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曹瑄玮博士:培养世界公民和现代公民,要延伸出学生的课堂

责任管理教育原则 ESD研究中心 2022-10-07

曹瑄玮  博士

责任管理教育中国学术委员会副主席


嘉宾介绍

曹瑄玮博士任职于西交利物浦大学国际商学院,战略与可持续管理副教授,其主要研究聚焦于企业战略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管理的交叉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企业环境战略、企业可持续管理、可持续企业家与可持续创新等。多年来,曹博士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研究课题1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研究课题5项,先后荣获江苏省教育厅“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称号。曹博士在西交利物浦大学国际商学院积极推进联合国“责任管理教育原则”倡议,是西交利物浦大学国际商学院责任与可持续商业教育中心负责人。2019年曹博士受聘为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企业社会责任智库专家。


问答环节

Q1:请问您是如何理解责任管理与青少年成长的?它有什么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呢?


责任管理教育原则,最初由高校的群体发起,但是我想当同学们进入高校的时候,大部分同学没有这样的一种责任的意识。我在过去的几年一直关注的是大学生这个群体的责任管理教育。把大学生这个群体在往下延伸,就到了青少年。所谓的责任管理强调的是责任意识,是关于人与人之间的,人与社会之间的,人与自然之间的责任关系。年少时缺失这种责任教育的学生,进了大学,他们考虑的更多是利己,将“道义”放两边,“利”字摆中间。比如学商的一些同学,他们的关注点更多是在学企业管理,学习经济学、金融学以及未来如何创收盈利,但他们不会扩展到这些学科与社会和环境的链接,不会联想到自然边界和社会的这种紧密的关联。举个例子,责任管理教育在全世界发起的主因是2001年美国当时最大的商业丑闻安然事件。一家大型公司,通过财务造假维持长期高业绩的假象,从而谋求个人利益最大化。那么这样的一个丑闻爆发之后到零八年金融危机,华尔街每年都在重复一些相似的资本逐利的事情。直到金融危机造成了重大灾难后,人们才真正的开始去反思,造成这个金融危机到底它的根源在哪里。


人们从不同的方面去寻找他的根源。从教育界来说,会反思到这帮MBA高管精英,这些人从学历上来说都是受到良好的高等教育,但是他们所做出的决策是否考虑到了普通人,是否考虑到了社会,是否考虑到了所谓的利益相关者。近些年西方一直在反思他们的教育,尤其是在商业教育当中。


Q2:您认为目前国内的责任管理教育的现状是怎样的?有哪些可推广的积极做法?


最近几年不少大学的责任管理教育,对研究教学这方面是越来越重视。老师层面只是从教学一个维度来试图给学生提升他们的意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社会做出贡献,总体上来说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此外我们国家的政策优势是与联合国制定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相一致,中国也向联合国承诺了我们要贯彻可持续发展。国家提倡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低碳循环经济等等。现在国内的教育机构都应该对此有足够的重视,把培养具有现代素养的公民作为目标,我们用素养这个词来讲不仅仅是一门课,懂得这些知识就够了,我们这两年才开始垃圾分类,相较发达国家已经晚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我国高等教育机构有数量优势,我们应该更好地去取得一个规模效应。在2020年,我国也实现全面的、历史性的解决了贫困问题,那么从解决贫困问题当中所积累的智慧经验,探索出来的一些创新的制度和商业创新模式,这些都有可能在接下来的我们的乡村振兴也好,高质量发展也好,国家的这种低碳发展也好,起到很大作用。依托我们自己的制度优势,去逐步的去解决一些问题。


Q3:相对国内数百家商学院的数量,但签署责任管理教育原则的商学院屈指可数,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看待责任管理教育在中国商学院的推广? 


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我们中国那么多大学,数量理应不少。但现状如此也是反映出教育界或者说这种全社会对于这样的一件事情的深远的一个认识的水平还不足够。比如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在2015年就发布了,一些高等教育机构很早之前就宣称要把学生教育成为世界公民,但2015年之后入学的学生当中又有多少人清楚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目标?一些机构付诸实践,开办了相应的课程或者讲座,但是尽管前来听讲的学生座无虚席,但不少人是冲着各种不同的目的来听讲的,有的是为了拿个学分,或者为了获得一个证书。那这个我想作为一个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来说,单从这一点来说,我认为我们全社会都需要努力去推进。


Q4:您是如何将专业研究方向与推动责任管理、实现青少年成长教育相结合的?在此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战?


三四年前,我自愿给学生们开一门伦理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选修课。但学生们学习的激情让人失望。但是我坚持了这么多年是因为我清楚我不可能影响到所有上这门课的学生,但哪怕有1%,每年我有三个五个我几年坚持下来会有很多学生。随后我在教学中增加了课外活动而不再是单纯的理论课。我联合一些机构通过做游戏让学生去了解企业如何做决策。以这样的一种形式进行教学,引发学生的讨论思考。其次为学生提供走进企业的机会


我认为教育品质的体现不在于把学生招进来,拿个毕业证和学分或是写论文等。学校提供的是一个平台,这个平台他应该发挥它的价值,而不是象牙塔式的教学。所以在这个暑假里,我以商业可持续创新为主题,因疫情而开设一个线上的夏令营。我们和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签署合作,带领同学们去了解国内一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情况。其中与伊利合作,通过研究他们公司每年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并与行业巨头,行业标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来对比,我们发现了什么问题;我们对于你这样的一个品牌,想要打造成为被青年一代所接受的一个具有可持续发展元素有的品牌,我们有什么样的建议。我们做了问卷,有同学来做分析。可以说在这个过程当中,不管参与的学生学过CSR与否,在这个项目中都会收获很多。我们在8月31日线上给伊利集团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做汇报。我们写了四万多字的报告,由两位同学做了线上的报告展示。我自己觉得这个对于我来说,我所投入的这个时间,是有价值的。哪怕这里面的学生当中有一个有两个他从中加深了他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的,加深了对我们中国的已经是一个知名品牌的企业与国际巨头的差距的认识,以及国际巨头的分析对我们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学生今后的成长都将受益。整个项目中,我们的学生提的建议还是比较中肯,其中有一个要害点,他们企业自己发的报告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们存在什么问题,我们善意地指出了。所以我就说责任管理,它是融入到你的工作中的,它可以延伸出你的课堂。


Q5:基于我国现有的责任管理教育上取得的成果,您认为高校可以还在哪些方面努力和改进?


我觉得首先就是我们要有一个自己的组织,有了这个组织你才能够有一个集体的声音,有了集体声音才能被听到被关注,然后再去争取相关的支持。各个大学之间如果能够有一种机制,能够联动起来那就很好。比如,这一次,我们在成都虽然准备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仓促,很多投入的力量全都是像你们一样的志愿者,还有一些高校的老师。虽然社会上很多人不知道我们是在做什么,但我们去做很多这样的事情,那么就至少是带动了一些人。我前段时间参加了同学们的演讲评比,同学们不管来自何方,不管接受了什么程度的教育,大家做的都很好。在当今社会,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每一个人也都应该为社会的进步来发声。高校应该鼓励每一个有责任意识的人对于责任管理,对于这种全球性议题,对于这种无论是SDG也好,还是和青少年成长相关的一些话题,去积极表达、参与,因为这才是一个现代社会的一个全人,或者说他是一个现代化的一个国家的公民。大家耳熟能详的比如最年轻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巴基斯坦的马拉拉。17岁的她不惧死亡威胁,为了巴基斯坦女性有权受教育来发声。虽然我们中国的学生也有想法,但往往也只是有想法。(本文撰稿:王星炎) 


相关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