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ArtAlpha艺术阿尔法”,进入公众号,关注我们,及时获得专业独到的艺术行业资讯和深度报道。
抽象艺术先驱:康定斯基,开幕现场,西岸美术馆
“色彩是琴键,眼睛是琴锤,而心灵则是钢琴的琴弦。画家则是弹琴的手指,引发心灵的震颤。”——康定斯基作为抽象绘画先驱,康定斯基绘画中所描绘的对象难以辨认。他凭借着优雅的形式、丰富的色彩,以及几何符号所构成的“抽象绘画”开创了艺术新流派,影响了20世纪及21世纪的艺术发展的走向。他的作品被认为是“听得见的绘画”,拥有听觉与视觉的联觉通感能力使得他用线条和颜色来呈现声音,他的作品是一种视觉音响,也是一种内心情感的扩容器。2021年正值康定斯基诞辰155周年,西岸美术馆推出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的第三个特展“抽象艺术先驱:康定斯基”,全面呈现这位二十世纪艺术大师里程碑式的创作生涯。本次展览不仅是康定斯基于中国的首次大展,亦是迄今为止在亚洲境内最具规模的回顾展。一直以来,东亚艺术不仅是康定斯基的兴趣所在,同时也对他的创作产生了许多影响,此次展览亦充分发挥了在地性,将这一隐秘的脉络进行呈现,这也是全球首次从此纬度解读康定斯基。特展 “抽象艺术先驱:康定斯基”位于西岸美术馆3号展厅,共分为五个板块,追溯康定斯基在俄罗斯、德国和法国不同阶段的人生经历与创作历程,包括从早年创作,走向抽象到成熟等不同阶段的作品。展览以“序:康定斯基的中国及日本艺术品收藏”拉开帷幕,这一部分集中展示了康定斯基丰富的收藏,包括来自多幅日本浮世绘作品、中国画稿、各种历史读物等,这些丰富多样的个人物品与翔实的稿件资料展示了康定斯基对于东亚艺术与文化的兴趣,这一板块的展墙特意挑选了红色作为基调,与东亚文化艺术产生契合,也使我们得以一探康定斯基的创作灵感及其艺术理念之源。“初始:技艺研习”聚焦于康定斯基在慕尼黑的学习初期的作品。在那里,他学习了蛋彩绘画技法,并且受日本浮世绘在欧洲的风靡的影响,艺术家也研习了版画技术尤其是木版画创作。通过这些技法,康定斯基得以肆意将灵感落于现实,将图案平面化并分离色彩区域来增强其创作的抽象性。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能够看到康定斯基许多用调色刀刮抹完成的小幅油画风景写生习作,以及用点彩笔触描绘出取材自俄国民间传说的色彩斑斓的场景。这一阶段,康定斯基潜藏着的抽象绘画之心逐渐浮出水面。“穆瑙时期:抽象的突破”呈现了1908年夏天康定斯基与蒙特在穆瑙时创作的大量的写生。这段时期标志着艺术家全新艺术表现形式的诞生。跃动的笔触被组织在不同的明亮色块轮廓中,流畅且愈发不羁奔放。具象写实规则不复存在。1911年,康定斯基在他的著作《艺术中的精神》中提出了抽象研究的关键:“因此,显而易见的是,创作时甄选完美和谐的色彩,需要以它是否能荡击灵魂来衡量。这才是艺术的不二准则。”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康定斯基不得不返回俄罗斯。“俄罗斯:间奏岁月”时期的康定斯基孤独又沮丧,他专注做了线条刻画的抽象尝试,其中一些展现出了这一时期的严肃风格。同时,与至上主义和构成主义的先锋艺术家们的交好也使得他的画作中几何语言有所增加,并以原色烘托基调主色。他始终捍卫着自己似乎“过时的“的美学信仰:即“创作是精神的表达”。康定斯基1922年为柏林”无评委艺术展“设计的虚拟门庭重建,1977年由让 · 维达尔在妮娜 · 康定斯基1976年捐赠的水粉设计稿基础上的重现,蓬皮杜中心,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中心
“包豪斯:理论年代”呈现了康定斯基从1922年开始在德国魏玛的包豪斯学院任教时期的一系列艺术成果。这一时期,康定斯基越来越多地将构图解析的理论实践在绘画当中,那个时期的作品轮廓分外分明,因此在魏玛这一时期被称为“冷静时期”。这一系列中呈现了包豪斯的多幅重要作品,包括1923年完成的《白色之上Ⅱ》。对角线的交叉分割了整个画面,具有锐角的几何图像则像在离心力作用下飞散开来。画面右侧的棋盘格中和了这种锋利,而右下角的三条直线又强调了画面的走向,除了左上方的细线和底部带有斑点的曲形,画面中的一切都是用直线笔绘制的。整幅作品的颜色丰富,具有强烈的对比性,不同的形状仿佛错落有致地存在于白色背景上,使得整个画面看起来像失重一样漂浮着。瓦西里·康定斯基,《白色之上II》,1923年,布面油画,105 × 98厘米,1976年由尼娜·康定斯基女士捐赠,蓬皮杜中心,巴黎,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瓦西里·康定斯基,《歌》,1906年,光面纸板蛋彩,49 x 66厘米,1981年由妮娜·康定斯基女士遗赠,蓬皮杜中心,巴黎,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中心
