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哈尔滨工程大学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获奖成果报告分享

编者按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四年一次,代表了全国教学成果的最高水平。在 2018 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中,哈尔滨工程大学共有2项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为了分享获奖成果的培育经验及效果,本文汇编了哈尔滨工程大学2项获奖成果报告的主要内容,希望为各高校院系之后的教学成果培育提供更多思路。

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基于校企协同的“订单+联合”

大核电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


哈尔滨工程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简称华电)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校企协同为手段,以高素质人才培养为目标,与中广核集团共同首创了“订单+联合”大核电人才培养体系。

在成果建设和实践中,哈工程逐步实现“四个第一”,即:建成全国重点高校设立的第一个“核学院”,建成全国高校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第一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成国内第一个且唯一一个教育部、国家外专局“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关注“笃行教育大讲坛”(ID:DXJYZJ)获取更多教学成果奖申请书及申报资料。作为高校与核电企业协同探索核专业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发源地”,本成果依托多个国家级、省级及教育部质量工程项目,提出融合多专业、培养复合型“大核电”人才的教育理念,制定“热、核、机、电”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构建“仿真实训+现场实习+核安全文化素养”的多层次工程实践体系,通过一系列人才培养手段和模式,强力助推国家核学科发展,辐射10 所高校设立独立的核学科;提高从事核专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工程实践经验,建立“两阵地、一桥梁”的师资交互培训体系,推动教师培训400 余人次;培养一大批思想品质好、辨识能力强、掌握核科学技术知识、适应核专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有效缩短核行业职业培训周期,两校以该方式输送学生1238 名,培养高级操作员、值班长、核安全工程师等高级技术人才近100 名,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均为全国首位;创建一种新型的“大核电”校企协同体系,已示范推广、辐射至13 所高校,产生巨大社会影响。

(1)体系扎实,学生受益

哈工程核学院是全国重点高校中创立的第一个“核学院”,以其为平台联合华电、协同中广核创建的“订单+联合”培养体系完整扎实,学生受益匪浅。成果提升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满足我国核专业高速发展对于人才的多元化需求,首创一种具有示范意义的核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持续培养并向核企业输送一大批思想品质好、辨识能力强、掌握核科学技术知识、适应核专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核专业人才。2005 年至今,两校以该方式输送学生1238 名,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均为全国首位;经示范推广,相关高校以该方式输送学生4590 名,极大保障集团人才战略发展,是最重要的人才供给模式。

(2)方法创新,效果明显

成果首创一种具有创新效应和示范意义的高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拉动国内高校核学科的发展,增强多学科专业融合,促进高校科研能力的提升。企业提供的人才培养经费大幅度改善高校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并有10 所高校以此契机创设了独立的核学院;不断促进完善高校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出版应用一批符合核行业需求的教材和培训资料。该体系面向核电、热能、机械、电力、自动化等多专业学生实施选拔和培养,在“热、核、机、电”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下,探索增强多学科专业融合新方法。同时,构建“促交流—强科研—哺教学”的科研模式,形成稳定的良性循环。关注“笃行教育大讲坛”(ID:DXJYZJ)获取更多教学成果奖申请书及申报资料。

(3)源头引领,推广显著

作为核专业校企合作的“发源地”,该体系自2005 年创立,逐步由两校推广至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等13所高校,示范辐射效应巨大,见图4。同时,该成果得到相关部门高度评价和重点推广,哈工程先后获批和获得第一批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第一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国家级、省部级荣誉近20 项,其核科学与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成得到教育部高度认可,国家参照该模式,全面启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项目。

(4)校企协同,意义重大

构建一种基于校企协同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产生广泛的社会效应。该体系有效解决了核专业毕业生与企业用人标准供求关系差异矛盾,降低了行业就业压力,极大程度满足了企业用人需求,大幅度提高企业满意度;广泛宣传核行业的理念内涵和文化精神,促进核专业知识社会普及,加速民众对核行业和核安全更理性、更科学的认知,进一步助推国家核行业更好发展。


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创建“一体两辅双驱”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一流工科人才》


哈尔滨工程大学与天津大学面向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历经12年,依托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一流学科(A+)、国家级特色专业、国防特色专业等教育部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支撑,共同进行船海领域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实践。通过打造“一体”、强化“两辅”、推动“双驱”等举措,建成全球船海领域课程体系最全、师资力量最雄厚、高层次人才培养数量最多的专业,培养了大批船海领域一流工科人才。关注“笃行教育大讲坛”(ID:DXJYZJ)获取更多教学成果奖申请书及申报资料。

一、构建“一体两辅双驱”培养体系


(1)着力打造“一体”:瞄准国家和社会需求,与“三海”(海运、海防、海洋)办学特色相呼应,结合学科特色与优势,打造集国防特色、综合交叉、专业前沿、人格塑造、理工大类、博雅通识六大模块为一体的特色课程体系。建成我国船海专业唯一的国家级视频公开课2门,编写船海专业教材29部,课程体系被国内30余所相关院校借鉴引用。吴有生院士认为“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合理、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专业方向特色鲜明”。

