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钱江、吕丁倩 2018-05-23

   

原题

记住那个冬天和春天的故事



       编者注:今年2月27日,新三届公众号刊发了一篇回忆1977年高考的文章《我在冰天雪地绝处求生的高考之路》,引发巨大反响,读者好评如潮,点赞不绝。作者吕丁倩讲述那一年她在冰雪中挣扎求生存,奋力拼搏,终于走进“我的大学”,走出了苦难与死亡边缘的故事,深深感动着读者。


        当听说作者吕丁倩刚刚从纽约回到国内的消息后,当年内蒙古师院77级、78级的老同学们于4月30日晚,在北京举行了一场深情欢乐的欢迎会,欢迎吕丁倩,听她讲述写作背后的故事,同学们一起重温那共同走过的知青苦难日子与走进大学的激情岁月,那是生命复苏,重新点燃生活的希望,扬起风帆向理想的彼岸启航的日子。作者原题为《绝处逢生》的这篇回忆,成为这一晚同学们热议的主题。

左起:张耒、龚小凡、刘小勇、郝耀华、方晶、曹坚、吕丁倩、魏本华、张宏


2018年4月30日,钱江(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在欢迎吕丁倩的聚会上发言


今年是77、78级同学入学40周年,大家非常高兴地来到一起。在打算举行今天这样一个欢迎宴会的时候,我打通了刘小勇的电话。刘小勇一听就说,我们英语系的同学到北京,由你们中文系的同学来组织欢迎,这个事情值得鼓励!


有刘小勇的鼓励,就有一些服务工作展开了。现在,请回到故土故乡的吕丁倩发表今天的开场致辞


吕丁倩回顾了自己写作《绝处逢生》系列回忆录和文章在互联网传播,包括在新三届公众号上刊出之后的情况与感想。她说,这篇回忆40年前知青岁月以及艰苦卓绝参加高考的文章,在互联网媒体推送出来后,引发极大的反响与共鸣,完全超出我的想象,点赞和发表评论和感想的帖子如潮水般涌来,络绎不绝。


下面摘录一部分读者的评论


读者chenxl:感动之余,真恨那个年代,把一个城市女孩流放内蒙古偏僻山村,在没取暖的北方农村过冬,那儿就如同地狱。上苍还算眷顾你,熬过了炼狱般的日子,赶上了邓大人结束文革,开启改革开放的好时光。敬佩作者异于常人的顽强不息的精神!

 

读者甬军:看了上百篇纪念高考文章,这是写得最好的一篇。除了深刻与深情,还提到当时许多边远地区的高校,由于政治因素隐藏了一批高水平的师资,与我的感受十分相符。怀念那些老师。

 

张素琴:(读完后)感动流泪了,向您致敬!

 

署名何老的读者:这是我读到有关恢复高考与命运拼搏最好的文章,阅读中几次泪湿眼框,作者高考的心路历程和生活历程真实可信。文中没有做怨妇,处处遇到纯朴的农民乡亲的帮助,一个实际只有小学初中文化程度的人能考上大学证明天道酬勤,机会是给有准备人准备的。向作者学习,为作者点赞。

 

署名大河奔流的读者:我也是77级考生,也有下乡插队的经历,也有过对政审的恐惧,也写过回忆高考的文章,但和作者相比,我的苦难不值一提。看到作者考试结束埋头痛哭,我泪湿眼眶、感同身受。虽然岁月变迁,年华老去,但我们这代人始终怀着对邓小平的感恩之心和对改革开放的感激之情。

 

周飞琴:因您的志气、毅力、勤奋、天资,上帝垂怜眷顾您,得以绝处逢生!读此文勾起太多太多的回忆,自己能成为“新三届”,心中满是感恩!向“知青”姐姐丁倩学习致敬!

 

还有的读者说,读此文如当年看《卖花姑娘》,从头到尾,泪流满面。

 

晓霜:多次读得我感动地落泪。苍天在上,冥冥之中似乎有人在看护着丁倩老师!谢谢您写下这段历史的回忆与我们分享!

