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者丨沈志华:斯大林是如何掉进"修昔底德陷阱"的?

新三届 2020-09-02


学者档案

沈志华   


沈志华,1950年出生,著名历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中心主任。1966年,北京四中(初中)毕业;1979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历史专业,硕士肄业;1982年5月因“泄露国家重大机密罪”,被判刑两年。1985年起在南方经商,出版过《白话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等畅销书。1993年返回北京,成立民间历史学研究机构,从事苏联史、中苏关系史的研究。先后被社科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聘为特约(名誉)研究员、兼职教授,著述盛丰,卓然大家。


原题

斯大林是如何掉进

“修昔底德陷阱”的?




演讲人:沈志华

原载微信公号學人Scholar 



原编者按:本文系沈志华教授2018年10月25日在上海交大徐汇校区所作演讲速记稿。


沈志华教授



主持人(潘英丽教授):我们今天的话题是比较高大上的,关心中国的命运和前途,关心中国的国际战略空间,大家都会对这个问题比较关注。我们今天非常荣幸地请到了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的终身教授,冷战国际史中心主任,也是周边国家研究院的院长沈志华教授。


沈志华教授非常传奇,早年当过兵,甚至文革期间也住过监狱。80年代去经商,1990年代自费从事冷战史的研究,他的成果非常多,我们的海报上大家都已经看到,讲不过来,太多。也在北大、香港中文大学包括海外担任兼职研究员,他的日程排的非常满,对我们在职的同学来讲非常希望放在周末,但是他时间已经排到明年,所以在他百忙之中找了这么一个时间给我们讲课。现在大家欢迎沈教授。



沈志华:刚才潘老师讲最近因为中美关系,特朗普在那里瞎折腾,很紧张。现在大家都在说是不是要开始新的冷战。我不是研究现实问题的,但是冷战我还是研究了20年,所以说新冷战或者马上要开始,或者已经开始,这个说法我不赞同。


冷战的概念是什么?美苏之间在过去半个世纪当中,使用除了战争以外所有的手段要击跨对方。这是两个基本的条件,现在这两个基本的条件不存在。一是美苏之间当时 ,从意识形态到国家制度是替代性的、抑制性的,性质完全相反,而且一个要替代一个。我的生存是以你的灭亡为前提的,这个现在中美之间不是这个问题。至少现在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


第二个条件就是不是美苏两个国家之间的对抗,而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个集团之间的对抗,现在也不存在这个条件。中国有盟国吗?没有。就一个朝鲜,你敢认吗?你也不敢认。他也不认你。美国倒是有,北约、日本、韩国。但是如果中国和美国真的干起来,他们会跟着美国来打中国吗?我觉得不大可能。别说英国、法国,日本、韩国都不会,过两天安倍就会来了?干什么来了?调和。


所以现在跟美国进入了冷战状态或者是新冷战,这个说法不确切。可能有人这样想,但是实际不是这个情况。反过来讲不是没有这个可能,如果事态恶化下去,处理不当,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所以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斯大林是怎么跟美国走上冷战道路,这个对我们冷静地考虑一下中国的出境和应对的方针是有好处的。这就是我自己研究的专业所以我讲讲这个题目。斯大林是如何掉进修昔底德陷阱,战后美苏从合作走向对抗的路径和原因。


先讲第一个问题,战后世界的格局,二战结束的时候。


当时美国和苏联,当然也有英国,在某种程度上包括中国共同缔造了一个战后的国际秩序。一个规则、一个体系就是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基本的原则就是大国合作和大国一致,这是非常重要的。形式就是建立一个国际统一的组织、建立统一的体系,包括安全体系、经济、贸易、金融,大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担负起自己的责任,美国管美洲、苏联管东欧、英国管西欧、中国管亚洲,这是当时罗斯福设计的。当然后来把法国又拉进来,到了雅尔塔谈判后期。后来五个常任理事国大国一致的原则,对比原来的凡尔赛体系,凡尔赛体系除了重新瓜分殖民地以外,没有形成一个世界整体的平台、规则。所以很快第二次世界大战就爆发了。建立这样一个体系主要是为了防止今后人类再走向战争。主导思想是美国罗斯福提出来的,从《大西洋宪章》到《联合国宣言》,从开罗会议到雅尔塔会议,再到波斯坦会议等等,都是大国领袖之间反复地磋商。


