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老资格的“环保部长”怎么评价生态环境部——曲格平先生谈“生态环境”的 4 种理解

环境问题观察 环境问题观察 2021-05-30

点击关注我们   

READ


曲格平先生

中国环境保护的开拓者和见证者

参加燃料工业部的三废办公室

参加1972年人类环境大会

中国常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代表

第一任国家环境保护局局长

曾任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主任

为中国环境保护做出卓越贡献

被誉为中国环境保护之父


近日,他接受记者采访

评论了新成立的生态环境部!


现摘录13句如下



01

极为开心

极为振奋


背景: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国家成立新的生态环境部。


记者:曲老,您说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到如今这样一个战略高度,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长久期盼的局面就出现在眼前,让我兴奋不已。”这次全国人大会议取得成果您一定更开心吧?


曲格平:是啊!极为开心,极为振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宪法,对我国环境保护事业来说,都是具有根本性和划时代的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之一,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之一,还是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标识之一。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根本法,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了宪法的保障,肯定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次会议还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方案,成立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这对提高我国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非常重要。


我国环境保护的机构几经变化,规格越来越高,职能越来越强,我作为环保战线的一名老兵,有一种油然而生的光荣感和难以抑制的自豪感。


02

生态环境一词
在学术有四种理解


背景:宪法中生态环境一词的由来,最早是由谁提出的?在学术上或实际工作,对生态环境一词,有很多不同的理解,过去是,现在也是这样。


“生态环境”这个词,产生于1982年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在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部宪法(草案)和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讨论稿)时,有些代表提出了“生态平衡的问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地理研究所所长黄秉维,当时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他在发言时指出,生态平衡是动态的,自然界总是不断打破旧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所以用《保护生态平衡》不妥,应以《保护生态环境替代保护生态平衡》。会议接受了这一提法,最后形成了宪法第二十六条:“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政府工作报告也采用了相似的表述。从此,“生态环境”一词一直沿用至今。

PS:所以,中国法律中”生态环境“这个表述,是黄秉维先生提出来的。


但是从学术的角度,一直有不同的看法,大致可以归纳为4种理解:


一是认为生态不能修饰环境,对生态环境可以理解为生态与环境。


二是当某些事与生态、环境都有关,或者分不太清是生态问题还是环境问题时,就笼统称作生态环境。


三是视生态为美好、协调,把生态环境理解为不包括环境污染。


四是生态环境就是环境,污染和其他的环境问题都应该包括在其中。在实际应用中,生态这个词现在已经泛化,出现了政治生态、社会生态、企业生态等许多概念,应用在越来越多的领域。



03

应当通过立法
对“生态环境”及其相关问题
做出规范


背景:组建生态环境部,对于该部的职能和任务,国务院已经有了新的规定


就我个人的感觉而言,把生态和环境放到一个部门统一管理,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变化。


我们过去所说的环境,是以人为中心的整个外部世界;过去所说的生态,主要指的是自然生态。现在把生态和环境合在一起,环境的主体除了人,还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所有的生命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命系统。


毋庸讳言,我们在环保工作中常常出现“见物不见人”的情况,生态和环境合为一体,使得环境保护的主体更为突出,一定要把以人为主体的生命系统作为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


在环境方面,我们已有“环保法”以及很多相关法,基本形成了法律体系,关于“生态”还没有一个基础性的生态保护法律。这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在适当的时候,应该通过立法对“生态环境”及其相关问题做出规范。


04

很有必要在全国生态环境部门
普及生态知识


环境保护工作多年以污染治理为主,从事环保的人偏重于化学、化工环境保护知识,对生态方面的知识了解得不多。


生态这个词本意指的是生物的生存状态,现在主要有三种理解。第一是指一种关系,即生物与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第二是指一个理论,即研究这些关系的科学也就是生态学;第三是指一种美好,生态这个词在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它包含美好、生动、和谐等含义。


环境保护关注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比生态涉及的对象更宏观。生态和环境从内涵上应该是相通的。我觉得生态环境部运转后,很有必要在全国生态环境部门普及生态知识。有了这方面的知识,就会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和工作的质量。在社会上普及生态知识,可以获得人们对生态环境工作更广泛的支持。



05

生态学应该成为环境保护的理论基础
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观点

背景:自从我国开展环境保护工作以来,我们一直没有停止对环境保护理论的探讨。但是,总的看,我们对环境保护的探讨更多集中在方法层面上,对理论的探讨还不系统还不深入,特别是社会科学的参与还很不够。


生态环境问题是个大的社会问题,必须有社会科学的更多参与,环境法学做得就比较好。


如果我们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等知识,做好生态环境的理论探讨和研究,一定能把我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环保知识结合起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理论,不断丰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突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这个特色,提升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水平,我们对全球的环境保护一定会发挥更好的示范作用。 




