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健康丨见了无数次医生,你真的懂得如何看病么?

新三届 2020-02-26

原题

医学博士写的看病神文

请转给所有人终身受用





导语我们经常在感觉不适的时候纠结要不要去看医生?选择急诊还是门诊?什么时间去医院人少点?看病前要准备什么?如何让医生更好地帮到自己?这些问题,今天分享一篇三甲医院博士的文章,详细回答。



一、该看不该看?


人的身体是有自我修复能力的。而且这种能力很强,显然比电脑和汽车厉害。有些疾病并不需要治疗,有些疾病是有“自限性”的——也就是时间到了自己就好了。


不过,能够发生在人身上的疾病,也是伴随人类进化了同样长的时间,也不是等闲之辈。


如果自己身体不适,是扛着,还是去医院就诊。这是个问题。


1.如果器官的功能受损,需要立即就诊


眼睛的功能是用来看东西的,突然看不见了,应该马上看医生。同理,突然听不见了,四肢运动突然出现障碍……


2.不能忍受的疼痛


疼痛是身体发出的火警,不要去挑战疼痛。如果遇到不能忍受的疼痛,应该尽快就诊。比如腹痛、胸痛、眼痛。需要提示的是,即使你到了医院,通常医生也不会立即给你止痛。疼痛是火警,是了解身体状况的重要信号,没有人会在消灭火灾之前,先把附近的电话线都砍了。


3.反复发作的不适


老毛病了,忍忍就过去了——大部分的癌症就是这样度过了无人骚扰的童年期。对于反复出现的不适,应该认真注意诱发的原因、缓解的方式。


对了,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年龄,50岁的,最好去看看,免除后患。


4.已经处于某个疾病进程中,但是感觉突然发生了变化


大夫可能已经告诉你这个病没什么,过几天自己就能好,开始的时候,感觉也是一天比一天好,可是今天突然恶化了,那么最好再去复查一下。


5.别人看出来的疾病


通常不用着急,人类的身体有发达的自我检测系统,如果自己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多半没有太大的问题。(注意:医生经过身体检查发现的除外,比如身体上的包块之类的)


6.定期体检是必要的


自己的身体只有自己保护,兄弟靠不住、组织靠不住。


二、急诊or门诊?


一般医院都有急诊和门诊。


急诊是给紧急需要救治的病人准备的。


门诊则是给不那么紧急的病人准备的。


急诊的设置是为了使病人在短时间内脱离危险,因此配备的药品都是应急的、速效的,配备的检查手段也是基本的,能够快速做出判断的。


所以,如果你得的是不那么紧急的病,甚至是慢性病,其实在急诊,并不会有很好的诊断效果。


不要仅仅因为白天上班,不好请假,而在晚上去看急诊。你得不到最好的药物,不能完成最好的化验检查和辅助检查。身体是自己的,不要为了不请假而放弃给自己最佳的诊断和治疗,又侵占了分配给急症患者的医疗资源……


需要去急诊看的病:


1.刚刚发生的疾病。


一个病已经得了三天了,还跑到急诊去看,我会态度很好的在心里痛骂。


2.这个疾病可能在8小时内使器官的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突然发作的腹痛、胸痛、眼痛、头痛,还是应该到急诊看看先。


三、看门诊的时间


我国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很小的可能性,乘以13亿,都是无比巨大的数字。


任何你觉得合适的时间,一定是门诊人多的时间。


1.一定要避开三个时间:


星期一上午,星期一上午,星期一上午,只能用人海茫茫来形容。


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请不要在星期一上午看病。


2.通常来说上午看病的人多,下午少,周一多,周五少。


到了周五的下午,基本看病的人就很少了。看来辛勤的工作有益于身体健康。


3.恶劣的天气


刮风下雨是看病的最佳时机,雨越大,人越少。其实,天气对许多人的出行,并没有太大影响,如果工作很忙,需要在短时间内看个病,然后赶紧回去上班,最好是在下雨的天气去看病。


四、看病前的准备


相信您已经选择好了看病的日期,下面介绍一下看病前的准备。


1.回顾历史:


  • 请在看病之前,回顾一下您的病史,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病?发病的时候自己有什么感觉?如果有时间,请用本子和笔写下来。


  • 回想一下是否对药物过敏。药物过敏史对于医生非常重要。如果您在以前用某种药物出现过严重的不良反应,请记录下来,请医生在您最常用的病历封面上写下过敏的药物名称。


  • 回忆一下曾经接受过的治疗,以及正在使用的药物,和它们的商品名称。如果您还能找到药物的说明书或者空的药瓶或者剩余的药物,请带上它们。


  • 带齐以前的病历记录,曾经做过的检查结果。每次看过病后,也请收好所有的检查结果和病历,有些检查结果是由热敏打印,时间久了容易褪色,请复印一份保存。


2.准备行政用品:


  • 带上信用卡和足够的现金,有些医院不支持刷卡。另外需要提防小偷。


  • 带好身份证、社保卡、医疗蓝本、退休证、离休证、医院的就诊卡等等一切跟医保可能有关系的东西。


3.安排好病假当天的事务:


