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妈妈是超人,爸爸去哪儿了? | 鼓楼新悦

陪妈妈过节的新宝 鼓楼新悦 2022-12-31


5月13日母亲节,想象中的美好场景应该是,娃他爹把家里打扫得窗明几净,洗好了一家三口的衣服晒在阳台上,并且准备了一大桌子的庆祝晚餐,每个菜还都是你爱吃的口味,娃儿捧出一大束康乃馨献给你,甜甜地亲了你一口说“妈妈我爱你,以后我每天都听你的话”。



然而实际情况更可能是,毫无例外地,你“室友”又忙着去加班or应酬or健身去了,娃今天的三个故事还没讲,手工还没做,数学没辅导,20个单词也还没背,不仅如此,你昨晚刚刚收拾整齐的玩具区已经一片狼藉,对了明天是周一,你还有一个工作报表没赶出来!



这时只想深呼吸一口,问一个问题:“爸爸到底去哪儿了?”


是的,妈妈们是超人没错了……



母亲节来临之际,我们策划了一期特别约稿,邀请到长期关注社会政策与性别议题的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研究员钟晓慧,请她为鼓楼新悦写一篇稿,来聊聊在当下的二孩社会背景下,作为母亲特别是职业母亲所面临的家庭困境。



钟晓慧副研究员却从另外一个角度提出一个很好的问题:家庭生活中,何谓理想的父亲角色,以及如何建构理想的父亲角色?


今天,我们将这篇名为“糊涂爸爸,还是给力爸爸”的文章,献给各位辛勤持家并在职场中依然努力收获自身社会价值的母亲,以及每一位转过身来,在家庭中日益找寻到自我价值满足感的父亲



糊涂爸爸,还是给力爸爸


钟晓慧


知乎上有个圆桌讨论主题叫“爸爸不在家”,讨论什么样的男性才是理想的父亲角色,以及父亲缺位对孩子、对家庭会造成哪些问题。现代社会女性普遍就业,其收入对于家庭很重要。但是,照顾孩子主要还是基于传统的性别分工,依赖母亲的付出。这就造成“工作妈妈”特有的关于时间分配的两难困境,尤其是在孩子幼年阶段,妈妈的时间要既用于工作又用于照顾家庭,实在是个难题。于是,“为什么爸爸不回家”以及“怎样才能让爸爸参与带孩子”,成了许多妈妈的疑问和心愿。



不过,这个话题无论是严谨的学术研究,还是随意的聊天讨论,往往缺少男性的参与。这使得一个关于男性或两性的议题,不仅缺乏男性自身的叙述,大多数时候也只有女同胞们自己在卖力吆喝。于是,我想了解,在带孩子的问题上,中国的爸爸们在想什么、做什么,他们有什么苦恼和经验呢?


两年前,我开始了一项儿童照顾和社会政策方面的研究,关注女性工作与母职的两难困境。调研之初,我在朋友圈放了一幅波兰艺术家lgor Morski创作的超现实主义插画。在这幅经典作品中,妈妈独力划着木船,孩子抱着洋娃娃坐在船尾,爸爸则作为幻象,出现在湖水的倒影中。作品内容展示了社会大众的想象,朋友们(大都是妈妈)的留言也基本符合预期。只有一条爸爸的留言,令人有点小意外:其实是妈妈不让爸爸上船。这是不是在为自己和男同胞们开脱呢?不好说。但是,至少说明部分爸爸在参与带孩子的过程中,可能遇到了一些实际困难。



图片来源:© Igor Morski, Morski Studio


当接触和访谈了一些家庭以后,我发现确实不能对“工作爸爸”做大而化之的理解。我将初步观察到的爸爸简单分为两类:“糊涂爸爸”和“给力爸爸”。“糊涂爸爸”的说法借用西班牙的一项研究,突出爸爸高度关注工作,很少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家务劳动和带孩子,对家庭生活不走心、非常糊涂。大家对这种类型耳熟能详,调研里有两个较极端的案例:一位爸爸经常晚上九点后才回到家,跟孩子同一屋檐下,却可以连续几天没见过儿子。按他的说法,有时候高速运转起来,会想不起孩子长什么样。另一位爸爸在异地工作,只有周末才回家与太太、孩子相聚。与此相反,案例里也出现了“给力爸爸”。“给力”是妈妈们的原话,这类爸爸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他们与妈妈形成良好的相互配合。大部分带孩子的活,他们都干过,干得好不好是另一回事。二是他们都有一套关于带孩子的知识,各种理论信手拈来。


