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明:六度静斋飘乡音

张明 鸿渐风 2023-04-30

请点击左上方鸿渐风关注我们

东湖南望山下的六度静斋


六度静斋飘乡音

文/张明
 
辛丑年重阳节,江城武汉细雨霏霏。
浩淼的东湖雾霭重重,蜿蜒绿道人影绰约,秋水伊人,空濛迷人。
东湖南岸边的南望山麓郁郁葱葱,“六度静斋”这栋三层院落就隐逸于附近的洪山沙湾村。
这天,几位天门籍的《鸿渐风》文友在此雅聚,烹清茶,焚木香,游目骋怀,谈笑无忌,欢度重阳。
六度是佛学用语,“”,一种修为,到达彼岸的意思。六度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涵盖了人生的六大境界。文化人就是会起名字,按我这个肤浅之人看,此处叫“荆楚文化沙龙”岂不要更时髦些?不好意思,鄙人冒充一盘文化人,跟六度静斋的主人不是一个认知级别。
六度静斋”的铁牌镂空匾竖向置放在外墙正上方,拙朴雅致。庭院中摆放时令鲜花和淡雅盆景,折射出主人的审美情趣和风格,秋季生长的木本草本植物,还有几株菊花露出笑颜,演绎着秋天的故事。
宅内布展的是当今竟陵画派艺术家的水墨画、油画等作品。笔者虽不懂艺术,但徜徉在艺术的殿堂,顿时肃然起敬。

六度静斋室内场景


六度静斋二楼是茶语室,今日邀集人胡德盛先生取出特意带来的上乘白茶,按茶道规范流程沏好白茶,一时间满屋飘香。
宾主落座,没有寒暄,没有客套,清一色天门乡音,倍感亲切。脱口而出的“土罐子”令人会心而笑:
沃涩地搞。
呔拐地一过家伙。
又采地嘻雀人。
……
乡音一打开,围绕着天门的话题自然敞开。唐宋明清、民国初年,竟陵府河、渔岳皂干……一个个天门地方的历史人物和轶闻趣事奔涌而来。大家茗茶聊天,侃侃而谈,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充满了家一样的温馨与喜庆。
住北京的周伟思先生年近七旬,每年都要自驾回天门一趟,文友乡友相聚,有缘千里,谈兴更浓。原来,德盛先生注补的《乾镇驿乡土志》,作者周庆璋老先生(生前住武汉,系天门历史名人沈肇年先生的学生)是伟思先生的嫡亲叔爷爷。
本来应该由我们周家干的活,你给我们干了,真诚感谢啊!周先生对德盛先生说。
确实,大家都觉得,胡德盛先生的《天门县东乡史考·〈乾镇驿乡土志〉注补》,从星星点点的文献中收集信息梳理脉络,结合本地的口述史,甚至到大洋彼岸的图书馆里查找资料,反复比对校订,终形成体系完备、资料翔实,可以流传下去的厚重读物。


胡德盛先生(左)和周伟思先生(右)交谈

伟思先生说,1953年,他的父亲从天门中学毕业,被军管会看中,安排到县政府秘书科工作。有一天,存放在秘书科的县政府公章不翼而飞,这在那个年代可是天大的案子。所有相关人员都被关起来审查,审查过程之严酷让人难以言说。直到两年以后该案告破,几个人才洗清冤屈,原来是县政府的一个旧社会留用职员所盗。
周父经历了这段历史风波,离开了县政府。周父携带妻小一行五口跑到了北平。周父发奋努力,居然考上了北京大学。三个孩子秉承乃父基因,若干年后也都考上了国内的名牌大学。伟思先生在河北大学毕业后,分配在河北省委宣传部报社工作。

周先生先后在南、北方各生活了30年,从事过多种职业,管理过实业、影视、传媒等公司。无论时代风云如何变幻,伟思先生思念故乡的情怀从未改变。据悉,其撰写的自传题材著述《六代书生》即将付梓,令人期待。

 

周伟思与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合影


六度静斋的确是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观赏楼上楼下的展品,其装帧与格调显然出自学院派画家之手。张峰与六度静斋另一位主人马西平教授等一批“新竟陵画派”画家的中坚,分布在全国相关美术院校,当教授、任院长、带研究生,正当年富力强,已是功成名就。谈吐不凡,仪态谦恭,让人倍感亲切,感叹天门出人才。
张峰先生身为艺术学院教授,偶尔为文,一篇《天门金家场那些年的奔与忙》搅动了金场众多游子的心绪,纷纷留言谈观感。


