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语言增强认知 拾忆为老服务”同济“拾忆”团队暑期实践成果总结

践团队介绍

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目标,要增强老年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满足老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拾忆”团队的青年们通过采取线上线下并行的方式,为老年人带来认知科普、体脑激活等活动,用实际行动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本次暑期实践团队由来自4个不同学院的7名同学组成,充分联动各培养阶段学生,发挥不同学科优势,共同参与本次暑期老年人语言认知健康志愿实践——“语言增强认知 拾忆为老服务”



Part  One

健康科普


线下

“拾忆”暑期实践团队进行了多次社区科普活动

一方面,通过面向老人们的科普讲座,我们让老人们了解了更多关于认知障碍的概念以及预防措施。另一方面,我们设计了许多有趣的课程和互动小游戏,并用它们与爷爷奶奶们进行亲密的互动。这些课程在增强彼此亲密感和互动感的同时,还起到了体脑激活的作用。

在本次暑期社会实践中,我们推出了《上海社区认知健康公益科普手册》、认知健康宣传明信片,以及认知健康友好社区建设三折页。并将它们分发于社区内。


向右滑动

线上

“拾忆”团队借助同济大学团委实践部公众号和同济大学老龄语言与看护研究中心官方公众号的平台发布了多篇活动推文,通过网络平台宣传和科普认知健康。


(点击前往)

百年征程·人民为本——同济“拾忆”团队开启暑期党员青年社区行动专项实践


同济“拾忆”团队开启暑期党员青年社区行动专项实践


与此同时,我们也致力于寻求更加多样化和通俗化的科普方式,探索出老年语言认知健康科普系列科普视频、海报、系列明信片等线上线下,双线并行的特色宣传方式。


(点击查看)

老年语言认知健康科普系列海报——同济大学携手四平路街道共建上海市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


老年语言认知健康科普系列明信片——同济大学携手四平路街道共建上海市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



“拾忆认知”系列科普视频


第一集《什么是认知障碍》


第二集《认知障碍的具体表现症状》


Part  Two

干预训练


线下

“拾忆”暑期实践团队走进社区居委,开展了多次体脑激活志愿服务活动,干预人数达200人次

我们设计了许多有趣的课程和互动小游戏,并用它们与爷爷奶奶们进行亲密的互动。

这些课程在增强彼此亲密感和互动感的同时,还起到了体脑激活的作用。


向右滑动

线上

我们开发了“拾忆认知”微信小程序,并在该平台上推出线上语言干预训练课程。利用线上小程序平台的便捷和快传播优势让更多爷爷奶奶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自测和练习,在使用的老人中获得一致好评。


拾忆(Memory Seeker)由来自同济大学老龄语言与看护研究中心的师生组成,围绕老年语言认知障碍开展知识普及与公益服务。

Part  Three

脑健康筛查


线下

“拾忆”暑期实践团队走进社区进行脑健康筛查活动,筛查人数达150人次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老龄人群会出现语言衰退、甚至语言障碍,尤其是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早期识别和认知干预是改善当前认知障碍、改善语言衰老现象的关键因素。

我们开展了基于老年语言学研究的上海社区认知障碍公益服务,在上海多个街道、社区为老人进行免费认知评估筛查,并开展言语治疗、认知游戏等活动帮助老人保持大脑活力、改善认知能力。


线上

研发上线同名小程序,借助“拾忆”认知微信小程序,推出线上筛查量表,方便老人在家自测。


Part  Four

成员感想


谢秋雨

大家好,我是谢秋雨,也是本次社会实践的负责人。很荣幸和开心能够和大家一起完成本次拾忆暑期实践活动,在学长学姐们的带领下深入到社区亲身感受老龄认知的现状和老年群体真实的生活。

在暑期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一方面,在线下的志愿者社区服务中,有许许多多的面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苍老的面庞下面都有我们未曾知晓的生命之诗,我们要做的就是助力他们挖掘属于自己的诗篇,并且通过各种现代技术防止这些诗篇受记忆侵蚀而凋零。

