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冰之:真茶圣与伪佛祖?

冰之 鸿渐风 2023-04-30

真茶圣与伪佛祖?


冰之

 

追贤慕圣之心,人人都有,本无可厚非。我的家乡湖北天门(古称“竟陵”),唐朝时出了个名人--茶圣陆羽(字鸿渐)《茶经》一部名扬天下,这是《新唐书》有传的真人物。他的伟大功绩,一直令我敬佩仰慕不已。但近期天门的“佛子山佛祖道场”是真是假的话题,引起了些争论:佛祖真的到过天门?是否应当兴建佛祖道场?这些名人遗迹问题的展开,也让地方当官的很是恼火。

 

事起2018年8月8日,微信公众号“鸿渐风”,刊登了范齐家、萧新国《地方文史研究应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发挥正能量--关于对“佛子山佛祖道场”的质疑》一文,从佛祖释迦牟尼的生平与行踪、寂灭道场、禅宗六祖与收养陆羽的智积禅师等角度,论证了“佛子山佛祖道场”的“子虚乌有”,规劝地方当官的要宣传茶圣陆羽、竟陵派文学大家钟惺和谭元春,以及最近发掘出来的“石家河文化遗址”等地方文化的真史迹,避免闹笑话。争论,由此扩展开来。

 

范、萧文章专业、深刻,字字力透关心家乡建设发展的拳拳之心。读完,我不禁想起一段寻访陆羽读书旧址时,巧遇天门大兴土木、建造“天门佛祖寺庙”的往事。

 

大概是2010年夏天,作为茶圣陆羽的家乡人,我一直想弄清楚他这个伟人是如何读书、成长、成材的。查《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六卷《隐逸·陆羽传》:“天宝中,州人酺,吏署羽伶师,太守李齐物见,异之,授以书,遂庐火门山”,这是正史中关于陆羽读书于“火门山”的确凿记载。于是,我利用回家省亲的机会,决定前往火门山,实地考察仰慕已久的陆羽读书处。友人罗纪平、汪少军决定驾车助我前往,说火门山应该在佛子山附近,那个地方以前是叫佛子山,最近改名叫佛祖山了。

 

一路奔波、打听,终于到达一座矮山下。经当地老乡指认,我们找到了火门山书院、陆羽泉水井、祠堂等旧址,还看到了天门老县长胡嘉猷先生题写碑名的“陆子读书处”的破石碑等遗迹。书院遗存一套两房一堂的典型江南建筑,白墙灰瓦,门头、窗户、屋脊、飞檐均雕刻精美,门楣之上嵌有“火门山书院”几个篆体大字匾牌,极其秀雅、庄重。房屋周围茂林修竹,甚是幽静。几声盛夏的蝉鸣,与远山浓荫高大的树林之上翩跹翻飞的白鹭,形成一幅迷人的世外桃源画卷。“久在樊笼里,始得返自然”,遥想当年,陆羽伶师从喧闹的竟陵城,到如此荒幽的逸隐之处从邹夫子读书,当然有成了。

 

几声嘈噪,将我从沉思追忆中拉回现实。原来,有个“佛祖山宗教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刚好重叠建在原“火门山书院”旧址之上,工人们好像在争论什么。项目刚开工不久,满地的红色庆贺鞭炮纸屑溅得到处都是。胡嘉猷老县长题写的“陆子读书处石碑,竟然被他们的推土机断裂为两半!当时我非常生气,我就纳闷:这是个什么项目?什么来头开发商?你即使要建新的宗教文化项目,为什么不能同时保护家乡的著名古迹、而要破坏呢?至于新建的所谓“佛祖大殿”,我也看了一下,横卧塑像丑陋不堪,体形线条、比例、彩绘则惨不忍睹,简直是对佛祖的大不敬。大殿外不锈钢护栏已经弯瘪,水泥地面有些开裂、下陷。旁边住地工棚出来几个工人,像在晾晒被漏雨浸透的被子。忽然出来一个负责人模样的妇女,对我们怒目而视,我匆匆忙忙避到陆羽书院的茅坑上了一个厕所,在特别大的蚊子叮咬之下,仓惶而逃。

 


带着“陆羽火门山书院”的疑问,结合近期对“佛子山佛祖道场”的关注,我查阅了1988年湖北人民出版社的《天门县志》,卷三“地理环境志”第二章、第三节“低丘”中,有关于“天门山”、“火门山”和“佛子山”等的记载。其中,“火门山,介于扑船山与团山之间……唐陆羽负书从邹夫子墅,即此处”。而“佛子山,在石家河西北8.8公里处。传说禅宗六祖慧能曾经过此山,故名佛祖山。1961年建立林场时,更名为佛子山……”。看来,佛祖山的“佛祖”二字,原来是指慧能这位本土佛教的“禅宗六祖”,而非释迦牟尼?

 

由于许多人对1988年的新县志不以为然,我便继续查找乾隆乙酉年(1765)的《天门县志》和道光元年(1821)尊经阁藏板的《天门县志》,以便寻找更确切信息。奇怪地是,此二志竟然均无“佛子山”之记载!