  • 请好病假,安排好当日的工作。


  • 最好能够找个比您更健康的伙伴陪同您去看病。


  • 预计前往的时间,不要在上午11点以后,或者下午4点以后才去医院挂号。因为,恐怕没有号了,或者虽然看了医生,但是到需要做检查的时候,已经过了下班时间,其他的科室已经没人了。


  • 查询一下当日的天气。天气越恶劣,看病的人越少。


4.选择合适的医院:


  • 如果您已经具有相当的医学知识,您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来选择医院。


  • 一般社区医院和二级医院都非常的清净,去看病取药会很舒适。建议您首先去社区医院或者临近的二级医院就诊,至少可以获得相应的医学建议和转诊建议。


  • 当您选择了三级甲等医院看病,也就意味着选择挂号难、看病难。


5.挂号


  • 没什么好说的,太难了,甚至对于医生自己看病也很困难。如果是外地病人到另一个城市看病,而且要看某个特定的专家,试试提前在网上预约之类的方法,免得到了以后挂不上号。


6.调整心情


  • 得病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但是人总是会生病的,迟早也是要病死的。所以疾病降临到自己身上,也没什么好抱怨的。


  • 去医院看病,并不能一定能够治好。实际上,给您看病的医生,最后一定看不好他自己的病,100%是病死的。


  • 与您的医生合作,共同对抗您的疾病。


7.检查确认上面的各种准备事项,带齐所有的东西,出发。


如果能战胜疾病,就借助医生的力量一起战胜它,如果不能战胜疾病,那么从医生那里学会如何与自己的疾病共存。


五、怎样与医生交流


您与门诊医生接触的时间


如前所述,当您选择了就诊于三级甲等医院的时候,您也就选择了挂号难和看病难。同时也意味着其他的病人也同样面临挂号难和看病难的问题。为了尽可能的缓解这些问题,一位医生会在出诊时间内看尽可能多的病人,特别是专家,有可能今天额定的挂号量是看20位病人,但是通常会因为外地病人、可怜的病人、重症的病人、有权有势惹不起的病人而加号到30甚至40个。


如果上午的门诊是30人,从早上8点看到12点,共4小时,中间没有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那么平均接待每位病人的时间是4*60/30=8分钟。不错,这就是您凌晨爬起来,裹着军大衣在医院挂号室门外在寒风中等了三个小时以后挂上号,又从上班起等了3小时以后换来的就诊时间,8分钟,平均值。


还不够准确,这8分钟并不是您坐在诊室内和医生交流的时间,在形成初步诊断以后,医生会给您安排一些检查,大多数是当天就能够完成的,所以您拿着化验单检查单做完检查以后回到医生那里,还要再给他看结果。想必您已经注意到了,在您等候过程中,总有些人没拿着挂号条就冲进了医生的诊室,其实那些很可能是做完检查给医生看结果的病人。


也许您会非常好心地帮助医生维持就诊的秩序,坚决制止那些加塞儿的人。我建议尽可能在诊室外进行,也许您一把拽出来的是那个刚刚跑了几层楼憋了半天尿才做完B超想拿给医生看结果的病人,他也只有平均8分钟的时间与医生交流。


与医生说话


不论您是看中医还是看西医,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西医讲究问病史和查体。医生都需要和您交谈才能够知道您的疾病是怎样的。我们的身体里布满了各种自检的信号线,它们会将身体的损伤通过它们自己的语言向您的大脑做汇报,比如疼痛、酸胀、无力、烧灼感、异物感。请向医生报告这些感觉,他才能帮助您。


中医不是仅仅切脉就可以摸出您是什么病,西医也不是仅仅靠CT、B超、化验单就可以知道您是什么病。诊断疾病就像是CSI做调查,全面的证据才能指认真凶。


虽然很少,但是确实有一些病人到医生面前一句话不说,手一伸或者脸一挺,医生要先猜出他的主要症状和不舒服,说对了以后,他才继续看病。从前我出门诊,在相对闲适心情也不错的时候会陪着他们玩一会,答对的话他们会很心服口服的。


请大家务必都记住,时间只有8分钟。


区分事实和判断


请尽可能学会区分陈述事实和判断,区分这两点是需要极高的知识和智力的,而且稍微不小心即使具有极高知识和智力的人也可能混淆。


如下是事实陈述:“我眼睛红”,“我发烧最高到39度”,“我嗓子疼”


如下是判断陈述:“我眼睛发炎了”“我发烧很高”“我上火了”


除非是在精神科或者心理门诊,否则请您尽可能陈述事实。


对于您的感受,请按照不舒服发生的感觉或者表现,以及它们发生的时间来描述,比如“尿尿尿不出来3天”是非常好的描述,而“尿不出来很久了”则仍然没有给医生提供足够的信息。我的建议是:


  • 慢性病请精确到年或者月,比如“运动后胸闷5年”;


  • 近1-2年发病的,请精确到月,比如“双眼视力下降6个月”;


  • 近1个月内发病的,请精确到日,比如“尿尿尿不出来3天”;