瓦西里·康定斯基,《灰色之中》,1919年,布面油画,129 x 176厘米,1981年由尼娜·康定斯基女士遗赠,蓬皮杜中心,巴黎,公有领域,照片%U00A9蓬皮杜中心,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中心从1925年包豪斯迁至德绍到1933年希特勒当权导致包豪斯关闭期间,康定斯基创作了不下289幅水彩画和259幅油画。也是在包豪斯时期,他发表了第二部重要理论著作《点线面》。在此之后他再次被迫流亡,转而到了法国。瓦西里·康定斯基,《即兴III》,1909年,1976年由尼娜·康定斯基女士捐赠,蓬皮杜中心,巴黎,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中心瓦西里·康定斯基,《有红迹的画》,1914年2月25日,布面油画,130 x 130厘米,1976年由妮娜·康定斯基女士捐赠,蓬皮杜中心,巴黎,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中心瓦西里·康定斯基,《作曲IX》,1936年,布面油画,113.5 x 195厘米,1939年由国家购藏,署名,1939年,蓬皮杜中心,巴黎,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中心
在“巴黎:成熟时期”,被巴黎的艺术氛围所环绕,康定斯基的创作风格由包豪斯后期的严肃变为令人愉悦的欢快形式,用色明亮精细,以粉彩和橘色为主。“康定斯基发展出一种新样式,将严谨的构成主义几何学表达和法国超现实主义画家开创的生物形态幻想融合在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1939年,由于难寻画布,康定斯基开始用木板或纸板底板代替油画画布。这一时期画作底色又降沉一度,但同时细节更为精巧,结构愈发突出。艺术评论家点出康定斯基后期作品与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相似之处。因而,在最后这一板块,同样展出的还有从上海博物馆借得五件商晚期至西周期间的中国古代青铜器展品进行展出。届时,中国古代簋、卣、甗等青铜器将与西方现代艺术抽象先驱的杰作汇集一堂,展开一场跨越人类文明三千年的碰撞。本次展览同样呈现了有关康定斯基的影像资料以及工作室物品,为公众全方位理解和欣赏这位西方艺术史上的重量级大师提供多元的线索。总而言之,对比2009年在蓬皮杜中心的康定斯基大型回顾展,本次的展览在空间上稍显局促,导致作品的排列较为紧密,而没有更出足够的留白空间让观者能够细细体会康定斯基作品中的美学。然而也许正是因为空间的限制,整个展陈以及动线上的设计反而有更多的惊喜,展厅将以一组康定斯基于1922年为柏林"无评委艺术展"(Juryfreie)设计的门庭壁画复原为中心,观众将围绕着其漫步在康定斯基的画作中。同时,西岸美术馆还将策划一系列以康定斯基为主题的讲座、工作坊、导览等项目,包括邀请儿童以对话互动的形式走进康定斯基,“肢体的探索”工作坊则邀请成年人通过身体的知觉与作品进行对话等,最新开放的艺术商店带来了一系列康定斯基衍生品等,不仅为观众理解这位西方大师提供了多元的维度和对话的空间,同时也使得观众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拥有一件与艺术大师有关的物件。策展人:安格拉·兰佩,蓬皮杜中心策展人,专注于现代艺术方向的专业研究 Q:这次展览分基于康定斯基在不同城市的经历分为五个部分展出。请问您的策展思路是如何的?A:本次展览基于蓬皮杜中心丰富的馆藏,对康定斯基的生活和创作进行了深入的回顾。每一个部分都对应着他人生中的一个特定阶段:慕尼黑对是康定斯基成长的时期,穆瑙是他建立“蓝骑士”并转向抽象的时期,随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回到了俄罗斯,德国魏玛和包豪斯是他最多产的时期,巴黎则是他人生最后的时光。 Q:本次展览同时展出了康定斯基拥有的亚洲艺术收藏。您能谈谈康定斯基与亚洲文化的联系以及这些收藏背后的故事吗?A:这些藏品是康定斯基艺术创作和思想的灵感来源。我们不知道他是如何获得这些藏品的,但可以肯定康定斯基对东亚的兴趣可以追溯到他职业生涯的开始。在他为一家俄罗斯杂志所写的关于慕尼黑生活的专栏中,他提到了一次看展经历即德国民族志博物馆和在巴伐利亚首府举办的非欧洲艺术展览。引起他注意的是一个关于日本和东亚的大型展览(1909年的“日本和东亚展”),虽然展览主要是关于日本的艺术,但也展出了12世纪以来中国的绘画和雕塑。这次经历让这位俄罗斯艺术家意识到了西方艺术所缺失的东西。在他看来,西方艺术缺乏“一种共同的内在调性”。