1945年雅尔塔会议“三巨头”


罗斯福是比较左翼,从上台执政就搞罗斯福新政,一直到二战。所以在战争期间他对苏联的态度要比英国友好的多。这样才有这种可能。因为二战前苏联跟美国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十月革命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就是要推翻资本主义。所以二战以后和过程当中,法西斯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结果出了一个法西斯,法西斯连你们俩都要消灭,所以他们俩联合起来把法西斯消灭。法西斯消灭以后,面临战后是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还是你死我活的斗争?罗斯福设计的这个想法就是要消除大国之间对抗和战争的根源。


关键是苏联的态度,斯大林对这一套完全支持、完全赞同。为什么?其实斯大林不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而是非常现实的一个政治家。他的目的就是要苏联安全,要发展,什么主义其实无所谓。我们看到二战结束时,美国答应给苏联的条件要超过苏联自己的需求,他渴望得到的东西。这个体系能保证你的安全,还能保证你的发展,他何乐不为。苏联在1917年十月革命以后一直到二战,就处于一个非常孤独、被资本主义包围的一种状态下,所以他有一种孤岛意识:周围都是资本主义,我要把人家全消灭,人家要把我消灭。所以他没有安全感。


在战前这个局面就出现了,面临法西斯的威胁时,他曾经想跟英美合作消灭法西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合作消灭法西斯,但是谈不拢,他的要求人家没法答应。他要求什么?波罗的海三国要归我,芬兰挨着列宁格勒港口的土地要归我,要换一块。英法怎么能答应?我们是民主国家,我们怎么能决定人家国家的命运。


希特勒说我答应,所以1937年就签订了苏德秘密条约,德国答应波罗的海三国都给你,我不管,你打芬兰我也不管。还有他们俩还商量好,波兰咱们分了算了。现在不讲了,因为苏联站到盟国这边,仔细想想二战怎么爆发,要是没有苏德秘密条约,希特勒会打波兰吗?如果希特勒不打波兰英国会宣战吗?但是现在提这个不太好,都是盟国,又不提这个事。但是实际情况是这样。


阿道夫·希特勒


结果希特勒打了波兰,苏联趁机瓜分一半。但是很多人问一个问题,既然这样为什么希特勒后来打苏联?实际因为斯大林有了进一步的安全需求,但是这个需求希特勒又无法答应。当时德国、日本、意大利搞反gong同盟(轴心国),斯大林要求加入。您是社会主义国家怎么加入反gong联盟?奇怪吧?不奇怪。他有条件,我加入反gong联盟巴尔干给我。进一步要求苏联南部边境整个巴尔干给他。希特勒就不答应。你们要替意大利想一想,你可以往东边去,印度、阿富汗,再往东归日本,这样意大利、苏联、德国瓜分世界,很好。


斯大林不干,非要巴尔干。所以到1940年底最后谈不成。为什么希特勒没有拿下英国就要打苏联,说斯大林这小子比我还黑,所以苏德战争爆发。但是二战后的结果希特勒没有给斯大林的,罗斯福都给了,整个东欧国家全是他的势力范围,南斯拉夫的情况比较特殊一点。所以雅尔塔体系对苏联来讲他是受益的,包括远东地区也是一样,日本海的问题、蒙古的问题,一会讲到亚洲的时候再说。


这样斯大林很容易也很愿意接受美国的思路,当然他也要表示出相应的诚意,你不能在你的势力范围内搞一党制,必须搞多党、民主选举制,斯大林说这个很容易。所以1943年为什么斯大林要解散共产国际?二战还没有结束。共产国际要说解散早该解散,那个时候共产国际在欧洲共产党已经声名狼藉,一天到晚就是莫斯科的传声筒。


苏联和英法合作的时候,给欧洲各国共产党下指示,说法西斯现在是最危险的敌人,你们要支持本国政府,反对法西斯。到了1939年他跟希特勒签订秘密条约的时候又下指示,说法西斯还是可以的,是你们本国政府最反动,具有欺骗性,所以你们要起来,推翻本国政府。这样就把各国共产党推到悬崖边上。所以多列士(法国共产党总书记)为什么被通缉,因为他要反政府。


