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师生-专栏】回忆我的民权师范生活之:我们快乐的周末/ 文:史恪仁

蘭亭问柳 教师文苑 2021-07-13


欢迎关注  《教师文苑》


民师之生活,快乐而充实

——民师之周末生活

 文:史恪仁

 

      

在民师求学是光荣的使命,成为一名教师也是儿时的梦想。学习的动力就是希望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民师的周末是光明而灿烂,充满快乐的。

       

周六晚上可以看半夜的电视剧,尽饱眼福,十分过瘾。



       

每逢周末,班长到学校后勤处领一部黑白电视机。使用室内天线可以收到民权、睢县、宁陵、商丘等多个电视台。新闻联播之后每个电视台都连续播放最火热的电视剧,虽然只有周末才能观看,断断续续,无法连贯,也十分期待!

       

那时播放的大多是香港武打片,有展现爱国和民族精神的《霍东阁》,情节曲折跌宕,人物特征鲜明,激起拳拳爱国之心。有金庸的武侠小说改编的系列电视剧,《射雕英雄传》和《侠客行》最为热门,看的是兴趣盎然,心潮澎湃,也激起学生练武之心。丁杰老师成立的武术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不过一些学生因想试试拳脚功夫而打架斗殴,受到学校政教处的严厉处分。也有一些缠绵悱恻的言情电视剧,也有赞美母爱的《星星之我心》。看过后,心情十分沉重,有的还泪水涟涟。 看到晚上零点左右,同学们都尽兴而归,回到寝室美美的睡上一觉,一觉睡到自然醒。

       

第二天6点左右,同学陆续的起床,洗漱之后,不忘去操场跑跑步,熟练的玩玩单杠,在操场内做操打拳。漫步在操场上,欣赏着校园美景,旭日冉冉升起,露出灿烂的笑脸。绿草如茵,青松翠绿,绿叶飘荡,月季飘香。早晨的空气凉爽而清新,露珠晶莹而透明,校园美丽而充满生机。

       

早餐后,有的学生在水管旁洗衣服,说着笑着,还吹着口哨,悠哉兴哉;有的在寝室内休息,睡个懒觉,享受一下周末的幸福和美好;有的半躺在床上,或在看书,或在写日记,或在休息紧张的大脑,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享受周末的宽松和自由。

       


部分女生和男生在教室内学习。

虽没有老师,班内也很安静,只有翻书的沙沙声。这时我喜欢练习毛笔字,从笔画练起,再描摹柳公权字帖,最后独立练习一首诗词。大概一个小时左右,整理好书写用品,开始复习功课。师范的课程虽是高中课程,比高中略浅显,在课堂上只要注意听讲,基本可以完成学习任务。所以在每周末梳理知识要点,巩固基础知识,看看笔记,做做习题,即可完成复习任务。期中(终)考试前,不需要再费很大功夫即可考出较好成绩。少部分师范生是“六十分万岁”,在考前复习是连天加夜,课前饭后,操场上到处是他们拼搏的身影。两门不及格留级,是师范生平时轻松,考前压抑紧张的原因。

      

周末午餐仍然十二点开始营业,陆陆续续,三五成群,餐厅内不像平时人多为患。午餐拉扯的时间长一些。食堂的师傅比较善良,周末营业时间略长些。

      

午餐后喜欢去琴房。学校的琴房在周末也向学生开放,负责开门的老师提前打开房门。如果去晚了,是没有座位的,也无琴可弹。所以,吃过午餐就匆忙的来到琴房,找到自己喜欢的风琴,开始练习。一般都是练习手法,看着五线谱弹奏,一首曲子要练习十几遍,甚至几十遍。弹累了,风琴防护罩放下来,趴在上面歇一会。然后继续练习。有时学习弹奏流行歌曲,还练习一些钢琴曲。每次练习都略感进步,心里顿感丝丝的成功。

       

