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肖像画中的胡子(上)▎积攒着智慧与威严
ལྟེ་དབུས་གྲུབ་པའི་དབང་ཕྱུག་ལྕགས་ཟམ་པ།
ལོ་བརྒྱ་ལོན་ཚུལ་དབུ་སྐྲ་སྨ་ར་དང།
ཨག་ཚོམ་དཀར་ལ་སྨུག་ནག་སྤྱན་གསུམ་འབར།
铁桥尊者居其中
霜发白髯百岁状
深红法体三目明
(注:此处的铁桥尊者为唐东杰布)
《唐东杰布》,19世纪,纽约鲁宾博物馆
作为香巴噶举派(ཤངས་པ་བཀའ་བརྒྱུད་;其并非传统噶举派的分支)的上师,唐东杰布(ཐང་སྟོང་རྒྱལ་པོ་;1365-1486)的胡子集合了藏区关于“智慧胡须”的一切元素。作为一名长寿者,他的胡须必定白如雪;而长寿者常常充满智慧与福德。作为一名流浪修行者和伏藏师,他的胡须必定因不常打理(简易的生活条件)而如柏树枝叶。作为一名医术高超且医德极佳的学者,他的胡须必定在边缘处泛有黄蓝之色,那是长期和药物打交道的象征(蓝色为藏医图像学中的治愈色)。传统文献中的“深红法体”不仅能够说明他长期在外流浪修行(日晒效果),也体现了瑜伽士的极密境界(佛教色彩学)。最后,“三目”对应了人物的双目和发髻处,分别象征了慧(ཤེས་རབ་),智(ཡེ་ཤེས་)和法性(ཆོས་ཉིད་)。
局部:唐东杰布的胡须
局部:铁链
唐东杰布不仅热衷于公共医疗事业,
他也是一位非凡的工程师和设计师。
在长期的流浪修行中,
他一共修建了58座悬索桥以服务于民众。
局部:和气四友
从佛本生故事中演化
出来的艺术符号
象征和谐的境界
局部:双鹤与双鹿
长寿的象征物
经常出现在“六长寿”中
局部:进行水供的弟子
根据作品背后的文字
这里的弟子应该是唐东杰布的传记作者
西绕白丹(ཤེས་རབ་དཔལ་ལྡན་;15到16世纪)
《唐东杰布》,18世纪,私人藏品
此处发髻非常见的单髻
而是交叉式的瑜伽士发髻
《唐东杰布》,19世纪,私人藏品
该造像为汉式木像
“男人似乎只能在胡子上存有慰藉”,作家黑塞(Hermann Hesse;1877-1962)的这句话在提醒我们:胡子作为男性所谓的“第二性征”,其在社会心理和文化分析中的作用要大于它本身的生物意义。在佛教文化中,保留胡子是一种与戒律相违背的事情,因胡子是南亚文化中宗教身份与社会地位的象征(不符合早期佛教的普世原则),是我执的一种外在形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佛教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因地域风格与社会背景的差异,常常出现带有胡子的佛菩萨造像。
犍陀罗风格的佛陀像
《阿氏多尊者》,19世纪,私人藏品
居于仙人山(དྲང་སྲོང་རི་)的年长者
为阿氏多尊者(མ་ཕམ་པ་)
局部:阿氏多尊者的胡须
在早期的文本中,佛陀的弟子们是以“十大弟子”为核心。在四世纪初期的佛教典籍中,开始形成关于“十六罗汉”的描述。藏区关于十六罗汉形象的经典描述出自萨班老师,克什米尔学者释伽室利(ཤཱཀྱ་ཤྲཱི་བྷ་དྲ་;1127-1225)和噶当派学者仲敦巴(འབྲོམ་སྟོན་པ་;1005-1064)。在前者的描述中,罗汉皆为长者模样;而在后者的描述中,仅有几位罗汉会以年长白须的方式出现(甚至同一位罗汉存在几种不同的形象)。
《戎博迦尊者》,17世纪,纽约鲁宾博物馆
佛陀弟子中的医术高明者
兼为佛陀的私人医生者
为戎博迦尊者(སྦེད་བྱེད་)