乾隆乙酉《天门县志》卷一“地理”篇“山川”部分载有“白螺山”、“青山”、“小红山”等12座山名。其中,“天门山,县西北五十里,交京山界……”。“火门山,去天门山里许……唐陆羽负书从邹夫子墅即此”。但是,没有找到“佛子山”。我还不放心,遍览卷二“建置”篇“寺观”部分的“寺、庙、奄、观、禅林”,没有找到任何关于“佛子山”寺、庙、观的记载。另外,卷二十三“仙释”部分,也没有找到所谓佛祖、六祖到本邑的字眼。

 


道光版的《天门县志》卷之六“山川”记载了“山、岭、台、岗、坡”17个,分别是“天门山、火门山、白螺山、走马岭、珍珠坡、青山、小红山、添子岗、婴儿岭、龙穴山、诸葛岭、凤凰山、团山、东岗、巾戍山、五华山、四顾台”。道光朝距今不出二百年,所记应该与现实相当接近了。可是,仍然没有找到“佛子山”的记载。同样,此志卷十二“祀礼”篇的“庙祠”、卷三十一“仙释”部分,都没有佛祖、六祖到本邑的信息。

 

也许是我不够细心而没有找到相关记载?也许是佛子山那时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山包而没有纳入县志?还或许将来有人会提供更多证据?总之,从现有严肃古籍中,我暂时没有找“佛子山”的证明材料。

 

那么这佛子山、佛祖传闻又是从何而来呢?

360百科“佛子山镇”词条中提到:佛子山镇,“1975年为佛子山公社,1987年为坟禁乡,1992年改佛子山乡”,这中间并无“佛祖”字样痕迹。

 

网上再查“佛祖山宗教文化旅游开发区”,发觉这是2011年才开始建设的项目。也就是说从“佛子山”到“佛祖山”,是2010年前后的事。而前文说过,1988年县志记载:1961年以前,此山是叫“佛祖山”的。

 

上面的信息,把我彻底搞晕了。但当地老百姓世世代代口口相传的“佛祖山、佛子山”,一定还是有所本、有些蛛丝马迹的。我只能形成几个大胆的猜想:

 

一是这“佛子山”可能是“佛指山”。即天门山、扑船山、火门山、团山、和金杯山等五个相连的山头,远看形似如来佛的“五个指头”,故传说为“佛指山”了,一如海南“五指山”,继而衍化出各种传说。

 

二是所谓“佛祖”即是“五祖”弘忍或“六祖”慧能。虽然释迦牟尼没到过中国,所谓智积禅师调解“六祖”慧能与神秀斗法也证明是妄说,但“五祖”弘忍或“六祖”慧能是否到过本邑,也未为可知。大家不要忘了,史载“五祖”弘忍与慧能初次见面说法,可是在我们湖北的黄梅,那里是唐初五十多年的全国禅学中心。黄梅距天门才300多公里,“X祖”游历同样是当时的佛学重镇复州竟陵县,是完全有可能的事。所以,当地百姓可能把“X祖”通俗称为“佛祖”,即“佛家的禅宗X祖”的简称了。

 

三是称“五祖”弘忍或“六祖”慧能为“佛子”。即“X祖”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后传弟子”,简称为“佛子”,这本是比较符合实际的称呼。于是称“X祖”可能来过的山,叫“佛子山”。但有时为了吹牛需要(天门人吹牛本事可是赛过黄陂、孝感、汉川的!),又叫“佛祖山”了。

 

我既感慨、怜悯家乡父老为了尽快脱贫、欲借名人遗迹效应发家致富的良苦初衷,但也鄙视那些凭空捏造释迦牟尼佛祖到访天门的伪大师策划的伪项目。不过,不用太担心,“前朝”K姓书记的旧账,新官一般不会搭理。我只是可惜了茶圣陆羽的“火门山书院”,如果当地政府和老乡能花力气弄这个真古迹的修复,该有多重大的文旅价值!我现在非常担心的是:这个伪佛祖项目与真书院旧址重叠,是不是那个书院真古迹,反而已经全部被伪佛祖项目毁掉了?哎,在这个从上到下谎话连篇、说假话不打草稿、强制表忠心上大头像、不认自己祖宗反认他乡是故乡的混账世道,假李鬼打败真李逵的事,还少吗?

 

搁笔之际,我想郑重声明:理清“伪佛祖道场”问题,绝非我对佛祖的不敬。佛祖释迦牟尼,以无穷智慧渡众生于苦厄,我当然十分敬重和仰慕,那是真正圣人啊,可不是自封的或逼迫别人承认的。但对于伪佛祖,我则如鲠在喉。我宁愿相信,天门火门山书院的那眼千年水井,一定是真正的古迹,当年的陆鸿渐同学,一定用那井里的泉水泡出过上等好茶,以致后来有千古名著《茶经》问世!

 


相关博文链接:

范齐家 萧新国:地方文史研究 应该实事求是

彭博智:笑谈伪道场

雪梨子:戏说伪古董


其他博文推荐:

曾凡义:天门的票友(下)

天门人在武汉(四--完结篇)

杨柳:七屋岭的菊娥

曾凡义:天门的票友(上)

因荷藕然:网上交流之浅谈


《彭博智:笑谈伪道场》的留言


网友小小:

修佛堂,树痷房,那是你的事,与我无关,我不掺和。 只要赞同此文的读者积极转发,头脑发烧的主管领导一定可以看到如此逆耳的忠言!


欢迎大家在公号“发消息”处留言。您的留言,可能出现在下一期的留言精选中。另,应大家的建议,组建了《鸿渐风互动群》,旨在增进本号作者与读者的沟通,畅叙乡情,分享信息。有兴趣者可在留言处告知您的微信号,小编将加您入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