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干校丨丁品:胡耀邦在黄湖农场被取名"胡彪贤弟"

丁品 新三届 2019-06-17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


丁品,1955年6月出生于北京。1969年4月随父母下乡到五七干校,1974年从干校当兵;1980年退伍后到文物部门工作;1987年通过北京自学考试获北京大学法律系大专文凭。1987年底到中国环境报社工作,曾先后任编辑、主任记者和编辑部主任等职务。现已退休。

原题

"胡彪贤弟"的故事



作者:丁品

 

1969年春,团中央系统 “连锅端”,下放到位于河南潢川县黄湖农场办五七干校,我也随父母来到黄湖。当时胡耀邦也在这里劳动改造。

解放前,黄湖是一个方圆十里的芦苇荡,杳无人迹,当地民谚曰“黄湖坡、土匪窝”。1958年潢川县动员巨大的人力物力围湖造堤,将其开垦成国营农场。

初下干校,适逢梅雨季,一连数十天细雨濛濛,出门脚踩黄泥巴,走起路来甩得浑身上下都是泥。五七战士打趣说,这真是“县名黄,湖水黄、人更黄”。80年代初,耀邦担任中央领导后,到河南信阳视察,曾动情地回忆起当年黄湖路烂难行,一老农牵水牛路遇耀邦,用所带的一条麻袋铺在牛背上,扶耀邦上牛前行,便是生动例子。

在干校,全体五七战士都按军事编制过集体生活(建校初期无房子,夫妻一律分居),大家在一起劳动生活,很快就混熟了,互称“五七校友”,没老没小地开玩笑、取绰号。调皮的中国青年印刷厂印校学生和干校子弟也送耀邦一个雅号:“胡彪贤弟”。 那时耀邦是团中央“头号走资派”,要没完没了地“检查交代”、“低头认罪”,这很容易让人想起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中的两句台词:“胡彪,你这一向交代的怎么样了?”“我是该交代的都交代了!”不禁让人暗中捧腹。

胡耀邦在干校插秧


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耀邦在1969年初夏。那时驻团中央军代表要求耀邦下干校每个连队、每个班作检查,接受革命群众“批判”。一天,连里通知说耀邦到我们六连三排八班(原中国青年报社青年运动部)作检查、接受批判。

编辑刘家乾是湖南人,生性诙谐。他听说耀邦要来班里做检查,便手舞足蹈地模仿耀邦的乡音,学他文革前在团中央干部大会上的讲话:“现在有些事情,把基层干部群众搞得像房梁上吊王八,四脚无靠!”(大意)把周围的人逗得开心大笑。其中或许包含有深意,自然不是我这个14岁的孩子能听出来的。

傍晚,耀邦从方寨步行数里来到二郎岗。他进屋后,一位老编辑给他递过去一个马扎,他低声道谢后坐下来。人到齐后,批判会开始。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耀邦从布挎包里掏出早已写好的一摞检讨书,开始作“沉痛”检查:“我14岁参加红军,跟着毛主席干革命------”可惜我年幼贪睡,歪在床上很快进入梦乡。耀邦检查了些什么,我全然没有听到。只是后来听大人闲聊说起,耀邦的检查很感人。

耀邦在干校劳动很卖力。用农场职工和老乡的话说,耀邦割稻栽秧、挥镰割麦样样“中”(河南方言,“行”的意思)、身板“不瓤”(潢川方言,“不软”的意思)。在场院干活,进出仓晾晒搬运稻谷等,他能扛起一百来斤重的麻包一溜小跑。

1971年年冬,耀邦奉校军代表之命到校部开会,会场生煤炉取暖,发生与会者煤气中毒的情况(散会后有几人出会场不久即昏倒,本文作者的父亲坐幸亏在靠近窗户的地方无恙),他也中毒了,在回方寨的路上突然昏倒,幸亏有放学的几个中小学生及时发现,背着耀邦走了一段路;后来遇到路过的大人,轮换着把耀邦背了回去。