戎博迦尊者的胡子
守护经典的狮子
其在于尊者的圣山巴呼拉(བི་ཧུ་ལ་)中
我们一般将藏语中的胡子分成三类:1.唇上的胡子称之为སྨ་ར་(sma ra),拉萨话称之为ཨ་ར་(a ra);2.两颊到下巴的胡子称之为རྒྱ་(rgya),络腮胡子者称之为རྒྱ་བོ་(rgya wo);3.唇下的长须为ཨག་ཚོམ་(aga tshom);4.唇下的一小撮胡子被称为བྱིས་རུ་(byis ru)。需要注意的是,藏语常用的ཁ་སྤུ་(kha spu)一词既可以作为所有胡须的总称,也可以指上唇处向两侧延伸并极为细长的胡子。再者因胡子是男性的装饰物,所以在藏语中胡子又有多个敬词,如“口饰”(ཁ་རྒྱན་)和“脸饰”(ཞལ་རྒྱན་)等。自7世纪以来,逐渐受到佛教文化影响的藏区却在胡子的文化诠释上呈现了多种不同的形式。
vol.1
胡子·权力
《吐蕃圣三代》,19世纪,新德里西藏之家博物馆
赤松德赞-松赞干布-赤祖德赞
以佛教意志来重构政治谱系的图像范例
在五世达赖喇嘛(ངག་དབང་བློ་བཟང་རྒྱ་མཚོ་;1617-1682)的《西藏王臣记》(བོད་ཀྱི་དེབ་ཐེར་དཔྱིད་ཀྱི་རྒྱལ་མོའི་གླུ་དབྱངས་)中多次以胡须来判定世系更迭与帝国福德,即随着佛教在西藏的传播,君主的毛发也会存在不同的状态。根据12世纪以来的佛教化西藏史书的记载:王朝第33代赞普松赞干布(སྲོང་བཙན་སྒམ་པོ་;617-650)呈姣好少年状,寓意佛法初兴;王朝第37代赞普赤松德赞(ཁྲི་སྲོང་ལྡེ་བཙན་;742-797)长有细长胡子,寓意佛法传播在藏区初成规模;而王朝第41代赞普赤祖德赞(ཁྲི་གཙུག་ལྡེ་བཙན་;764-815)以自己的发辫作僧侣的坐垫,胡须也极为浓密,寓意佛法昌盛。需要注意的是,后世关于赤祖德赞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掺合了王朝第36代赞普赤德祖赞(ཁྲི་ལྡེ་གཙུག་བརྟན་;704-755)的固有外形,即“祖先长须者”(མེས་ཨག་ཚོམ་)。最后一位吐蕃帝国的君主达玛(བཙན་དར་མ་;799-842)则因其所谓“灭佛者”的身份,后世的佛教历史学家将其尊号“乌冬赞”(འུ་དུམ་བཙན་)曲解为“无毛君主”,即福德衰竭之君。
《松赞干布》,12世纪,大昭寺
五世达赖喇嘛时期前的松赞干布
多为少年状(无胡须)
《赤松德赞》,18世纪,私人藏品
作为佛教(尤其是南亚传统)的保护者
赤松德赞是宁玛派传统的修行者典范
和“政治宗教化”的代表人物
局部:赤松德赞的胡子
局部:五世达赖喇嘛
“王朝图像”(རྒྱལ་རབས་བྲིས་རྒྱུད་)的重构者
《赤祖德赞》,19世纪,卡普尔收藏
法国学者麦克唐纳夫人称其为:
“优秀的佛教徒和糟糕的君主”
局部:赤祖德赞的胡子
《乌冬赞》,白居寺壁画,本人拍摄
比起“灭佛者”这一定位
我们不如将其视为壮志未酬的君主
作为甘丹颇章政权(དགའ་ལྡན་ཕོ་བྲང་;1642-1959)的建立者,五世达赖喇嘛渴望通过“复古运动”来唤醒藏区僧俗对于统一政权的历史记忆,并通过各种方式将自身作为藏区政治遗产的合法继承人。五世达赖喇嘛的“复古运动”包含四个方面:1.构建“吐蕃空间”,即大规模修复拉萨古城和各地的吐蕃旧址;2.恢复吐蕃时期的官职称呼和行政单位;3.通过服装和音乐来努力复原一个古典时代(主要是在第三任第巴洛桑图多时期【བློ་བཟང་མཐུ་སྟོབས་;1668年到1675年在职】);4.通过历史书写和艺术描绘从而将吐蕃帝国崩溃以来的历史结构化。在以上四点中,五世达赖喇嘛对于第四项尤为看重,这也是为什么在政权建立之初的1643年他就写下了《西藏王臣记》。在五世达赖喇嘛的传记中,其对于自身胡子的重视(人们将其称之为五世的标志)也贴合了“君主-胡子”的传承模式。
