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疫中美国丨钱江:​华盛顿,戴口罩的市民多起来了

钱江 新三届 2020-08-25


作者简历
钱江


钱江,生于上海,曾在内蒙古插队6年,内蒙古师范学院中文系77级,1982年分配到北京《体育报》,1984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法学硕士学位。历任《人民日报》驻云南首席记者、华东分社新闻部主任、人民日报社记者部副主任、海外版副总编辑。其间曾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做过一年高级访问学者。


原题

在疫情中的华盛顿




作者:钱江
原载微信公号
钱江说当代史

4月7日


早晨,一个又一个跑步者从窗下跑过,步履无声,不知道跑向哪里?只觉得他们跑得很专注,就像身边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他们跑过之后是一个明亮的白昼,傍晚时分,电视屏幕上推送出今天(美国东部时间4月7日)的疫情数据:美国感染COVID-19的人数达到了398789,死亡12908!全球感染者达到了142.6万人,8.1万人死亡。


跑步者沉着矫健的身影一个个远去,沉重的疫情数字扑到面前,形成鲜明对比。


家庭中两位年轻成员从3月初开始居家办公。本来儿媳已经确定3月第一个周日登上飞机越洋出差,临行前一天收到主管通知,预见疫情严重取消了计划。


儿子立即着手研究和细化自己的工作计划,他从事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行业,每一个团队都要组合不同专业人士,所以经常举行视频音频会议,他前几天还写成了一篇如何进行远程办公的专题文章。

儿媳这边,立刻在居室内改变布置,安排办公用具,决定窗前增添一张办公桌。上网搜寻,发现有人出售二手家具,恰好有一张条案形状的玻璃桌子,尺寸正合需要,立刻上网联系。对方想出手,我方有意接手,来回的“价格战”拖沓了几天。


就在几天之中,COVID-19的风声越来越紧,出手的一方住在马里兰,那里情形比华盛顿特区还要严重,马上就要宣布“禁足令”了。消息一出,卖方立马退让了20美元,一个小时之后还免费把桌子送过来了。


居家隔离和“禁足令”在华盛顿地区马上就实行了。这张二手桌子易主不属于“基本需求”,恰在禁令颁布之前完成。


不过,居家办公说起来好像顺口,落实起来还是有些不容易的。首先就是疫情带来的心理压力,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看到隧道尽头的那一束阳光。有孩子的家庭更麻烦了,工作中很难排除“开门七件事”的干扰而集中注意力。

看到网上转来一张“PS”的照片:一位正在屋角计算机前埋头敲键盘的中年女士,身后的地板上躺着3个正当学龄的男孩,手脚被捆住,嘴上贴了封条,像沙丁鱼那样并列三排,照片文字说明:“家有3个男孩!”
    
另外还有真的。儿媳的同事传来了真实写照:

 居家办公的年轻妈妈用35瓶矿泉水顶住没有门锁的房门,阻止年幼的孩子进屋打扰工作
 
在COVID-19肆虐的日子里,这些漫画或照片带来的笑声短暂且带着苦涩。因为疫情非常严重,行文至此,心情还是非常沉重,因为有许多鲜活的生命离去了,永远不会归来。


相比于纽约疫情,华盛顿特区大概算是“二线”城市了。3月5日,这里确诊了第一起病例,到现在一个月稍多,仅在特区范围里,经检测为阳性者就达1215人,其中23例死亡。相邻的马里兰州更严重,检测阳性4371例,死亡103例;弗吉尼亚州3340例,死亡63例。


2020年4月7日(美国东部时间)下午5:40分讯息
  
由于华盛顿特区夹在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之间,许多人办公在特区内,下班后散居相邻的两个州,所以上述3地在美国通常被视为一个整体。


上午,市政工人在楼外草坪上开着割草机整理草坪。通过窗户可见,超市门口依然排起长队。由于“社交安全距离”的要求,十几个人可以排出二三十米距离,一直排到马路拐角,再拐弯就看不见了,不知道最终有多长的队?