张峰根据乡史记载创作的水墨画《岳口堤街》

寓居京城的荆楚山樵先生感慨良多。他在天门度过了大半辈子,曾因被诬而遭受莫大冤屈,后通过不懈努力获得解决。现今离开天门已有12年,无时不刻不在思念家乡,惦记着家乡的美食。平日里则与一群诗友吟诗作赋,相互唱和,有多种作品发表于各类媒体,《鸿渐风》曾刊载过他的诗词专辑。荆楚山樵每天浏览《鸿渐风》,并将自己感觉不错的文章分享给亲朋好友。
近期佳作频出的《鸿渐风》作者喻训天是天门城关伢,热爱收藏,藏品颇丰,近年来以文化文献类收藏为主。他收藏了《人民日报》《红旗杂志》《湖北日报》《天门日报》等报刊的创刊号,和迄今为止国家各个重要时期的报纸文摘,历史档案。他的《一个坏分子的档案》,通过一份个人档案里的原始资料,对当事人进行历史、事由、人性、法律、天理良心等多维度剖析,揭示了数十年间国内政治生态对底层个体人物命运的决定性作用,在《鸿渐风》发表后引起广泛反响。


从左至右:纽浪客,周伟思,喻训天,张峰,胡德盛,荆楚山樵,小熬浆糊,张明


品佳茗、赏丹青、聊文学、话故乡,六度静斋弥漫的文气乡情感染着在座的每一位。在座诸君应该算是经历丰富奋发有成的饱学之士了,身上却没有半点市侩气息。他们淡泊名利、儒雅谦逊、藏而不露、荣辱不惊,无愧时代的智者。
不知不觉天色渐暗,暮云低垂。室外寒风萧萧,六度静斋内热气滕腾,温暖如春。主人之一的张峰教授请大家到一楼餐室小酌。他拿出了祖传家酿的“张记土酒”,餐桌上摆满了天门人做的天门菜。故人新知,美酒佳肴,大家觥筹交错,倾心交流。



《鸿渐风》编辑小熬浆糊和纽浪客借酒敬客,感谢在座各位乡党们对《鸿渐风》公号的支持,并介绍了办刊情况。几年来,《鸿渐风》在家乡文友和读者的关爱支持下,吸引了大批天门游子和国内外读者的关注目光,已经拥有7000多位固定关注者,100多位作者,读者群涵盖国内所有省市自治区,以及海外30多个国家。在座各位均为之欣喜,表示要继续大力推介公号文章,积极投稿。并希望乡友文友一起努力,共同促进故乡公号行稳致远,做到如《鸿渐风》“办刊宗旨”宣示的那样——
承先贤德,扬鸿渐风,讲述故园故事;
结文字缘,叙乡亲谊,追寻真理真情。


《鸿渐风》公号徽印(画家、书法家陈谢篆刻)


开怀尽兴,夜色渐深,大家依依惜别。我坐在的士上,车窗外,东湖南路两边的万家灯火一一闪过,我的心绪依然难平。我想,正是对乡土的执念和对真知的追仰,将天南地北的众多天门佬聚合在一起,大家不计名利,甘愿付出精力时间,满腔热情,用笔墨讴歌家乡、追索历史、抒发真情、传播常识,这是多么的难得和可贵!这次在六度静斋的雅聚就是绝好证明。
我们这颗小小寰球上的万事万物,都有一个诞生与消逝的轮回,借用前不久《鸿渐风》刊载的一篇美文的标题——这里集合了一切的欢喜和苦难。我们经历、我们辨识、我们扬弃、我们开悟,我们记录并传播这一切。
生命的意义,也许就潜藏在这样鲜活生动的过程之中吧?


胡德盛《天门县东乡史考·〈乾镇驿乡土志〉注补》

 

                  作者写于汉口江岸住所
                    2021年10月20日


(责编:糊汤粉)

公号近期文章链接:

这里集合了一切的欢喜与苦难

郑福平:阮师傅

20个文革风云人物今安在?

喻训天:一张90年前的天门籍中学生成绩单

到处都是我们的人

彭萍:绝无恒产凭身手——忆父亲

曾庆伟:清风来报稻花香

张东初:天门的丧葬习俗

默雷细雨:“瞎子算命”乱弹

一首被禁半个世纪的歌

姚伟均:《京山之味》序

陪床保姆


敬请赐稿,本公众号投稿邮箱:449822561@qq.com。欢迎留言(公众号“发消息”处可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