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谈谈私域案例这件大事儿

春阳兄 春阳聊私域 2023-03-29

文/春阳,鲸奇SCRM创始人,公众号SaaS聚义堂、春阳聊私域主笔

事情是这样的,我们有一个公众号的粉丝在后台留言和我说,春阳,你的号里的文章都很干很落地...坦率讲看到这样的恭维我很淡定..


就在我将要关闭对话界面的时候,紧接着,他又发来另一篇文章:


并且吐槽了一下:

“看完一头雾水,还号称是什么行业大号。”

我很好奇这篇文章,于是就点了进去,发现是徐老师《见实》的一篇私域案例:《这家全球第八大的商超,私域用户贡献了49%的GMV》。

我读完这篇案例,虽然没有一头雾水,但的确能明显感觉到分享者刻意隐瞒了很多「细节」。

今天我们就好好聊聊「私域案例」这件事儿。

读过我们之前文章的同学,应该清楚我们的一个立场:

“私域是不会有真实、落地且符合时效的案例的,原因很简单,没有人会把自己真正赚钱的核心商业机密毫无保留的分享出来。”

换作你你干吗?
即便分享出来,也可能是已经完全过时、甚至是错误的导向。

我们在上一篇文章《聊聊采购微信SCRM的一些坑》里提到了这一点:

私域做得好的人必然在闷声发大财啊。
私域案例从逻辑上说是完全不成立的,因为这是一家企业的命脉,是商业机密的核心。就算是第三方媒体或者厂商制作的案例,那也得看当事人乐不乐意说,允不允许说,以及说的是真是假。
春阳兄,公众号:春阳聊私域聊聊采购微信SCRM的一些坑

当然这样的观点很容易得罪一些人和媒体...为了证明我们并非无理取闹或者带有偏见,我们拿上面这篇案例《这家全球第八大的商超,私域用户贡献了49%的GMV》为例,具体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文章内容很长,我提炼了一下:


这家商超私域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社群触点」的问题:


  • 地推的用户对品牌没认知,进群氛围不好;

  • 发红包虽然提升了活跃度,但没了红包就不活跃,同时吸引了很多羊毛党;

  • 从线上投放渠道导入的新用户,进群后会直接发广告。


这些问题的确很常见。他们将这些问题的原因总结为:


  • 没有打通CRM和订单的数据,不清楚用户有没有消费过

  • 没有打通公众号、小程序、社群的所有数据,因此无法做用户画像


接着,他们提出了如下的解决方案:


  1. “我们也在对私域用户进行分层运营,明确公众号、社群、1v1服务、朋友圈等各个渠道的价值、扮演的角色”

  2. 我们搭建了一个漏斗模型,确保所有线上线下招募的新用户先导入公众号进行初筛。我们的系统会在公众号完成将已有的会员机制、优惠福利信息整理好,对用户进行第一次触达与沟通。”

 

是的,没了。


没说怎么分层运营,也没说漏斗模型的具体模样,也没说新用户的第一次触达是怎么触达的。


案例的问题就在这里。

但他们是不是可以具体说出来呢?


当然不可以,这是他们的商业核心机密所在啊。

我不知道其他读者看到这里,会不会清楚自己如何做一个客户分层,如何搭一个漏斗模型?


先别慌,我们接着往下看。


他们遇到的第二个问题是「用户活跃度」下降的问题:


“我们的运营动作持续半年后,私域的活跃度开始下降。比如社群里的用户,很少有人会持续与我们互动,用户对礼品赠送等活动的参与度也不高。究其原因,可能是现在一个消费者微信中有几十个社群和公众号,这种情况下怎么增加触达机会和空间让他们活跃起来?仅仅通过品牌内容,很难让消费者每天都花时间在你身上。”
任佳敏、钟嘉铭,公众号:见实这家全球第八大的商超,私域用户贡献了49%的GMV


是的这也是一个很常见的私域问题。我们服务的很多客户也都遇到了。


几乎所有依赖于优惠券或者红包的群到最后都死了。无论高端还是低端群。无论你的品牌效应如何。如果你进去过全家的群,或者瑞幸咖啡这些高端品牌的私域社群,一样如此。除了一如既往的官方早报和优惠券以外,没有人真正自发的活跃。


文章里给出的解决方案是:

我们的解决思路是搭建会员福利群体系。

 

我们认为整个私域其是需要有一个福利群体系,这个怎么理解?过往私域内消费者的行为,包括晒单、邀请用户进群、参与活动,都是零散的行为,我们就通过技术、产品手段,将其所有行为都整合到积分体系中。用户每个动作都有可能获得一定的积分,他们用这些积分换取小程序上面的商品或是优惠券。

任佳敏、钟嘉铭,公众号:见实这家全球第八大的商超,私域用户贡献了49%的GMV


坦率的讲,我认为这个解决思路是对的。私域的用户行为触发积分——积分用来兑换优惠券,这就有了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培养价值,用户也知道自己说话、下单、点击内容或者参与直播都能获得积分,进而拿积分去兑换有诱惑力的奖品。


但可惜的是,案例里只交代了简单的思路和一句“我们就通过技术、产品手段....实现了整合...”