民师的周末是快乐而充实,宽松而舒畅,自由而满足。月季花次第开放,散发出沁练人心扉的芳香。





【教师文学-专栏】秋 雨

 作者:史恪仁


 

秋雨

作者:史恪仁

 

 



小麦刚出齐,

急切的盼望秋雨。

柔柔嫩嫩的小叶,

随微风翻来覆去。

略显干燥的泥土,

散发出闷热的气息。


当乌云布满天际,

预示着即将改变的天气。

静慢慢的离去,

空中飘来稀稀疏疏的雨滴。

秋风吹雨,

像有人不断的叩响我家的窗玻璃。


我喜欢隔窗看雨,

仰望天空,

昏暗的天空一望无际,

俯瞰地面,

冲刷干净的水泥地上水花四起。


此时,我的脑海里,

仿佛有无数只手指,

在大地的琴键上,

急促的点击。


此时,我好想,

随着雨滴的节奏,

大声唱出赞美秋雨的诗句。


枯黄的树叶,

承受不住繁重的秋雨,

一片片慢慢落地。

略显光秃的树枝,

也允吸着凉凉的雨滴。


秋雨啊!秋雨!

我对你的爱丝丝缕缕,

当大地正寂寞困苦的时候,

你给我们带来幸福和甜蜜。

一幅美丽的秋雨图划过脑际,

留给我们最美丽的回忆。

 

 

 

天地真情

作者:史恪仁

 

 

感动天感动地,

做人要做真实的自己。 

普普通通平平凡凡,

不能苛求上苍的赠与。 

内心苛求美好的欲望, 

一路走来脚踏实地。


感动天感动地, 

真正的朋友心里没有距离。

我不喜欢你的花言巧语,

哪怕我有时醉如烂泥。

我的真诚不想换你的虚心假意,

真正的情谊没有什么可以代替。

 

眺望希望的田野, 

绿草茵茵不想离去。

脑海中出现你的背影,

心中挂牵的还是真实的你。

 

感动天感动地,

无法忘记你的一言一语。

你的一颦一笑,

你的豪言壮语。

倾诉真情无法忘记,

就是天崩地裂,

也无法改变我对你的深深的情谊。





感谢阅读!欢迎长摁下面二维码   关注《教师文苑》



作者简介:

史恪仁,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人,中学高级教师。1993年7月毕业于民权师范,1998年6月毕业于商丘师范学院。喜欢书法,爱好读书,乐于写作。以文会友,切磋交流。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版权归原图作者

稿酬规定:主推当日读者打赏金额全部的六成作为稿酬,四成留作平台运作;5元及以下不再发放。无打赏则无稿费。请作者主动联系主编领取稿酬。具体规定参加本刊《征稿启事》。

往期精选(点击蓝色字体可阅读):

 

 文友交流群

 《教师文苑》征稿启事

 《金陵文学家》原创征稿启事


 从中师生到博士生——三十四年漫漫求索路!

《教师文学-专栏》莫让心田荒芜  / 文:橙色花

【中师生-专栏】难忘我永远的滑县师范!/ 作者:安俊彩


上海砍人惨剧后,富人雇保镖送孩子上学,我们该咋办?/ 文:醉卧蘭亭

一个妈妈的思考:上海惨案,除了让孩子快跑,我们还能做什么?

无数父母反思:暗示的可怕力量,永远不要对孩子说的“三个字”!

儿子:“妈,你就不能多挣点钱吗?!”,母亲听后熬夜给孩子写了一封信


  一个特岗教师的生活记录

【中师生-专栏】难忘母校民权师范三年 / 文:史恪仁

【中师生-专栏】我的民师情结 / 作者:孙银亮

【中师生-专栏】回忆民师的棒打鸳鸯行动 / 文:醉卧蘭亭

【校园霸凌事件-专栏】女儿在学校被同学打了两个耳光/ 沙鸥


吉林大学李晓教授犀利演讲:中华民族到了新的危险时刻!

