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丨冯小刚激情燃烧的《芳华》岁月今日重现
老编的话:今天上映的冯小刚电影《芳华》,将唤醒几代文艺兵的青春记忆,还原他们的如歌岁月……电影呈现的1970年代,正是新三届人迈进大学校门前后,风华正茂的年代。他们中的一部分,也属于新三届的一员。他们富有时代特色的人生经历,在新三届人中能够产生悠远绵长的共鸣。
好事多磨的冯小刚青春电影《芳华》,12月15日终于在全国公映。
导演冯小刚坦言,拍摄《芳华》不为票房,只为取悦自己。
在与老战友聚会中,冯小刚说出拍摄《芳华》的初衷,“每个战士心中都住着一个文工团女兵,我当年不敢看她们,想跟她们打照面,没碰到我就回去又走一遍,就是这种美好的印象让我拍了《芳华》”。
冯小刚与六十多位老战友再相聚共忆青春
影片围绕文工团中的几位舞蹈演员展开,描绘了在特殊年代下青年战友经历的情感纠葛和变换无常的命运。
黄轩饰演的角色刘峰在部队文工团做过美工。冯小刚在20岁进入文工团后,做的也是美工,而且一做就是7年。相同的经历,让不少影迷怀疑,他是否是冯小刚的原型。
不过,冯小刚的老战友否定了这种猜测。“他俩形象上完全是两回事,冯小刚当时的言行举止大大咧咧,每天见到你都是‘哥,咱今天上哪玩’的状态;而且刘峰在片中是团里人尽皆知的标兵,冯小刚当时还是不显山不露水的。”
影片中的女兵形象,也传言是按照冯小刚年轻时的幻想来设计的。
冯小刚这次在创作中,特意还原了当年文工团的经典作品,如《草原女民兵》《行军路上》《绣金匾》等等。
《芳华》原计划9月底上映,因某种原因取消,让想看这部反映1970年代部队文工团生活影片的观众很是失望。
一位署名“明非”的老文艺兵在点映时观看了此片,他在微信里说:
随着电影镜头,我回到当年在军营的记忆中......排练、演出的片段,唤起我对当年在原陆军第61师政治部宣传队当兵的回忆,眼前大银幕,脑子里小银幕都在放映着......
镜头里尽是熟悉的情节。我们队里很多男女战友在我们离开部队后也上了云南前线,经历了战火的洗礼!
恋爱的故事在军营中、在一群时值青春年华的男女兵之间正常的进行着。真实!
战友的分别往往是一场场大哭与大醉,冯小刚导的真好,让观众也看着流泪。
我前些日子在一个部队的老战友的微信小群里讲过这么一段话:这辈子当过兵令我自豪,当过文艺兵令我骄傲。
只是后悔没在部队再多干几年,赶上去前线、赶上与女战友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否则我肯定也要写出一篇《芳华》这样的剧本!
坐在观众席上,我看《芳华》与其他人的角度不一样,我不去关注故事的情节及演员的演技,我是在寻找过去的感觉,最大的感受就是三十多年以前的部队文艺兵的生活及军营中结下的战友之情在这部电影中都充分表现出来,这部电影的视觉冲击肯定会碰撞着男女老兵的心灵,也会受到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喜爱。
上岁数了爱怀旧,当过兵的最念战友情!
看完《芳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战友啊战友,我想你!
衷心感谢严歌苓的小说!衷心感谢冯导!衷心感谢全体演职员的付出!
老编整理一组电影《芳华》剧照
让期待追忆那个时代的朋友们
先睹为快
延伸阅读
严歌苓谈《芳华》:
那段生活左右我一生的走向
小说《芳华》封面上
影印着严歌苓当年跳芭蕾的照片
朝阳门街道27号院,是一家清静优雅的社区文化生活馆,严歌苓近日因最新长篇小说《芳华》在此接受记者访问。她依然保持美丽挺拔的坐姿,应接着扑面而来的发问,她更保持每年至少出一本新书的节奏,接受不断涌来的惊奇目光。阳光下,严歌苓轻轻吐出一番家常话:“我不写怎么办?我读书的时间留出来了,我做饭的时间也留出来了,大概是我精力太旺盛了吧。”
芳华时代的严歌苓 周鹏摄
电影《芳华》剧照
谈新书
打捞13年部队文工团记忆
从1971年12岁入伍一直到25岁部队裁军退伍,严歌苓曾在军队待了13年。她跳芭蕾舞,跳了8年,“那段生活对我太重要了,它左右我一生的走向。”
细数严歌苓的作品,从《一个女兵的悄悄话》《雌性的草地》《灰舞鞋》,再到《白麻雀》《爱犬颗勒》,均以部队生活为题材,不过,多是以一个作家的客观视角来为那个时代的军人塑像。与之前的创作不同,严歌苓这部最新长篇小说《芳华》更具浓厚的个人自传色彩,是以第一人称描写了自己当年亲历的部队文工团生活,隐藏在西南部都城的一座旧红楼里、某部队文工团中发生的故事。