据当地报纸上报道,有几名超市工作者罹患COVID-19离世了。其中有一名马里兰“巨人(Giant)超市”的女上货员蕾拉尼•乔丹(Leilani Jordan),只有27岁。她是一个蝴蝶爱好者,一直工作到3月16日。她的母亲曾告诉说现在这份工作很危险。但是女儿说,她要上班,要帮助那些前来购物的年长者。言犹在耳,这位乔丹姑娘已在4月1日因感染“新冠”去世了。这几天,乔丹姑娘的宠物狗变得很不安。


在大华盛顿地区,因感染COVID-19 去世的还有警察、教师、护士、艺术家等等,上年岁者可能偏多一些。


严重的疫情大大改变了这里人们的行为。当地媒体援引数据说,这座都市90%的居民已经居家防疫。那么至少还有10%的人继续工作。以我亲眼所见,我住处斜对面办公楼窗户里的那位先生,始终在每个工作日准点来上班,近几天甚至来得更早了。他一定是位不可或缺的人物。


在这座城市坚持工作的当然还包括清洁工人。近日有当地电视台对清洁工人的采访,一位正在清理居民楼前垃圾桶的年轻女士对着摄像镜头说,她必须工作,这是这座城市必须的工作。电视画面映出,他们工作时都戴上了口罩。但那位司机开车时把口罩上沿拉在了鼻孔下面,显然还很不适应戴着口罩呼吸。


目前华盛顿特区的疫情比纽约轻一些,各种医疗资源继续向纽约集中,那里的情况还是非常严峻的。对疫情发展趋势,专家们有各个不同的疫情判断,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4月第2周的数据将非常关键,是艰难时刻。现在的努力是要压平疫情的上升线,然后使它下跌,这才能挽救更多的生命。华盛顿的女市长则在多种场合反复说,要做好更严峻疫情的准备。


当前世界200多个国家,满场都是与COVID-19的搏斗。半场球是不能定局的,只有终场哨音响起,那才能分晓结局。目前,居家和“社交安全距离”,加上口罩和手套,是防御COVID-19的最好防线,而最终扼制住COVID-19病毒的,肯定靠科学和技术,靠人类的力量和智慧。

4月4日


    
口罩,传统中这块白色的布质小方块,现在和全球抗击COVID-19 联系在一起了。它从来没有如此广泛地与人类命运联系得那么紧密,以致人们在关注口罩的时候可以联想到国际关系。


出门在外的人更加关注家里的事。从今年1月的电视屏幕上我就发现国内民众戴口罩的多了起来,进入到了1月下旬,满街都是戴口罩的行人。


现在,如果问我,来美国首都华盛顿已经4个月了,你戴口罩了吗?

我回答:没有,一次也没有。

再问:为什么?

首先回答,自宣布华盛顿特区进入紧急状态以后,从3月14日起,我没有出过家门,所以没有戴口罩。

如果还问:那么你身边的人呢?现在你要戴口罩了吗?

这需要多说几句了。
 
华盛顿特区和周边两州Covid-19 即时信息。截止于2020年4月3日下午5:30,有5535人检测阳性,有105人死亡 
     
3月14日之前,我在这座都市的街道上,几乎没有见到有人戴口罩,尽管网络上关于亚洲和欧洲发生疫情的报道已经推送得满屏都是。2月间,我从电视上得出的印象是,东方人戴口罩,西方——欧洲人和美国人不戴口罩。


进入今年1月下旬,从网络和电视报道中得知国内发生疫情,首先是对口罩接受度高的华人立即敏感,儿子走了七八家药店,口罩都已经缺货。我的儿媳网购了一些口罩,有些居然是巴西生产的。这时,和身边的美国朋友说起来,他们大都是仅仅知道地球那一端发生了疫情,人们普遍戴口罩防御,仅此而已。


华盛顿市中心的国家大草坪游人稀少。Ellen Miller 摄影


进入2月,我判断华盛顿地区的大部分口罩,基本上已经被中国顾客买走了,其中相当部分寄向国内;还有一些美国社会团体、慈善组织也购买口罩,支持中国民众抗击疫情。我的儿媳也向家人寄出了口罩,祈望大家平安。

