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子30周年祭丨《歌:阳光打在地上》,诗人海子对幸福的质疑

新三届 2019-08-25

原题

《歌:阳光打在地上》,

诗人海子对幸福的质疑 



作者: 于慈江 

原载微信公号博雅理想国



歌:阳光打在地上



海子

 

阳光打在地上
并不见得
我的胸口在疼
疼又怎样
阳光打在地上

这地上
有人埋过羊骨
有人运过箱子、陶瓶和宝石
有人见过牧猪人,

那是长久的漂流之后
阳光打在地上,

阳光依然打在地上

这地上
少女们多得好像
我真有这么多女儿
真的曾经这样幸福
用一根水勺子
用小豆、菠菜、油菜
把她们养大
阳光打在地上


1986



1984年海子北京留影  唐师曾摄 


(一)

 

英年早逝的诗人海子(1964-1989)的诗无论写成什么样,也无论写得多么感伤和颓丧,都起码是有温度的,也都一定是可触可感的。究其实,这至少与海子诗歌的如下一个特点有关:海子的诗既永远是凌空蹈虚的、富于理想色彩和使命感的,也从来都是鲜亮的、接地气的、与大地息息相连的。

 

就像这首写于1986年的《歌:阳光打在地上》,既有对遥远而又切近的阳光的永恒(反复)讴歌或絮叨(譬如,为什么不打在脸上,而打在地上!或者说,为什么不是打在脸上,而是打在地上!),也有对“水勺子”和“小豆、菠菜、油菜”这类普通而又鲜活的琐细物事的可感抚触和近距离观照。


不仅如此,一个极生动、极形象、极接地气、极富动态感的“打”字而不是通常的“射”字、“照”字或“照射”俩字,让无形的阳光一下子有了可以感知、可以掂量的分量和质感,整首诗也因之一下子鲜活起来、灵动别致起来、有感有觉起来。

 

究其实,这个“打”字也堪称极致地体现了海子所谓“太阳强烈”(海子《活在珍贵的人间》)、“日光其实很强/一种万物生长的鞭子和血”(海子《日光》)的体认。



阳光打在地上
并不见得
我的胸口在疼
疼又怎样
阳光打在地上

 

既然“阳光打在地上”,自然也就打在了大地所有的物事上,包括“我”的身上、胸口乃至心底里,自然也就会导致“泥土高溅/扑打面颊”(海子《活在珍贵的人间》)。而既然是“打”、是击、是触动,阳光便必然是一叶双面刃,承受温暖之余,自然就可能会有被莫名冲撞的知觉,包括疼痛感。

 

问题的关键在于,疼也罢,不疼也罢(不见得一定会疼、会感觉疼),谁又会在乎“我的胸口在疼”与否;问题的关键还在于,“疼又怎样”“阳光(依旧)打在地上”,打在我的胸口上!

 

这地上
有人埋过羊骨
有人运过箱子、陶瓶和宝石
有人见过牧猪人,

那是长久的漂流之后
阳光打在地上,

阳光依然打在地上


问题的关键更在于,物是人非一语写尽了这个世界的本相——无论是“埋过羊骨”的土著,是“运过箱子、陶瓶和宝石”的商旅,还是足踏四方、“见过牧猪人”的浪游者,他们像韭菜一般,一茬茬出现了又消失、来了又去,日月和大地依然面无表情地恒久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以人或物的兴替为转移(一如老子《道德经》第五章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或者说,“阳光打在地上,阳光依然(一视同仁地、自然而然地)打在地上”。

 

此外,无论是猪羊、“箱子、陶瓶和宝石”,还是以它们为用具、役使它们的形形色色的人,都无非是这大地上或俗世间的一时喧哗与短暂闹热,终究会归于沉寂、归于尘土、了无点痕。这自然也会让“我”心慨心悸心疼。

 


这地上
少女们多得好像
我真有这么多女儿
真的曾经这样幸福
用一根水勺子
用小豆、菠菜、油菜
把她们养大
阳光打在地上


最后这一个诗段将视角一转,落在了少女或女儿们身上。

 

熟悉海子诗歌的人都知道,就像“村庄”“麦地”“麦子”“粮食”“蔬菜”“太阳”“月亮”“日(阳)光”“月光”这些词常常出现一样,“少女”“女儿”“姐妹”“母亲”“妻子”“女人”“女孩(子)”乃至“女神”等也是他诗里的高频词汇。女人身上既然集中了人的美、爱与母性,毕生渴望爱情、关注美好的海子哪怕主要是在想象中,会从她们身上体验痛苦或欢乐、感受冷落或温抚便毫不奇怪了。


