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乡村记忆(二)诗文配画 | 童年的春节 | 杨源水:鞭炮的情结

文海墨韵 文海墨韵 2022-06-25

推荐歌曲《鞭炮声声新年到》演唱:张凤英 


孩提时“盼年”,男孩子和女孩子是有差别的。

在我们乐陵西北部一带,男孩子除了盼年改善生活与女孩子有相同之处以外,逛鞭市、买鞭放、放“两响”,更是“盼年”的主要原因。

那时,如果谁家的男孩过年闹不上两挂鞭炮,那种委屈的感觉,不亚于现在城里的年轻人,提不了官职、住不上楼房、开不上好车。因此,凡是有男孩的家庭,经济再困难,也得把给男孩子买鞭,列入春节开支的重点预算。况且,在多数当家主事的男子汉当中,还有一个上坟祭祖只有燃放大鞭、“雷子(特大鞭炮)”,才显得体面的习俗。

我在家中是年龄最小、又是唯一的男孩。在享受鞭炮待遇上,总是让兄弟多的伙伴们眼馋。而我,由于天生的胆小,尽管鞭炮富有,在行使鞭炮燃放权上,却是一个标准的“傀儡”。我总是把鞭炮拿出来,贡献给大我几岁的伙伴们燃放。并且,以给谁多少来体现我与他们交情的厚薄。所以,每逢过年,我的人缘特好。每逢年节下因为鞭炮提升“自身价值”的感觉,不亚于现在人们想象中,充当公司董事长的感觉。



伙伴为竞争燃放权,也是竞相给我“拿劲(恭维)”。除临近过年那几天,除了主动约我结伴玩耍、借给我小人书等“现渴现打井”的拉拢措施外,几个有“心计”的大龄伙伴,其举措真可谓是“高瞻远瞩”。

一进腊月,他们便和我结伴操持鞭炮燃放的“前期工程”:制作点燃鞭炮的火香。星期天,他们不嫌弃我体弱坠脚,带着我跑四五里路,去一个叫“迷糊坟”松树林里捡松柏籽壳;捡到松柏籽壳之后,还要围着村庄、竖起耳朵,寻着木工“拉大锯(破解木材)”的声音,钻到人家木工操作的架子下,往衣兜里装锯沫;选择周正的大青砖做压火香的模具;冒着挨臭骂甚至会挨打的危险,夜间去碾屋碾轧味道刺鼻的松柏籽壳。然后,还要通过集资买榆面(用榆树内层皮碾出的粘粉面子)……并不顺直地“火香”做成后,尽管我出力不多,他们却有意多分给我几根,其目的我们是心照不宣的。



我11虚岁那年,曾经遇上过一件因为鞭炮而“说不着嘴(无话可说)”的事情。那年,父亲首次把买鞭的部分权力下放给我。本应先逛逛“花花街(当地对年集的俗称)”到晌午时再买鞭,可我却一上街就先买了一半钱的。装着鞭在拥挤的人群中逛街时,竟然被人偷走了两挂21头包装的大鞭和余下的买鞭款项。捂着“拉拉(剩余)”在另外一个衣兜的两挂小鞭,我当时的心情比现在丢辆电动车还疼得慌。主要的后顾之忧是在于:怎样摆平:已经给我“拿过劲”的伙伴的关系。

苦思冥想的结果,还真令我喜出望外:初一早行动,下户捡“信鞭(没响的鞭)”。那年的除夕夜,我穿着衣服一夜都没睡实。当远方传来第一阵鞭炮声,我就吵着该烧火下饺子了。父母看我这么心盛,当然也十分高兴。吃罢水饺,我便悄悄溜出了家门。



站在大街上,听着谁家放,我便赶过去。那年月,不少人家没有院墙,即便是有院墙,能真正拦住人的也不多。加上没有电,到处都是黑洞洞的。我猫着腰不知串了多少家,反正是进去后,就往有鞭纸的地方摸,先用脚踩踩蹉蹉,踩到鞭状的东西就捡起来。