06

“社会—经济—自然”
复合生态系统理论非常符合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的新发展理念



记者:原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顾问马世骏,他与同事提出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理论,现在成立了生态环境部,似乎看到这个理论的影子。


曲格平:20世纪80年代初,马世骏等中国生态学家在总结了整体、协调、循环、自生为核心的生态控制论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理论,指出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实质是以人为主体的生命与其栖息劳作环境、物质生产环境及社会文化环境间的协调发展。


这是一条从生态关系的系统分析出发,掌握人与自然关系的新思路。要搞好生态环境工作,可以从马先生的理论中得到启示和借鉴,把生态环境看做一个大的生态系统,正确处理和积极协调与其他系统的关系,使得社会—经济—自然这个巨大的复合生态系统呈现和谐共进的新局面。这样做,非常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07

我们需要一场环境革命
生态文明建设,可以看作一场环境革命


我们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的环境保护,在很长时间内是跟随在发达国家的后面,学习它们的理论,效仿它们的方法,也不断突破他们的模式,结合我国实际进行创新。但是在追求GDP的强大压力下,实际上走的是在发展经济中扩大污染,在污染中加深对环保认识,在污染治理中不断提出加强环保的路子,没有很好地体现后发优势,使得环境保护在很长一个时期处于经济发展的附属地位,工作比较被动。


为了取得工作的主动权,我们一直在努力把环境保护纳入国家的重大决策、发展战略、发展目标,不断追求环境与经济、环境与社会、环境与资源等等的协调。这些努力使得我国环境没有因为GDP的大幅增长而同步恶化,这出看作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


但是,只有当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这些负面影响问题充分暴露后,党中央做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决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之后,将环境保护融入生态文明这个更大的背景中,环境保护才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真正开始摆脱污染治理治不胜治的被动。同时,以生态文明建设覆盖原有的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发展的目标且被摆到突出地位,也成为检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落实成效的标准,这在国际上可以说是独树一帜,非常具有示范意义。


从原始的狩猎文明,经历了黄色的农业文明到黑色的工业文明,人类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现在各国都在期盼绿色的生态文明。放眼望去,能在全国范围推进绿色转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只有我们可爱的中国。


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完全可以看作是一场深刻的环境革命,甚至是国家治理理念到治理模式的革命。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对全球环境保护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模式。



08

生态这个词热起来是一件好事
说明大家都关注生态了


生态热,我认为是一件好事,说明大家都在关注生态了。


上世界八十年代就提出了生态农业、生态经济,后来环保部门又搞过生态功能区,持续推动生态村、生态县、生态省建设等等,生态建设虽然做了很多工作,但是社会的关注程度还不算很高。现在又产生了生态产品、生态产业等新概念,其内涵不是很清晰,因此定义也不统一。把生态产品视作维系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自然要素,我以为是可以接受的。


像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和宜人的气候等,这些都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有着直接的关系,非常符合“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随着人们对这个事情关注和研究的深入,一定会对生态产品的内涵和边界有个清晰的看法和科学的界定。


既然要有生态产品,就不能不发展生态产业。目前对生态产业似乎也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我觉得现在可以把视野放宽泛一些,凡是把生态环境作为资源进行合理开发的产业、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产业,都可以视作生态产业,像传统的农业、林业、水利、渔业等,像随着环境保护事业发展起来的环保产业,还有各地根据生态学原理发展的各种新型产业,包括一些生态产业园区等。它们或是依靠生态环境来发展,或是对调整产业结构产生积极影响,最根本的一点,它们都与改善生态环境息息相关。



09

生态经济
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构想


极大地甚至是过度地消耗了资源和环境,我国的经济必须进行转型,实施生态转型。转型的方向应该是发展生态经济。


我参加了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的成立大会,并担任了两届副理事长。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实践,现在我们可以说,生态经济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我们可以在发展生态产业的基础上,构建生态经济体系,使我国的经济真正实现绿色转型。我国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背景下,推进了循环经济的发展,循环经济的本质就是生态经济。


生态经济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要摆脱单纯追求GDP增长,那种发展模式的“无根性”。因为GDP的计算,没有充分考虑资源环境及其外部性,使得经济发展缺少了根基。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过去那种发展模式下,我们环境保护工作非常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痛定思痛,我坚决支持实施绿色转型,在我国构建生态经济体系。因为提出“谁来养活中国人”而被国人所熟悉的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布朗,为他的著作《生态经济》加的副题是“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构想”。可以看出,发展生态经济符合世界潮流。