“用一根水勺子/用小豆、菠菜、油菜/把她们(少女或女儿们)养大”本是温馨关爱和互相温抚的景致或画面,渲染了诗人海子骨子里或根性上以“关心粮食和蔬菜”(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重心生发的满足与幸福感,但请别忘了“这地上/少女们多得好像/我真有这么多女儿/真的曾经这样幸福”这几行诗里由“好像”“真有”“真的”这类表达狐疑和不确定性的词汇所带来的虚拟性口气。或者说,这一诗段由少女/女儿的陪伴与被陪伴所凝成的幸福或幸福感其实是虚拟的、不存在的,起码是与诗人不太相干的。

 

但问题的残酷却在于,幸福与否,“阳光(依然)打在地上”!


(二)

 

海子诗的又一个特点是,极富歌咏性,倒不仅仅在于像这首《歌:阳光打在地上》这样,特意标上一个歌字(许是海子曾有意或应邀将这首诗写成歌词);也不在于海子的诗的确曾被谱成歌曲,像他的小诗《九月》那样(张慧生谱过曲、周云蓬编过曲)。

 

形成海子诗的歌咏性的其中一个要素或手法是,一句不无关键的诗以恒定的或稍许变奏的方式,在多处(包括段落里)重复三次或以上,就好比一首歌曲里一个意味深长的、有特征的旋律一再回环往复,让人印象深刻得不由自主。

 


譬如,刚刚提及的那首怅惘苍凉的《九月》——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马头*  一个叫马尾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镜高悬草原映照千年岁月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

 

(*有的版本写为“木头”)


 

又譬如,另一首温暖清新的小诗《活在珍贵的人间》——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太阳强烈
水波温柔
一层层白云覆盖着

踩在青草上
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块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泥土高溅
扑打面颊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
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

 


甚至,篇幅稍长、氤氲荡漾的一首《月光》——


今夜美丽的月光  你看多好

照着月光

饮水和盐的马

和声音

 

今夜美丽的月光  你看多好*

羊群中  生命和死亡宁静的声音

我在倾听

这是一支大地和水的歌谣  月光

不要说你是灯中之灯  月光

不要说心中有一个地方

那是我一直不敢梦见的地方

不要问桃子对桃花的珍藏

不要问打麦大地  处女  桂花和村镇

 

今夜美丽的月光  你看多好

不要说死亡的烛光何须倾倒

生命依然生长在忧愁的河水上

月光照着月光  月光普照

今夜美丽的月光合在一起流淌

 

(*有的版本写为“你看多美丽”)


海子手稿

 

至于海子赖以成名的作品《亚洲铜》,一句把“亚洲铜”这一称谓连呼两次的短促的呼唤连着出现在四个小的诗段的段首,更是人尽皆知、耳熟能详的了。

 

当然,最该记住、最让人无法忘怀的或许还是本文聚焦的这首《歌:阳光打在地上》——一句执拗的喃喃之语“阳光打在地上”梦呓般不断吐出,如阴凉和阳光之间的分界线般让人沉思甚或恍惚……

 

阳光打在地上

……

阳光打在地上


阳光打在地上,

阳光依然打在地上


阳光打在地上


海子的北大毕业证书


本号获作者许可分享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北大79缘

于慈江:回望诗的1980年代兼谈诗人海子

高远东:在忌日纪念海子

               海子诗九首

熊国胜:骆一禾的“背影”(上篇)

熊国胜:骆一禾的“背影”(下篇)

熊国胜:追忆同窗挚友骆一禾

吴晔:那时北大,贫穷然而精彩

吴晔:三天高考喝凉水几乎饿晕倒

王友琴:未曾命名的湖和未曾面对的历史

田小野:与王友琴面对面

熊国胜:重温王友琴的《未名湖,你听我说》

雪汉青:为了漂泊的灵魂

熊国胜:拓宇是寿者,骄傲的寿者

高远东:刘卫国,你在哪里?

刘玉瑛:我上北大纯属偶然,这真不是谦虚

袁钢:他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道汤

郭建梅:中国首位公益律师的苦与乐

唐师曾:我在北大的阳光里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

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

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忆  

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

……

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

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

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长按二维码

了解详情或报名



百草止痒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