终于,美国这边风声渐紧,CDC(国家疾控中心)频频发出防控COVID-19“指导意见”诸多条款,其中关于“口罩”,CDC的指导意见是,如果没有发现症状,不需要戴口罩,社会成员之间要保持2米(或6英尺)“社交安全距离”;如果出现症状,则需要戴口罩,但这首先是为了防止传染他人。这样一来,戴口罩的成了有症状的人,难免遭人嫌弃。


进入3月,因为回国航班被航空公司取消,我早先预备的药品也该吃完了,就到CVS药店购买。CVS附设有小诊室,可以挂号看医生。然后由医生开处方,再到店内的柜台上凭药方买药。


就为这点日常用药,整整花了40多分钟,由医生量了血压,听了心跳。她的桌子上放着一盒口罩,但是医生本人却不戴口罩。于是闲聊了几句,说您有口罩怎么不戴呀?

医生回答说,据CDC指导意见,健康人戴口罩并不能保护自己不受感染,有了症状的人则必须带口罩以防传染给别人。我听了也只好笑笑。

进入4月,美国CDC口风渐变,逐渐有了对CDC的纷纷批评,认为年初时CDC有墨守成规之嫌,判断力跟不上,故没有建议人们戴口罩。然而以我的体会,其实在2月间的美国口罩储备(包括医用N95口罩储备)已经严重不足,如果当时CDC要求民众普遍戴口罩,已不具备社会条件,因为供货商拿不出那么多口罩来了。这个情况到现在还没有根本改变。

3月以后,国内的口罩供应显然跟了上来,使得国际间的口罩供需倒转。这时,儿媳手头的口罩因捐赠出去一些不再充足。于是,我的家人从北京向华盛顿寄出一批口罩,如今已在邮路上了。比我年轻的校友李军发信息来,询问是否需要口罩?他乐意寄来。我非常感谢,说不用寄了!


3月25日以后,美国COVID-19疫情发展到严重的程度。我看电视注意到,纽约街头戴口罩者越来越多,有时白花花一片了。当前的纽约可能是美国戴口罩者最多的城市,华盛顿特区渐渐地跟上去。

进入4月,有报道说美国CDC正在考虑修改对“口罩”的指导意见,建议居民到公众场合的话,可以戴上口罩。今天我看到报道,纽约疾控中心于4月2日率先新的“指导意见”:建议居民外出时佩戴“面部遮蔽物”。就连总统川普也在4月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放出话来,说戴口罩行得通,但不是强制性的,也可以用围巾遮掩。

口说是虚,眼见为实。我居住的房间临一条小街,有一些行人,还有跑步健身和遛狗人士,直到3月26日,极少见到戴口罩的。但是最近一周来,戴口罩的人渐渐地有了,特别是从超市购物出来的人,戴口罩进入居民楼的多了起来。改变人们的习惯不是那么容易的。但是我感到,这次的COVID-19不但会改变CDC规则,还将改变人们的生活行为。

如今,我亲眼看到了这种变化,而且口罩的故事就发生在身边。

有一对美国夫妇是我的好友,差不多30年前负笈华府,曾在他们家住。他们今年1月间曾到新加坡和印尼旅游,我看到他们发来照片,在新加坡的时候,他们遵照当地规定,进出机场时候戴口罩,显然已经领教了COVID-19的厉害。他们回到华盛顿,身边一定会有口罩了吧?

前天发微信向他们询问,没有想到,他们手头居然没有口罩,说早些天网购了,一直没有到货。


4月将是美国COVID-19感染人数的高峰,于是马上发出信息说,我们还有一点存货,愿意送上一些。朋友愿意接受。

儿子同时想到了他若干年前在纽约一家建筑师事务所实习时关照他的前辈夫妇,即向这位老先生询问了。也没有想到,这对老夫妇没有口罩,还要进超市购物。更糟糕的是,他们的儿女辈中有人出现症状接受了COVID-19检测,检测结果将在一两天后明了。这下子,他们的孙辈遇到麻烦了!他们需要口罩。


儿子马上安排快递,向纽约的老前辈发寄口罩。

怎么把口罩送到我的华盛顿友人手里呢?我们彼此距离很近,走路30分钟就到了,但现在为了安全,不外出为好吧,还是快递最为安全快捷。

于是,就在我写下这些文字的下午,儿子把快递的事情办了。此前接到信息,他老师那边已经收到口罩了。

写到这里应该收尾了,如果此时需要我走出家门,戴不戴口罩?


