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师生-专栏】时光冉冉 韶华未既:二十年后再聚滑县师范 / 文:张 玲

张 玲 教师文苑 2021-07-13
点击上方《教师文苑》 关注我们!





时光冉冉 韶华未既

       ---记滑师九五级六班二十年后再聚首



自母校聚会归来后,情绪一直保持着高度的滚烫,担心字里行间的温度太过炽热,待稍稍冷却后提笔写下这篇滑师行,留作暮年时回望,亦有大片的温暖和甜蜜回忆。自知笔力不济,但仍试图写出母校的几分肌理,以及对同窗好友们的万千思念和对老师的感恩之情。

                                                          ------题记


我们带着满心期待,带着赤子之心,带着二十年的牵挂和深情,终于又一次投入母校的怀抱。母校是故人,是一辈子不会生疏,不会忘记的故人。


多少次梦回母校,梦中的一切依然是鲜活的模样:梦里的康老师正在教我们认识五线谱,梦里的郑老师正在带我们排练舞蹈,梦里的数教课依然听不懂,梦里的姐妹们依旧嬉戏打闹……



走进校园,学校的布局和教学设施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左右对称的建筑结构,符合中国建筑之美学观。陶行知雕像依然伫立在教学楼前,他深邃的眼神望向远方,似乎在告诉我们身为教育人的任重而道远,“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句话铭记在心底二十余年。


路两旁的翠竹和松柏,经过几十年的风雨洗礼,愈加苍翠挺拔。走在林荫处,草木香气伴着暖风丝丝袭来,如同青葱年华时少年伏在耳边倾诉的情话。



走进教学楼,楼梯和墙壁已有破损,留下了岁月的斑斑痕迹。走至二楼,建辉姐在等我们,她还是那么年轻漂亮,还是以长姐自居,说的第一句话是:“你们怎么才来呀,想死你们了!”,拉起她的手说,我们来了,来了。


教室里好热闹,早有好多同学来到了教室。多年同学成亲人,尽管经年未见,仍然一见如故,没有寒暄,没有生疏,互相拉着手儿倾诉思念,诉说别来无恙。真的无恙哦,美的依然大美,帅的依然小帅。同学们说的最多的一句是“没变,你还是老样子”,我们相互陪着慢慢变老,我们依然是对方眼里最美的模样。


我们的不老女神呢?抬眼望去,没有发现康老师的身影,正打算问同学,恰好康老师从门外走进来,我们便犹如溪水汇入大海般急切地扑了过去,争着抢着要抱抱,康老师一一拥抱了我们,那一刻,相顾无语,唯有热泪盈眶。


我们各自找到当年所坐的座位,像孩子般手放好,坐端正,齐声喊出“老师好”,再次唱起《太行山上》,唱起《半个月亮爬上来》,虽然嗓音不再清澈干净,但歌声依然高亢响亮,唱着唱着忘了歌词,便哄堂大笑起来,在歌声和笑声中,又有泪水湿了眼眶。



忽而恍惚,这是过去,还是现在?二十年的时光似乎不复存在,或者说我们从不曾真正的离开。这.教室、这歌声、这笑声将永远铭刻在时光的年轮里,珍藏在我们心中。


重游校园,思绪万千,一亭一廊皆有我们数不清的回忆,一草一木皆有我们成长的足迹。教室里、教学楼前、寝室旁.状元亭,处处留下了我们的笑声和身影,纷纷拍照留念,照片中,每个人皆露着八颗小白牙。仝仝姐、赵阳兄两位摄影师十分尽职尽责,拍照时不忘指导拍照动作,要整齐,要漂亮,还要笑容灿烂。





组织聚会的同学们真细心啊,他们收集了同学们在校的旧照,稍加编辑制成了专辑在宴会厅播放,照片一页页翻过,记忆中的一幕幕重新拾起,二十年前我们有缘相聚,二十年后我们久别重逢,有些事情你已忘记,没关系,我们帮你想起。


谆谆如母语,殷殷似友亲。康老师讲的真好,回忆同学们在校期间取得的成绩,重温让她骄傲又感动的大事小情,并教诲我们要做于社会有用的人,于家庭负责任的人。她说得真切,我们听得动容,不知何时,泪水蔓延开来,我埋下头抹掉眼泪,情绪久久难以平静。老师,我们永远爱您,永远是您的好孩子。



席间,同学们推杯换盏,互诉绵绵情谊,随着光阴泛黄,友情早已化成浓浓亲情。老同桌慧聪告诉我,每当生活中遇到风雨时,便想起我说的那句话:“遇到问题不要逃避,要勇敢面对”, 她说这句话影响了她二十年,我笑着说,我已记不得了。往事如烟,温馨似昨,那些散落在记忆里的珍珠被我们一一拾起,焕发出了粉嘟嘟的光芒。



