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享家丨总比经济总量有意思吗?关键是国民能否获得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
周志兴(1952年~),江苏常州人,资深媒体人,曾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刘少奇研究组任助理研究员。《领导者》杂志社长,《共识网》负责人。
原题
总比经济总量有意思吗?
作者:周志兴
原载微信公众号“周说”
最近,因为一位胡姓著名教授的一个论断,即中国的经济水平已经整体上超过美国了,在网上引起了不少争论。其实严格说,不是争论,因为毕竟明白人多,所以,对这样的“胡说”主要是批评。
批评当然是有事实依据的。但是,很多的批评只是在阐述中美之间的经济总量还差多少,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中国还有多长时间能够赶上美国。
实际上,还有一种比一比,加上骄一小傲的心态。
要我说,总在比经济总量没什么意思。就算是世界第一了,有什么了不起,也许有些国家会俯首称臣,但是,还是会有很多国家对你侧目而视,因为一俊不能遮百丑。
当然,放在第一位的,不是别人怎么看,而是自己,我指的是人民,过的怎么样?
就拿经济总量来说,我们应该考虑多种因素,例如人均,在世界上排在什么位置;例如人民的生活质量是高还是很不高?
最简单直白的,也许还是工资水平。
有一位中国学者叫刘植荣,他用了很多的时间研究世界各国的工资水平,为了看起来明白些,他把各国货币都换算为人民币元,研究的结果是,世界183个国家和地区最低收入平均为41535元,排在前二十的国家除了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等,基本上都是欧洲国家,中国的最低年收入为6120元,不到世界平均值的15%,排在158位,倒数26位。
而2016年中国的人均GDP在世界上排名第73位。
这几个数字在一起,能看出点什么呢?
我不是学者,说的数据未必准确,当然也不是写学术文章,所以,只是从基本道理上来分析。
举个不一定恰当的例子,一个村里两家人过日子,第二富的人家是拼命干活,根本就没有节假日,按照时髦的说法,是“五加二,白加黑”。家里财富是越来越多,但都是血汗堆起来的。
而首富呢?该干活时候干活,该休息时休息,从从容容地吃喝玩乐。写这篇文章时,我正好在美国住了十天了,看到美国人基本上是非工作时间绝不工作,甚至把手机一关,认真享受生活。
不能说努力劳动加班加点不对,但是,用血汗换来的如此发展,当我们在炫耀时,应当心里头有那么“咯噔”一下。
还不止这个因素,更重要的是这个总量要和人民的生活水准有紧密的关联。例如,我们的经济总量上去了,接近了老大了,我们的教育、医疗、住房等等,和老大的距离有多大呢?就算是我们的人均在世界上排名靠后,但是,就这几个方面来说,我们和人均排名差不多的国家相比,有没有差距呢?
我没有别的数据,还是以美国为例:
教育的人均投入,2016年连美国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消费的人均支出,只有美国的十四分之一;
美国人的医疗支出,是中国人的22.4倍;
美国人的收入水准和他们的住房价格,在很多中国人看来,真的难以想象!
差距非常大。
当然,这种数据也会有不准确性,例如,中国和美国的物价水平的差距,使得上面所说的差距也许会小一些。
中美基础设施对比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有一个人类发展指数,只有三个评估因素:人均GDP、人均受教育年限、人均寿命。在中国几年来大大进步的前提下,中国仍然只能排到第90位。而美国在第10位。
我认为,经济总量固然重要,超过美国也是必然的,但是,在总量超过美国的同时,我们更要关注的和争取的,是我们中国人有比较幸福的生活状态,能够遵守法定的休息时间,有快乐的文化娱乐生活,在教育、医疗、住房和消费上,能够有尊严地获得应该获得的那一份。
这才是努力工作的目的。
如果努力工作流血流汗只是为了经济总量超过美国,为了国家强大的满足感,那就本末倒置了。
中国的发展有目共睹,但是,发展为了什么?这也是需要牢记于心的。
本号获许可转载
思享库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永远的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