答:当然戴。
 
美国东部时间2020年4月3日,超市门口按照“社交安全距离”等待进入超市的顾客,他们之中已经有不少戴上了口罩
 
4月1日
 
     
这篇文稿因忙碌而延误,即便延误还是要写下来,因为它记录的是“新冠”在敲门。
     
2月里搬了一次家,是一幢二三百住户的大居民楼,有前台等物业管理。门外有公园和僻静的马路,还有儿童游乐场。经常有户外活动,社区图书馆是一个首选,那里可供阅读的东西之多就不用说了,还有“儿童之角”,常有各种儿童包括婴幼儿启蒙教育活动。
     
进入3月,“新冠”风声渐渐紧了。根据报道,华盛顿于3月5日出现了第一例“新冠”确诊病例。此后就收不住了,确诊数不断拉升,终于到了全国进入应对“新冠”的紧急状态,居住在这桩大楼的人们也紧张起来了。
     
第一个冲击波来自进入3月中旬儿女告知的消息:距离我们住处直线距离大约1000米有一座著名教堂,那里的一位牧师3月初被确诊感染了“新冠”。被确诊之前2月底的一周内,他在教堂事务中至少和500多人握过手。过后的3月23日,当地《华盛顿邮报》报道说,和这位牧师活动有接触者中,至少4人被确诊感染。


往日游人如织的华盛顿大草坪--国家广场如今一片空旷。  Ellen Miller 摄影


刚听到这个消息免不了有些紧张。美国城市中遍布教堂,每周都有活动,参加的社区人员相当多。我所住的大楼里就有人可能前去参加。如果参加了,“新冠”病毒会不会被携带进这幢居民楼呢?


这个世界说大很大,若说它小,往往指你越是不愿意遇到的小概率事情越会不期而遇。


结果它真的来了,而且是3月13日美国因“新冠”病毒全国进入紧急状态之后来的。


3月20日下午,居家工作的儿媳报告了一个沉重的消息:刚刚收到本楼物业邮件通知,一名物业工作人员被确诊了!现在物业全体人员已经离岗,处于隔离状态!
    
向楼内居民发出的通知原文第一段为:
 
We were notified late yesterday that one of our employees who works in the leasingoffice has tested positive for COVID-19 (Coronavirus).  The employeeself-quarantined earlier this week and has not been in the community sinceSunday, March 15. 
我们昨天晚些时候接到通知,在租赁办公室的一名员工经COVID-19病毒检测呈阳性。这名雇员本周早些时候自行隔离,3月15日星期日以来一直没有进入本社区
 
通知说,物业还将联系任何被认为在过去 14 天内可能与该员工互动的居民,建议他们自行隔离。此外从别处调来新的人员,对本楼的“高接触区域,如门把手、栏杆和电梯按钮”再次彻底消毒。但管理人手必然减少,服务时间也将减少,“直到我们整个团队返回。”那将是在3月30日。

 原来,“新冠”病毒已经来到了我们居住的地方,说不定此刻正在狞笑。
 
这个居民大楼,只有一个大门,安全门平时不用,后门一般用作卸货。大门两边是接待台和业务接待室,也就是说,数百居住者每一次出入,都可能和物业管理人员处在很近的距离。
 
我们和物业的领班联系,询问是哪位工作人员被确诊了?
 
结果被告知,这属于“个人隐私”,姓名、性别、年龄如此等等都不能告诉。怪不得,当地媒体上对确诊病例的报道极少而且粗略。


我们全家一起回溯,在过去一周里和办公室的员工接触过吗?我们猜想,如果说接触,那么有一位!为办理社区图书馆借书证的时候需要物业文件,我们来到物业办公室,和一位办理表格的业务员相隔一张办公桌,共处至少20分钟。
 
很有些紧张了,不知道“新冠”这东西是不是已经溜到了身边?
 
按照原本购买的往返机票,现在本该整理行装准备回国了。如今却要留下,直面“新冠”的挑战。这真是由飞机航线构筑的地球村时代,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幸免。现在,每个地球人都要投入抵御“新冠”的战争了。我们准备好了吗?
 