《适于高贵之人所戴服饰薄册》封面
(ཡ་རབས་རྣམས་ལ་འོས་པའི་རིན་ཆེན་རྒྱན་ཆའི་དེབ་ཐེར་)
1673年,西藏档案馆
第巴洛桑图多所编订
到了第七世达赖喇嘛(བསྐལ་བཟང་རྒྱ་མཚོ་;1708-1757)时期,出现了以“观音信仰”为核心的达赖喇嘛世系图,共十三幅(以七世达赖喇嘛为中心)。这一套关于达赖喇嘛世系的作品,其核心是将达赖喇嘛世系与观音化身联系起来,并将达赖喇嘛世系作为藏区政治谱系的继承人。据传记记载,第六世班禅(བློ་བཟང་དཔལ་ལྡན་ཡེ་ཤེས་;1738-1780)曾将一套达赖喇嘛世系图赠送给乾隆皇帝。在这套作品中,五世达赖喇嘛的胡子被加在了松赞干布(不再是之前所说的少年状)身上,他们都是拉萨城的主人。
《达赖喇嘛世系:五世达赖喇嘛》,18世纪,私人藏品
局部:五世达赖喇嘛的胡子
局部:观音菩萨
局部:布达拉宫
局部:政治助手
内政索朗群培
(བསོད་ནམས་ཆོས་འཕེལ་;1595-1658)
外政固始汗(1582-1654)
《达赖喇嘛世系:松赞干布》,18世纪,私人藏品
局部:松赞干布的胡子
局部:十一面观音
局部:大昭寺
局部:政治象征人物
内政:吞米桑布扎和禄东赞(第二排)
外政:尼泊尔和唐朝公主(第一排)
中间为拉萨城的保护神白拉姆
《第十三世达赖喇嘛》,1910年
作为政治强人
十三世常和五世一同被人们比较
两者相似的胡子常常被象征性的联系起来
当胡子作为藏区政治传承的标志而被描绘时,画家也在使用胡子来区分图像中的异域君主。第一世蒋贡康珠仁波切(འཇམ་མགོན་ཀོང་སྤྲུལ་བློ་གྲོས་མཐའ་ཡས་;1813-1899)曾写道:“印度的君主为络腮胡子,如瞻巴拉;汉地的君主有细长的胡须;蒙古的君主都是大胡子”。除了这种具有总结性的描述外,西藏艺术所描绘的众多君主都是写实效果,如永乐皇帝和乾隆皇帝。
《北方多闻天王》,19世纪,纽约鲁宾博物馆
局部:多闻天王的胡子
局部:瞻巴拉
这一类的南亚胡子被认为是
修理后的干净状态
《释加室利》,白居寺壁画,本人拍摄
注意他的胡子
可与南亚君主比较
《第九世噶玛巴》,16世纪,纽约鲁宾博物馆
第九世噶玛巴旺久多吉
(དབང་ཕྱུག་རྡོ་རྗེ་;1556-1603)
行迹遍布藏区并且高徒众多
如觉囊派的多罗那他(ཏཱ་ར་ནཱ་ཐ་ ;1575-1635)
局部:木青
曾邀请噶玛巴的丽江木府土司
木青(1569-1597)
其子木增(བསོད་ནམས་རབ་བརྟན་;1587-1646)
主持刊印丽江《大藏经》
如此汉地统治者的胡须
局部:楚布寺全景
《乾隆僧装图》,18世纪,故宫博物馆
局部:乾隆皇帝
《固始汗》,大昭寺
红色念珠对应了权势
《八思巴》局部:忽必烈,17世纪,纽约鲁宾博物馆
下一篇讲关于高僧与神灵的胡子
藏文书法相框
点击图片了解
▼
打开心的钥匙
点击图片了解
▼
喜马拉雅图像学中的日月 ▎变化常在,日月永存
བོད་སྐད་ཀྱི་ཐད་སྦྲེལ། CHARU1607
客服微信:charuspace
未经作者允许请勿随意印刷转载 后果自负
合作及投稿微信:charu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