  • 急性病请精确到小时,比如“左眼前发黑看不见东西1小时”。


如果您有数字能够描述您的病情,请尽可能告诉医生数字。比如,“这个星期我的血糖最高到过13”,但如果您仅仅说“这个星期我的血糖很高”,那得看您跟谁比了。


对于医生的提问,特别是有“多少”这样的关键词的提问,请尽量以数字回答。不过很遗憾,通常当我问起“您得高血压多少年了?”80%以上的回答是“很久了”。


疼痛与痛苦


看病,哪怕是急诊,医生不会马上给您解除痛苦。


疼痛,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礼物,虽然那是无人想要的礼物。疼痛是身体发出的火警,是诊断疾病和判断疾病进展的重要信号,是您生病的身体部分直接向医生的报告。在没有明确诊断之前,医生是不能够帮病人止痛的,就好像没有查明报告火警的位置,我们不可能把火警的电话轻易挂掉。也许您或者您的家人在检查床上疼得死去活来,医生还是会冷漠的用手摸这摸那,甚至使劲压一下问您是否更疼,此时也请告诉医生您的感受。


另外,值得说明的一点,也需要向低年医生强调的一点是,那种显示出痛苦,大声叫嚷的病人,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有强大的生命力,而另一类苍白的悄无声息的病人,却更有可能有生命危险。所以当您在急诊看到医生不顾您大声叫嚷的同伴,而去看另一个悄无声息的病人时,不要去阻挡医生。


态度


如果您收入不高,生活不充裕,请直接跟医生说,相信很多医生会和我一样给您选择相对便宜的药品和治疗。不过同时相对便宜的药物也意味着疗效,特别是副作用的不同。


如果您在路上堵车,找不到停车位,在挂号室门前受冻,坐在门诊等候一上午无所事事,请尽量不要将怨气宣泄在那个为您看病的医生身上,他在上班路上一样堵车,一样找不到停车位,您在挂号室门前受冻的时候,他在病房检查住院的病人,您在门诊等候的时候,他在诊室里奋力看病。


很多时候医生的态度是由科室决定的,越是紧急和危急生命的科室,医生的态度越冷漠甚至恶劣,在急诊室不可能有医生和颜悦色地跟家属说话,有且只有厉声命令家属去做什么。医生不会也不应该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来对待,事实上很多医生不敢给自己的亲人做手术,因为感情因素可能会影响判断。


希望您能明白,医生的态度与医学水平没有直接的关系。


期望


相当多的疾病是不能够消除病因的,比如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青光眼、类风湿……现在的医学也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医生能够提供的是尽可能控制疾病进展的方法,使疾病无害化,血压降低到正常值,意味着您几十年以后死于脑出血的可能性要减小;眼压降低到目标眼压,意味着您丢失视野的速度能够减慢,甚至停止。您能够在医生这里找到的不一定是战胜疾病的方法,而往往是学会如何与疾病共存,共同生活。


新闻或者报纸上出现的某个疾病的治疗“希望”,并不等于真正在医院就可以给您用上。医学是非常保守的学科,一种治疗方法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研究才能确定下来,一种新药上市至少要经过十年的实验和审批才能够进入医院的药房。


即使是经过那么多年的研究确定下来的治疗方案,仍然不可能100%的保证治好您的疾病,绝对不可能。治病和修车不一样,不是您交了钱,就一定可以拿到一辆修好的车。


请您一定记住:花了钱,绝对不可能得到保证治愈,绝对不可能保证没有风险。


万一你得到了医生这样的保证,说明:


a)医生在安慰你;


b)跟你说话的压根就不是个医生。


知情同意


如前所述,您绝对不可能得到保证治愈,绝对不可能保证没有风险。在侵入性的操作治疗或者手术之前,医生会给您看一个知情同意书。这个知情同意书就像是您在购买股票、基金时听到的“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一样,是要告诉您可能发生的危险的。


1.知情同意书上写的每一种风险,都是真实发生过的,至少有一个真实的病人,真真切切地经受过这样的痛苦。


2.知情同意书上写的出现的风险,一旦发生,医生也会继续全力地帮助您。


不证自明的公理


1.人都是要生病的。


2.人都是要病死的。


也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正常人和病人,甚至癌症病人之间的区别,只是5年生存率有所不同而已,而且都小于100%。


来源:三甲传真、杏仁医生

版权事务请联络编辑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健康系列

刘欢突发心脏病,随身携带药丸救他一命

太极拳对老年人身体有什么好处

对对表,男性更年期的表现你都有吧?

帕金森不只是手抖!几个不易观察的症状

美国癌症治愈率高出中国一倍?

这8种病"饿一下全消失"

如何做到血管壁光滑如29岁

每天必须睡足8小时?

人人都会得白内障?

房颤是心脏在"求救"

寿命长短由它决定

他们朝身体里注射年轻人的血

癌症多是吃出来的

膝盖不好还能不能运动?

各种疾病的早期信号

北京医院副院长的大实话

岁老爸要把儿子送进养老院


叶永烈:不服老不行

它是离死亡最近的动作

北京各大医院自制药功效强大

颈椎病的“替罪羊”

阿司匹林走下神坛

如何保护自己的耳朵

这些吹上天却没啥用的食物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

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

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

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

……

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

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

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