另一方面,在线上进行的一系列活动中,我们充分地利用了当代多媒体手段,在网课、小程序、科普视频、海报、公众号推送等领域留下了自己的尝试。这些尝试虽然还没有那么地成熟,但是也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有越来越多的老人以及他们的家属跟我们说因为我们所正在做的事情而受益,这也是我们愿意看到的。


胡钰

身边的认知症案例是有的,这也是当初加入拾忆团队的动机。我的太爷是老红军,身体一直很硬朗,直到八十五六岁时突然表现出明显的阿尔茨海默病症状,当时家里人也没找到很有效果的治疗办法,只能想办法适应这样的变化。那时我年纪很小,并不明白所谓阿尔茨海默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只记得从某时开始,太爷总是在短时间内反复询问我们相同的事情,比如在一顿饭的时间里会询问我们三四次“你们是怎么过来的呀”。在我所参与过的拾忆线下活动中,印象很深的是有一位同样有认知症的阿姨。她会精心打扮后来参加我们的活动,积极地参与到我们设计的游戏中。我记得她戴着漂亮的小帽子,系着漂亮的丝巾,甚至化了妆。那时我在想,不管到了什么年纪、遇上什么样的困难、什么样的疾病,如果还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还能愿意以最美的姿态面对生活,那就最好了。至于中国老年人相关现状,我想问题也许还是在于相关病症科普程度的问题吧。并不是每个老人都能自如顺畅地使用手机并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也并不是每个老人都会重视认知症问题并有精力不断汲取相关知识,仅靠社区和志愿者的力量似乎又十分有限。不知加强对相对年轻一代的科普是否能变相影响老人们的认知观念。


李雪怡

很荣幸和开心能够成为拾忆暑期实践活动团队的一员,在学长学姐们的带领下走进社区、走进生活,通过志愿活动亲身感受老龄认知的现状和老年群体真实的生活。在没有进行志愿活动之前,我能够接触到的老人仅仅是家里的爷爷奶奶,至于社会中的老龄化、丰富老年生活的措施等等我并没有真实的感受,而在这次暑期实践活动中,则让我看到了一个最真实的老年群体现状。

让我惊喜和欣慰的是,“老有所乐”这一使老年人幸福、愉快安度晚年的一项对策并未仅停留在口号之中,而是很好的落实在了实际生活。我们的志愿活动都是在社区文化中心开展,我们注意到社区文化中心布置了多样的娱乐设施,如乒乓球台、象棋、手工台等等,还有一周的娱乐活动安排表,包含科普讲座、唱歌比赛、下棋比赛等等丰富的活动。我们与老年人交流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期待,虽然从工作中退休,但有了丰富自我的途径和时间,有了晚年的另一大乐趣,我认为这就是应对老龄化重要和必要的措施。


谭舒文

我进入拾忆团队已经有将近一年的时间了,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参加了许多线下实践活动和线上课程的设计。每一次活动都是与老年人们的深入接触和交流的过程,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前辈们为今天的美好生活所做出的努力和牺牲,也学习到了许多人生的智慧,因此我更加想尽己所能帮助他们,让他们拥有更高质量的晚年生活。在本学期的活动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就是当老年人们谈起他们以前上山下乡的经历的时候的感触,没有对自己艰苦生活的抱怨,只有对自己奉献祖国的光荣。他们告诉我年轻人就应该到艰苦环境中去历练、去成长,才能明白人生在于奋斗的真谛,才能不负国家和人民的期望。

这些爷爷奶奶们与共和国一同成长,他们经历了太多,因此也拥有更多生命的智慧,他们就像无穷的宝藏,在交流中给予我醍醐灌顶的启迪;他们为国家发展奉献自己,因此不能也不应该被时代遗忘。当今中国社会存在着老龄化速度加快、养老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养老保障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因此我们更应该全方位地考量和解决养老问题,发挥政府、企业、社区、高校的综合效应,在财政、基础设施、智力资源上都为养老事业提供有力的保障。


