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莞惠三市市长同时宣布!2022年前投1872亿,10个城际项目全开工

深圳都市圈

城际铁路建设指挥部第一次会议在深举行

加快打造大湾区城际快速交通网络


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指挥部第一次会议在深举行,图片来源: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4月2日上午,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指挥部第一次会议在深圳举行。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深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省的部署要求,抢抓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实施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重大历史机遇,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对接,加快打造大湾区城际快速交通网络,为交通强国和交通强省建设作出更大贡献,为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提供有力支撑。深圳市市长陈如桂、东莞市市长肖亚非、惠州市市长刘吉参加会议。

会议要求,要坚持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推进、高效率运营,坚持友好协商、互利共赢、责任共担,携手推动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不断深化三地在创新发展、产业协作、人才交流、民生事业等方面合作,更好服务“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

会议强调,要充分发挥指挥部协调机制作用,强化责任担当,坚持统筹联动、求真务实、主动作为,加快打造一体化的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网络,建设半小时交通圈,努力把深圳都市圈打造成为基础设施最完善、要素流动最便捷、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携手实现共同繁荣发展。

会议审议了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项目2021年工作计划和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投资建设运营合作备忘录。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庆生主持会议。省发改委、省交通运输厅等有关部门参加会议。


5项目年内开工 1小时通勤湾区

深莞惠三市携手打造轨道上的深圳都市圈


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项目建设全面提速!

4月2日上午,记者从深莞惠三市以及省有关部门参加的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指挥部第一次会议上获悉,深圳都市圈2022年前拟开工建设城际铁路共10个项目,其中今年年内计划开工5个项目。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

深圳都市圈2022年前拟开工建设的城际铁路项目包括:

深惠城际前海保税区至坪地段、深惠城际坪地至仲恺西段、深惠城际仲恺西至惠城南段、深惠城际大鹏支线、深大城际深圳机场至坪山段、穗莞深城际深圳机场至前海段(已开工)、穗莞深城际前海至皇岗口岸段、塘厦至龙岗城际、常平至龙华城际、莞惠城际小金口至惠州北段,总建设里程约351公里,总投资约1872亿元。除莞惠城际小金口至惠州北段,其余9个新开工项目拟由深圳市牵头推进。

2021年年内计划开工的项目则包括:

深惠城际前海保税区至坪地段、深大城际深圳机场至坪山段、深惠城际大鹏支线、穗莞深城际前海至皇岗口岸段、莞惠城际小金口至惠州北段。此外,深惠城际坪地至沥林北段在做好前期工作的基础之上,也有望在年内开工建设。

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是融合都市圈、辐射珠三角、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举措,也是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的必然要求。2021年1月4日,深汕铁路宣布开工,标志着深圳都市圈对外铁路通道建设发展全面提速。


接下来,深圳将做好牵头工作,按照本次会议确定的跨市项目协调机制,统筹推进深圳都市圈内城际铁路线网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工作。同时,携手莞惠两市推进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规划建设工作,共同推动大湾区轨道交通线网优化、加快城际线路建设、推进城际铁路公交化运营研究,满足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勤圈”快速通达的出行需求。(来源:深圳特区报记者 甘霖)

深莞惠三市市长聚首,
多条城际铁路要有“大动作”

深圳都市圈发展又有新进展。

4月2日,深圳、东莞、惠州三市市长“坐在一起”开了个会——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指挥部第一次会议。

从4月2日的会议名称不难看出一个新提法,即“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指挥部”。

这个指挥部什么来头?据小编了解,为加快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深圳、东莞、惠州三市正式组建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指挥部,拟主要负责统筹指挥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规划、设计、建设、投资、运营、管理、审批等相关事宜。审议指挥部办公室提交事项,决策规划建设的重大问题,明确总体目标和进度要求等。其中,深圳、东莞、惠州三市市长均在指挥部中担任牵头工作。

这不仅意味着,今后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将有专门统一的部门负责统筹推进,更释放了一个强烈信号:深圳都市圈发展正逐步打破行政界限,着眼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各城市间的合作正走向高效、协同。这也必将为深圳都市圈的发展按下“加速器”。

另外,今天会议还审议了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项目2021年工作计划和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投资建设运营合作备忘录。这表明多条城际铁路迎来了实质性进展,深圳都市圈的交通图谱正加速形成。


1

轨道上的深圳都市圈


小编注意到,今天的会议透露了今年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项目的最新进展。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深圳都市圈2022年前拟开工建设城际铁路共10个项目,包括:

深惠城际前海保税区至坪地段、深惠城际坪地至仲恺西段、深惠城际仲恺西至惠城南段、深惠城际大鹏支线、深大城际深圳机场至坪山段、穗莞深城际深圳机场至前海段(已开工)、穗莞深城际前海至皇岗口岸段、塘厦至龙岗城际、常平至龙华城际、莞惠城际小金口至惠州北段,总建设里程约351公里,总投资约1872亿元。除莞惠城际小金口至惠州北段,其余9个新开工项目拟由深圳市牵头推进。

其中,今年年内计划开工5个项目,包括:深惠城际前海保税区至坪地段、深大城际深圳机场至坪山段、深惠城际大鹏支线、穗莞深城际前海至皇岗口岸段、莞惠城际小金口至惠州北段。同时,积极推进深惠城际坪地至沥林北段前期工作,争取该段线路年内开工建设。



推进都市圈发展,交通必须先行。

小编了解到,建设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是落实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重大举措、重大工程。无论从哪个层面来看,建设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意义重大。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来看,城际将为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从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来看,城际铁路建设是抢占发展先机的有力抓手;从深莞惠三地的协同发展来看,城际铁路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

