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欧洲城镇史丨文明发展进程中的璀璨星辰


二十世纪人文译丛



History of European Towns

欧洲城镇史:400—2000年


灿如星辰的欧洲小镇

辉映在欧洲发展的进程中

诠释着宏大厚重的文明主题



在历史的长河


欧洲城镇是如何发展变迁?


小城镇为何能在欧洲城市网络中

占据重要的地位?


欧洲城镇化进程带来了哪些后果?


带着这些疑问


坐上《欧洲城镇史》的过山车


体验欧洲城镇命运的跌宕起伏


《欧洲城镇史:400—2000年》系统地研究了从罗马帝国衰落至今的欧洲城镇,既考察了欧洲的区域发展趋势,又探究了在过山车般的欧洲城市化过程中,各个城镇社区的迥异命运。


城市发展史教授彼得·克拉克以非常宽广的欧陆视角,讨论了从后罗马时代城市生存的本质到全球化时代欧洲城市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等重要议题,从城市发展的角度,解答了为何长期以来,无论在经济、政治上,还是在文化上,欧洲的城镇都是新思想和创造力的发源地。



点击图片,购买本书


《欧洲城镇史:400—2000年》

〔英〕彼得·克拉克 著

宋一然、郑昱、李陶、戴梦 译

宋俊岭 校

定价:126.00元

商务印书馆


自中世纪以来,欧洲一直是地球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大洲之一。


欧洲城镇在欧洲整体的历史、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中都留下了深刻烙印。


当时的欧洲鲜有类似当今亚洲和拉丁美洲那种延展面积极大的都市;当时的欧洲城镇大多紧凑连贯、一目了然,但城镇社区人口死亡率较高(截至20世纪),且有大量外来人口流入。


由于常常肩负行政中心职能又拥有政治特权,这些城镇自然成为经济、制造业和商贸中心。


而且城镇自身宗教传统(截至近现代)、教育文化、休闲活动及特有的城镇景观,都清晰体现出每座城镇的文化特性。


尽管人们认为这些城镇充满混乱、危险—噪声嘈杂、臭气熏天、拥挤不堪、千城一面—它们毕竟支撑了欧洲社会长期延续和稳定,还作为枢纽承载着欧洲各国家和地区交流沟通,又成为跳板,联系着欧洲以外的国家和地区。


欧洲城镇总体发展史是从一座座城镇发育历程集合梳理出来的:其中有些缓慢,有些很快,有些停滞不前,有些曾衰落,有些则完全消失。


欧洲城镇发展的动力源是潜藏在地方城镇基层社区当中的。


在城镇化奔涌的大潮中,许多小镇始终担当着名不见经传的角色,而另一些则灿如星辰,辉映在欧洲觉醒进程中,诠释着宏大、厚重的文明主题。


欧洲城市型聚落表现出长期的延续性。从巴尔干半岛到伊比利亚半岛,许多城镇都可以上溯至罗马帝国时代,甚至更早。


而西欧辽阔地面上的城市聚落,大多建于中世纪鼎盛时期。只有僻远的北欧和东欧地区城市,多为1500年以后建成。所以,欧洲这块大陆上城市遗产构成极为复杂。


欧洲城市聚落体系随时间流逝发生巨变,其中的许多变化都与地理特征有关。


因此这本书的一个要点,就是要讨论这些城市地区在400—2000年发生了哪些巨大的起伏变迁。而且不难看出,在欧洲城市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中,始终不存在单一模式的城市体制,这一特点大约至我们当代才告结束。



作者在书中指出,阐述和解释欧洲城镇化进程中持续的进步或倒退也是这本书的宗旨所在。


作者认为这些研究主要有:在罗马帝国轰然倒塌到20世纪末期的时间框架内细细品味8世纪时期标志性的城市历史建筑;研究黑死病大暴发前几十年城镇化的高潮时期;探索中世纪时期欧洲普遍的衰退现象,16世纪及17世纪早期的城镇复苏,及随之而来的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与衰落;研究法国大革命前城镇的二度良性发育,及其最终导致的19世纪下半叶欧洲城镇化高潮期。


