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医疗服务”的要求实际上就是要让“社区医院”更像“医院”,有别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突出“社区”,有别于城市大医院。
最近,《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划与建设标准》(下称《规划标准》)印发了。
来源:北京市卫健委官网
实际上,北京的基层医疗发展方向也是全国基层医疗的一个风向标,其《规划标准》往往具备天然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尽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划与建设标准,与社区医院有所不同,但作为社区医院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对其《规划标准》进行分析,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北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如何规划与建设?12 《规划标准》指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行政区进行规划,以街道、乡镇为单位,结合服务人口、地域特点、服务半径等情况设置。原则上每个街道(乡镇)设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人口超过10万的街道(乡镇),应扩大中心规模面积或增加中心数量,每增加5至10万人口增设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分中心。服务人口不足10万、服务面积超过50平方公里的街道(乡镇),可结合实际增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分中心。分中心的服务功能应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持一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居民服务需求加强住院病房建设,合理设置床位。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1.0-1.5张/千人口的标准适当配置床位,至少设置30张床位。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床位用于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服务。《规划标准》指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根据服务人口、服务半径、承担任务以及综合建设规模分为A、B、C三类。A类标准:服务人口大于7万人,业务用房建筑面积不低于5500平方米。B类标准:服务人口5万-7万人(含7万人),业务用房建筑面积不低于4500平方米。C类标准:服务人口小于5万人(含5万人),业务用房建筑面积不低于3500平方米。设置发热诊室或发热筛查哨点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相关要求另行增加建筑面积,应当为发热患者设置隔离留观区域,设置独立卫生间,有条件的可分设候诊区、治疗区、检验室、药房等。设有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站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A级急救工作站至少增加200平方米、B级急救工作站至少增加80平方米的标准增加建筑面积(不含公摊)。 A类标准:服务人口大于1.5万人,业务用房建筑面积不低于550平方米。B类标准:服务人口1万-1.5万人(含1.5万人),业务用房建筑面积不低于450平方米。C类标准:服务人口小于1万人(含1万人),业务用房建筑面积不低于350平方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的需求,应设置基本医疗服务区、公共卫生服务区、辅助诊疗服务区、综合管理服务区四个区域。各区具体配置面积合理。其中,科室设置方面,至少设置全科医疗科、康复医学科、中医科,应当设置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精神(心理)科、安宁疗护(临终关怀)科、血液净化室等专业科室中的5个科室,有条件的可设置感染性疾病诊室(发热门诊)、老年医学科等科室。至少设置医学检验科(化验室)、医学影像科、心电图室、西(中)药房。有条件的可设置胃镜室等功能检查室。影像诊断、临床检验、消毒供应室等科室可由第三方机构或者医联体上级医疗机构提供服务。开展手术操作的社区医院应当设置手术室、麻醉科,病理诊断可由第三方机构或者医联体上级医疗机构提供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区设置:预防保健科、孕期保健室、妇女体检室、儿童体检室、五官保健诊室、神经心理发育诊室、哺乳室、宣教室等。鼓励设置预防保健特色科室。公共卫生科室设置宜相对集中,符合北京市预防接种门诊设置规范、妇女保健规范化门诊、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等要求。《规划标准》同时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功能、信息化建设进行的规划。在当初提出社区医院建设时就非常明确指出,开展社区医院建设试点工作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有力抓手,是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重大举措,是推动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内在要求。推进社区医院建设试点,有利于合理拓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功能,有利于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影响力和社会地位,有利于提升广大基层卫生人员的职业自信和归属感,有利于提升居民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信任度和利用率。上述文件显示来看,在临床、医技科室设置方面要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要求要多得多。同时,《社区医院基本标准》四项“基本功能”中可以明显感觉到对医疗服务能力的强调,这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力标准(2018版)》要求明显要高。这些“强化医疗服务”的要求实际上就是要让“社区医院”更像“医院”,有别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突出“社区”,有别于城市大医院。这一点,在之前的社区医院建设文件,不管是“全面推进”还是“加快推进”中都有体现。如加强住院病房建设,合理设置床位,主要以老年、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床位为主,鼓励有条件的设置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床位,并结合实际开设家庭病床。突出社区医院服务特色,要坚持社区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与城市其他医疗机构互补协同发展。发挥社区医院贴近群众优势,积极开展签约服务、家庭病床服务、上门服务、社区护理、安宁疗护、随访管理服务等,落实慢性病长期用药处方管理要求,调整和适当延长社区医院门诊服务时间,提高服务可及性和便利性。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专业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