可以说,交通是都市圈发展的“主动脉”。

去年以来,有关都市圈交通建设的动作更是频频。

2020年8月,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的批复》中,深惠城际、深大城际、莞惠城际小金口至惠州北段、穗莞深城际南延线等多条涉及深莞惠的城际铁路获批。

当年9月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深圳市开展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协同开展深莞惠都市圈轨道一体化规划,推进深惠城际、深大城际、穗莞深城际延伸段等一批都市圈城际铁路项目建设,并提到深圳多条地铁将延伸至东莞、惠州

2021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广东加快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加快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以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为重点,创新投资建设运营管理模式,建成佛莞城际等项目,加快建设广清城际延长线,开工深惠城际、穗莞深城际前海至皇岗口岸段、莞惠城际小金口至惠州北段等项目,推进深大城际、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广佛江珠城际佛山至江门段前期工作,构建大湾区城际快速交通网络。

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城市群都市圈交通一体化。依托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中心城市,提高1小时通勤圈协同发展水平,培育发展一批同城化程度高的现代化都市圈。

随着多条铁路的开建,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发展将“跑出”加速度。


2

都市圈不只是“划圈”这么简单


小编了解到,有关“都市圈”的概念从去年开始就十分火热。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将都市圈规划建设上升到一个新高度,因此2020年也被外界称为“都市圈元年”。

多项重磅规划和国家层面制度安排也浮出水面。

2020年6月,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公布的《广东省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明确提出,推动广州都市圈(包括广州、佛山、肇庆、清远、云浮和韶关)、深圳都市圈(包括深圳、东莞、惠州、河源和汕尾)、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深度融合。

当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以新型城镇化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推动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

今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在概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提出,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十四五”规划纲要也对“都市圈”有多处着墨。

近日发布的《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公众版)提出,在未来十五年内,广东将按照2035年全省常住人口规模1.3亿,城镇化水平约80%的预测目标推进城镇发展;加快建设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汕潮揭都市圈、湛茂都市圈等5个现代化都市圈。

无疑,在“国内大循环”背景下,城市群、都市圈发展已经成为了各地纷纷竞相加入的新赛道,深圳都市圈的发展也正打开巨大想象空间。

纵观深圳都市圈中的五个城市,小编注意到,深圳、东莞和惠州“结缘”已久。早在2009年首次召开的深莞惠三市党政主要领导联席会议上,就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等多方面提出合作提议。

此后三市一直频繁“牵手”,召开多次联席会议。

2011年第五次联席会议提出,建设坪新清产业合作示范区。(坪新清分别指的是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东莞市清溪镇和惠州市惠阳区新圩镇间,为三市接壤处。)这也是深莞惠合作走向纵深的一个重要标志。

2014年10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河源、汕尾按照“3+2”模式参与深莞惠经济圈建设,按照“政府推动、市场驱动”的原则确定相关合作事项,承接深莞惠地区辐射转移。由此,河源、汕尾搭上深莞惠经济圈发展的“快车”。

不难发现,深莞惠“一体化”已经提了有10多年时间了,但一直没能有较大突破性进展。就在2011年提出建设坪新清产业合作示范区仅两年后,该示范区就变成深圳独立推动的国际低碳城。有专家分析称,“归根到底,还是体制、机制未能理顺”

从深莞惠一体化、深莞惠经济圈,到现在的深圳都市圈,不仅只是“划一个圈”这么简单。如果说过去只是各市主政者坐下来谈谈而已,现在不仅要谈,更要寻求体制机制上的创新突破,即如何冲破城市间的体制机制壁垒,加速城市间的深度融合发展。

“对大湾区而言,只有打破行政界限,使核心城市的产业和人口畅通地向周边城市转移,才能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周边城市发展和城市群、都市圈的形成。”广东省人大代表、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谢志岿说。

“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指挥部”的组建,可以说是体制机制突破创新的一次有益尝试。



3

万亿级都市圈呼之欲出,深圳扮演何种角色?


深圳在都市圈中当扮演何种角色?与以往不同的是,深圳都市圈中,深圳作为“领头羊”的核心地位更加突出。深圳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城市之一,2019年再被赋予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新使命。这就决定了深圳要在都市圈发展中发挥先行示范的作用,辐射带动整个大湾区的发展。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指出,作为都市圈的领头羊,深圳应该做到:都市圈开放战略趋势的倡导引领者;都市圈市场动能改革的实践先行者;都市圈资源合理配置的首席协调者;都市圈跨界融合发展的主动探索者;都市圈利益共享活动的公平参与者。

深圳也将都市圈的发展提到了全市战略规划层面的高度。

2020年召开的深圳市委六届十五次全会,对全面强化深圳“一核一带一区”主引擎作用作出部署,提出要以先行示范区的担当作为加快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其中提到——

高起点打造深圳都市圈,高标准编制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强化深圳先行示范区引领带动作用,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优势互补、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民生服务共建共享。

深圳市委“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到,将实施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以深莞惠大都市区为主中心,以深汕特别合作区、河源都市区、汕尾都市区为副中心,形成中心引领、轴带支撑、圈层联动的发展格局。

可以期待,随着各项规划部署的落地,一个4万亿级“深圳都市圈”正呼之欲出。(来源:深政观察)


来源:深圳梦(微信号ID:SZeverything)综合

相关文章

深圳地产号(ID:Sfangwang)

构建深圳最大购房社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