除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外,这次城镇化发展迅猛,直至20世纪七八十年代才趋于平缓,之后则是照例地稳中有降,欧洲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逆城镇化。


激烈的竞争关系让城市之间的互动加强。就中世纪的威尼斯来说,连绵不绝的海战和意大利城邦之间的残酷战争最能说明这点。


大城市之间的竞争关系则很不同。巴黎和伦敦这样的大都市,它们之间的竞争关系开始于路易十四时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五十年内达到最高潮。从基础设施、国际展览、潮流时尚、百货公司、大型酒店,到标志性的文化建筑,无所不比。


如果说竞争和效仿在城市之间随处可见,那么合作也是城际关系中反复出现的重要主题。


中世纪时期,神圣罗马帝国中已经出现多个城市联盟(这是瑞士联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17世纪,荷兰和泽兰(荷兰西南一个农业省)的几座城市联合起来发展成辅助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镇网(即所谓的兰斯台德)。这样的城镇网络之后被英国和德国采用。


1913年,国际城市联盟成立于比利时的根特。


联盟旨在在欧洲范围乃至世界范围内推动城市之间的合作,解决城镇化引起的社会问题。


20世纪末,欧盟诞生,大大鼓励了欧洲城市组建联盟,以此影响市委员会的决策,政府得以以最佳状态运作。


作、译、校者简介


作者

彼得·克拉克(Peter Clark),英国当代著名史学家,赫尔辛基大学欧洲城市发展史专业名誉教授、莱斯特大学客座教授,著作或编辑了多部与城市、社会、文化环境史相关的著作。


校者

宋俊岭,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景观社会学、城市设计学课程评论员,曾出版著作《城市社会学》《中国城镇化知识15讲》等,翻译出版《城市文化》《城市发展史》等。


译者

宋一然,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中心研究生,翻译出版《欧洲发展史》《刘易斯·芒福德传》等。

郑昱,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研究生。

李陶,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

戴梦,美国南加州大学经济系研究生。


学者推荐


“一部优秀的综合性作品,一部杰作,传递了令人瞩目的关于城镇的知识和解读,非常值得一读。”

——彼得·博赛教授(亚伯大学)

 

“本书让所有学术水平的读者都能够进一步研究克拉克所探讨的特定主题。这本书能够很好地服务于对城市历史和欧洲历史感兴趣的各类读者。”

——迈克尔·W. 洪哈特教授(罗得岛大学)


编辑推荐


本书将时间和城镇构成要素两个维度相结合,在翔实的资料考证和数据分析基础上科学系统地描绘欧洲城镇的发展脉络。


 欧洲城镇总体发展史是从一座座城镇发育历程集合梳理出来的:其中有些缓慢,有些快速,有些停滞不前,有些几经衰颓,有些则完全消失。而此书对任何考察对象都不偏废,注重研究小城镇如何长久在欧洲城市网络中占据重要作用。提醒人们,欧洲城镇发展的动力源是潜藏在地方城镇基层社区当中的。


精彩试读


居住在伦敦市中心康希尔(Cornhill)圣米迦勒(St Michael)教区的罗伯特·史密斯(Robert Smith)是贩鱼大亨约翰·巴瑟斯特(John Bathurst)的一名年轻雇员。罗伯特在1655年5月中旬感染了天花,这可能是他在和患病的邻居说话,或者在卖鱼的过程中与客户讨价还价时感染上的。一开始罗伯特并没有注意,还继续工作着,直到十天之后他开始出现发烧、背痛及呕吐的典型症状,很快他全身就起满了红色的小斑点。不久后小红点就形成了大脓包并撑裂了皮肤,这一过程使罗伯特极为痛苦,并且丧失了语言能力。没过多久罗伯特就因心脏病发作或休克去世了,并于5月28日在圣米迦勒教堂下葬。天花在17—18世纪的欧洲城镇极为猖獗。在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传染病每三年暴发一次,暴发期间的城镇人口死亡率暴涨50%。在乔治王朝统治时期的伦敦,天花是20岁以下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