 

读者无题:作者的那一段,我一下坐在教室右侧的石头上,失声痛哭起来。特别感人,历经磨难,欲哭无泪,那种悲愤,那种无奈,只能用痛哭来倾诉,哪种哭,泣鬼神,感天地。

 

丽莎:亲历历史,艰苦卓绝的高考经历!趟过冰河的人格外坚强。战胜了厄运,赢得尊严与安详!

 

王青:同为77级大学生,这是我看到最痛彻心肺的求学之路,完全真实地再现了历史,让后来人知道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我虽然没有经历她的艰难,但我知道这一切都是真的。1977年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可悲的是,经历过如此惨痛的年代,年轮又要倒转了!

 

老涂:虽然时代带给了你们这一代人坎坷,但不听从于命运安排的抗争总是存在。大姐是坚强的、智慧的、勇敢的,最终,生活还是会回馈有准备并为此付出的人。向吕老师致敬!

 

愉悦:唯有读书与岁月的深刻沉淀,才有美文的芳华。

 

老王:我在固阳当兵一年,就像自己经历一样。也参加了77年高考

 

吉祥:用心的记录,锋利在于磨练,成功是给有准备的人回报!文笔深厚,动人心弦!同代人的记忆历历在目

 

木槿花开:一直哭着看完!我也是77级,比起作者还是少受这么多苦的。这种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就是那一代人的时代特征。文章太好太感人!

 

福气猫:新三届同学们的求学之路都历经苦痛,但她的苦尤其惊心动魄……祝福她!

 

莫文成:阅文生情,当年下放、高考、大学的工作、生活、学习等情景又历历在目,一段值得永远记忆收藏的人生旅程啊!

 

我要到喀山上大学去了!今天的年轻读者未必能真正读懂这句话。

 

少达:在贫穷落后的大山深处,唯有一线生的希望在支撑,唯有一个信念要爬出去,要活下去,那就是去“我的大学”。阅文无数的老编被它深深震撼着,禁不住热泪流淌。新三届的回忆文章里,这句话已经有多篇忆文中被反复提到,可想而知,它作为一个生的信念,在那个年代里有着多么巨大而广泛的深刻共鸣。

 

天佑:读丁倩《高考之路》一文非常感动。随即赋诗一首:


誉作者


知青之中一精英,

才华出众志超群。

为圆平生一美梦,

踏溶冰雪向阳春。

 

硕秀:文章写得特别细致,再现了当年难以想象的困难,读书在现今多么容易,我们小辈必须珍惜。

 

沧浪之水:向英雄致敬!

 

徐月婷:老师的高考经历曲折坎坷,为你的坚强和努力,为你的正直和成功点赞。

 

于涓:一口气读完,公交车上,坐过了两站地。

 

真光:《我在冰天雪地绝处求生的高考之路》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记录知青生活的精品,作者的奋斗精神和坚强毅力感人至深,同时给人以启示和激励,更是文章的可贵之处。

 

云横秦岭:流年芳华艰苦岁月求学路,催人泪下谱新篇。

 

王夫子:我自己也是1977年的高考大学生,却不忍卒读这样的文字。女汉子!行!

 

平静的海:大姐的执着精神感动着所有的读者。苦尽甘来!

 

Ergetu:再读。你在特殊岁月的苦难境遇、求知与追求理想的奋斗精神、坚韧顽强的意志毅力,再次给我以深刻的印象、感染与思考。你的刻骨铭心的记忆、你在冰天雪地绝处求生的故事以及其他作者“关于高考回忆”的文章是“高考改变了命运”的真实记录,也是了解社会制度政策及其变革影响个人生存、发展的典型写照与宝贵例证。谢谢你,谢谢编辑。

 

仙人:认真拜读了吕丁倩新三届的艰辛读书之路,路是人走出来的,更是自己走出来的,苍天不负有心人,有志者,事竞成。

 

南山游人:想起自己78年的“高考”,其实是中考。在村子里读了五年小学和两年初中后,就和自己的老师、高中应届生、往届生、知青等一起参加考试,在公社中心小学的墙上胡乱找了几个学校的名字填写了志愿,根本不懂文理工医的分别,最后被没报志愿的县师范学校录取。班上同学从十五六岁的少年到二三十岁的都有,班主任是刚毕业的女老师,比我们同学小很多,又比我们大很多。那个年代似乎经过漫长的冬季刚迎来春天,人人都有希望和憧憬,十年后后在一个夏季的暴风雨中盛极而衰,渐渐滑入寒意森森的秋冬。

 

小草:曲折的人生路,感人的求学路,让人潸然泪下!唐僧81难终成正果,老师也是苦尽甘来!