蔡依依

有时还会想起小时候邻居家的奶奶——她坐在木椅上,望着门前的菜畦,一坐就是一下午,不说话……她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因为当时缺乏认知障碍筛查的意识,家人并没有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干预,等到发现并确诊时已为时已晚。其实如果早发现一点,早一点进行干预,如果多陪伴一点,多一点积极的抚慰,或许她不会那么快忘记家人的名字,忘记她是谁她在哪她要做什么……随着现代社会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逐渐深入,人们不再遇到痴呆就谈虎色变。通过这次认知障碍的科普公益服务,我也发现其实现在人们对于认知障碍筛查并不排斥,而是更积极正确地对待这个不可忽视的老年问题。在这次活动中,叔叔阿姨们讨论着上世纪的照片,分享年轻时的故事,谈起结婚时置办嫁妆,聊起第一辆脚踏车,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其实认知障碍筛查并不仅仅需要冰冷冷的量表,有时通过聊天和回忆等更温暖的方式可以取得更佳的效果。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现代医学能做的还很少,而尽早发现并积极干预或许是现在最好的应对方法。


赵骏

在暑期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面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中有的是歌舞双馨的老年合唱团团员,有的是甘于奉献、毅然支边的退休老教师,更有上山下乡时期的知识青年,尽管年华老去,但我依然从这些老人们的眼中看到了光,看到了他们对于生活的热爱,与老人们交谈的过程中,我更是被他们的热情所感染,镜头定格的一张张笑容背后是与老人们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而这也一定程度上是如今中国老龄事业不断发展向好的一个缩影,在社会老龄化日趋严重的社会背景下,我们欣喜地看到国家不断地在出台相关政策,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养老保障体系越来越完善,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部分老人的自我养老意识仍有待提高,他们中有的身体看上去的确还算健朗,然而记忆力已经在悄然减退,许多老人都把它看作是一种正常的老化现象,却忽视这背后的隐患,往往最后可能会逐步发展成阿尔茨海默病。

在我的身边就有这样的案例,一位受过脑外伤的老奶奶近年来记忆力不断减退,性格也变得古怪起来,深居简出,因为并未及时就诊,最近再见到时已经是不记事的状态了,令人难过又惋惜。在中国,这样的案例应该也不再少数,并且农村比之城市更甚,我认为一方面需要加强老年健康科普宣传以提高老人们的自我防护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在老人定期体检的项目中增加一项认知评估,从而保障老人们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健康。同时,各地也需要多增设一些养老服务机构,不仅是给孤独的老人们以照顾和陪伴,也是给部分老人们在晚年也有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真正做到积极老龄化。


钟佳仪

我的奶奶是一个阿兹海默病患者,我的家人和我此前并没有真正了解学习过相关知识,对于奶奶的很多行为会感到奇怪甚至误解。在这次暑期实践中,我们走进社区给老人们科普认知障碍的相关知识,让我感到有些意外而且开心的是,老人们都非常欢迎我们,做游戏时也十分配合和活跃。我常常想到,如果当初我生活的社区中也有这样的科普,我能够提前知道如何预防和延缓认知症,学习如何和认知症老人相处,努力理解他们看到的世界,或许可以让奶奶生活得更好一点。

目前社区中存在许多对老人尤其是认知障碍的老人不友好的地方,例如许多小区的楼栋外观非常相似,老人容易迷路;许多人对认知症了解不多,导致对认知障碍老人及其家人的误解;照护者对于认知障碍老人过度保护,导致其失去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尤其是社交受到限制。一方面要提高社区总体对于认知症的认识,加强全人群的科普;另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标识系统、日托中心等,推进社区的适老化改造。

在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的现在,对老年人的关照是我们绕不开的话题,也是为我们自己未来的生活做好铺垫。


编辑丨李雪怡

文稿丨“拾忆”暑期实践团队



相关阅读


  1. 老龄社会与老年语言学:《语言战略研究》专题研究栏目

  2. 老年语言学 | 老年语言学研究的语用维度:视角、方法与议题

  3. 老年语言学 | 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话语的非名词性资源蚀失

  4. 老年语言学 | 日本老年护理沟通研究之文献综述

  5. 老年语言学 | 什么是Elderspeak?

