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如何玩芭学园艺术课程
「带着阳光的心跟孩子一起窝在家里」微课第10集,怎样培养孩子对艺术的爱好,让艺术能够支持到孩子的生命?
点击下方音频收听:
讲述 | 李跃儿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带着阳光的心窝在家里。给大家介绍一个可以在家里一日流程中作为主课的活动——艺术课程。
我们人类其实是需要趣味的生命,如果我们能够把工作变成游戏,在工作中找到玩耍的感觉,就会在一天繁忙的工作之后不感觉到辛苦,反而感觉到特别有力量。
就像打麻将的人打24个小时都不累。如果你让他工作,他做两个小时就累得精疲力竭。就像汽车没有油就跑不动,人没有油也是做一切事情都没力量。
什么是油呢?就是爱。
这个爱,不是说我们带着闪光的眼睛去看某个人,去看孩子、老公。人们如果关系非常铁,反而不是时时刻刻用这种闪光的眼睛去看,谁有那么大的能量呢。
爱,就是趣味。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一次有趣的事情,我们会很久很久想要再享受一次那种趣味带给内心的快乐。我们吃到一口好吃的味道,就想再再去品尝那种味道带来的感受。
到底那个味道在舌头上给我们的精神和生命带来了什么?就是带来了「觉得活着很有意思」的这种信心,让我们觉得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一天每一天这样过是有意义的。而有意义不是只为了「我们做了对他人有好处的事情,要利他,要去帮助他人啊」,更是因为我们觉得这件事情有趣。
对于这一点,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这是生命的本质。由此我们知道如何为孩子建构一个能够获得快乐和幸福的心智。
人类是这样一个需要趣味的生命,那么我们就要为自己和孩子的生活输入一些有趣的项目,让他们学习到怎样在艰苦奋斗之后去愉悦自己,怎样把在有趣事情中获得的元素植入到每天都要去做的事中。这对我们人类是一种智慧,是能够使人生焕发光辉的一种智慧行为,艺术正是人们为了这样的目标而设计出来的。
所以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系列的艺术活动。我们要注意培养孩子对艺术的爱好,让艺术能够支持到孩子的生命,并不是让他把画画得很好、舞跳得很好、钢琴弹得很好。如果我们想要让孩子将来以此为生,可能就剥夺了孩子通过这些艺术去滋养自己生命的机会。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橡皮泥的工作。只要有了孩子,我们都可以在家预备一点橡皮泥、纸浆泥、软陶之类的工作材料。
孩子在接触到这个世界的信息之后,他们必须透由把信息重复咀嚼,就像牛吃了很多草,要趴在那儿把胃里面吃到的草反刍,充分地嚼,跟唾液搅拌在一起再咽下去,这些草才能变成营养被牛所吸收。
而孩子在6岁之前的大脑发展以及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跟牛反刍是一样的。他们先用身体吸收,吸收完了后,再用他们的模仿行为、游戏行为、绘画行为和制作行为反刍他们吸收到的信息,这样才能沉淀为他们内在的个人知识。这个「个人知识」对他们将来一生的学习和生活起到重要支持作用。
如果我们不懂得这一点,就把孩子的某些游戏当成是有用的,某些游戏当成是没用的。比方说我们把绘画当成是将来可以拿去赚钱的一个事情,把过家家当成沒有意思的,其实这两个都是「儿童在用大脑加工他们吸收到的信息」的行为,它们的价值是一样的。
家里如果有橡皮泥,如何带着孩子去做这个工作呢?这是一个系列的工作,可以作为一日流程的主题内容。就是说,每天上午吃完早饭,爸爸妈妈工作,孩子也要也要学习和工作,如果你的孩子还在幼儿园没有上小学,那么这个工作可以作为一周的主题去生成和延展。
