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菁英丨李梅:我眼中的顾晓阳

李梅 新三届 2018-11-18

        作者简介:

        李梅,女,北京人,工商业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资深房地产行业高管。1992年步入房地产开发行业,参与北京房地产发展的全过程,参与国内众多城市项目多种物业类型的地产开发。具有20多年的房地产实践经验及较强的管理能力,现为某投资公司副总裁。


本文作者李梅。


        伴随着日前在央视热播,董卿主持的《朗诵者》栏目恰似“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而家喻户晓,一夜走红。


        “春暖花开,面朝大海”。“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而今这些被频繁流传并运用于网络上、歌词中乃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甚至遍布社会每个角落的这些时髦话语,大都全部出自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一大批像顾城、北岛、海子以及亦舒等朦胧派诗人们的作品中,在他们身上与他们的作品中,大多都能隐约地发现属于那个特殊时代并刻有特殊符号烙印时代背景的影子。


        在那个年代,诗人在人们心目中一点也不亚于今天的影视明星,且远比现如今的小鲜肉们印象深刻得多。他们的文学作品所创造的精神世界和当下躁动社会下受众的精神世界遥相呼应,永不褪色永不落伍。


        当下,它们犹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地又一次重拾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渴望,重拾对生命的感动和敬畏,引领着时尚、弘扬着悠久的中国文化,同时将善良、正直、勇敢、进取、奉献、尊重等人类最宝贵的品质和千百年前流传至今的文字融合在一起,再一次给予我们力量,震撼我们的心灵,使之抵达宁静与悠远。


顾晓阳。


        我的好友晓阳,恰巧也正是属于那个时代的特殊产物。初识的他的人对他的印象,大多就一个字儿,“个”。而我眼中的他,更多的是真实、朴实与随性。


        时光流逝,岁月更迭,一转眼我们相互认识到成为好友,已经是20多年前的事了。


        顾晓阳与我的一个好哥儿们是人大同学,晓阳中文系,哥儿们历史系,是同届不同系的大学同学。


        那时,偶然的一个机会,使我有幸加盟到北京第一波儿如火如荼的房地产开发行业,并成为这浩浩荡荡大军中的一个小头儿。当时晓阳刚从美国归来,说想在北京买套房子,哥儿们便将我介绍给他认识,并让我帮他参谋一下。


年轻时的顾晓阳。


        可能是由于他的作家职业以及他在美国生活多年的缘故吧,他一再强调买房的前置条件是小区环境一定要安静,最好能像美国的那些个小镇的样子,不闹腾。


        根据他的要求,我便在当年被炒得火爆、定位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通州,给他推荐了一处非常幽静的house。他看后非常满意,果断拿下。现如今这房子增值可观,想想这也算是我人生当中曾做过得一件好事吧。


        房子买了,紧接着就到了装修阶段了。突然一天冷不丁地接到他的一通电话,线中听到他兴高采烈地说房子装修完了,要带我这个专家前去参观一下,我欣然答应并约定好时间一起前往他家。


顾晓阳与大学同学。


        一进院子,他便滔滔不绝地一一给我介绍他是如何装修的,房子看上去整体装修风格简单朴实,应属于美国乡村田园风格,家具极少。而最为令他自豪与骄傲的,便是他楼上主卧整面墙的书架。记得当时他洋洋自得用手指着这面满墙的书架对我说:“今后这里就是我的主战场了!”


        我随声附和,频频点头,嘴里不停地说着不错不错,像你的风格。预祝你在这里能继续创作出佳作。


        过了几日,电话那头儿又一次传来他气喘吁吁的声音,说他无意间在恒基中心闲逛,意外相中了个树根材质的原木长椅,但因这家伙太沉了,他无法运到家中,便找我带人前去救驾。


哥们姐们的饭局。后排左为本文作者,右为儿艺著名演员薛白。


        我简单安排了下公司的事情,便带领司机等一票儿人马前往恒基中心,帮他将这看似很是古老陈旧的死沉物件运回家中,放置在客厅一处临墙的角落。


        记得当时是个炎热的夏天,公司那几名小伙子累得满头大汗。晓阳非常礼貌地与我们道了谢,并热情地递上了几瓶儿北冰洋汽水儿。立马儿浑身感觉凉爽了许多。     


        还有一件趣事,至今已成为了我们日后每次聚会的引子及重头儿,让我们回味无穷。那是在我怀孕期间临近生产的前几日,闺蜜给我找了两张世界经典的歌剧票,原本想与老公一同去欣赏,但他临时有事去不成。我想到晓阳会对此感兴趣,便跟他通了电话。



        没成想他听到此消息后兴奋极了,像个天真的孩子似地,兴高采烈地驾着他那辆老美比较喜欢的北京吉普儿,自通州穿梭于车水马龙的长安街,到达我当时地处广安门附近的办公楼来接我,之后便载着我一路颠簸狂奔着驶向了保利剧院。


        刚要落座,只见不远处走来了几位男女,上前与他来搭讪,经介绍知道,他们是他在洛杉矶影视圈儿的朋友。我们之间相互寒暄了几句,这时其中一位戴着眼镜的男士诙谐地冒出了一句地道的北京话:“晓阳你丫行啊,这刚回国多久啊,就把人家肚子搞大了。”


        记得当时晓阳看了我一眼,急着白脸地回应说:“操,你丫别他妈瞎胡说啊,这是我哥儿们的朋友,也是我的好姐们儿。”



