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代云南纳西族简史》简介(文图、后记、目录、曲)

杨福泉 杨福泉 2020-02-23


载《丽江日报》2012年12月19日

                  

(白浩报道)由纳西族学者杨福泉博士领衔主编的《当代云南纳西族简史》最近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由省、市、县(区)的一些纳西族领导干部和资深学者组成编辑委员会,木基元教授(副主编)、周智生教授(副主编)、杨杰宏博士、杨俊生等纳西族中青年学者是本书的主要编撰者。

“当代云南少数民族简史丛书”是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民委、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当代云南编辑委员会发起编纂的一套系列丛书,由当代云南编辑委员会负责具体工作。《当代云南纳西族简史》共 35万字, 48张图。全书共分绪论和 7章,所叙述的历史时间跨度从 1949年至 2011 年。全书内容分别为:绪论;云南纳西族地区的民主改革;云南纳西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云南纳西族地区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云南纳西族地区的“文化大革命”;云南纳西族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和经济发展;云南纳西族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文化建设;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纳西族发展的启示与展望。

该书在“当代云南少数民族简史丛书”统一的体例下,突出了当代云南纳西族发展的特色,对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纳西族地区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中所取得的成就作了认真而客观的梳理,并在大量扎实的史实基础上,提炼出了云南纳西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积累和探索出的历史经验、做法和启示。同时,也分析了当代云南纳西族面临的发展困难和挑战。全书在书末详细列出了当代纳西族发展历程的“大事纪要”,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

本书学风严谨求真,除了在文末列出“主要参考文献”专章之外,所征引的资料都一一作了页下注释,有助于读者追溯资料来源,对当代云南纳西族的发展历史进行更全面和深入的探究。

      《当代云南纳西族史》后   

这本《当代云南纳西族简史》终于脱稿了。我们作为撰稿人,尽力而为,反复修改,几易其稿。但我觉得,要写出一本成熟的《当代云南纳西族简史》并非易事,我们这本书应该说仅仅是一本初创之作,还有待于今后在这样比较宏观叙述的基础上,对自1949年以来云南纳西族的历史发展脉络和进程进行更为发微阐幽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对具体历史阶段的诸多问题,有待于学者们进行更加深入的专题研究。

本书的撰写得到了丽江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具体的撰写过程中,丽江市地方志办公室、丽江市档案馆、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地方志办公室、古城区政协文史委等单位的多方面协助;杨树高、和文垠、和继全、周廷伟等学者提供了不少难得的资料。在此谨表示真挚的谢意!

此外,本书还得到了《当代云南少数民族简史丛书》编委会的很多帮助,范祖錡编审认真通读了全书书稿,提出了不少中肯的修改意见;郭大烈研究员也审读了书稿,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参考了不少论著和资料,有的是已经公开出版的,有的是内部刊印的资料,也有的来自一些没有刊印的档案文献。为保证该书学术的严谨和尊重所引用论著作者、编撰者的劳动成果,我们坚持了一个原则,即本书皆用页下注释的方式对所引用的文献资料一一予以标注,同时也在本书书末列出了“主要参考文献”。我们认为,这样做也有利于读者可以按这些注释去追溯具体资料的来源,进行更为深入全面的了解和研究。尽管我们已经认真地恪守了这一基本的原则,但也还会难免会有遗漏的情况,敬请海涵。

本书的撰稿分工是(按篇章顺序):

绪论:杨福泉

第一章:杨杰宏:

第二章:杨俊生

第三章:木基元

第四章:杨杰宏

第五章第二节、第六章第二、三节:周智生;

第五章第一节、第六章第一节,杨福泉

第七章:杨福泉、周智生

大事纪要:杨福泉、木基元辑录

 

杨福泉对全书进行了统稿和修订。

 

                                    杨福泉

                                201151

 



       《当代云南纳西族简史》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云南纳西族地区的民主改革

第一节   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一、云南纳西族土改前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二、人民政权的建立

三、人民政权的巩固

第二节   中央访问团在纳西族地区的访问调查活动

一、中央访问团来到西南

二、中央访问团在丽江专区的活动

三、中央访问团在丽江访问活动的影响

第三节  清匪反霸、减租退押

一、清匪反霸

二、减租退押

第四节  云南纳西族地区的土地改革

一、丽江纳西族地区的土地改革概述

二、迪庆纳西族地区的土地改革

三、纳西族摩梭人聚居地宁蒗县的土地改革

四、纳西族地区土地改革的经验和意义

第五节  云南纳西族地区城镇的民主改革和“三反”“五反”运动

一、云南纳西族地区城镇的民主改革

二、“三反”“五反”运动

第六节  云南纳西族人民积极参加民主改革运动

一、云南纳西族地区民主改革运动概述

二、云南纳西族人民积极参加民主改革运动

三、云南纳西族地区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与启示


第二章云南纳西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节  云南纳西族地区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一、互助组和初级农业合作社

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第二节云南纳西族地区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教育、医疗、邮电等服务机构的建设

第三节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纳西族地区政治文化建设的推进

一、云南纳西族地区基层政治建设情况

二、民族识别与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

三、新中国建国后纳西族地区的基层文化建设


第三章云南纳西族地区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一节       云南纳西族地区的反右运动及批判地方民族主义和民族上层人士整风   一、            反右运动