到1941年希特勒一进攻,苏联共产国际又下指示,说其实还是法西斯最坏,都没有信誉了。但是苏德战争爆发,斯大林都没有解散共产国际,但是到1943年5月突然解散共产国际。近的来说是为了推动英美开辟第二战场,远的来说就是要建立起和西方国家、英美的一种互信关系:我不搞世界革命,我不会再推翻资本主义。


他主要是传递这个信号,因为现在学界研究共产国际解散的也不少,因为共产国际有很大的资源,共产国际解散以后资源都转到了苏共中央国际部,所以他们说解散共产国际是假的,是换汤不换药。不对。资源当然不能浪费,转到苏维埃国际部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关键在表明苏联战后的方针不再搞世界革命,不再针对资本主义。


1945年雅尔塔会议的间隙,丘吉尔在给斯大林讲笑话


另外为了建立雅尔塔体系,斯大林建立对外政策是和西方合作,特别是跟美国合作。为了达到这一点,所以苏联在所有自己势力范围内(东欧这些国家),全部搞的是多党制。除了南斯拉夫,它的情况比较特殊。但是南斯拉夫表面上也有一个人民战线,其他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都是搞多党制。本来(各国)共产党非常高兴,盼星星盼月亮可把你们盼来了,说政权交给我们?不行,你们有农民党、民主党、自由党。都跑了。跑了叫回来,没有的马上建。就是要建立一个多dang制、选举制。



约瑟夫·斯大林


这个话本来是说给国内的人听,说给老百姓听。但是在美国人听起来感觉苏联又要打仗,跟谁打?跟资本主义打,至少在美国人的理解当中,他认为苏联又回到战前的状态。所以斯大林讲完,没多久丘吉尔就出来了,到美国发表了富尔顿演说,说铁幕已经拉响,就叫“铁幕演说”因为铁幕演说比较有名,所以现在大家都知道铁幕演说,其实当时并不重要,对美国没有特别大的影响。苏联驻美国大使、驻英国大使当时都写回来很多报告,给斯大林,说不要担心,虽然丘吉尔在这里说话、放狠话,但是西方社会没有太受影响。为什么?就是因为丘吉尔挑拨性的语言美国人不大爱听,他们本来在北美待的个好,非得弄到欧洲去跟苏联对抗,什么意思。所以美国人本能有一种抵触。当然有人很赞同,比如说杜鲁门一天到晚拉着他到处走。但是从舆论报刊到多数人不大在意。


后来又一个比较重要的文件,凯南的电报,这个对美国政界影响非常大。凯南原来是一个大学教授,一直搞苏联问题研究,很有权威性,当时他在外交部门只是一个参赞,在苏联大使馆。丘吉尔铁幕演说以后,美国国务院要求评估一下到底现在苏联是什么状态?是不是要进攻美国?要做评估,正好大使史密斯不在,就交给凯南,凯南发回一封8000字的电报,那是一篇论文呀。


他写的什么呢?苏联的行为及其根源,首先定义苏联是一个扩张型的国家,为什么?从历史上看俄罗斯怎么从一个大公国一点点扩大,欧亚大陆,所以这个民族传统就是扩张。第二苏联共产党意识形态就是扩张,因为他要搞世界革命,要搞共产主义,当然要扩张,把全世界资本主义都消灭,所以苏维埃的俄国一定是扩张的。把苏联的行为确定为扩张,苏联行为的根源就是传统和意识形态上的扩张主义,所以美国怎么办?遏制。必须得遏制他,不能让他随随便便想去哪里就去哪里,遏制战略就是这么出来的。


其实这个是没有道理的。当时影响非常大,国务院如获至宝,印发给各个部门,大家一看这分析多透彻,其实很不是这么回事。为什么?就是凯南说的这两条都不是现实存在,而是从意识、理论上(来讲)。第一,扩张,苏联那时已经不需要扩张了,需要的东西都得到了。原来彼得大帝设想三个出海口他至少拿到两个,土耳其海峡至少也有通航权,波罗的海没有问题,加上太平洋,苏联周围都是他的势力范围还扩张什么呀?一扩张势必跟西方产生冲突,所以没有扩张的需要。第二苏联的观念也发生变化,你说他是共产主义,那会早就放弃了,解散共产国际就说明斯大林放弃了世界革命的主张、方针。