 

霜叶:作者年轻时已经聪明,正确地解读了人生。她勤奋艰辛地努力,孜孜不倦时终如一坚信:知识,是引导美好前程的唯一途径、任何困难阻挡不住,作者对人生最美憧憬。作者的成功使人倍感欣慰,并发自内心️贺。作者,是那个年代不可多️得的天之骄女!

 

老英:这个故事虽然读过但屡读屡感动。

 

张哲【慧生于觉】:在这样的年代,读到这样的文字,不禁泪流满面。绝处求生不仅仅是一种本能,更是一种信仰。

 

朴英爱:读了吕丁倩文章,让我回想起了当年上山下乡的时候的情景,写的很生动真实,写出了当时那个特殊的年代,深有感触和同感。虽然过去了几十年,但是还是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红:(读这篇文章)害得我去洗脸,在家转了半天待心情平复才能留言,现在鼻子还是无法通畅。整篇文章看得断断续续,皆因老是泪眼模糊。新三届参考经历最感人至深,也是最让人伤感不已之文!最明智:改选英语专业。最温暖:那件皮袄是上苍的眷顾。最幸运:面试教授和学院书记都是正直的君子。苍天不负,夙愿成真;祝福岁月静好

 

心灵之声:◎【浅评①】:○怀着无限的憧憬,一个虔诚于在无数苦难的人生炼狱中脱颖而出的知识分子的崇敬,以及对于生命强者的极致推崇的读者与朋友,今晨我在您别具一格的“高考之路”上,因您不凡不俗的心路历程而心潮澎湃着。○从5:50开始阅读,到6:55开始为您书评,我用了1h的时间阅读,计划以1h时间完成并完善这一浅评。边读边思考,是我阅读的习惯,请允许我不走寻常路,平生最忌“人云亦云”,我不会“例行公式”去评论。伴随您粘满血与泪的文字,我感同身受,而又真真切切陪您走过了在西北黄土高原上,那段同命运不懈搏击的求生路。阅读期间,我亦有过愤懑,有过热泪,然而此刻,我开始平静,微笑面对生命带给我们的悲喜剧。(心灵之声)

 

心灵之声:◎【浅评②】:○如何给力的点评,此刻不再是重点;如何看待命运,如何以坚韧不屈的意志与明智的理想,去战胜人生的冰天雪地,去化解生命随时带给我们的凄风苦雨是重点。您,是那条艰难的人生路上,最智慧最倔强的强者,身为知识分子的爸爸妈妈该为你骄傲,因您而自豪。事实上,我们都该为拥有这样的嗜知识为宝贝的书香家族而自豪,无论命运给了他们怎样的阵痛。事实上,在命运不济,政治动荡的年代里,我的族人(包括我本人),也曾遭遇过无数的身心创伤,甚至是政治风浪,虽然程度各有不同。您的履历,让我重拾了那段家人的过往,唤醒了我曾经不堪回首的童年时光。经年之后,我不再羡慕任何人,拒绝“粉丝”与“追星”这样让自己受辱的身份。此刻,我想为您由衷点赞:你真棒,吕姐,自阅读您的第一篇诗译《割草(外三首)》开始认识您时起,我高度信任自己的眼睛,真没看错您!(心灵之声)

 

心灵之声:◎【浅评③】:○生命的得失,一定程度上确实在遵循一则不朽的“守恒定律”。上帝为您关上一扇门时,必然为您开了另一扇窗。这句不是金句的金句,成了曾经不受命运善待的我们心灵深处永恒的经典。您的知青生涯,连同您绝处逢生的高考之路,不正是您最具生命力的最好例证么?○“多年后回忆,仍然觉得我需要痛哭一场。好像(一)个拳击手,在经历了反复的生死拚杀,浑身伤血(时),没有一滴眼泪。从拳击场上(胜利)撤下来时,反而要为自己(还)能活着而痛哭。”多么深刻的人生履历,多么痛彻的心路历程。人生的光辉,人性的高下,全在您绝处逢生的过程中,得到了最令人信服,最为深刻的注解。○一份真诚,一份祈福,献给大洋彼岸的您!¥16 的打赏,绝无仅有,与金钱无关,唯寄寓人生的未来,多一点“坦途”。当与人生路上,曾经遭遇过,正在遭遇中,未来还会遭遇崎岖、坎坷、变故的自己共勉人生!(心灵之声)

 

田耘:哭着读完的。

 

Heming:向作者致敬!

