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ArtAlpha艺术阿尔法”,进入公众号,关注我们,及时获得专业独到的艺术行业资讯和深度报道。
荷兰辛格·拉伦博物馆
作者:双语君
本文来源:中国日报双语新闻(Chinadaily_Mobile)
文章已获授权
据外媒报道,荷兰当地时间2020年3月30日凌晨,画家梵高(Vincent van Gogh)创作于1884年的风景画作《纽南春天里的牧师花园》在荷兰东部的辛格·拉伦博物馆被盗。被盗时,博物院因新冠疫情处于闭馆期间。
被盗梵高画作《纽南春天里的牧师花园》
这幅被盗的画作是借展而来,本来藏于格罗宁格博物馆,估值达500万英镑。
据当地警方称,盗贼是在30日凌晨3点15分左右击碎玻璃门,闯入博物馆盗窃的。警报响起后,警察赶到现场,但盗窃者和画作都已消失不见。
目前当地警方已经展开调查,调取附近监控录像,并呼吁当地居民提供线索。
画作被盗当天,正是梵高诞辰167年的纪念日。
延伸阅读:.牛津大学价值1千万英镑名画被盗
在梵高37年的短暂人生中,他饱受贫穷和精神疾病的折磨,而他的画作却充满了怒放的生命力,震撼人心。
《向日葵》(Sunflowers, 1887)
老牌英国科幻剧《神秘博士》(Doctor Who)中有一集,博士穿越时空见到梵高。为了给他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博士把梵高带到了现代。
当梵高走进博物馆中属于他自己的展厅时,眼前的景象令他惊讶。展厅里挤满了游客,在观赏他的作品。
他听见馆长用最美好的话语赞美他,哭得像个泪人:他一生饱受折磨,而他却把这些苦难化作画布上激情洋溢的美……痛苦很容易刻画,但糅合热情和痛苦,来展现人世间的激情、喜悦和壮丽,前无古人,也许也后无来者。
点击观看这段感人视频:
今天,我们再度回顾梵高的一生,纪念一个热烈、孤独而倔强的灵魂……
读过梵高书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印象:梵高是一个激情澎湃的人。他自己曾说:我是一个狂人!我感到内心有一股力量……一团火焰,我不能将它熄灭,必须让它熊熊燃烧。13岁的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他一生都葆有孩童才有的心无旁骛的专注力,爱上一样事物就狂热地沉溺其中。他做任何事都带着孩童般热切的、令人炫目的专注力。甚至连报纸都能读得激情澎湃。他逛博物馆,被伦勃朗的画作《犹太新娘》(The Jewish Bride)迷住,整个人就像钉子一样被定在原地,不肯离开。在给弟弟提奥的信中,梵高这样说:我会心甘情愿地用10年的生命来换我在这幅画前坐上两周,哪怕只靠啃干面包屑度日。伦勃朗《犹太新娘》(The Jewish Bride)他也曾全身心地投入宗教事业。但却因为太过狂热、不受控制,而被教会开除……1880年,27岁的梵高仍然一事无成,但他在这一年终于拿起画笔,找到了人生真爱,热情之火再度燃起。此时他的人生只剩10年,而他会为这一团火焰燃尽自己的余生。
他把每个月大部分钱用来请模特、画人像,只留一点点吃饭,常常忍饥挨饿、如痴如狂地练习画画。
他生病了也不休息,还给弟弟写信开玩笑说:艺术爱吃醋,她不喜欢排在病痛后面当老二。所以我要哄着她。
《自画像》(Self Portrait, 1887) 梵高从未接受过正统的绘画训练,半路出家的他在临摹大师作品中慢慢找到自己的风格,只是他粗犷的风格并不被人们所接受。提奥是有经验的画商,曾多次劝哥哥转变画风,给他寄去名画家的作品,希望他从中学习细腻的手法,并让画面多一些色彩。