所以本来凯南这个电报没有多大道理,但是正好迎合了美国右翼势力的思路,就广为传播。这样美国的反对声音更大。回过头来看当然这是斯大林讲话引起的,本来斯大林不是说给美国人听的,他是说给苏联人听的,美国人听了很不舒服。英国人又折腾,一步步造成了美国国内的对“苏联威胁论”的定位。这是很重要的部分。


什么做法?斯大林对周边国家,主要是指东欧、欧洲势力范围内,责任区范围内的不放心,过度干涉人家的内政。为什么?他不是允许东欧各国搞多党选举制吗,但是自己不知道什么叫选举,苏联的选举都是假的,斯大林选举演说,还用说吗?不用说也得选你,敢选别人吗?东欧就不一样。东欧真是几个党在那里争,但是苏联又不熟悉这个,专制惯了,没有搞过选举,说这东西不太好,一会让资产阶级上。


一开始斯大林给东欧出的主意,他说“你们就占住几个主要的部长,比如说安全部长、国防部长,其他的都给他们,教育部、农业部都给他们。”想得太简单了。从1944年开始到1946年底,因为解放的时间不一样,在东欧几个(国家的)选举当中,苏联看着操作,操作又不大会,弄得漂亮一点,要么改选票,要么把选举的人给逮捕了,让人家特别反感:说咱们这还是选举吗?民主党、自由党人家不行就跑了,跑到西方去,这又是逼走了。


斯大林本来对东欧的设计挺好,树立一捷克斯洛伐克的样本,因为捷克斯洛伐克当时的总统贝奈斯比较亲俄,恨西方。捷克斯洛伐克就是因为德国打捷克,结果英法不管,结果先占领捷克,然后才打的波兰。所以捷克人本身就有一种对西方的反感,苏联解放了,所以对苏联很亲近。贝奈斯这个人在捷克的威望特别高,所以斯大林想借助贝奈斯总统,在东欧设计一个模式,看起来不是共产党在这里管,但实际上共产党说了算。


但是很难实行,主要没有搞过民主制、没有搞过选举。一会波兰出事、一会匈牙利出事、一会保加利亚。西方人认为你的承诺都是假的,说什么搞多党制、选举制,都是假的。这里还有一个因素,东欧共产党在这里鼓动,一会“上眼药”(编者注:比喻添油加醋地打小报告)、一会谎报军情,夸大敌对势力。所以苏联也担心,这样就造成了在东欧国家的民主选举制的问题上,引起了西方极大的反感和不满。这也是很大的原因,走到制度性的分歧和对抗边缘。


第三个因素,对外政策斯大林总体和西方合作,对雅尔塔体系很满意,但是这个人太贪婪,而且特别机会主义。有便宜他一定要占,有便宜不占你傻呀。表现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伊朗问题,一个是土耳其问题。怎么有便宜呢?当时伊朗油田担心被德国人控制,所以英国和苏联出兵占了伊朗,当时商定二战结束以后三个月撤军,英国人撤走了,苏联不走。


为什么不走?他跟伊朗说,北部的油田你得租给我。这个本来就是一个商业的事,得慢慢谈。但是他不,把军队往这里一搁,你不租给我,军队就不走。伊朗当然也不愿意、也有西方撑腰,就硬顶着。他就煽动库尔德人自治,建立了库尔德人民党。你再不同意,别说油田,这块地都是我的。结果伊朗一纸状告到联合国,说苏联斯大林欺负人。


美国总统,哈里·S·杜鲁门


现在俄国档案都解密,关于伊朗危机一开始怎么想、怎么策划,其实很简单就是要石油,要石油就要石油,为什么一会弄军队,一会策动人家自治,还煽动人家党,其实他没有做任何占领的准备。伊朗一告,美国就不高兴,说你是仗势欺人。杜鲁门一个电报打给斯大林,你不能这样做。斯大林那会不愿意跟美国闹翻,所以立刻回电说,多大的事,不去就完了,不要了,给谁都行。美国也劝伊朗,说你跟苏联签一个合同就可以了。结果两个国家就签了租用油田协议,这个事就没了,没了以后人家就把合同撕了,也没有达到苏联的目的。但是这个事在美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说斯大林仗势欺人,美国你不敢碰,但是你不能对周边想欺负谁就欺负谁。