此后,他对亚洲艺术的兴趣又被同为蓝骑士组织的朋友弗朗茨·马尔克(Franz Marc)和奥古斯特·马科(AugustMacke)重新点燃。从他曾购买的一幅日本版画上的手写笔记可以看出,该作品是康定斯基在慕尼黑从一位商人手中买下的。虽然他对日本艺术品的收藏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但我们仍然不清楚他是在什么情况下拥有这些中国主题的作品。在康定斯基所收藏的书中,关于中国文化的出版日期证实了他在包豪斯和巴黎时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依然存在,在他于巴黎最后的几年里,他对中国艺术,尤其是古代青铜器的兴趣占有很大比重。A:整个展厅围绕一个中心部分展开,即康定斯基1922年为柏林"无评委艺术展"(Juryfreie)设计的设计的门庭壁画复原为中心,这是该作品首次在亚洲展出,让参观者仿佛置身于康定斯基的画作之中。此外,我们还将展出康定斯基在俄罗斯时期罕见的纸上作品,以及他在巴黎最后几年鲜为人知的生物形态绘画。 Q:在康定斯基的思想中,音乐的概念经常被提及。音乐对康定斯基的意义是什么?您能谈谈康定斯基艺术理论中的抽象画与音乐的关系吗?A:对于康定斯基来说,音乐是一种特殊的思考源泉:它让他构想出一种新的形式,并激励了他的一生。康定斯基追求的是一种抽象的形式:图像成为一个像乐谱一样的“符号场”。他认为音乐“自然地”达到了绘画必须征服的抽象水平。康定斯基天生具有联觉能力,他将听觉与视觉联系在一起,拥有有色彩的听觉。康定斯基的作品《艺术中的精神》(1912)旨在为色彩和形式的真正“语法”奠定基础,表明了他理论中的重要方面:对联觉的依赖。康定斯基将不同颜色和不同乐器的音质进行了比较,黄色相当于喇叭发出的高音。艺术家将这种联觉现象称为“不和谐”美学。 Q: 作为一名艺术家,他被认为是最早开始创作抽象画的画家之一。作为一个学者,他的书也对许多中国艺术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你能告诉我们康定斯基的多重身份吗?A:康定斯基作为抽象绘画的奠基人、思想家,是他开启了一个充满可能性的领域。他的联感实验,像是为舞台创作的作品,如Sonorité Jaune,在抽象形式和配乐之间的共振,启发了20世纪20年代抽象电影的先驱,如Viking Eggeling,Hans Richter,Walter Rutmann。我们还研究了康定斯基的理论作品的影响,作为蓝骑士的创始人,作为两本开创性的书的作者(1912年《关于艺术精神》和1926年《点线面》),编辑(1912年《蓝色骑士年鉴》)和教师(1902-1904年在慕尼黑“方阵”(Phalanx)艺术团体;1922 - 1933年在包豪斯),他对“自主”艺术思想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时间:10:00-17:00(16:00停止入场,每周一闭馆)地点:西岸美术馆展厅3(上海市徐汇区龙腾大道2600号)西岸美术馆坐落于被评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徐汇滨江公共开放空间内,是西岸“ 美术馆大道 ”的核心场馆之一。由著名英国建筑师戴卫·奇普菲尔德爵士及其团队担纲设计。作为构建区域乃至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重要平台,西岸美术馆旨在打造一个开放性的、有温度的跨学科文化中心,让公众走进美术馆、融入美术馆 ,体验多维艺术生活 ,共谱城市文化图景。以相同的愿景为基石,秉承“让中国看到世界,也让世界看到中国”的文化宗旨,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展开五年展陈合作项目,遵循开放融合的交流精神,开启中外文化对话交流模式的全新探索。2017年,以促进中法现当代艺术文化交流为原则,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签署了战略框架合作协议;2018年,作为中法最高级别文化合作项目被纳入《中法联合声明》;2019年,在新中国诞生70周年、中法建交55周年之际正式向公众揭幕。五年间,双方将共同策划在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举办的展览及研讨等交流活动,包括在西岸美术馆呈现常设展和特展,以及在法国巴黎蓬皮杜中心举办聚焦中国现当代艺术景象的展览等文化项目。此外,双方也将共同组织演出、研讨、公共教育等活动,为中法深度文化交流搭建桥梁。ArtAlpha粉丝福利!!!
在本文章下留言说说您对这个展览的感受,我们将抽取 3位 朋友,可获得本展览 门票一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