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郑福平:天门的三国烽火台遗迹

郑福平 鸿渐风 2023-04-30

 请点击左上方“鸿渐风”关注我们


天门的三国烽火台遗迹

文/郑福平


我的学生时代恰逢十年文革,那四大名著、《苦菜花》《野火春风渡古城》等,都是禁读书。初中时,小明同学偷偷借给我一本旧版《三国演义》,时间紧,囫囵吞枣看了一遍。1977年,我们几名应届高中毕业生,下乡来到原石河公社(现石家河镇)石庙大队(现石庙村)。知青队建在岭岗上,南距大队部一百多米,往北约二百米远的地方,有一个关羽守荆州时的烽火台残余夯土堆。
公元220年至280年,史称三国时期。一个甲子的时间,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很短暂,却留下了《三英战吕布》、《煮酒论英雄》、《三气周公瑾》等经典故事,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典故。产生了许多的民谚,如"周喻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刘备借荆州久借不还"、"身在曹营心在汉"、"说曹操,曹操到"等,在民间流传甚广,长盛不衰。



天门地理特征是东低西高,农业种植特点是“南棉北粮”。石家河位于江汉平原北部,是大洪山至江汉平原的缓冲区,呈丘陵地貌,北与京山相邻。
石庙因过去有一座庙而得名,大队部建在原庙址上。西面是又一岭峰姚岭大队(现姚岭村),北面同岭叫牌岭大队(现牌岭村),东面是老县志记载的县北诸葛岭诸葛大队(现诸葛村),南面向西南方向转弯进吴刘场,上石家河至天门城关的公路。
烽火台建在八队(黄家大湾)与七队(沈家湾)中间的岭岗上。知青队的老贫协沈主席和当地许多老人向我们讲述,他们称该烽火台为"烟堆",是三国时期关羽守荆州留下的,一代代传递着这个“古话”。该烽火台发信号,方圆十几里甚至更远些也能看见。



路边这个小土堆,最初并没引起我的注意。在广袤的乡野,有废窑址、坟茔等这样那样的土堆很平常。后来,看的时间久了,有一点难以理解——在修水渠、筑大路时,人们都是宁可从较远的地方取土,而不用近处的这堆土。在我知道这土堆是三国关羽守荆州烽火台遗址后,对水渠、大路的设计者、领导、和参与的农民朋友产生了敬佩之心。他们是在最大限度地保存三国时期的古迹!
农闲时期,大队统一放1号月假。在一个休息日,吃过中饭,我来到烽火台遗址处,第一次认真仔细观察它。大路往北过牌岭大队,上石家河至段场公路。土堆靠路边是陡壁,裸露着黄红色的泥土,从路面至土堆高点约有2米高。具有酸性土壤特征的黄红色泥土断面上,野草并不茂密,应是距离挖掘时间不太长,东边的斜坡长满了杂草,从切面可以看到,有约20厘米深的褐色泥土层,那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长着豌豆的那片矮土堆便是“烟堆”——当年的烽火台遗址


曾经以为很普通的土堆,变得神秘起来。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完整的烽火台,旁边还有守台士兵的营房,士兵日夜轮流坚守岗位。发现敌人来犯,或者看到前面烽火台消息时,由守台士兵白天燃放狼烟,夜间燃烧火焰,向邻台传递信息,最终将敌情快速传到军事中枢部门。我不禁在心里感叹:古人发明的警报设备——烽火台,就是一座城池的边防诮所、一个军事情报站、一个庞大的发报机,狼烟与火焰是它发出的话语:"敌人朝我这来啦!"
天门至荆州的公路现在是119公里,它的直线距离约100公里。有关历史资料记载,烽火台每隔十里择高点建立一个。若以石庙烽火台为起点至荆州,至少也得十八个。前面还有没有?横向有多少个?遥想当年,荆楚大地烽火台林立,数以万计或者几十万的勇士,在它的周围搏击刺杀,鼓鸣马啸,血染战袍。古城荆州、襄阳、南阳郡及周边城池几度移主。魏、蜀、吴曾先后攻占该地,都想将这里纳入自己的地盘。



宋朝马之纯写有《烽火台》诗:
此到西陵路五千,烽台列置若星连。
欲知万骑还千骑,只看三烟与两烟。
从汉代末开始的群雄逐鹿,魏、蜀、吴为争夺军事要地荆州、襄阳,相互间展开了明争暗斗,分分合合,发生了多次大大小小的战争,直至三国归晋。这也是湖北三国遗址与遗迹数量,比全国其它地方数量总合还要多的原因。天门是当年三国时期江夏、夏囗至荆州的中间地带,留下些遗址和遗迹应在情理之中。
读书时,有一篇《长城烽火台》的课文,老师讲解道;"烽火台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它的年龄比长城还老"。留在记忆中的长城、烽火台,是遥远与难得一见的实物,也很难想到会随缘巧遇了,天门三国时期的烽火台遗址。随着时代不断向前,逐步先进的通讯手段,替代了古老的狼烟火焰。



