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左岸交易,右岸社交:为何阿里和腾讯都无法穿越流量之河?

首财君 首席财务官 2022-08-06

 智慧财务020社群与知识分享

|上方蓝字星标·置顶订阅|

转载·商务合作请添加首财君微信:cfo_tian

尽管数字是马云的短板,语言及文化是他的偏爱,但擅长“交易”的阿里巴巴显然不如善于“社交”的腾讯更具有玩转大文娱的天赋。


文 | 首财君

出品 | @首席财务官(ID:cfoworld)

头条关注 · 财道传习社

中国互联网的版图其实是一条汹涌的流量巨河,而B2B和B2C长期分隔在两岸。

腾讯依靠强大的社交基因建立了“江南大营”;而阿里则凭借压倒性的交易基因建立了“江北大营”。
不同的基因属性决定了两者商业版图的变化以及未来的上限

我们不妨把“大文娱”这个过去数年间引发互联网巨头乱战的“奥马哈海滩”作为观察视角:
腾讯和阿里文娱版图早已自成体系,无疑是最重要的两个玩家,双方所走的文娱道路不尽相同——腾讯重IP,阿里则重流量分发


烧光了百亿现金,轮替了十位核心高管
。一直饱受争议的阿里大文娱,在奔跑五年后,这一被马云精心布局的战略级业务终究还是走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

而恰恰同站在大文娱领域战场上的腾讯,依靠“
泛文娱”的精心布局,悄然已领先阿里一个身位



阿里的大文娱为啥总唱不准调


阿里大文娱战略始于阿里双H战略的一环,从2014年,阿里陆续在文学、音乐、游戏、影业、视频和体育业务上重金收购、布局。一度是文娱行业里子弹最足、冲劲最猛的一股势力


一个季度就能烧掉64亿元人民币——这是职业经理人、阿里元老、新生代干将都没有办法能抢救回来的战略败笔。


尽管马云不差钱,但是与腾讯的泛娱乐业务相对独立的管理方式形成巨大反差的是,阿里的大文娱业务在管理上始终找不到抓手


最初,阿里集团层面并未对大文娱作出统一规划,其思路是作为新布局的行业,集团采取以少干预的模式让内行主理大文娱


直到2016年,“正规兵”终于到来,集团开始插手,并委派阿里合伙人俞永福主抓管理,并正式成立阿里大文娱板块。抓入口、增流量这样容易被量化和实现的指标被放在无限重要位置上。但遗憾的是,阿里大文娱在战略上整体转向加大了业务的亏损,阿里影业两年亏损将近20亿元人民币。


阿里始终找不到一个统领全局的人。在2017年,阿里大文娱采取了轮值总裁制。轮值强调融合,照顾到了每一块业务的利益,同时也更方便集团的直接掌控。但遗憾的是,缺乏强有力统帅的大文娱,各个业务线的信心也开始动摇。


首任轮值总裁杨伟东也成为过客,在其短暂的一年任期内,优酷正赶上行业成本高涨,大文娱因此血亏。其后,又因为经济腐败问题而被迫“下线”



可以说,在组织与高管的频繁更迭背后,其实是阿里大文娱业务的商业模式与发展战略并不清晰。


最近两年,外界对于阿里大文娱的质疑主要集中于两点:业务下滑,团队动荡,这两点经常被理解成互为因果。在外界看来,零售电商企业做文娱是一件“调性很怪”的事情,特别是零售电商企业不是从文娱发家的。


一把好牌没打好,最直观的两个运作败笔就是:一是阿里音乐的核心产品天天动听改版为阿里星球失败,导致一个千万级DAU的音乐产品死亡;二是曾经的视频老大优酷过去几年从曾经的行业第一的宝座上滑落。



不过,去年底才上任的新一任轮值掌门阿里大文娱总裁、阿里影业董事长兼CEO樊路远上任后,则对优酷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实际改革,“大协同”也成为阿里大文娱有能力走也必须走的生态作战路线