(2)重点强化“两辅”:依托教师发展体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促进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提升;依托学生培养体系,加强学生情商情怀培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能力提升。师资队伍全球规模最大,力量雄厚。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省高校师德师风先进集体称号,获全国大中专学生最具影响力科技社团/省大学生道德模范群体称号,涌现了一批省高校教师年度人物/优秀教师,以及自强之星/道德模范/榜样之星。培养了船舶工业系统1/3的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总经理、设计大师等),以及大批省部级国家机关和高校领导。

(3)持续推动“双驱”:发挥科研优势(年均2亿),通过科研纽带辐射和科研成果转化,实现科教融合;通过政策引导、经费支持(年均200余万)、教师指导、活动普及和赛事强化科创,加强综合能力培养。建立了与中船重工、中船工业、世界六大船级社、挪威科技、美国伯克利、英国伦敦大学城市学院等国内外大型企业和名牌高校的合作交流与联合培养。多次荣获“创青春”、“互联网+”等创新创业类和船舶设计类等高级别赛事奖项。关注“笃行教育大讲坛”(ID:DXJYZJ)获取更多教学成果奖申请书及申报资料。

二、创新体系、形成合力、保证质量

(1)创建一个体系,支撑了一流工科人才培养目标

面向加快海洋强国战略建设需求,创建了一个以国防特色、综合交叉、专业前沿、人格塑造、理工大类、博雅通识六大课程模块为特征的特色课程体系,系统支撑一流工科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中每个模块均有系列课程支撑,便于分模块的灵活调整,有利于课程体系的修订完善、交叉融合以及推广应用。

(2)实现两个促进,形成了一流工科人才培养合力

充分发挥科研纽带的辐射作用(校企合作、国际合作、人才共享)、不断丰富科研成果的转化形式(科研案例、毕业设计、科创选题),稳步提升了人才的培养质量,拓宽了学术交流的渠道,培养了学生参与科研的兴趣,实现了科研优势和教学优势之间的相互促进,达到了科教共赢。

通过师德师风建设、情商情怀培养,引导广大教师做学生敬仰爱戴的“品行之师”、“学问之师”,培养学生“信念坚定、人格健全、乐于探索、务实笃行”,强化师生使命担当意识,坚定“固我海疆、献身国防”的信念,实现了师生知识能力与人格素养之间的相互促进。

(3)搭建三个平台,保证了一流工科人才培养质量

自主学习平台:围绕船舶结构、船舶流体、船舶设计和海洋平台自主研发8个虚拟仿真实验系统,补充已有实验实践教学平台,打通校内实验实践教学平台,网络预约,全面共享,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学生科创平台:通过政策支持、经费投入、导师指导、活动普及、赛事强化提前让本科生接触科研项目和科创项目,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师发展平台:构建师德师强化体系,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学术团队竞争力攀升计划,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关注“笃行教育大讲坛”(ID:DXJYZJ)获取更多教学成果奖申请书及申报资料。

三、建设成效显著,示范影响深远

哈尔滨工程大学和天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自2006年起,历经12年办学,共招收本科生3527名,在课程体系构建、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等方面成效卓著,得到美国工程院院士Webster、挪威工程院院士Faltinsen的高度认可。

(1)一流工科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人才培养规模和行业贡献最大。一大批毕业生为航母、核潜艇、新型驱逐舰等海军杀手锏武器装备研制与科技进步做出重大贡献。培养了船舶工业系统140余个单位中1/3的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学生70%以上就业于造船行业、海军装备和国防工业部门;培养了我国第一艘自主研发的深海潜水器“蛟龙号”首席潜航员叶聪、世界首位独立驾驶“蛟龙号”下潜的女潜航员张奕。

学生创新能力提升明显,国家级奖励成果丰硕。近三年,本科生参与国、校两级品牌赛事2000余人次;以第一作者获国家级奖项240余项。2017届280名本科生,获国家级奖项256人次,申请专利66项,发表论文11篇,科创成果被光明日报、人民网、中国教育在线、新浪、搜狐等多家媒体争相报道。

(2)相关成果辐射效果明显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建成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全国唯一的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团队成员中2位教师获黑龙江省教师年度人物,1位教师获省级教学名师,编写教材29部,发表教改论文54篇。

构建的“一体两辅双驱”人才培养体系中课程体系、管理办法、实践举措和制度文件被推广至其他高校。大连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河海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江苏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10余所高校先后引用和借鉴了该成果。

来源丨哈尔滨工程大学

申明丨转载旨在分享,本号尊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2021年10月高等教育课程目录

时间

地点

课程名称

10月25日

线上

一流专业建设与申报经验分享--工科专业为例

10月15-18日

呼和浩特

第五十届全国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深度研修班(2021)

10月22-25日

长沙

第五十一届全国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深度研修班(2021)

10月29-31日

成都

第十一届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修工作坊

扫码报名

笃行教育

精品课程

推 荐 阅 读

课件分享丨教学成果凝练与成果奖申报(PPT)
课件分享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培育思考(PPT)
四川大学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申请书
华中师范大学丨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报告PPT杨宗凯

华中师范大学丨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报告PPT吴砥

南京大学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汇编
西安交通大学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精选汇编
北京大学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汇编
清华大学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精选汇编
华中科技大学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汇编
厦门大学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申报书汇总
清华大学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申请书1️⃣
清华大学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申请书2️⃣
哈尔滨工业大学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申请书分享
中国政法大学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申请书
中央财经大学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申请书
上海财经大学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申请书分享
上海师范大学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申请书
浙江大学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申请书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