眼前的烽火台遗迹,让我想起了电影《渡江侦察记》,连长率小分队过长江侦察敌情,发现了敌人新设的榴弾炮阵地,在与敌人的遭遇战中,发报机损毁了。连长令二名会游泳的战士渡过长江送情报,并约定送到后打三棵红色信号弾,回应信号是在山顶上燃烧三堆火。
当一名战士泅渡长江后,长江北岸三颗红色信号弹腾空升起。已经突围出来的小分队,在长江南岸某山峰上,看到信号弾后点燃了三堆柴火,但它没有信号弾那么快速。江北焦急万分的战友再次打出了三颗信号弹,此时,长江南熊熊燃烧的三堆火,方使战友们放下了悬着的心。三堆火的语言就是:"知道情报送到了,小分队现在安全",火焰延续了古老烽火台的职能与作用。




《三国演义》第一回;"幽州太守刘焉,乃江夏竟陵人氏,汉鲁恭王之后也"。第五十九回"益州刘璋,字季玉,即刘焉之子,章帝元和中,徏封竟陵支庶因居于此"。乾隆县志记载;汉,刘隆世祖建武三年封为侯国,刘平明帝永平中封竟陵侯,子貞,孙禹,重孙嘉子嗣均封为竟陵侯。说明了,有汉高祖刘帮后人封为竟陵侯,并长期生活在郡治古都竟陵城。如今,是否有竟陵侯的后人,还生活在这块土地上?《三国演义》的许多故事被改编成戏剧、评书和电影,是中国灿烂文华的宝贵遗产。正如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唱的那样,"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罗贯中著《三国演义》120回,72回与荆州、襄阳有关。赤壁大战一战而三分天下,湖北境内遗迹、遗址数量达181处,荆州古城、华容古道、长坂坡、古隆中等。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英雄豪杰似星光闪耀在天空。天门这块土地上,还留下了那些与三国有关的典故与传说?
明嘉靖《沔阳志》载,"南三十里曰便河:县去汉江远元知府白景亮开此河民便之因名。""便河之右曰留驾河:故志蜀先主当至此故名叙按三国志先主败于长坂斜赴汉津与关羽船会得济沔當留驾于此也。""刘先主庙在留驾河"。
清乾隆《天门县志》记载:"留驾河:县南,今地名羊耳湾,今淤,其南为诸葛岭。""便河:县东南三十五里,在新冲河北岸,今塞"。
现天门市马湾镇有个地名叫便河囗村。
小说《三国演义》与上述记载相关的是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刘备兵败弃襄阳携十余万军民,向荆州和江陵进军。行至当阳长坂,曹军掩至势不可当。张飞长坂桥施计疑惑曹操,赵云抱阿斗战曹军冲重围。刘备知道曹操会识破张飞计谋继续追杀,令所余人员改走小路望沔阳而来(走今沙洋至天门),行至留驾河处,前有河水阻挡后有追兵将至。生死存亡之际,斜面突然杀出一队军马,挡在了曹军面前,为首大将正是提青龙刀,骑赤兔马的关云长。曹操怕又中诸葛亮之计,传令大军速退,关云长追赶数里即回,与刘备等人会合后乘船望江夏去了。后人为纪念此事将该河段取名留驾河,并建立了刘先主庙。



几部老县志还记载了另外两处遗址地方——
诸葛岭:县南,世传孔明屯兵处。县北亦有诸葛岭,是因为曾经建有诸葛庙得名,即今石家河镇诸葛村。
鲁公城:在县西南下白湖村,相传鲁肃屯兵处。
天门石家河镇石庙村,关羽守荆州烽火台遗迹,是风起云涌的三国古战场的见证者。1700多年的岁月里,它孤单倔强一路走来,湮没在大自然的风风雨雨中。
:石庙村支部书记沈体学提供有关资料和照片,特此致谢!


(责编:糊汤粉)

 

 

作者往期文章链接:

郑福平:寻找竟陵古城

郑福平:再说天门牌坊

郑福平:怀念一座桥

郑福平:天门四十八牌坊

传松:我家的团年饭

郑福平:南门桥头

郑福平:热闹的县河繁忙的船


公号近期文章链接:
连载之五:祸害天门、汉川的巨匪:古鼎新传略
消失的家人
书评二章:《千羡万羡东乡美》《缘系西江  志存竟陵》
连载之四:祸害天门、汉川的巨匪:古鼎新传略
怀念父亲
那个拯救了4000孤儿的美国人,为什么没有“感动中国”?
连载之三:祸害天门、汉川的巨匪:古鼎新传略
尔也:三月三  抽茅簪
岳父的遗物
曾经风华绝代的农妇
活在当下,溺于深情
连载之二:祸害天门、汉川的巨匪:古鼎新传略
陈玉祥:陆羽的幕府生涯

敬请赐稿,欢迎留言(公众号“发消息”处可留言)。编辑部组建了《鸿渐风乡友群》,旨在增进编读沟通,分享信息。有兴趣者可在留言处告知您的微信号,编辑将邀您入群。本公众号投稿邮箱:449822561@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