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青丨蒋蓉:哥哥的小芳

2017-05-27 蒋蓉 新三届
作者简介

        蒋蓉,文革中当过知青,工人。1978年考入四川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西南农学院(今西南大学)马列教研室任教师。1986年到珠海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工作。2002年提前退休。


本文作者蒋蓉。


        1990年代初,李春波的歌曲“小芳”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流淌,每天上下班走一路,耳朵里都充塞着这样一首歌大白话一般的歌,“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这首歌让我想起了一个人,不知道她算不算小芳。


        她叫秀儿。因为家里穷,17岁如花的年龄便被嫁给了哥哥落户的那个生产队一个没用的男人。出嫁那天,她不像一般的姑娘那样按规矩“哭嫁”。她真哭,静静地任凭眼泪流淌,惹得院子里看新媳妇的大妈大嫂们一个个陪着她红了眼圈儿,都说一朵鲜花插在了牛屎上了。


        秀儿的婆家跟哥哥同在一个大院儿。每天收工时分,人们都走进各自的家门,随即端着饭碗又转出来,蹲在自家门口或院坝里把稀饭喝得山响,唯有哥哥饥肠辘辘地对着冷冰冰的锅灶忙活。


        秀儿第一次走进哥哥的门槛儿,就挂了一脸同情。她二话不说,只是拿了哥哥的饭碗,到自己家盛了满满一碗红薯稀饭端过来。往后,她常常过来手脚麻利地帮忙做饭,渐渐地,缝补浆洗她也代劳了。


        哥哥感激她,说回城时一定买花布、发卡子什么的送给她。秀儿直摇头说不稀罕那个。哥哥有些不解,年轻女子哪个不喜穿红戴绿的?他纳闷地问那你稀罕什么啊。她说想听城里的故事。


        哥哥乐了,于是绘声绘色地给她讲城里的故事和书上的故事。秀儿听得如痴如迷,眼睛莹莹的,时不时挂一串泪珠儿在脸上连连感叹,城里真好,外面真好。哥哥惊讶,一个山野女孩儿竟然会有一颗如此细腻而易于感动的心。


        入夏农忙,男女老少齐动员抢收抢种。一天中午,人们刚刚端起饭碗,老天突然变了脸,一阵狂风飞沙走石地刮过来,天空顷刻间乌云翻滚,眼看着就要下暴雨了。生产队长扔下饭碗就往晒场狂奔,一路高叫,都到晒坝里抢粮食哦!


        晒场上晒着上交国家的公粮和全队人的口粮,不能让老天糟蹋了。一时间人声鼎沸,当人们把最后一筐粮食抬进了临时库房,暴雨刷地一声,瀑布一般飞流直下。


        哥哥一时兴起,冲进大雨中“撒野”:“哪个跟我走?哪个当我的老婆?”


        绝对没有料到,在临时库房里避雨的秀儿亮声回应:“我跟你走......”


        当地风俗对出嫁的女人格外宽容,她们可以毫无禁忌地随意跟丈夫以外的男人开玩笑,没人当回事。大伙儿跟着起哄,说老辉你交桃花运了,秀儿是湾子里的第一号美人儿哩。一片哄笑声中哥哥愣了,他意识到秀儿不是在开玩笑,这很令他激动又很令他惶惑,呆呆地涨红了脸立定在大雨中。


        秀儿急了:“快进来,呆啥!”转身又吼:“你们笑啥?人家才不像你们,一脑袋豆腐渣,人家知青脑袋里面有一个世界呢。”


        听了这话,哥哥差点没掉下泪来。那些年,他习惯了被人看作“狗崽子”,被人蔑视。一个山里的女孩儿对他有这样的敬重和这般滚烫的情意,小伙子那颗孤独而年轻的心被灼得发颤。或许,这就是初恋的感觉?


        可是,这初恋的“感觉”很沉重很无奈。毕竟,秀儿是有夫之妇,那方圆几百里两口子打得死去活来的事常见,离婚却是闻所未闻;更重要的,哥哥不能摆脱或是放弃回城那一线令他无数次失望的希望。


        他开始逃避秀儿。


        那夜,院子里的人都走光了。生产队开分配大会,老老少少无人不关心自己的肚皮。天很黑,没有月色,被收割干净的田野沉寂下来,只剩下秋虫在草丛中发出单调的唧唧声。秀儿来敲门。哥哥竭力用十分淡漠的口吻问,秀儿你咋不去开会?秀儿娇嗔,说才不去呢,想听你讲故事,你开门啊。


        迟疑了半天,哥哥才把门打开。秀儿穿一件红灿灿衣服一团火似地扑了进来,热辣辣的目光直逼哥哥,她无言地扑在哥哥怀里。小伙子傻了。他只觉得全身的血往头上涌,心咚咚地狂跳,喉咙火辣辣地发干令他喘不过气来。他僵在了那里。


        仿佛过了一个世纪,又仿佛只是一瞬,哥哥冷静地推开了秀儿,尽管他潜意识里不止一次地企盼过这一刻,但他不能。秀儿的脸刷地变得惨白,泪水在她睁得很大的眼睛里聚积,缓缓地小河一般淌过她的面颊。


        她喃喃道:“我知道配不上你,我不是......我只想......”良久,她突然飞快地说:“其实我还没破身呢。”说完转身跑了出去,淹没在门外那片深不可测的黑暗里。

        ......


        哥哥终于被抽调回城了,调在有好“成份”的人绝对不去的煤矿。走的那天一大早,他搭上了去县城的小船。小船离岸的时候,他放好行李抬起头,猛地看见了秀儿,她仍然穿着那件红色的上衣,远远地站在一块石头上。小船顺水漂得极快,秀儿同她脚下的石头一起迅速远成了一个感叹号,永远地定格在哥哥的记忆之中。


        那年,已经是大学教授的哥哥,千山万水地回了一趟当年插队落户的地方。他说,他忘不了青山绿水间那一个鲜红的感叹号,忘不了秀儿在河边站成的那一道风景。


        他带回来了秀儿的照片。她显得苍老。如许多年的粗粝人生磨损了她的容貌,唯有那一双眼睛依然是不变的善良,依然流露着几许凄婉、几许无奈。


(本号获作者授权推送。)



知青系列:

马小冈:当知青遇见司马迁

李向前:寻找我69届的伙伴们

吴思:我在乡下的极左经历

李霄霞:满山跑“落草”黑山寨

姜和平:夜搜苏修特务记

吴工圣:一路走来  知恩感恩

尹俊骅:高三那年废除高考,

我们连夜致电毛主席表忠心


川大新三届读本

蒋蓉:海鸥和波涛——忆龚巧明

蒋蓉:我接触的日本专家

蒋蓉:母亲和《读者》

袁晞:家在成都

袁晞:从失去的生命看一个国家的尊严

袁晞:如影随形的档案

邓天雄:我的苦尽甘来的老母亲

邓天雄:再叫一声大哥

——忆同窗傅友权

邓天雄:我们寝室的大哥周大汉

冯川:我的同学同事金诤

冯川:我认识的龚巧明

吴畏:母亲的大爱薪火相传

吴畏:“昆山5·7假彩票案”亲历记

吴畏:我的高考,1978






莱茵河漂流之旅

穿越欧洲的今昔



每天讲述最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关注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征 稿

新三届公号向新三届朋友征集稿件

主题一:新三届的高考之路

主题二:新三届的大学时光

主题三:新三届中的菁英人物

主题四:新三届人的文革经历

主题五:父亲,截止6月父亲节前

主题六:反右运动60周年祭 

主题七:新三届人的知青岁月

主题八:新三届相关选题文章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