  二、            批判地方民族主义和民族上层人士整风

第二节 云南纳西族地区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大跃进”运动

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三、“四清”运动

第三节 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在云南纳西族地区的贯彻执行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二、民族干部的培养和使用

三、民族宗教工作的曲折发展

四、发展民族经济的政策措施

第四节   纳西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抢救

一、纳西族绘画艺术的发展与弘扬

二、积极抢救东巴文化遗产

三、纳西族传统音乐文化的抢救性保护

四、纳西族民间传统建筑的保护

五、各项社会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

      

 第四章  云南纳西族地区的“文化大革命”时期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在云南纳西族地区的发动和开展

一、在学校组织开展“文化革命”运动

二、 “四清”运动的延续和“斗批改”

三、  破“四旧”立“四新”运动

四、  大串连、大批斗和造反派组织的成立及夺权、武斗

五、“三支两军”和武斗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的延续与结束

    一、各级革命委员会的成立

    二、贯彻“五·七”指示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三、整党建党

    四、“整风运动”

五、“农业学大寨”运动

六、“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七、“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和揭批“四人帮”罪行

    第三节   云南纳西族地区文化教育战线遭受严重破坏…

   一、“文化大革命”对文化教育战线造成的破坏

   二、“文革”时期的“丽江林学院”

第四节   云南纳西族地区民族工作、经济发展遭受严重挫折和破坏

一、民族工作遭受严重破坏

二、经济建设遭受严重破坏

第五节   纳西族人民对“四人帮”极“左”路线的抵制和反抗

    一 .对“四人帮”极“左”路线的抵制、反抗

    二.云南纳西族抵制“文化大革命”干扰破坏取得的社会建设成就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云南纳西族地区的党委和行政领导机构


第五章              云南纳西族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和经济建设

    第一节云南纳西族地区的拨乱反正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贯彻落实

           一.纳西族宗教信仰、文化习俗得到尊重

 二、党和政府对纳西族自治县和民族乡镇的政策倾斜和扶持

第二节             20世纪80年代以来纳西族地区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快速发展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农村经济发展

 二、从“木头经济区”到长江流域“生态屏障区”

 三、以旅游业和文化产业为龙头的新兴特色产业的崛起和发展

 四、城镇建设与交通通达能力的提高

 五、纳西族人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第六章云南纳西族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建设

      第一节 20世纪80年代以来纳西族地区社会文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一、            纳西族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二、            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纳西学研究

三、            文化遗产、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四、            步入正轨的民族宗教事务管理与逐渐恢复的民族宗教生活

五、            前进中的教育、科技、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

       第二节  纳西族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纳西族人口的变化与流动

                 一、改革开放以来纳西族人口及其构成的演变

  二、改革开放以后纳西族民族人口的流动扩散与交融

       第三节  纳西族与周边民族关系的调适与发展

   一、纳西族与汉族

   二、纳西族与白族

    三、纳西族与普米族

     四、纳西族与傈僳族


第七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纳西族的发展启示与展望

一节 新中国建国以来纳西族发展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一、以维护国家统一稳定和民族团结作为整个民族的最高利益,始终坚守不移

二、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文化产业化发展间有机整合中的丽江方式

三、城市建设中“新旧城双核模式”间有效衔接中的丽江方式

四、主动选择切合自身优势资源产业化开发的丽江方式

五、重视文化教育与民族文化人才队伍的培育

第二节  当代纳西族面临的发展困难和挑战

一.杰出的文化传人和民间艺术家的培养迫在眉睫

二.丽江古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创新任重道远

三.丽江古城原住民外迁和本土文化保护的问题亟待解决

第三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纳西族的发展趋向与展望

一、促进纳西族地区发展的几点思考

二、发挥丽江在“大香格里拉”旅游圈中的独特作用

 

结语

 

附录

1:大事记要

2: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丽江网》链接:http://116.55.248.35/culture/articles/2012-12/19/content_74620.htm

     

《东巴教通论》(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后记、封面、目录等

《纳西族文化史论》目录和封面

中华民族文化大系《玉龙彩云.纳西族》前言、封面、目录

拙著《玉龙情殇——纳西族的殉情研究》(目录封面附录)

旧著《纳西古王国的东巴教》后记(封面、目录)

《云南名镇名村的保护和发展研究》后记、封面、目录

旧著《生命神与生命观》(引言、封面、目录)

走访古城堡遗址(《忠臣雅士——木增》节选,文、曲)

丽江市和迪庆州旅游与文化互动发展研究(封面、后记、目录)

《策划丽江——旅游与文化篇》(前言、目录)

《丽江玉龙山区域村寨发展与生态调查》前 言

作者心语:我心依旧(《象形文里写春秋》选载

读故土(《寻找丽江之魂》前言)

圣山,灵山与情山—一个纳西学人对玉龙雪山的解读(序曲、封面、目录和图)

《纳西民族志田野调查实录》前 言(封面、照片)

古国生死曲(《生死绎影·魂路》前言)(文、图)

《西行茶马古道》选载:前言:古道序曲(文、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