01
周一:瓶子+丛林
事先在星期天的晚上预备几个空瓶子,不要太大。找一个小瓶子,大约20公分左右这么高、直径在10公分左右就可以。如果你那里快递已经通了,也可以在网上买一些造型美丽的小瓶子。
如果有三个孩子就预备三个瓶子,如果一个孩子就预备一个瓶子。爸爸和妈妈最好每人也有一个瓶子,作为工作的引领。
如果家里某个成员是更忙一点的,那么早饭之后,应该那个人马上进入工作,不太忙的那个人去引领孩子。当然呢,最好是引领技术高、更懂得孩子的那个人去引领孩子。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要不平衡,不要抱怨说「哎,经常是我来弄孩子,他为什么不管」。
术有专攻,家庭是一个大家合作划着一条船、共同度过我们一生的团队,所以谁哪方面长,谁就把长板拿出来,组合在一起就成为一个巨人。
把这一切都放在孩子面前,不要跟孩子说「今天我们做橡皮泥的工作,你要这样做」,直接告诉孩子「今天我想用橡皮泥做一个作品,把这个瓶子改造成一个漂亮的艺术品,我先用绿色的橡皮泥做一个树叶」。
这时你就把绿色橡皮泥先搓成一个长棒棒,用大拇指和食指把这个长棒棒前面的部分捏扁,捏成一个树叶的样子。叶子把儿不要捏长。
当捏成一个树叶形状,就把它斜着摁在瓶子上(像树叶在自然中那样有生命的样子,不要直直的僵僵的贴在瓶子上)。摁到瓶子上之后,树叶的形状如果不满意,你可以再按一按,把它按得满意。
但是给孩子演示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太精细。如果你过于精细过于认真,弄那么长时间才弄好一个树叶,孩子就吓着了,觉得做这件工作太难。
绿树叶贴在瓶子上,只是一个这样的形状,孩子还不认为它是一个树叶。树叶上有经络,你可以拿一个黄色橡皮泥,用指头把它搓得细细的像线一样。不要太完美主义哦,搓细搓长就行,把它贴在树叶中间作为主经,再搓一些细细小小长长的揪下来按在主经两边作为支经,这样你的树叶上就有了经络。
经络只要一安上去,就是用指头把它安在这个绿色树叶的底板上,树叶就活生生的了。
只有一个树叶是不够的,孩子还不明白,所以你要做出一个情景来。
再弄一块橘黄色橡皮泥,把它揉圆,摁成扁的,贴在树叶旁边。再搓几个红色橡皮泥,搓得一边大一边小,摁扁就变成花瓣。把花瓣围绕着刚才那个橘红色的花心粘好,它就变成一朵花。
「我还需要一个长长的草把花遮住」,你再用深绿色搓一个长长的条,把它摁扁,摁在花瓣上,感觉到花的前面有一棵草把它遮住了。
这个时候,你就把孩子的那个瓶子给到孩子,说「这是你的瓶子,妈妈去看一看电脑,去处理一下工作,你先做你的瓶子,妈妈一会儿来看你做成了什么样」。
如果孩子伸着手叫妈妈不要走,你千万不要心烦,因为这是你以前不喜欢孩子粘着你所造成的结果。此刻你可以告诉孩子说「你先把一个绿色的橡皮泥搓成一个圆球球,妈妈马上过来」,这样一点一点延长孩子自己工作的时间。
等你过来后对孩子说,哇,你真的搓成了,你是怎么做到的!请你把这个绿色的圆球球变成一个长棒棒贴在瓶子上。
孩子只要进入了工作,就会忘记喊妈妈。如果他不能够进入工作,他觉得做这个工作特别困难,尤其以前你没有正确的引领,比方说在引领孩子的时候你总是嫌自己做的不好,在给孩子画一个东西的时候你总是画完了又擦掉,你总是拿着笔一点一点的描…如果你这样跟孩子演示画画,孩子就不敢画了,他就会说妈妈我不会画你画吧。
所以当孩子需要你帮助的时候,你不要在孩子的作品上去改,你要重新拿一张纸演示给他看。这样孩子慢慢就会在自己的作品上去做。孩子无论做成什么样,哪怕做成一个狗屎蛋,你都要赞扬他。
我们不是让孩子成为一个艺术家,而是希望将来他灵魂中具有艺术的元素,使他生活得幸福。所以如果你的孩子还没有开始这样的一个建构,那么就从这次的橡皮泥工作开始。
在你心里可以慢慢构筑你的瓶子要做成什么样,它是一个丛林,某个草上爬着金龟子,某个树枝上落着一只小鸟,下面开满鲜花,上面有蓝色天空,还有白色云彩。这一切都可以用橡皮泥贴在瓶子上。