这个事结束以后又出现了土耳其危机,也是很简单的一个事。1922年,20年代初当时所有黑海沿岸的国家和土耳其共同签订了一个《蒙特勒公约》,规定凡是黑海沿岸的国家都可以自由通行土耳其海峡、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亚海峡。二战后期的时候土耳其和英国的关系走得比较近,斯大林就有点担心。说这个要让英国控制了土耳其,我的黑海舰队就出不去了。因为舰队必须要经过土耳其海峡才能达到爱琴海,再到地中海。所以他就跟土耳其政府建议,你得让我在海峡地区建一个军事基地,要一个军港。


土耳其说不行,这是我们的领土,你怎么可以说在这里建就建。说不行那好,我们两国有领土问题,马上划出一块地,这些人是俄罗斯的,就翻历史旧帐。土耳其就害怕了,海峡不给你,你就划领土,又一纸状告联合国。美国一看又来了,第六舰队开过来了。斯大林一看“至于吗,就算了算了”,这事就完了,这就是土耳其危机。但是这个事让英国人抓住了,说这就是苏联扩张的表现。


还有一件事,跟土耳其危机同时发生的是希腊危机,希腊危机是冤枉苏联。原来档案没有解密谁也不知道。英国这么说,说希腊危机就是苏联造成的。怎么回事?原来希腊共产党加入政府,放下武器,但是他们在政府里面待着憋屈,就像资产阶级政党在东欧待着憋屈一样,因为希腊是英国的势力范围。早在1944年10月有一个百分比协定,丘吉尔到莫斯科和斯大林两个人坐在那里喝茶,说将来东欧怎么分?丘吉尔拿了一张纸画,罗马尼亚我50%,你50%,哪里哪里我80%,你90%等等。斯大林拿着红蓝铅笔打一勾,后来否认,但是这张纸找到了。


档案一解密又翻出来了,确实有,当然后来有些变化。在那个时候斯大林已经确定,英国你把东欧让给我,我把希腊让给你,包括希腊共产党全给你,不要了。所以当时谈好了。斯大林这个人还是比较守信用,他不能自己违反。所以希腊共产党在政府里待不住,几个人一商量还是拉杆子上山打游击,拉出来就找苏联,你得支持。当年你把武器让我们都交了,现在受气,又出来。


苏联说现在不行,国际关系很复杂,什么时候你们夺取了政权,建立了政府我们就承认。说建政府还不容易,第二天上山拉杆子,第二天希腊民主共和国成立了。承认吧。苏联说我们先看看,等别人承认我们再承认。所以这个谈判对希腊共产党,苏联道义上不能不支持,都是共产党。但是实际上他又不想惹事。


因为这是明摆着跟英国对着干,所以就不想让他们折腾。钱象征性的给一点,吃的、喝的总得给,但是武器装备绝对没有。所以英国人、西方人完全是一种印象、一种概念,共产党背后肯定都是苏联支持,没有别人。所以就把这个事安到苏联头上。也说明意识形态对立会造成一种占领互疑,不管什么事都会往最坏的方向考虑。希腊危机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这样到了1947年年初时,美国接受了英国的鼓动,杜鲁门发表了一个宣言,其实就是在国会有一个讲演,讲演的目的是说,我们要援助欧洲,支持欧洲。丘吉尔的言词比较能打动人,1946年欧洲特别冷,缺煤、缺粮食,战后社会混乱。所以他有一个结论,贫穷、饥饿、寒冷那就是混乱,混乱的结局就是革命,就会给苏联一个可乘之机,到那时候整个西欧就会丢给苏联,这样一讲美国人就接受。


这样杜鲁门宣言的结果就是美国重返欧洲,原来苏联跟欧洲的矛盾就变成了跟美国的矛盾,这个问题就严重了。其实杜鲁门宣言发表以后,苏联还是采取了让步的政策,没有全面的抵制,斯大林还是抱有一线希望,5月份在莫斯科开会,莫洛托夫态度强硬,跟美国国务卿马歇尔谈判,所以会议不欢而散,斯大林下来专门找马歇尔谈了一次,这个谈话也解密了,可以看出来斯大林还是想力挽狂澜,当时氛围非常紧张,还是想说服美国,苏联没有想挑战美国的意图,所以还是要合作。