1970年春,干校军代表搞人海战术,出动全校的“五七战士”,拉人力车到40公里外的江集坛山拉砖,叫做“炼人炼思想”。沿路多丘陵,坡高路陡,两、三个人在前拉套,一人在后驾辕,非常吃力。五七校友们累得满头大汗。翻过一长长的坡路时,我看到耀邦也在其中拉绳吃力前行。

此外,我曾多次看到胡耀邦下工归来,在路上与在干校担任一、二把手的军代表相遇。两个军代表去打猎,后面还跟着个人给他俩扛猎枪。军代表在路中间“闲庭信步”;胡耀邦则头顶一个布帽、上身着一件旧毛背心,腿上净是泥巴。耀邦参加革命的资历早、级别和职务都比这两个军代表高得多,但遇到军代表时他总是主动靠边避让,两位军代表略一点头算是打了个招呼,扬长而去。

机务连的汽车班和拖拉机班很有几位老师傅过去都在团中央机关开过车,我从未听到他们背地里说过耀邦的坏话。有一次,同在拖拉机班的老师傅赵俊庭忆起往事很感慨:“耀邦立志要跑遍中国两千多个县搞调研,跑了很多偏远地区。有一次,我开一辆吉普拉着胡耀邦走内蒙,在荒原上车子抛锚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狼狈得很”。


前排左起:丁品,朱小兵,王晓华;后排左起:于明,王晓军,刘军,贺明勇。约摄于1969年冬,黄湖二郎岗


在干校,父亲曾对我讲过一个故事:1959年3月,他跟随耀邦去苏州出差,在火车上父亲带了一本当时新出版的小说《敌后武工队》看,不想耀邦看到后很不高兴:“你怎么还有兴致看小说?!”晚上耀邦召开随行人员会议,问大家:你们这两天发现什么问题没有?大家面面相觑,一齐摇头。耀邦大声说,沿途没有看见有许多 “红领巾”在挖野菜吗?苏州是鱼米之乡,孩子们出来挖野菜,说明农民在挨饿!现在是上面刮浮夸风,下面基层干部群众不敢说真话,这是自欺欺人啊!大家这才恍然大悟:耀邦的心里装着沉甸甸的农村和农民问题!
    

 (本文获《报刊文摘》20周年“往事征文”二等奖)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延伸阅读


河南潢川县黄湖农场

团中央五七干校影集


作者:刘全聚



1969年,车水

1969年,党员学习班

1969年,出工要三带:毛主席像、红旗和语录本

1969年,昔日大记者今日放牛郎

1969年,洪水中学生查电话线

1969年,牛棚

1969年,田间地头读报

1969年,战地黑板报

1969年,修建五七路

1969年,二八连食堂天天读

1969年,抗洪

1969年,战地宣传队

1969年,战地讲用会


1969年,收割5000亩小麦

1969年,自制打稻机

1969年,挑稻

1970年,人力插秧机

1970年,第一批“走出去”插队的同志们出发了

1970年,晒场

1970年,自制中草药

1970年,脱坯

1970年,水中捞麦

1970年,同志喝碗绿豆汤

1970年,食堂送饭到第一线

1970年,洗稻

1970年,准备洗脸水

1970年,胡克实挑稻

1970年,场院夜战

1970年,卫生员服务到地头

1970年,水中抢运麦子

1971年,狮头鹅落户干校

1971年,欢送战友分配去边疆

1971年,茅草屋里动手术

1971年,研究自造收割机图纸

1971年,蔬菜班大丰收

1972年,改造条田

1972年,机械插秧

1972年,领导干部学马列

图片选自作者摄影集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干校专题

1968年:中国"五七干校"之滥觞

邵学新:黑豆的“文化革命”

陈创:黄湖五七干校的少年时光

叶扬波:亲到黄湖有几人

吕燕群:五七道路上的"逃兵"

严向群:永远的苏阿姨

严向群:老培叔

杜欣欣:我在五七干校当猪倌

张伟光:五七干校上学记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公 号 征 稿

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

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人生  

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

……

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

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

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20年老寒腿有救了!

日本变态磁疗护膝,

37℃恒温发热,

1分钟缓解膝盖酸痛!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