 

王夫子:我热泪盈眶地读完了吕丁倩回忆四十年前高考的文字。


内蒙古师范学院英语专业77级同学欢迎吕丁倩同学,左起:舒大平、魏本华、李俊和、张耒、吕丁倩、张宏、刘小勇

 

钱江致答辞


由我们中文系的同学来组织今天的聚会,道理其实简单,因为作为英语系同学的丁倩,用她的母语中文,把自己1977年高考的故事写出来了。因为她的叙述,今天,我们同一所大学但不同系别的同学,而且是77、78两级同学来到一起,我们欢迎吕丁倩,为她写出的好文章表示祝贺。


 《绝处逢生》讲述了在座同学们都熟悉的那个冬天和春天的故事::一个来自江南,置身塞上莽原一个小山村“插队落户”的年轻姑娘,在艰难岁月里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命运的抗争。她写出了上苍的眷顾。在那个冬天里,似乎冥冥之中有一个力量眷顾她、指导她,使她做出的每一个选择都是正确的,于是她在今天就和我们坐在了一起。然而她之所以得到这个力量的眷顾,是因为她自己的坚定追求和信念。


她写出了那个冬天里人性中的温暖,她也没有忘记,在讲述故事的时候,对那个时代里人性的缺点也将以针砭。两相对比,人性的光彩焕发出来,那才是生活中的灿烂。这就加深了文章的意义。


现在就可以肯定,这篇文章将作为1977年的历史记录长久存在。事实上它已经广泛传播,成为使我们大家来到一起的一个最好的理由。


阅读《绝处逢生》的时候,我感到有点儿嫉妒和遗憾。


嫉妒是因为觉得丁倩写得好,要我动笔的话,我写不了那么好。说遗憾,是当年不熟悉丁倩,不了解她具有娴熟细致的写作才华。要是当年早知如此,在校同学的时候,我跑到她那里去请教一番,也许今天我也能写得更好一点。但是嫉妒不是人性中美好的东西,所以今天我要完全抛开它。留一点遗憾也罢。今天,我只为吕丁倩同学感到高兴和骄傲。


对这一点,方晶大姐在微信中表达得非常清晰和准确:“吕丁倩,你是我们77级的骄傲,是我们内蒙古师范学院的骄傲,是英语系的骄傲。”我们中文系的同学也为她高兴,因为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感到心灵的充实。


今天我们大家坐在一起,很大意义上是为了怀念青春,怀念大学中的青春,怀念我们的77,78级生活。还有,就是在走进大学之前,在生命当中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的青春。


这样的青春,吕丁倩同学在《绝处逢生》中细致传神地表现出来了。当时我花了一些时间,一口气读完了丁倩写下的这些文字,一边读一边对照自己的经历。我知道那是吕丁倩在写自己,可是在文中我也看到了我自己的影子,看到了我的大学。


我和吕丁倩同学一样,深深感谢我的大学,它改变了我的命运。所以我才有幸今天和大家共同举杯。


今年正好是我们走进大学40周年。这40年,我们这一代人做了很多事情。我曾在大学课堂上向年轻学生这样说,我们这一代人努力了,使我们的国家摆脱了贫穷,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一个世界中等收入国家。可是我们这代人不完美,在国家政治体制的改革上,我们走出的步伐特别艰难。我们当然应该珍惜改革开放的成果,不希望看到改革开放的成果不管什么原因在我们面前流失。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也正因为这样,我们今天汇聚一堂,主基调是乐观,庆贺,高兴,欢迎,还有友谊。


吕丁倩同学的文章,是当之无愧的我们77级纪念入学40周年中最优秀的记录之一,就像在座的胡北学长为丁倩点送的一支合唱歌曲的歌名那样:《你鼓舞了我们》。


现在,我们这些同学,熟悉的和不熟悉的,请共同举杯,祝贺吕丁倩同学写出了好作品,相信她此行故土故乡,一定会感受温暖,感受美好!