居家的基础是最基本供应:水、电、食品和燃料。身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这四项基本供应保证居民可以居家与病毒隔离。但是从有物业人员被确诊一事来判断,我可能已经与“新冠”照过面了,这几天得等待结果。于是就要画一张路线图,如果我们家庭成员之一被“新冠”击中怎么办?第一步是观察每天的身体变化,起床后第一件事情是深呼吸,屏息10秒钟,看看胸部有无不适;这几天谁也不出门。然后是知晓报告电话,有问题找医生……反正是大致勾勒了这么一些步骤,希望这张路线图不被启用。

 一天、两天、三天,没有什么变化。
 
第4天接到物业管理处邮件通知:已经完成对可能接触者的排查,结果是幸运的!通知还说,如果发现员工和居民中有被确诊者,将及时通知。

 “路线图”可以缓行了。


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因疫情关闭。 (AP Photo/Carolyn Kaster)
 
同时美国全国各地进入了“新冠”感染高发区,美国成为世界上经检验而知被感染者最多的国家,这几天,看着美国的“新冠”检测数据直线上升。一方面说明疫情的严峻,另一方面也说明在最近10天中检测手段加强了,可以更快地发现人群中的受感染者。


还是把目光收到自己的大门口吧。总之是在略略放松一点的心情中又过了4天,3月27日,新的通知又来了,告知目前在家中隔离的员工都没有发生病例,已经达到了14天隔离期,如果再过3天平安无事,完成隔离期的员工将在周一回到岗位上。


于是又有些紧张地等待了3天。


在这些居家不出的日子里,好在还有许多事情要做,还可以通过宽敞的落地玻璃窗看到外面的世界: 超市还在营业,门口有人排队,大包小包地外提出口袋;公园里还有人遛狗,路边有人在跑步。在我眼前,几乎没有人戴口罩,但从电视上的城市报道中,戴口罩的人看来已经多了起来。


就在不安等待的3月的最后几天里,华盛顿特区的“新冠”数据继续急速上升,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华盛顿的今日数据如下:


2020年4月1日(美东时间中午11:37数据):华盛顿特区和相邻的马里兰、弗吉尼亚州共确诊4061个病例,共死亡76例。其中华盛顿特区为590例,死亡11例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华盛顿特区医院病床资源受到挤兑的报道。

 还是说自己的经历吧,到3月29日,又收到了物业处领班的邮件:他们将来上班啦!
 
I hope everyone has been staying safe during this COVID-19 outbreak and I look forward to seeing everyone very soon when I returnnext week.
我希望在这里居住的每一个人当此COVID-19疫情期间都是安全的,期待下周见面。
 
 然后他宣布,下周回来将增加一项服务,把各户收到的网购物品(包括邮件等等)都送到收件人的房门口,一旦送到就会向您发出告知信息,请2小时内开门取走。如果不能及时收进家中,物业将会把物品取回,以避免堵塞火灾通道。“当您方便时,我们可以重新送上。”


这是增添“额外服务”了。当此艰难时刻,可以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地点看到一个国家正在动员起来,这回是抵御一个看不见的敌人——COVID-19,它是全人类的敌人。


 艰难时刻,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人类摒弃丛林原则不断进步逐渐熔铸而成共同的文明价值观。眼下,我居住的城市是一国之都,但还不能说是当前这个国家抵御COVID-19的重点。当下的重点是纽约,从电视报道上可以看到长长的列车将千百计的救护车送向纽约,军队已经动员,两条万吨级的医疗船分别驶上东西两个海岸上疫情最严重的城市纽约和洛杉矶。


图片摘自华盛顿邮报


 那两座人口高密度的城市是焦点,而现在COVID-19已经遍及这个930万平方公里的国家,到处都在动员,到处都有人坚守岗位和奔向岗位。这从细微之处都是可以感受到的。


 非常值得欣慰的是,3月30日,这里的物业管理人员都来上班了,他们都平安地回来了。因为积压的网购包裹多,接待台前早已拦设了黄色的带子作为“社交安全距离”标识。儿子从家中取出一包口罩送给前台工作人员,尽管他们到现在为止还不习惯口罩带子勒在耳朵上的感觉。