  6. 老龄化社会呼唤老年语言学的出场

  7. 《语言战略研究》| 侯柏村,罗昊,王刚石: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的现状与思考

  8. 《语言战略研究》| 顾曰国:老年语言学发端

  9. 《语言战略研究》| 黄立鹤  王晶  李云霞:阿尔茨海默病言语障碍表现及相关神经心理学量表编制问题

  10. 分享 |《东亚语用学》:痴呆症老年人话语语用研究

  11. 观点 | 老年人口语 “呃”类填塞语研究

  12. 观点 | 老年人认知退化或与听力损伤有关

  13. 观点 | 老年人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现象学研究

  14. 观点 | 信息化时代的“老年孤独”

  15. 观点 | 赫琳等:我国老年人语言能力问题及语言服务路径研究

  16. 观点丨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亟待解决

  17. 观点丨何谓老年:从“居室适老化改造”谈起

  18. 观点丨迟暮之年的人脑及语言(王士元著 王筱瑒 冯韵译)

  19. 观点丨人口老龄、老年学与老年语言学

  20. 观点丨基于叙事医学理论的老病死叙事话语探析

  21. 观点丨蒋燕、顾曰国:老人上当受骗案:调查、语用和决策推理分析

  22. 观点丨言语幽默的认知老化及其神经基础

  23. 观点 | 马东什么?什么冬梅?瞬时性遗忘究竟咋回事?

  24. 观点 | 构建中国特色适老语言服务与产品供给体系

  25. 视点 |《忘不了餐厅(第二季)》:同济老龄中心约您见证宝藏老人温暖回归

  26. 重磅!国家卫健委发布《探索老年痴呆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

  27. 消息 | 上海已在这些街道启动“适老化改造”

  28. 专访 | 上海电视台、上海教育电视台报道同济大学老龄语言与看护研究中心

  29. 征稿丨《老年语言学研究新进展》(2021)

  30. 招募丨“语言认知改善计划”长者参与招募公告

  31. 正式出版!顾曰国 黄立鹤:《老年语言学与多模态研究》

  32. 合作丨同济大学老龄语言与看护研究中心参与上海四平路街道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

  33. 一图读懂《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

  34. 我们需要你!同济拾忆团队开展老年人语言认知健康社会实践并招募志愿者

  35. “拾忆”公益服务团队会员大会暨老年语言学培训会举行

  36. 同济大学与四平路街道共建的上海市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项目启动

  37. 上海市语言文字会议召开:加强针对视听障碍、老年人口等人群的语言服务

  38. 免费会议 | “面向人文社科的自然语言处理”工作坊

  39. 会讯 | 基于ICF言语语言功能康复技术在社区中的推广应用学习班

  40. 同济大学组织第十七届国际语用学大会“老龄化与老年人语用交际”专题会议

  41. 会讯 |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第一届语言健康研讨会通知

  42. 会讯 | 2021年语音学与大脑神经机制高级研讨会(第二号通知)

  43. 会讯 | 2021年第六届老年健康社会工作论坛(日程安排)—— 携手推动老年友善服务及友好医疗

  44. 会讯|第二届话语研究前沿国际会议

  45. 会讯 | “第三届全国话语与健康学术论坛”一号通知

  46. 会讯 | “发展群体神经科学”高层次研讨会暨第五届人类脑智发展国际会议(第一轮)

  47. 课程 | 《中国手语及手语语言学导论》正式上线

  48. 专著 | 刘楚群:《老年人口语非流利现象研究》后记

  49. 序言 | 李宇明:夕阳无限好--序刘楚群《老年人口语非流利现象研究》

  50. 观点 | 彭欣等:‘Sharing the experience’ in enactments in storytelling

  51. 观点 | 王立平、吴雪海团队:“植物人”语言能力和意识水平研究

  52. 课程|香港中文大学心理语言学研究方法

  53. 资源 | 香港理工大学语言认知神经科学中心“认知退变及语言”参考文献平台

  54. 讲座 | 王士元:A multidisciplinary look at ageing & cognition

  55. “老而不衰”的大脑,你的认知功能到七十岁仍未达到巅峰

  56. 线上讲座 | 王士元:语言学=人学

  57. “拾忆认知”系列科普视频第二集《认知障碍的具体表现症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