苏联内部也很紧张。苏联本身想加入西方这个体系,但是太不熟悉,就特别谨慎。比如布林顿森林会议要建立国际的经济体系,要搞世界银行等等。苏联开始也派代表去,其实他对整个资本主义运行不大懂,回来以后各种各样的意见,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还是小心为上,不去了,免得让人给玩了。所以就没有加入,除了加入安理会(安全理事会),其他的一概不参加。苏联的经济运作还是按照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自己在体制内循环,不想加入国际经济体系。其实如果那个时候加入,后来的状况就完全不一样,前期它非常谨慎。


这时美国已经下了决心,所以马歇尔回国以后就到哈佛大学做了演说,著名的“马歇尔计划”,6月5号发表的。马歇尔计划的发表就是杜鲁门宣言的经济版,杜鲁门是一个政治宣言,但是得有实际行动,就是马歇尔计划,拿大笔的钱援助欧洲,恢复经济搞建设。


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的物资


是苏联不知道怎么回事,马歇尔计划到底是什么?让他们的瓦尔加(经济学家)、莫洛托夫,美国大使、英国大使,说你们研究研究马歇尔计划是什么?研究完了以后一致认为,根据资本论的描述,这就是资本主义周期性的危机爆发,他们资本过剩、钱太多,没有地方去,资本输出。斯大林说既然是资本输出,就给咱们输出一点,咱们去要钱。莫洛托夫带着200多人去英国要钱,而且鼓动东欧所有的国家,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要钱去。结果道理根本谈不拢。


明里面讲这个援助是包括苏联和东欧,也包括西德(德国问题一会再讲),其实内心不想给苏联。苏联的想法很简单,你钱都没有地方用,借给我,我要多少你给我多少,我连本带息还给你。就这么简单。美国人说不行。拿这钱干什么?你要盖工厂还是要修水坝,你得把水文、地址资料拿过来,要有可行性报告。苏联说这怎么行,我们一分钱都没有拿到,就要把情报给你了,怎么都谈不拢。


其实那个时候美国人就下决心不能给苏联。苏联一厢情愿。这个时候斯大林得到克格勃的一个情报,在巴黎的苏联特工窃听了英国人和法国人的谈话记录,人家两个人商量以后才知道,原本就不想给我们,还把我们全忽悠来。就全走了,全撤了。撤了以后因为没有谈成,还想第二轮什么时候谈。他们回来一商量,以后也不要去了,去了也不给你。这样第二轮东欧国家都去,目的就是把这个事搅黄了,我得不到谁也不能得不到。


第二天斯大林起来想到不行,别这些人去了为了自己的利益,把我甩到一边,谁都不许去。第二轮谈判东欧国家都不许去。他越走这一招越错。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就是要跟苏联做经济上的切割。你是你,我是我,我们没有经济关系。本来要是把东欧留在这里,东欧留在这里还有一点连带关系,但是他又担心,挖墙脚,控制不住东欧。所以整个做了切割,不让去。后来确实没有去,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又出了一个事。


出了什么事,波兰说苏联是苏共中央发的通知,不许去,共产党接到了,但是我们外交部长不是共产党员,所以他不听。捷克共产党也接到通知也不行,为什么?议会通不过。斯大林一想这弄的什么联合政府政策,这不是作茧自缚吗?现在我说话都没有人听了。把捷克斯洛伐克领导人全部拉到莫斯科关到一屋里,好好想,搞不清楚谁也别出来,饭也不给吃,关了一夜,这样没有办法,给贝奈斯打电话,鼓动议会通过了。


结果波兰议会部长跳楼自杀了,怎么死的也不知道,反正是死了,这个障碍排除了。大家都拒绝了马歇尔计划。但是实际上这个结果对苏联非常不利,对苏联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经济发展非常不利,完全就被排除在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和科技发展潮流之外。



结果折腾一阵,后来还是没有挡住,国民党的飞机、海上(不行),就从陆地上走。国民党新一军、新六军都是从陆地上一步一步往北开,挡不住,全是美式装备。结果四平一战打不过。这个时候马歇尔来调停,苏联也希望别打了。中共最后提出一个,干脆我们建立一个东北自治共和国,由中共领导,中共把河北、山东苏北根据地全部放弃。很像日内瓦会议解决越南问题,17度线。结果美国也觉得可以。苏联当然赞同。苏联不赞同,美国提不出这个方案,就是蒋介石不同意。