梵高的第一幅油画《吃土豆的人》(The Potato Eaters)梵高却认为应当坚持自己的艺术独特性和创作者的个性。他对弟弟说:作我所感,感我所作……就让我们画吧,带着我们所有的缺陷和特质,画我们自己想画的。不过,后来,梵高确实发现了色彩的美妙,并疯狂爱上颜色热烈的表现手法。在无数封信里,他乐此不疲地给弟弟讲述自己对色彩的理解,陶醉地描述着自己看到的和笔下在画的色彩。在乡村见到的美景是这样的:流水形成一块块翡翠绿或宝石蓝的色块……泛白的橘红色夕阳,让土地看起来像蓝色的,太阳是无与伦比的金黄色。
而海边的夜空是这样的:在深邃的蓝色中群星闪烁,明亮的、淡绿色的、白色的、粉色的, 比家乡甚至巴黎的星星更明亮,更像宝石。它们犹如一颗颗蛋白石、绿宝石、天青石、红宝石和蓝宝石。《罗纳河上的星夜》(Starry night over the Rhone, 1888)他沉醉在艺术的世界里,激情仿佛永远不会枯竭,短短几年间创作了800多幅油画。《四朵剪下的向日葵》(Four Cut Sunflowers, 1887)
但他最终只卖出了一幅画,而且是弟弟托关系才卖出去的。可以说,他的人生相当不堪和落魄,一辈子无法自立,靠弟弟养活,还遭受着贫穷、病痛的折磨。他的一腔热血在别人看来只是笑话和疯癫,连家人都视他为耻辱。他唯一的朋友,是他的弟弟提奥,而两兄弟的亲密感情也因为金钱关系而掺杂了各种猜忌和欺骗。
但他也渴望成功,渴望被人赏识理解:“我希望时候一到,这些荆棘都能开出白色的花朵。我现在看似无果的挣扎,其实只是一场分娩之痛,一时的痛苦将成就长久的快乐。”《杏花》(Almond Blossoms, 1890)相反,他的精神越来越不稳定。和画家高更的短暂相处只让两个个性强烈的艺术家陷入无休止的争吵。而高更的弃他而去更让他精神崩溃,发狂中他割下了自己的耳朵。《自画像》(Self Portrait, 1889)
此后,在癫痫症、躁郁症的交替折磨下,他的精神开始消沉……在1889年的一封信里,他说:我想着,就干脆接受我作为疯子的职业吧。
他越来越多地说到孤独这个词:自从生病以来,我在田间经常会被一股孤独感摄住。这孤独感太令人恐惧,我甚至犹豫不敢出门。
他开始承认自己失败的人生……“我觉得……自己是个败笔。我觉得这就是我的命运,永远不会改变。”令世人惊叹的是,正是在被精神疾病严重折磨的最后三年里, 梵高创作出了一生中最伟大的作品。
像是浴火重生一般,他用浓烈、厚重的色彩和骇世惊俗的笔触,把内心的精神剧变转变成画布上的一场革命。一生的未竟之志、卖不出去的画作、各种羁绊双手的“主义”全都抛诸脑后,这时他的作品变得更加纯粹。他曾说:我越是老丑、卑劣、病弱、贫穷,越是要用绚烂的色彩来报复一切,我将那些色彩精心画出来,让它们灿烂夺目。《星月夜》(Starry Night, 1889)虽然内心孤独到极点,梵高的画却总是给人温暖、明亮的感觉。这也许和他信奉的艺术的力量有关。他认为艺术具有一种治愈的力量:“为黑暗带来光明(bring light into darkness)”。他说:“因为这就是伟大艺术的使命,照亮你的人生,成为你内心的精神食粮。”梵高最后的画作之一,《麦田乌鸦》(Wheat Field With Crows, 1890)但在2011年出版的《梵高传》里,作者史蒂文·奈菲和格雷戈里·怀特·史密斯在做了大量的研究后,给出了另一个故事。他们推理出,梵高是被当地经常欺侮他的顽劣青年开枪误伤的。他腹部中枪后踉踉跄跄回到旅馆,警察来了,他却善良地选择了袒护凶手:“不要指控任何人,想杀我的人是我自己。”
所以,梵高也许并不是我们理想中那个浪漫的、为艺术殉道的悲情英雄,但他作为一个真实的人的形象却更加震撼人心。他义无反顾燃烧了自己孤独的一生,为后世留下至纯至美的画作。
投稿、合作以及业务咨询请发送邮件至:artalpha@163.com,也可添加微信 lilyli20180326 或 Lily_Lee1021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发现更多精彩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