康老师夹了鸡腿给我,说,这是正宗的道口烧鸡,专门为内黄同学准备的。我连忙接过来,咬了一口,嗯,真香!康老师便笑了,那么亲切,那么可爱。此时,心底溢出无限暖意,永生难忘。



饭后,同学们带我们参观古街,聂伟兄做向导,耐心讲解古街的历史及发展方向。正值七月,骄阳似火,日光灼灼,同学们个个汗流浃背,尽管如此,仍兴趣盎然,仍津津有味。深知,这是他们舍不得让我们回去,让相聚时间久一些,再久一些。



炊烟衔来了夕阳,分别的时刻还是到了。兄弟姐妹们,对你们的惦念和牵挂又要袅袅萦萦好多年,将时时刻刻弥漫在未来的时光里。期待二十年后再相聚,再叙同窗好友情。挥手,再挥手。



任岁月流逝,此景,永留,此情,念念。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张 玲,1998年毕业于滑县师范,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小学教师,爱好广泛,喜欢音乐、读书、旅行,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大事小情,喜欢静、喜欢古意、喜欢慢生活。相信路遇的一切美好,相信唯有深情最动人,与君同行处,花月正春风。

本期编辑:醉卧籣亭


感谢阅读!欢迎转发分享!


欢迎加入下列交流群:


  1. 教师交流群:

   2. 英语教师交流群

   3. 中师生交流群

 有意者请加主编微信:醉卧蘭亭(ID: yf476800)



往期精选(点击蓝色字体可阅读):  文友交流群《教师文苑》征稿启事
《金陵文学家》原创征稿启事【中师生-专栏】小 弥 / 文:商丘牛耕
【中师生-专栏】难忘我的师范生活 / 文:馨 怡【中师生-专栏】芳华落尽的宜山师范校园 / 文:展爷
【中师生-专栏】王开东:中师生,一代人的梦想!【教师文学-专栏】米斗中的江湖  /作者:陈晓霞
【教师文学-专栏】又到挖荠菜的季节 /作者:念慈
【教师文学-专栏】浅谈贾母的性格特点 / 作者:焦彩霞【教师文学-专栏】向斜杠老太刘姥姥学习 / 文:曹高举【教师文学-专栏】散落在蝉声里的回忆 /作者: 曹广然【儿童文学-专栏】丝绸之路之春蚕记 / 卢一丹【儿童文学-专栏】玩芭比娃娃 / 文:蒋菁玲;指导老师: 郑向阳【中师生-专栏】我的民师情结 / 作者:孙银亮
【中师生-专栏】难忘母校民权师范三年 / 文:史恪仁【中师生-专栏】难忘我永远的滑县师范!/  安俊彩
  [中师生-专栏] 我没敢接过他伸手递来的信! / 荷塘月色《我不是药神》之:《我不是教神》/ 文:陈俊华 郎咸平教授:河南,是高考最委屈的省份!!
【校园霸凌事件-专栏】女儿在学校被同学打了两个耳光 恶狗频频伤人,呼吁文明养狗! / 作者:醉卧蘭亭 富人雇保镖送孩子上学,我们该咋办/  作者:醉卧蘭亭招考遇冷:没人愿意当老师,民族的香火谁来传承?!
不难为教师,不打扰教育,就是对教育最大的贡献【教师文学-专栏】一个特岗教师的生活记录【教师文学-专栏】睡莲 / 作者:小微【教师文学-专栏】 我的母亲 / 文:江枫渔者
【教师文学-专栏】雨思假愠/作者:茶言闲语

编者按:“我们曾是中师生】: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到1999年完成最后一届中师学生招生,据统计全国共培养有400多万中师生。毕业后,这些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散向中国最广大的农村,扎根三尺讲台,撑起中小学教育大半个天空。

“中师生”,共和国教育史上一个灿烂的群体,支撑起祖国基础教育的半边天,他们中的大多数如今都已过了不惑之年,甚至知天命的年龄。

然而,如今大多数中等师范学校都已经停办或者改制,几十年后,'中师生"将成为绝唱!

为了重温当年的岁月,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这一代中师生群体,《教师文苑》特开设“我们曾是中师生”专栏,希望希望能成为咱们中师生的温暖家园! 

各位曾经的中师生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我们拥有共同的“中师生”身份,怀揣共同的“中师生情结”,欢迎大家踊跃来稿,分享自己当年的中师生活以及毕业后自己的人生故事。


欢迎中师生朋友加入: "我们曾是中师生”交流群


【主编简介】醉卧蘭亭: 男,70后,1993年毕业于民权师范学校,做过三年乡村中学教师,现供职于南京某高校。教过十几年英语,现从事美国政治与外交方面教学与研究工作。工作之余执着于少年时的文学梦,写作只是为了留作纪念。

 希望结交有情怀的你一起:  

品茗、读书、写文章;观云、赏月、念秋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