蒋介石太过高的估计自己,他认为三个月共产党就完了,我刚丢了一个外蒙古,再丢一个东北,还算领袖吗?不行,坚决不干,不干就打。结果打输了。共产党一进关就出了问题,过了长城就不是苏联的势力范围。在东北没有问题,美国也不会干预,但是在中原打起来,苏联管还是不管。


这个时候苏联和美国思路完全一样,苏联不想管,他怕苏联管了美国有借口出兵,本来美国军队,青岛都有,是派增兵、空军来,这不成了苏联和美国在中国打仗。美国其实也不想干预这事,美国担心的是,如果我去了苏联就有借口出兵了,关键是美国跟苏联都不想在亚洲这里碰撞。所以给了共产党机会,中共就把蒋介石打败了,打败了以后问题更大了。



1950年10月,朝鲜半岛上空正在降落的美国伞兵


谢谢大家。


以下为现场答疑


潘英丽:沈教授对冷战作了最权威的解读,他也是中国这方面最权威的专家。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提问:沈老师,我想提一个问题。我们研究历史就点像研究红学的索引派,要以档案为主,要看到真凭实据。听讲话时老师又说,日本、德国、意大利反gong轴心三国,您是通过逻辑推演还是说真的看到档案说要加入,那个真有点骇人听闻的感觉。


沈志华:我找给你看。俄文的记录也有,德国也有。原来只有德国,现在俄文也出来,只是这东西不好写。


提问:我的问题是,提到美国4月国安会做的决定,在全球封堵共产主义的挑战,沈教授的观点认为这是中苏结盟的结果,这个问题是不是值得商榷,因为当初美苏更激烈的对抗该是在欧洲。柏林危机、希腊危机、土耳其危机,所以是不是可以说国安会的决定更多的是由欧苏问题导致,而不是由中苏同盟的影响。沈教授这是您的推论还是有学术界的共识?


沈志华:这个有道理,这个准备比较早,大概2月份开始准备,那个时候中苏条约还没有签,是针对苏联十九大举办成功,但是跟着我看行文把三件事连在一起,紧接着10月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跟着2月份中苏签同盟条约,苏联势力范围的这一跨步,跟欧洲,东欧、波兰绝对不一样,一下子就跨到了太平洋沿岸,而且中国这么大的体量跟苏联拢在一起。目标当然不是中国,还是苏联,但是一直到1962年之前,美国的思维定式就没有变过,他认为中国和东欧一样也是苏联的卫星国,所以他是针对苏联的,没错。但是他把你算作苏联的势力范围,就像他对东欧国家的态度是一样的。


潘英丽:再一次感谢沈教授精彩的演讲。讲话到这里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阅读

沈志华:毛泽东决定志愿军全面撤离朝鲜内幕


文图选自网络,版权事务请联络编辑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思享库

郑永年:如何理解大国领袖们“逆制度化”倾向

郑永年:精英堕落时代的秩序危机

郑异凡:苏联共产党历史上的“告密文化”

何方:亲历中国外交政策的历史转折

彭劲秀:邓小平对朝鲜的几次严峻表态

蒋经国:一个亲手终结“蒋经国时代”的人

总比经济总量有意思吗?

关键是国民能否获得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秦晖:户籍制度考验人的忍耐力,

解决进城问题农民才有未来

周志兴:中美贸易战幕后:

西方也要中国思想市场的开放?

朱海就:真正的剥削来自权力,而非资本

吴思:被打扮的历史没有好下场

陆树燊:中国离真正崛起还有多远?

笑蜀:不要折腾老百姓的小日子

徐贲:当今中国犬儒社会文化的困境与出路

俞可平:损害他人尊严,终将被人唾弃

林达:罗伯特议事规则如何在中国推而广之?

任志强:有国才有家,还是有家才有国?

周少来: "激进左派"渐成中国学术界"公害”

把清朝歌颂为“盛世”是可耻的!

刘鹤:没有对文革灾难的反思,

就不可能有今天中国的经济增长

雷颐:把盲目排外称为爱国,

是近代中国的悲剧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

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

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

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

……

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

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

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