目前阿里大文娱旗下优酷、阿里影业、大麦、UC等业务已经着手进行技术、宣发、内容三个版块的全面打通,推动内容方和平台之间的关系从以往的B2B模式向B2B2C模式转化,成为撬动电影、剧集、综艺内容落地阿里大文娱的利器


樊路远也在用一种更稳健的方式运营大文娱,但作为阿里体系内亏损最严重的部门,梳理财务流程和成本控制很明显是他掌舵后的重中之重



社交基因是腾讯的大杀器


从电商到社交、从金融到实体店的落实、从娱乐到生活服务等领域,腾讯都在和阿里暗地里抢占着市场份额。尤其是文娱领域,一直都是腾讯投资的重要赛道,在总投资盘子中占绝对优势


要知道7年前,腾讯的文娱战略中还只有一个光秃秃的游戏板块,而如今,腾讯已经布局了影视、文学、动漫、音乐等各类文娱内容。据不完全统计,腾讯投资大文娱项目有38个。


伴随着腾讯和阿里文娱业务的高度重合,在大文娱领域的战场上,腾讯的“泛文娱”布局,已经跟阿里的大文娱集团形成对垒。泛娱乐更注重商业价值,而新文创则更注重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的良性互动、也连接更广泛的文化价值


腾讯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交平台,凭借拥有8亿多用户的QQ和9亿多用户的微信两大核心产品,在移动互联社交时代占领了绝对的优势。在庞大活跃用户的基础上,以游戏为主要的变现方式,为整个集团持续供血


和阿里相比,腾讯的文娱版图显得驾轻就熟,一是腾讯本身超强的游戏基因和社交优势,另一面则是腾讯的泛娱乐战略已经走了接近7年



腾讯并没有刻意强调各业务之间的融合,而是在适度协同的前提下,腾讯游戏、腾讯音乐、腾讯视频与腾讯文学每个业务都拥有独立的,清晰的商业模式与发展战略思考,强调各自的专业化发展。


而阿里巴巴集团大文娱板块只是在业务上做简单的加法,以并购为主,自建为辅,把影视公司、在线视频、在线音乐、在线游戏、在线体育与在线文学等业务拼凑起来,形成了一个松散的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每一个子业务都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与发展战略思考,但又过于强调整个文化娱乐集团的一体化协同。


在业界看来,短期内追逐收益绝对不是缔造健康、长久文娱产业的应有思路。对资本而言,单纯财务投资的路会越走越窄,产业投资才是未来



对此,某知名投资机构CFO认为,“阿里还是交易基因缺乏文娱基因,也不像腾讯有那么强的用户粘性。比如阿里影业拍电影,就没有比别人有任何优势,除了有钱,甚至远不如乐视影业。大手笔收购的优酷也一般,老思维运作不如后起之秀爱奇艺。阿里如果能培养出爱奇艺这种强大文娱业务主体,或许会有所改观。”


而另一位长期关注港股市场的金融专家则表示,“阿里和腾讯做大文娱从出发点上就不太一样,阿里重投控,强调执行力腾讯是投资整合性,提供流量配套,强调不干预被投团队的管理战略,这对于文娱这个高度不确定的行业应该比较关键吧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系【首席财务官】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留言获取授权!本公众号内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任何文章观点,皆为学习交流所用,非投资建议。如有疏漏、错误欢迎批评指正。

● 8号风球来了:格力混改玩儿真的了!

 史上最张扬的资本市场愚人节游戏暴力进行中…

● 淘宝大当家张勇被85后取代,马云想法又变了?

● 一个好的CFO要多久才能实现财务反转?

● 大财务体系下重塑内审存在感的三大路径

● 前方高能!当财务遇到作精的“苏大强”式老板…


© 首席财务官·财道传习社出品 

内容 | 案例 | 社群 | 连接 | 商业

麦田捕手品牌系列 | 转载·商务合作请加:cfo_tian

阅读原文告诉你56个财务真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