。曾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得银奖。
在大学期间,专业课平均成绩95分,综合素质测评连续年级第一,并获多项荣誉:校级以上奖励奖学金8项,多次获评国家奖学金,年年获评三好学生,并获新生明德奖学金、唐立新奖学金等。在国家级及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9次: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斩获一金五银,其中2019年个人项目分析、应用数学、全能比赛三项第二名,团队第一名;北京大学挑战杯特等奖,作为北京大学唯一理科作品代表北京参加国赛,获国家二等奖;Citadel全球数据竞赛中国赛区第一名等。一项科研成果已形成论文进入国际顶级刊物复审阶段。
数院
自2014年起,数学科学学院已连续六年有学生登上“北京大学学生年度人物”榜单,历届获奖学生分别是王青璨(2014)、王晓玮(2015)、陈嘉杰(2016)、张钺(2017)、赵朝熠(2018)。
-----------------------------------------
相关推文传送门:
开学典礼 | 老生代表王逸轩在数学科学学院2019年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北大数院人出品
素材|学工办 文案 |学工办
排版|陈炜蓉 审稿|牛 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