 到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又是3天过去了。看来,第一次COVID-19冲击波就这样直面而来,然后擦肩而过了。


 不过,这还仅仅在开始,艰难的时刻还可能在4月里出现。想来楼里的人们也都知道,威胁没有远去,就像鲁迅说的那样,“战斗正未有穷期”。因为人类还从未经历这样一场波及整个地球几乎所有国家的大疫情。


 看到有微信说,这次抵御COVID-19,“国内打上半场,国外打下半场”。那是井蛙之见,而且是有害的。文明的发展促成了“地球村”概念,人类成员的利益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彼此相关。面对共同的敌人,没有人可以和能够置身事外,抵御COVID-19需要共同的意志、共同的行动。面对COVID-19这个敌方对人类如此凶残的伤害,如果还有幸灾乐祸、嘲讽他人不幸的行为,那就是COVID-19的帮凶,同样应该归于扫除之列。


昨晚(3月31日),纽约帝国大厦的方尖顶上发出红白两色光束,拉响警报,并向正在抵御COVID-19 的一线工作者致敬。在华盛顿特区,几乎在相同时刻,家庭成员中每个人的手机都响了,传来华盛顿女市长本人的录音通知:“Stay Home!(请呆在家里!)”

3月30日


 根据今天(美国东部时间3月30日)的统计数据,在美国,被新冠病毒感染人数已经超过16万人。


就在昨天,老川总统和美国疾控中心老主任福奇(Anthony S. Fauci)分别在公开场合说,根据计算模型,在此次新冠病毒的袭击下,美国可能有10-20万人失去生命。当然,他们都说了,要尽力避免这样的情况。老川甚至还说,如果因新冠死亡人数在10万以下,那么表明我们这些人干得不错。


这样的表示惊世骇俗。要知道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1941年底打到1945年8月,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牺牲总人数就是10万。


和两天前相比,华盛顿地区的新冠病毒感染者继续急剧增加。
2020年3月30日华盛顿特区、马里兰州、弗吉尼亚州病例统计
    
美国华盛顿特区、弗吉尼亚州和马里兰州已有2840个新冠病例,51例死亡。其中华盛顿特区405例,死亡9例。
 
华盛顿地区新冠病毒感染情况只是美国当前严峻形势的一个缩影。目前的疾控重点在纽约,各种政府力量向那里调集。其中包括美军最大的医疗船“安慰号”(Comfort),该船3月28日从弗吉尼亚州诺福克军港启程去纽约,老川到港口送行,发表讲话,称:“今天我们来到这里,是因为国家正在和一个无形的敌人进行战争。”


码头上看着离去的医疗船,不知这位总统先生有多少感想。照片来自网络

 
这条备有1000张病床的大船现在(3月30日)已经抵达纽约港口,州长库莫到港口迎接。这条船到来接手,可以腾出一些医院用于专门收治新冠病毒的感染者。按照计划在3天后的星期四投入使用。


纽约和华盛顿相距约400公里,南北相望,眼下华盛顿特区的危急情况还在向周边蔓延,由于严峻形势,华盛顿特区周边两个州:马里兰和弗吉尼亚州,都在今天颁布居民“居家防疫”政府令,命令还附加惩罚条款,违法者将被拘留,执行法律规定的上限拘留期,或罚款5000美元;或两者并行。


马里兰州一位小朋友隔着窗户看望祖母。JAHI CHIKWENDIU/THE WASHINGTON POST

从这个情况判断,再过些时候,美国各州都将颁布相似的“居家防疫”命令。


 以我所知,在美国的大城市包括纽约、华盛顿在内,有一个难题,就是有众多的无家可归者。前些日子可以在四处行走的时候,有时会在街头草地上看到无家可归者搭起来的各色小帐篷。这在美国是一个研究专题,我到社区图书馆看到有一排书,是从不同角度研究无家可归者的。


华盛顿特区上周增加了新的措施,命令散落在全市各处的无家可归者一律到庇护所住宿,命令要求他们只有两个选择,到庇护所居住不得露宿街头,直到禁令解除;或是可以自行离开这一地区直到禁令解除。根据《华盛顿邮报》今天的报道,华盛顿西北地区庇护所中,已经有大约170人选择留下。避难所负责人乔·梅蒂曼诺说,对于这170人来说,庇护所就是家了。