 得语文者,得天下: 回顾高考2018,展望未来高考大势!

【有视频有数据】咸平教授:河南,是高考最委屈的省份!!

【知青岁月-专栏】那些嫁给农民的女知青们 / 作者:田小野


家长们当心: 别让软色情毁掉你的孩子!

 北大郑也夫教授斗胆揭底当下教育乱象: 振聋发聩!

安徽省教师招考遇冷:当没人愿意去当老师,民族的香火谁来传承?!

教育界的“彭宇案”?: 北京某大学教授被学生诬告宣扬“精日言论”受学校行政记过处分!

 北大郑也夫教授斗胆揭底当下教育乱象: 振聋发聩!

【教师文学-专栏】睡莲 / 作者:小微

【教师文学-专栏】 我的母亲 / 文:江枫渔者

【教师育问题-专栏】学生出走了!/ 老纳爱花

【教师文学-专栏】雨思假愠/作者:茶言闲语

【教师文学-专栏】微信改变生活   作者:彩霞满天

【儿童文学-专栏】丝绸之路之春蚕记 / 卢一丹

【儿童文学-专栏】玩芭比娃娃 / 文:蒋菁玲;指导老师: 郑向阳


【中师生-专栏】阿 文 / 文:随风飘悠

【中师生-专栏】小 弥 / 文:商丘牛耕

【中师生-专栏】难忘我的师范生活 / 文:馨 怡

  [中师生-专栏] 我没敢接过他伸手递来的信! / 荷塘月色


【编者按:“我们曾是中师生”】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到1999年完成最后一届中师学生招生,据统计全国共培养有400多万中师生。毕业后,这些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散向中国最广大的农村,扎根三尺讲台,撑起中小学教育大半个天空。

“中师生”,共和国教育史上一个灿烂的群体,支撑起祖国基础教育的半边天,他们中的大多数如今都已过了不惑之年,甚至知天命的年龄。

然而,如今大多数中等师范学校都已经停办或者改制,几十年后,'中师生"将成为绝唱!

为了重温当年的岁月,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这一代中师生群体,《教师文苑》特开设“我们曾是中师生”专栏,希望希望能成为咱们中师生的温暖家园! 

各位曾经的中师生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我们拥有共同的“中师生”身份,怀揣共同的“中师生情结”,欢迎大家踊跃来稿,分享自己当年的中师生活以及毕业后自己的人生故事。

 

              主编:醉卧蘭亭(ID: yf476800)


【主编简介】

醉卧蘭亭:

         男,70后,1993年毕业于民权师范学校,做过三年乡村中学教师,现供职于南京某高校。教过十几年英语,现从事美国政治与外交方面教学与研究工作。工作之余执着于少年时的文学梦,写作只是为了留作纪念。

 希望结交有情怀的你一起: 

  品茗、读书、写文章;观云、赏月、念秋霜!


《教师文苑》原创征稿 启事


本刊征稿选题专栏:


1.  教师 文学专栏:  

     喜欢写作的教师朋友们的文学作品,题材不限;

2.  儿童文学专栏

3.  教育教学感悟专栏;

4.   域外教育经验掠影专栏:

5. 《译海精品》专栏;

5.  留守儿童问题讨论

6. “我们曾是中师生”专栏。


投稿邮箱 (本刊不接受微信投稿)

1) zhongshisheng2018@163.com


具体投稿注意事项请参见(点击黄色字体查看):

《教师文苑》原创征稿 启事(关注《教师文苑》后可查看《投稿须知》栏目或在历史消息中查看。)

文友交流群


 欢迎文友加入下列文友交流群:


    1. "我们曾是中师生”交流群:

    2.“教师文苑”交流群:

    3. “英语同行”交流群:

    4朗诵专家团队:


 有意者请加主编微信:醉卧蘭亭(ID: yf476800)


(点击下面蓝色字体查看具体各群详细信息)


     文友交流群 / 文:醉卧蘭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