到天大亮时,我竟捡到了120多头“信鞭”。加上大呼隆拜年时又捡到的几十头,合起来相当于十来挂鞭了。伙伴们摽着放鞭是从年初一上午开始。我把整挂的鞭拆开,先从每一头鞭的上面都截下一节“信子”,有意将不相上下的信鞭与非信鞭放在一起,燃起火香加入到了燃放的队伍之中。送给这个伙伴3头送给那个伙伴5个。并请他们:将信鞭用我准备好的大别针在信鞭当中,扎眼后捻上信子放响的;包开或一折两段放“哧喽喽”和“老头哧老婆”;还用两个信鞭接在一起,用鞭信联上制作“土两响”。尽管那年丢鞭丢钱,但由于补救措施得力,加之我光送光听不燃放的习性,最终还是闹了个好人缘。



五十年过去了,曾向我争取燃放权的伙伴们,大都充当上了爷爷。而每当我们酒后谈论起这些往事时,爱说便宜话的老伙伴们,特别是那位泉水哥哥,总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地说:“那时,你小子太嘎……怕个人(自己)放鞭“呲(伤)着”,让别人替你放,反正你又不少听……”

  “再赶年下,你一定要回来过年。到我家住几天,咱们买老大老大的雷子、整挂整挂的大鞭,作实实地放上一顿……”

每逢说到这种“节骨眼(时刻)”,我们两个人的目光,总是在呆呆地对望中,流淌出四行幸福的眼泪……


乡村记忆(一) 童年(3)文配画 | 李秀芬:二大娘和她的筛锣
乡村记忆(一) 童年(3)诗配画 | 作者:张宝森 邓贵振 唐云华 王洪轩 李文秀 史永江(邀) 徐茂林 田伟岭 顾清森
乡村记忆|童年(3)文配画 | 李文秀:防黄鼠狼吃鸡
乡村记忆(一) 童年(3)诗配画 | 刘艳:第一次登台
乡村记忆(一) 童年(1) 诗配画 | 作者:李文秀 邓贵振 唐云华 刘艳 陈西山 王观岭 孙金栋
乡村记忆(一)童年(2) 诗配画 | 李文秀 唐云华 孙金栋 邓贵振 陈西山 王绍祥 田伟岭 张宝森 王观岭 史书东 郭玉亭
乡村记忆(一) 童年(3)诗配画 | 李文秀:追影
乡村记忆(一) 童年(3)诗配画 | 李文秀:碾磨的记忆
乡村记忆(一) 童年(3)诗配画 |王观岭:露天电影
乡村记忆(一) 童年(4)诗配画 | 于德庆:儿时的腊八粥
于德庆:鲜红的党员证
谒冀鲁边区革命纪念馆随感(同题)本辑作者:王观岭 侯廷森 邓贵振 史书东 刘艳 孙金栋
邓贵振:开心一刻 小寒| 张宝森:最冷的天|鞠登德:横刀仰天笑|李文秀:天寒心暖|顾清森:迎春
陈西山:追踪乐陵抗日县长余志远烈士之足迹(上)
陈西山:追踪乐陵抗日县长余志远烈士之足迹(下)
陈西山: 从法国格里兹曼说起 | 养生谣
孙林凤: 国家公祭抒怀 | 李文秀: 忆 午间 小憩霾
孙林凤:初晴 | 李文秀:感悟 | 吴士林:咏叹
黄 叶(同题词) 刘耀宇 许玉谦 李进刚 赵占魁 唐云华 张耀廷 宋春华 李惜雨 王晓军 董庆利
闲人找乐 | 冬意 | 从心出发 | 清宇 | 无悔(顺口溜)五首 | 文友群之悟 | 及时(外二首) | 无题
王德强(乐陵):  1928年宋哲元释放习仲勋始末
小雪(同题诗) 王观岭 邓贵振 书东 田伟岭 孙林凤 孙金栋 李文秀 吴士林 张耀廷 张忠山 唐云华 彭宝德 鞠登德
老来乐  吟景(外一首)  晨语(外一首) 落叶  晨练  无题
十月一上坟的习俗与传说 (王新忠整理)
李文秀: 难忘的伤心事   田伟岭:枣乡的冬季
孙金栋: 一次难忘的作文课(附诗一首)
田伟岭垂钓(外一首) 于德庆:无题 顾清森:咏梅 侯廷森:美国选举之乱象
邓贵振(山东): 老岳母走了
[心露话雨] 田伟岭:平凡人的愉悦
陈西山: 战地黄花颂 秋吟六首 | 识我东篱万朵金 | 秋韵(外一首) 近重阳偶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