如果说天花是这一时期后期导致城镇人口死亡的最主要原因,那么17世纪60年代以前造成欧洲人口死亡率灾难性上升的则是周期性暴发的黑死病,这一疫病(与中世纪后期不同)暴发主要集中在城镇。1563—1665年,伦敦发生了七次重大疫情,使得其人口死亡率高达24%。1654年莫斯科的疫病暴发,导致80%的居民死亡。1630年的一场严重的疫病使米兰的人口减少了一半,帕维亚的人口减少了40%。正如我们之前所讨论的,16世纪后期严重的疫病使地中海的区域性大城市进入了长期衰退状态。17世纪60年代鼠疫在欧洲基本消失,仅在个别地区出现反复(1711年在波罗的海城镇和1720—1722年在马赛),一直到18世纪末期,城市对于居住在其中的居民来说都是致命的。在这期间,天花和其他传染病结合,其中包括麻疹、伤寒症、痢疾,以及类似的经水传染的疾病,导致了致命性的悲惨结果。婴儿和儿童尤为处于危险状态。在18世纪早期的伦敦,婴儿的夭折率甚至达到 35%。除此之外,易感人群还有年轻的学徒、仆人,刚来到城镇居住的人,以及像罗伯特·史密斯那样对城镇疾病缺乏必要免疫力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正如艾伦·莎林(Allan Sharlin)曾经说过的,虽然移民并不是导致城镇人口死亡率上升的必要先决条件,但是很明显,它增加了城镇人口的死亡率。

现代早期的很多时候,主要城市过高的人口死亡率超过了人口自然增长率。在16—17世纪,我们发现人口的自然增长连年的自然剩余(出生率超过死亡率)已逐步被疫病带来的高死亡率抵消。由于不断发生的生存危机加剧了疫病造成的危害,尤其在16世纪90年代到17世纪90年代期间,歉收问题和战争问题使得这一结果更为严重。在伊丽莎白统治时期的最后几年,英格兰由于饥荒造成的死亡从北部的肯德尔(Kendal)和彭里斯(Penrith)开始,蔓延到西南部的巴恩斯特珀尔(Barnstaple)和埃克塞特。一个世纪之后,同样的城镇生存危机影响了法国、苏格兰及尼德兰南部。在法国北部的博韦(Beauvais),1693—1694年粮食歉收时期的粮价上涨和饥荒之后的瘟疫侵袭,导致圣埃蒂安的最大教区的墓地扩大了11倍。



CONTENTS

 图书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导言 

第一部分 
第二章 发展趋势(400—1500) 
第三章 经济(400—1500) 
第四章 社会生活(400—1500) 
第五章 文化与景观(400—1500) 
第六章 管理(400—1500) 


第二部分 
第七章 发展趋势(1500—1800) 
第八章 经济(1500—1800) 
第九章 社会生活(1500—1800) 
第十章 文化与景观(1500—1800) 
第十一章 管理(1500—1800) 


第三部分 
第十二章 发展趋势(1800—2000) 
第十三章 经济( 800—2000)

第十四章 社会生活(1800—2000) 
第十五章 文化与景观(1800—2000)
第十六章 管理(1800—2000) 
第十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索  引 
译后记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


往期 · 推荐

13本好书| “认识自己”的人文史

新书推介|《古希腊贸易与政治》

新书速递|《欧洲思想的危机(1680—1715)》

新书速递|《文明与气候》

亚述与尼尼微,唤起多少历史的联想

新书速递|《 亚述:从帝国的崛起到尼尼微的沦陷》

新书速递|《致命的伴侣:微生物如何塑造人类历史》

新书速递|《希腊前的哲学》

新书速递|《犹太人与世界文明》

从一粒沙子看世界|《独立宣言:一种全球史》

《大地与人》:展开世界各民族在互动中逐渐走向全球化的历史画卷


二十世纪人文译丛已出书目



扫描图片上方二维码,购买丛书



扫描图片上方二维码,购买本书




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书友会

扫码加入了解第一手图书资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欧洲城镇史丨文明发展进程中的璀璨星辰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