我希望,今天晚上,吕丁倩是最幸福的人。

 

参加此次欢迎聚会的同学有外语系:魏本华、李俊和、张宏、张耒、舒大平、刘小勇;数学系:方晶;图书馆系:陈坚定;中文系:胡北、龚小凡、钱江(77级);郝耀华、曹坚(78级)。迎接主宾:吕丁倩,总共 14 人。张晓山、郝鹏同学原本也希望参加这次聚会,然而他们都有预定的旅行计划,此前已离开北京。他们都向吕丁倩同学致意:欢迎你,我们后会有期。

聚会结束前,北京电视台导演胡北同学向吕丁倩赠送他写读《绝处逢生》诗。这时,他突然热泪奔涌,吕丁倩也泪水盈眶,场面感人极了

 

胡北诗,钱江书:


蹉跎岁月逐天涯,

荒山野岭且为家。

幸得惊雷布新雨,

枯木逢春绽青芽。

 


再见丁倩,期待下次重逢。

 

(钱江,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胡北,北京电视台导演;郝耀华,新华社高级记者;魏本华,中国外汇管理局副局长;张晓山,胡风小儿子,社科院专家,因外出没能与会。都是内蒙古师院77级同学和校友。)



 

吕丁倩的记述:


岁月蹉跎,堪回首?青春已去,焉能复返?在塞外高坡上,在这四十多年前常常流连驻足的高坡上,我再见了几乎是半世人生之前的足迹所遍及的黄土山梁,洞穴,和壑崖河沟。我清楚地看到那些年轻的身影闪现在山坡的小道上,在河漕沟里,在石头坝旁。这是憶境,还是梦幻?我说,这就是历史,还原了真情真实的历史画面。

 

在这千万年普照人世的阳光下,这群人在挣扎着,存活着。他们要活得像一个人!我要质问苍天,我要质问大地:在这天地之间,何以为天神,何以为地灵,你们久久地沉默,亵渎了你们用来呵护天下赢弱生灵的职责。

 

只有人才是伟大,不可征服的神灵,只有人才最具有执着的精神,他们会永不放弃地思考着,质问着这世间的不公和不平;他们会永不停止地追逐着生命被赋予的意义和权力。

 

于Briarcliff Manor

New York

2018年5月15日凌晨 

 

40多年前吕丁倩当知青的地方






文图由吕丁倩提供本号推送




卌年:恢复高考记忆

《新三届致新生》油墨芳香:

本号原创作品文集首发

段英贤:相识四十年相聚在扬州

北大经济系77、78级同学相聚深圳

他们的大学故事,也是77级的青春记忆

张耀祥:四十年后重聚首,回眸刻骨那段情

夏春秋:高考40年同学再聚首

李连江:新书首发成了40年后的一场班会

青春芳华,四十年不老的神话

张曼菱:被春雨洗浴的北大

朱志宏:恰同学少年,一路穷游

许士华:新三届大学生之歌

北大1981:一个口号激励一代人

彭艳:一张历史照片引起的回忆

陈小鹰:1980年代初期之复旦大学影像

刘大椿:一张老照片带出的珍贵记忆

周慕冰:我们是知识改变命运的典型

乔凯华:我们给邓小平写信要求“专升本”

复旦数学系77级:在新世界门前

李辉:晒晒我的1977年高考试卷

吴工圣:我和我们宿舍的七条汉子

陈锡文:人民大学78级报到第一人

追忆逝水年华:

北大经济系77级点滴回忆

北大中文系77级:

数风流人物,还看当年

陈平原:再也写不出比“高考作文”

更有影响的文章了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永远的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征 稿


新三届公号向新三届朋友征集稿件

主题一:新三届人的高考之路

主题二:新三届人的大学时光

主题三:新三届人的文革经历

主题四:新三届人的上山下乡

主题五:新三届人的当兵岁月

主题六:新三届人的爱情故事

主题七:新三届中的菁英人物

主题八 新三届人的职业生涯

主题九:新三届人关注的话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