但是,暂时我还没有遇到一位糊涂爸爸否认爸爸参与带孩子的必要性。换句话,价值观上他们都认可爸爸哪怕工作再忙,也多少要顾及孩子。哪怕上面所说的两位爸爸,故事也有另外一面。一位正考虑换工作,至少保证每周有一天跟孩子相处。另一位则常常感到内疚,每到周末家务活和带孩子全包,让妈妈换手休息。



有没有爸爸完全排斥带孩子,认为这就是女人该干的事情呢?我相信肯定有,但是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如果我们考虑上上代,以及上一代男性对家庭生活的参与度和认可度,可能这种变化比想象中还要快速、深刻。


其中一点变化是,做怎样的爸爸,是现代男性可以选择的。比较而言,选择成为“糊涂爸爸”是很容易的。在中国,我们现有的文化观念、制度安排、市场竞争和家庭关系,很容易将男性推向“糊涂爸爸”的选项。相反,选择成为“给力爸爸”则需要一定的条件和能力。能力因素这里先不展开,条件具体是指一些稍稍偏离常规的条件,有两条较为主要。


一是没有足以替代父母的家庭关系。这些“给力爸爸”的案例中,出于各种原因,通常缺少能够施以援手的祖辈。没有可以依赖的祖辈,爸爸从一开始主动或被动上岗,到逐渐熟悉业务,儿童照顾与家务劳动在夫妻之间、核心家庭内部展开。但是,“爸爸不在家”的板子不能打在老人身上,这反而意味着有适当边界感的代际关系能够促使男性做出另一种选择。如果有充足的社会资源投放到儿童照顾上,更能够支持爸爸持久性的参与。



二是性别友好的社区氛围。爸爸们的叙述中,有一个细节经常被提到。如果只有爸爸独自去遛娃、上新手爸妈班……情况往往很尴尬,老人们围上来聊天,或者整个班就一个爸爸。这说明我们的社会观念高度认可妈妈照顾孩子的责任和角色,爸爸的参与不仅少,而且在旁人看来很突兀,它悄悄瓦解爸爸每一次给力的尝试。反过来,如果社区里有一定数量的爸爸,能够形成传染效应,带动更多爸爸加入。怎么样才能做到,我暂时还没有得到系统性的结论,个人而言至少可以从不围观、不评价开始做起。



要解决女性工作与母职的两难困境,需要来自男性的联盟力量,共同推进制度和观念的更新。这项工作的复杂性在于,爸爸的选择和加入不是必然的,需要个人、家庭、社区和企业层面,有更多的生活想象和政策创新,创造出有利的条件。



编后记:看来,妈妈们彻底轻松下来的日子,虽然可期,但还是面对现实慢慢等待吧……



[新书预告]



虎妈的女儿

职业女性如何影响女儿的职业选择

——

[英] 吉尔·阿姆斯特朗 著 

彭小华 傅懿 译

期待7月


内容推荐:如果看到其他女性在职业生涯中取得好成绩,女性们更容易受到激励,相信自己在工作中也能担任高级职位。还有谁能比母亲更适合做你职业生涯中的模范人物?然而,本书却讨论了作为模范妈妈,即使是顶尖大学的毕业生,也难以保证女儿们是否能在她们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


这本书观点源自广泛的、跨代的定性研究,在母女间的代际转移上作者提出了及时而新颖的观点。


作者简介:吉尔·阿姆斯特朗,就职于剑桥大学社会学系,研究专长是工作中的性别平等。



鼓楼新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旗下大众出版新品牌,致力于提供有品有格有趣的文化产品,出版高端学术普及读物,涵盖新知、全球史、人文科普、政治经济、哲学文化等类别。

 

让我们于阅读中,认识自己,通往世界,遇见智识与思想。


点击 阅读原文 获取更多好书资讯


往期精彩回顾


假如恼人的虫子从地球消失,生活会更美好吗?

200年前的弗兰肯斯坦退缩了,而我们依旧在前进

《宇宙简史》:关于世界终结的猜想

《文化的演进》:重新认识人类本身

如果回到古代,我应该在春游的路上

《时间迷宫》:时间永远分叉,通向无数的将来

《当代弗兰肯斯坦》——误入歧途的现代科学

时尚就是一场轮回

《自行车的回归》——重返现代性

《世界现状的50个成见》:现实不似你所见,这是我的最大发现

《宇宙简史》—— 我们到底从何而来

近期计划出版书目


申明:本文由微信公众号“鼓楼新悦”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ID:gulouxinyue)


于阅读中,

遇见智识与思想。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鼓楼新悦

有品|有格|有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