没说啥技术产品手段。。


在案例的最后,他们自豪的说,“就是通过这套机制,我们社群能做到40%多的月活”......


什么机制?


这样的案例显然是不够的。我们不清楚分享者是不是觉得这个部分属于商业机密不便于分享,但很显然,读者想看到的不仅是你的思路,更多的是你如何具体实现的,也就是开头文章读者所提到的“落地”。


市场上缺乏真正诚恳且毫无保留的私域案例,即便是徐老师的媒体,我相信他们的记者已经在努力的挖掘落地的客户案例了,但无奈分享嘉宾依然还是在用案例作为钩子,去做一些引流的事情:给出思路和最后的一个苍白的效果数字,但对于如何具体实现遮遮掩掩。


这就是私域案例的现状。


不过没关系。我们作为SCRM厂商其实很清楚如何实现。


比如第一个「打通CRM」和「消费数据」的问题,鲸奇可以直接通过API接入市面上绝大多数的订单系统:

  • 有赞

  • 淘宝、天猫

  • 京东

  • 抖音、快手

  • 微店

  • 旺店通

  • 小鹅通

  • 自建小程序商城

  • ...


鲸奇SCRM打通旺店通后的订单截图


有了订单数据,我们就知道客户的情况,可以基于订单数据,比如买了几次、消费了多少做画像和触发。这个场景并不难。


接下来「客户分层」和「漏斗模型」的问题,用我们的工具实现起来可能也就是5分钟的功夫:


我们直接进入鲸奇后台的「客户旅程」模块(商机模块),新增一个业务类型:

鲸奇SCRM后台的新建客户旅程


之后,我们按照文章里提到的分层思路(实际上,他们没有提到具体怎么分,以下分层是我们自己根据实际客户服务经验设置的),把客户分为以下几个层级:


  • 未成交用户

  • 已入群用户

  • 已成交用户

  • 活跃复购用户

  • VIP用户

  • 1 对 1 服务用户


具体如下图所示:


鲸奇SCRM定义客户分层


这样一来,我们就形成了一个具体的「客户分层看板」:

鲸奇SCRM的可视化旅程看板



接着,针对这个看板,我们的数据报表自动出具了一个「漏斗模型」,也就是案例里提到的漏斗:

客户分层的漏斗模型


这个漏斗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客户旅程的健康度,了解客户大致的转化情况。


但是,做好分层并不难,难的是针对每个群体的分层运营策略。案例里是这么写的:

面对精准人群,我们会提供针对性的用户权益。比如公众号的权益价值最低,提供的最普通的优惠券;普通社群内有抽奖和试吃活动;VIP社群会做定向的线下活动,准备高价值礼品来维系情感;1对1服务特别少,他们可以享受优先配送、无理由退货,以及各类高价值礼包。


客户分层运营策略的制定也不难,难的是如何执行。实际上,普通的读者看到这里可能会觉得“自己会了”。

但真正自己操作的时候,问题就来了:


  1. 我怎么知道对方是从公众号过来的?或者其他渠道?

  2. 对方进入普通社群之后,标签需要我一个个手动打上吗?我怎么知道他进没进群呢?

  3. 我给普通用户群群发了一次优惠券,这时候又来了3个新的人进去,我怎么再次群发?不会重复吗?....

....


所有的这些问题,都是实际落地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废话不多说,我们看怎么解决。


第一个问题很简单,通过企微的渠道码可以轻松实现,几乎市面上所有的SCRM软件都可以实现,甚至企微官方也可以实现,都不需要第三方工具。


但第二个问题麻烦就来了。


像瑞幸、全家这些企业每天进群的人没有一万也有8000,这么多人怎么手动打?