如果你做一个大虫子,比方说一个淡绿色的长棒棒,上面用白色做成一轱辘一轱辘的条子,再给它安上两只脚、一个黑眼睛,往瓶子上面一粘就是一个大虫子。你要注意事物的比例,就是虫子不能比鸟还大,否则孩子可能会出现一些认知混乱。
一个上午,如果孩子能自己做,像芭学园的孩子很多都成长起了这样的能力,在他工作的时候,如果你去打扰他,他会告诉你说「我自己来,请你不要这样,你这样我会不舒服」。如果孩子还没有培养起这样的能力,我们就辛苦一点,多来几趟,或者就把孩子工作的桌子放在你的电脑旁边。
02
周二:纸板+妖怪
第二天,做一个新的作品。找一个纸板,在纸板上用橡皮泥再贴出来一个非常有趣的情景。
例如,不再贴树叶,而是揉成一个圆球,把圆球用手掌压成扁的,在周围用手指头搓成长长的东西,然后四面都是长长的揪揪,就像太阳发出的光。把它摁到纸板上,粘上眼睛眉毛和胡子,说这是我做的一个乱七八糟的妖怪。孩子最喜欢这样的主题。
如果家里没有纸板子,把家里的某些纸盒子拆了,用剪刀剪成方形。注意,在剪的过程中一定要拿一个类似于尺子的东西,用铅笔把它画成直线,按照直线剪整齐一点。
你不要剪的歪歪扭扭一边长一边短,这样会让孩子内心感觉到非常窘迫,而这样的一个破烂的、不讲究的情景会降低孩子的品味,将来他睡在垃圾坑里可能都不觉得难受。艺术所起到的作用,就是提高我们灵魂的审美。
03
周三:情节带入
发现没有,第三天,我们把情节带入了。你做了你跟你妈妈的故事,不要要求孩子说也做跟妈妈的故事,你只是告诉孩子你自己在做什么就好了,引领的方式跟第一天一样。
04
周四:彩色树枝+第一天的艺术瓶
树枝做完后,可以插在第一天所做的艺术瓶子里。
05
周五:延展
第二天到工作时间,仍然把橡皮泥的盘子端上去,把这个戒指首饰的盘子也端上去,指着项链说妈妈今天想仿照这个项链,做一个橡皮泥的项链,那么你就开始做那个坠儿。
当把坠儿做好以后放在那个地方,说妈妈现在要去看一看电脑。这样你的孩子经过了几天的训练,他已经知道妈妈做好自己的艺术品的某一个部分就要跑到电脑旁边去工作一会儿。孩子就习惯了这种程序,当你去到电脑旁边的时候,孩子就开始做自己的事情了。
你给他一个可以倒水的杯子、一个盛水的杯子,教给他如何把倒水的杯子里盛的水倒在喝的杯子里。这个倒水的过程,也是孩子工作的过程。
实际上,孩子的大脑发展可以在生活很多情形中获得,而不是只坐在那个地方思考算题认字。孩子坐在那个地方你讲他听,你逼着他去思考,逼着他去认字,孩子大脑并不能获得发展。
而我们刚才介绍的这一系列工作,能够使孩子的大脑神经元丰富地链接,链接成具有创造力、思维能力、归纳能力的心智结构。这就是神经元所链接起来的模式,而这个模式叫做脑洞很大、智商很高的心智模式,这才是支撑到孩子6岁到25岁去建构自己学业的大脑。
现在他们大脑积淀的这种基础,是为十几岁以后分析书本上的知识做好基础。如果这个基础没有打好,那么孩子的大脑功能就建构在沙漠上,他将来只能通过记忆背诵去背要考试的内容,就非常辛苦。
亲爱的朋友们,今天的课程内容就到此结束。下一节课是孩子上小学之后出现了很难学懂要学的内容、出现了低自尊,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
线上微课《带着阳光的心和孩子一起窝在家里》,是疫情期间李跃儿老师专为家长和孩子设计的系列课程。
今天分享的是第10集。
第1集链接:「我要学习我这一生还不会的功课」
第2集链接:「感觉到难受,就有改变的可能」
第3集链接:定下家庭一日流程,减少冲突和情绪
第4集链接:怎样让孩子自己做事,不缠着家长?| 窝家4
第5集链接:0-7岁孩子在家玩点啥 | 窝家5
第6集链接:口吃男孩的故事+亲子游戏「抓小鱼」· 窝家6
第7集链接:孩子学习不专注,怎么破
第8集链接:孩子们最喜欢我讲的故事是「爸爸和妈妈谈恋爱」
第9集链接:孩子有诵读障碍,怎么办?
【音频收听方式】
前往「跃儿学堂APP」可收听全部音频,目前已更新15集。
www.liyue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