10

环境是自然资本的来源
生态资本与自然资本在本质上相通的


之所以提出“自然资本”这个概念,是因为过去无偿供给人类使用的自然资本,由于长期的滥用、污染和破坏,已经变得越来越稀缺。发展经济需要生产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等,但是,这些资本都是自然资本转化而得来的,只有自然资本才是人类发展最基础最重要的资本。要充分认识自然资本是有边界和一定承载力的,如果超出了一定的界限,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环境是自然资本的来源,从这一点看,保护环境的本质就是保护自然资本,就是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就是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力。外国学者写的《自然资本论:关于下一次工业革命》,被我国学者翻译出版后,在我国产生了较大影响。作者认为自然资本包括自然资源、生态系统和生命系统,自然资本可以看作支撑生命的生态系统的总和。


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用一定的方法进行计算,那可是天量的价值。这些见解我们应该研究和借鉴。山西省正在实施的转型发展很有典型性。山西省的资源型经济不仅过度消耗了资源,同时也带来生态系统和生命系统的巨大牺牲,因此,可以认为山西的资源型经济是由自然资本支撑的经济。山西省的转型发展,就应该转向生态经济。


生态资本与自然资本从字面上理解有所区别,在不同语境下的表述有所差异,但其本质是相通的。习近平一再强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认为其中就包含了自然资源、自然资产和自然资本的三重意义。环保部门抓的气、水、土三个“10条”,也有资源、资产和资本的属性及其三者的关系,要提高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利用率,扩大资产的存量,增强资本的实力,从而提高生态环境的整体质量。还要通过生态环境工作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11

不仅要看到环境保护的公益性
也足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产业价值


我们不仅要看到环境保护的公益性,也要足够认识环境保护的产业价值。我去过两次太钢。看到李双良治理渣山的成果,我非常高兴,把他推荐到联合国获得了“全球500佳”。


他治理冶金渣的第一个效果就是保证了排渣顺畅,解放了太钢的生产力;第二个成果是完善了生产链条、产生了经济效益,发展了太钢的生产力;第三个成效是消除了很多污染,保护了太钢的生产力。三方面成果都是可以用数据进行计算的产业成就,可以看作这是“环保生产力”啊。他治理渣山的方法,在全国冶金行业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带动全国冶金企业环保走上变废变宝、化害为利的产业化道路,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都非常显著。


其实,不论是污染治理项目还是生态修复项目,都有产业的价值,都可以看作生态产业项目。在我国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时候,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已经成为新的重要动能。因此,对生态环境的产业意义要高度注意。



12

我们从事环境保护的人
应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卓有成效的实践者


背景:环境保护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什么关系?


我参加了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那次会议提出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呼吁各国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造福子孙后代而共同努力。因此,环境保护一起步就是最具有国际意义的事业。


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被称为“地球峰会”,通过了《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进行了开放签字,这些都是关系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大事。“里约宣言”指出:和平、发展和保护环境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世界各国应在环境与发展领域加强国际合作,为建立一种新的、公平的全球伙伴关系而努力。


我多次参加重要国际会议,深深感到环境保护确确实实是一件服务于全人类的伟大事业。随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我们对环境保护的深入理解,极大增强了我们参与全球环境事务开展环境外交的主动性,包括在控制消耗臭氧层物质、应对气候变化等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任务这次在修改宪法中,在序言中增加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规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今后应该成为我们在国际上进行环境交往的主旋律,我们从事环境保护的人应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卓有成效的实践者。


13

我经历和目睹了
我国环保事业发展的整个过程
现在看到的是充满希望的光明前景


我经历和目睹了我国环保事业发展的整个过程,现在看到的是充满希望的光明前景。


我相信,我们生态环境战线一定会紧跟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步伐,在政府强有力组织下,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坚守生态红线,构筑生态环境的安全屏障,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生命健康,洋溢绿色生态文明的新时代而高歌奋进。


对此,我充满了信心,同时祝福年轻的同志们奋发有为,砥砺前行,书写生态环境保护的新篇章。


之前在2015年1月接受经济日报采访的照片



最后,晒一点曲老的手迹!


1996年10月,时任国家环境保护局局长的曲格平先生,为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技术系成立10周年题词。在2014年,该系升级成为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

深化教育改革

培养环保精英



文字和图片来源说明:

1)中华环保基金会刊载的记者张可兴先生对曲格平先生的专访;

2)曲格平先生的相关著作;

3)相关报道和文章。

特此感谢。

小编倡议


敬佩曲格平先生的学识、经历和“现在看到的是充满希望的光明前景”的胸怀


I SAW AND I CARE

 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后台服务人员

    

上海市精品课程、中国大学MOOC《环境问题观察》课程提供专业支持


更多精彩内容

对长江江豚的最后一击!

为什么脏水净化后能喝而地沟油却不能食用?

马兜铃酸来了,让所有的环境污染物都松了一口气儿

最能怼的科学家当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丁仲礼院士10句霸气环保语录


END


我们的地球,我们同守护;

我们的生活,我们知真相!

中国大学MOOC

环境问题观察课程提供专业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