顾晓阳与本文作者。


        待演出即将开始了,他趴在我耳根儿旁悄悄对我说:“你说这世界多小啊,在北京看出戏居然那么巧还能碰上美国的这帮狐朋狗友,你千万别往心里去啊,他们都是一群糙人。”我立即随口说了句没事儿,这时优美动听的美声便回荡在整个剧院内,我们都情不自禁地陶醉于其中。


        事后每当我们聚会提及此事时,晓阳总是一脸无辜满是委屈地说:“你说我这啥坏事儿也没干,反倒背了这么多年的黑锅!”之后便逗得大家开怀大笑。就这样我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美好而又难忘的岁月。


        前几日,翻看电脑时无意间顺便浏览了下晓阳的微博,想看看他近期有没有新作发表,结果看到了诸多篇精彩生动的短篇小说与随笔,如澡堂记趣、我眼中的老炮儿、平凡一日、钱钟书之弟子、右派章以行、还有曾经轰动一时的忆顾城等。



        但是令我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在我们未曾相识前,读书时的我偶然在《北京青年报》连载中看到的,他的中篇小说“洛杉矶蜂鸟”,很是精彩。


        记得当时电视正在热播姜文的《北京人在纽约》,还记得早年前他也曾跟我像讲故事一样,津津乐道地叙述着最初去美国与姜文同住在一间公寓时的情景。还有就是他被搬上荧屏,曾经成为各大媒体大力追捧的《不见不散》电影。说实话没想到他那张不大对得起观众的脸,居然还在片中客串了把那个骗人的旅行社黑导游。


        另外令我记忆犹新的,就是他给我讲述顾城临死前,在他的美国家中住了半个多月所经历的一些人和事。据晓阳讲,被人们称之为童话诗人的顾城在生活中简直就跟个傻子一样,啥都不会,自理能力极低。


        当时我问他,是不是诗人多数都是疯子啊,他回答说差不多。没想到后来顾城最终上演了杀妻后自杀的人生悲剧。



        其实,晓阳生活中也是个极其简单的人,他人高马大的,典型的北方老爷儿们形象。他为人真实、朴素、随性,平日说话很犀利,基本上是想说啥就说啥,通常是口无遮拦。吃饭就更甭说了,他总说如果让我天天吃老北京炸酱面我都不烦,我就好儿这口儿,就是一个字儿“香”。


        穿衣方面他更是不讲究儿,不大注意修理边幅,经常能看到他里边的衣服大大长过外衣,显眼地裸露在外面,显得有些不利落,但他觉得挺好,对于他来说自然舒服就行。


        记得刚认识他时,我就曾对哥儿们说过,你说怎么这大导演、大编剧、大作家啥的,都长得那么难看啊?比如冯小刚、顾长卫等,看着都跟外星人似的。结果哥们儿一句话立刻把我噎了回去,自古郎才女貌,你看人家找的媳妇都如花似玉的,这叫本事。


2013年4月南京,

顾晓阳在中国房车论坛作演讲嘉宾。


        仔细想想的确如此!晓阳素日喜欢写些文革题材的文章,但大多数都是很接地气儿的讲述老北京故事与胡同文化的。我想这与他的自身家庭和成长在特殊历史环境下息息相关吧,因为艺术都是要来源于生活的。


        印象中我曾经跟他去过一次他在北京站那个年久未修,显得有些破旧凌乱的老式四合院的家,因为之前他多年在国外生活,那个院子早已因多次社会变革被外来务工人员毁坏得乱七八糟不成样子了。


        晓阳1982年毕业于人民大学中文系,曾任杂志社编辑,1987年赴日本留学,1990年又移居美国,多年从事写作。他的那些既熟悉又亲切,娓娓道来体现平常百姓家的一个又一个生动鲜活的故事,始终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看到并感受到他们那个年代的精神世界。



        前几日,哥儿们打来电话说好久没见面了,哪天叫上晓阳咱们几个一起好好聚聚。这不现在我已经开始蠢蠢欲动,迫不及待地期待着这次西班牙海鲜饭的局儿了。


        2017.4


(本号获许可推送,图片部分由作者提供,部分来自网络。)




最新阅读:

董必武儿子董良翮去世,

孔丹回忆联动往事

陈锡文:我与中国农村50年

邱晓华:中国经济的今天和明天

王友琴:未曾命名的湖和未曾面对的历史

龚湘伟:留学的孩子你好吗?

浙君子:八达岭看不到的长城大片

杨劲桦:拜谒瞿秋白墓的神思

袁晞:从失去的生命看一个国家的尊严

袁晞:如影随形的档案

周其仁:香港土地暗税举世无双

周其仁:垄断性国企的高利润

影响我国经济竞争力

魏杰:2017年中国经济主要思路

侯杰:邻居老顾与邻里左右纷争

陈原:"辱母杀人"等公共事件,

可以转化为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

陈原:从热播电视剧看社会风向标

陈原: 鲁迅投笔怒怼的“三一八”,

究竟谁是主使?

陈原:从铁狮子胡同到张自忠路,

五百年卧虎藏龙

胡德平:回忆母亲李昭

高永伍:海南处置积压房地产亲历记

高初建:美丽的乌兰巴托之夜











  长摁二维码  关注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新三届公众号推广交流

微信号:james_gz7

合作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