鲸奇SCRM可以实现对好友入群自动打标签:


通过鲸奇SCRM配置自动打标签


这样对方一旦进群,就会自动进入到“已入群”的阶段。

这是我们鲸奇SCRM提供的自动监测和改变客户旅程状态的能力,依据就是客户的行为,进群,发言,或者下单。


前两个问题都可以靠单一功能解决,但最后第3个,就需要结合「客户旅程」+「SOP」一起来做了。


我们假设实际运营过程中的场景是这样的:


① 我们做了一次入群邀请的群发给2000个人——② 其中400个人入群了——这400个人被自动打上“已入群“的标签——③这400个带有已入群标签的人会被移入到「已入群」的客户旅程阶段——④针对此客户旅程阶段的SOP会针对这400个人做触发推送。


这最后两步是干啥的?我打上标签推不就完了么。

你真正这么干一次就明白了。我们在之前的文章里不止一次的提到,客户标签是静态的,新客户的进入并不会移除之前的老客户,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上面的第3个问题:

”我给普通用户群群发了一次优惠券,这时候又来了3个新的人进去,我怎么再次群发?不会重复吗?....“


案例里既没有提到这个问题,也没有提出怎么解决。我们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客户旅程」+「SOP」的组合:

首先进入到鲸奇SCRM的SOP模块,使用「针对客户旅程」的SOP:

鲸奇SCRM的SOP可以针对指定阶段的客户进行触发


接着我们针对「已入群用户」设置固定的推送内容:

针对「已入群用户」设置推送SOP


推送什么内容呢?即案例里所提到的”抽奖和试吃活动,我们分别写一条内容:

在用户入群的1天后,推送试吃活动



在用户入群的3天后,推送抽奖活动


这样一来,我们就实现了客户进群后的标准动作SOP,所有人进入后,都可以按照这个顺序进行标准推送,不会重复,不会遗漏,定向而精准:


鲸奇SCRM配置的SOP序列

如果想了解更多,可以看我们之前的文章:

客户旅程可以反映和追踪客户的变化,而SOP可以实现分层的推送,避免重复群发。


如果你真的有耐心看到这里,你会发现,我们的文章和案例读起来有些吃力,因为你需要持续不断的思考和消化。


但这通常是判断一个案例是否真正落地的依据之一。如果一篇案例读的轻松,就意味着你后面落地的时候很痛苦,但如果一篇案例让你读起来很痛苦,你实操的时候反而可能会很轻松。


当然如果你觉得上述的私域规则还是过于复杂,团队里没有人能够胜任,可以寻求我们的「咨询」或者「代运营服务」。我们会替你们摸索出一个完整的转化链路、内容话术以及执行规则,仅收取相应的合理费用。


但事情还没完...我们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即案例里提到的用户行为监测问题。还记得他们是怎么说的吗?我们回顾下:


”过往私域内消费者的行为,包括晒单、邀请用户进群、参与活动,都是零散的行为,我们就通过技术、产品手段,将其所有行为都整合到积分体系中。“


别问,问就是通过技术、产品手段。。。


其实这个东西,在我们鲸奇SCRM后台配起来也很简单,5分钟的功夫:


我们后台有一个「积分」模块,我们点开:


鲸奇SCRM后台的积分模块

可以实现私域用户的行为监测


鲸奇SCRM可以监测的行为大致分为三类:对话、下单和内容。


  • 对方进群了,加3分;

  • 比如对方在群里说话,加5分;

  • 对方点击了你的抽奖链接,加10分;

  • 比如对方买了一件商品,可以多给点,加50分...

可以监测的行为大概分为三类:对话、订单和内容


这些积分一方面可以作为识别用户活跃与否的依据,也可以进一步和客户的会员积分绑定,发放相应权益,形成正反馈激励。这是积分模块背后的价值。同时这也是像鲸奇SCRM这类产品为私域贡献的价值。


能够监测私域的行为,这样的能力是个号工具时代少见的能力。这也为我们精细化运营带来了实操的可能。


实现是能够实现了,但我真的不确定能够帮私域用户带来“40%的月活”增长......原来我们的这个产品模块价值这么高?


写到这里,我不知道见实的徐志斌老师会不会看到这篇文章,你们举办了那么多私域大会,请了那么多私域大咖,写了那么多私域案例...我们这样负责实现落地的文章和厂商,你们怎么看?


你们会不会转我们这样的内容呢?当然我们也乐意支付一个合理的刊发费用,但最重要的是,我们作为媒体或者厂商,还是要专注提供市场和客户真正需要且有效的声音和信息。


有时候信息过于繁杂反而不见得是件好事,原因就在于私域太火,难免鱼龙混杂。


当然,包括鲸奇SCRM在内的厂商无需指责同行或者环境,这些都是市场进化必然要经历的阶段。我们专注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


但可怜的消费者可能要为此付出一定的试错成本和时间代价。所以我们需要站出来说一些真心话,即便可能会因此得罪一些人。


但就像我们上一篇文章《聊聊采购微信SCRM的一些坑》结尾里所说,“有了真心话,何必大冒险。”


请客户爸爸、投资人以及行业咨询顾问加我
我们聊聊私域这件大事儿


其他干货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