小说围绕男兵刘峰因“触摸事件”被处理的一系列情节展开。严歌苓在不同场合或多或少都会谈及“文工团”,只是此次来了一番全新呈现: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些有文艺才能的少男少女被从大江南北挑选出来,进入某部队文工团。她们才艺不同、性情各异,碰撞出不乏黑色幽默的情境。在严格的军纪和单调的训练中,青春以独有的姿态绽放芳华。她们身边的“好人”男兵刘峰,一个平凡不起眼的人物,却最终在四位女兵心中留下最深刻的印痕。这是严歌苓小说中最直接地倾情赞美男主人公的一部作品,饱含了作者代表自己以及同代人对当年的愚昧、浅薄深深的忏悔。
“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但细节全是真实的,哪里是排练厅、哪里是练功房,我脑子马上能还原当时的生态环境,这是非常自然的写作。”严歌苓说,当打捞出陈酿已久的记忆时,更有写作冲动和快意,毕竟很多故事一定要有时间的考验,要有一种距离。她觉得关于中国的故事,当在海外反复咀嚼、反复回顾后,比亲临事件后就立即动笔写,会处理得更厚重、扎实。这也是她屡试不爽的经验。
文艺女兵严歌苓
电影《芳华》剧照
谈电影
冯小刚比张艺谋更好伺候
严歌苓说,《芳华》于2016年4月完成初稿,原名曾叫《你触摸了我》,如果一切顺利,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将于今年12月上映。
这部小说被严歌苓的朋友推荐给了导演冯小刚,结果冯导立马儿拍板,决定改编电影,并由严歌苓执笔剧本。不过,他建议要改改名字,严歌苓脑海中飞快盘旋着好几个名字,《好儿好女》《青春作伴》《芳华》。最后,冯小刚选中了《芳华》,他说:“‘芳’是芬芳、气味,‘华’是缤纷的色彩,非常有青春和美好的气息,很符合记忆中的美的印象。”
冯小刚没有忘记跟身边年轻人做个普及,原来他和严歌苓都有在部队文工团的经历,“我年轻的时候在部队,队友都是十六七岁身怀绝技的文艺兵,小提琴、长笛、大提琴都水平超高,我想搬上银幕给现在的年轻人看,那是我们的青春。”冯小刚说,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前后,只要是当兵的,都有“文工团和女兵情结”,首先是当年文工团女兵留下的美好印象,其次是年轻人对文艺自然生发的狂热。
2017年1月,电影《芳华》在海口开机。3月7日,冯小刚在拍摄间隙发了剧照,以纪念一场战争戏拍摄完成,他还发文:“从打响第一枪到结束战斗,六分钟一个长镜头下来,每个环节不能出任何问题,炸点,演员表演,走位,摄影师的运动,上天入地,都要极其精准,六分钟700万元人民币创造战争新视觉。相比《集结号》的战争效果,其创意和技术含量都全面升级。《芳华》不仅是唱歌跳舞,也有战争的残酷和勇敢的牺牲。”
电影《芳华》的初剪版几天前已经完成,冯小刚邀请严歌苓看片,观影过程中严歌苓几度掉泪,“看这个电影好像在看别人的故事,被深深地打动。”而当谈及和张艺谋、冯小刚等大导的合作时,严歌苓来了一句,“小刚导演比较尊重我的独立思考,他也比较好伺候。”
作家严歌苓近影
编剧严歌苓
谈写作
如果没激情就会自动退休
“我要是在上海小弄堂、安徽小巷子长大的女孩,肯定不像我现在这样关心全人类,这跟我早年四海为家有关系。”严歌苓说,这样的人生状态一直在延续,她称自己过的是吉普赛人式的生活,在全世界各地住,这帮了她很多写作上的忙。
每次写作,严歌苓都有一种非写不可、不写会死的使命感和迫切感。严歌苓说,她是很有激情的人,如果没有激情推动的话,就会跟自己说退休,但事实是,这怎么可能呢?于是,哪怕让她写命题作文也行,比如写电视剧,“我写着写着就进去了。”
写作的时刻,对严歌苓而言,充满某种神圣的气息,她也据此奉劝起年轻写作者,“你别耍什么花招,别去拿吃的、倒杯茶、看看手机。”她还补充说,她是从来不会带手机到工作间的。当然,她更劝告年轻后生们要多用耳朵听,因为她发现如今在任何一个地方,每个人都在使劲说,但很少去听。“其实你仔细听,哪里都有故事。一个人对别人的生活既无兴趣又无好奇,首先就别写作。”
严歌苓的高产、勤奋,除了对写作的热爱,她本来就是一个很刻苦的人,几乎一分钟不做点什么就觉得慌,“我是这样的人,今天发现自己没干什么有用的事情,没让自己哪怕成长一点点,我就慌。”
有内心坚守的恒定,当面对快速变化的外部世界时,才会保持有距离感的观察和体悟。“我觉得一切都太快了,太昙花一现,出现得很快,成熟得很快,盛开得很快,怒放得很快,最后凋谢得也很快。”她说,就像生活来不及品味,一天就匆匆过去了,这样的感觉她会慌。
严歌苓(右)与冯小刚(左)在推广电影《芳华》
原载《北京日报》记者路艳霞
文苑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永远的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