政府卫生专家已向他评估这个情况说,如果无家可归者收容所内的冠状病毒爆发,将破坏整个社区。因为这些人年龄较大、患病者多,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


这位庇护所负责人说,他已责令工作人员在庇护所内戴N95口罩,在轮班结束返家,则要求他们严格遵守“社会疏导准则”。


3月22日,华盛顿特区志愿者接受个人防护训练。JOHN MCDONNELL /Washington Post

相比于无家可归者,我的境况该怎么说呢?


就自己的情况简单地说,和身在中国的同学在疫情严重期间一样,闭门不出了。居家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大体归于一个“食”字,因为“柴”字排在首位,归根到底还是为了后面六品顺利归于胃纳。


几个月前在华盛顿还是很走了几家超市的,觉得去那里了解物品物价是件有意思的事情,里面大有学问。


3月13日美国进入紧急状态切断了我和超市的联系。开门七件事就全归了儿女辈,我只能在他们身后体会市场的食品供应,有遗憾的地方就是视野就变得窄了。好在计算机作为购物平台,只要手持鼠标点入进去,依然大千世界,变化无穷。


简略地说,现在购物完全依靠网络下单、送货上门。


食品供应在目前为止是充足的,和以前平常日子相比不同的地方是对送货时间的选择少了。平日里下单,每2小时就有一次送货时间,鼠标点到,货物按时送到。现在不那么行了。比如今天,下单购买食品副食,送货时间就只有“5小时以内”这一项选择。现在看明天还多几次送货时间,不管怎么说,比平常日子少多了。这是因为超市的配送量大大增加了,人手不够用了。


其二,有些物品短缺了,比如口罩、洗手液,现在依然短缺。某些副食,比如猪肉羊肉鸡蛋,电脑供货表上还有图样,点进去却发现缺货了,但是这样的缺货在一两天后基本上是可以补上的。


其三是食品价格,没有明显变化。美国是世界上的粮食和畜养业大国,牛肉猪肉鸡肉比较便宜,这个市场局面,相比我30年前到此学习时,总格局还是一致的。


和国内一样,网络购物要使用具体的网络平台,要考虑送货费用。就像在北京有“美团”、“京东”这样的购物网站一样。但我在华盛顿看来,购物平台似乎更加细分一些。儿女在此购买食品副食品,要确定自己中意的平台注册成为用户。我参与使用的平台是要交年费的,每年99美元,每次购物超过35美元送货不另外收费。这样的做法和国内也差不多,不同的是在美国收小费(TIP)。在网站下单结账的时候,屏幕上显示可支付小费比例,比如5%、10%、15%、20%,再往上可以任意增加。问了儿女,回答是在多数情况下按货价的10%支付小费,和外出在餐馆用餐差不多。


然而现在是“新冠”肆虐时期,华盛顿特区社会生活中许多地方已经停摆了。超市是“基础行业”,明令必须坚持营业。这样,每天就有许多“送货小哥”或送货“大叔”“大婶”每天奔波在路上。那么,他们在从事“高危行业”,而且是没有多少防护用品的,用现在的词汇,几乎是迎着“新冠”裸奔而去的!


已经从手机微信中得知,这些坚持工作的送货员已向雇主提出防护要求。我想着完全是合理。我在儿女的电脑屏幕上看到,他们在支付小费的比例上已经增加了。

3月28日


本来没有想写,结果却写下这些文字的起因,是昨天晚上接到朋友电话告诉,正在逐日撰写《纽约疫情日记》的张兰女士中午不幸遭遇车祸辞世。随后看到《财经》新闻频道宣布,由于张兰远行,她的日记只能中断了。 

这位张兰是我刚刚熟悉起来的名字,因为我去过两次纽约,对她的文字也就关心起来,觉得她热爱人生,文字从容雅致,从一个普通人的视角记录当前纽约人与“新冠”的搏斗。 

于是我写下这些文字,一是表示对张兰女士的悼念,二来也是相信还会有人续写。会有许多人写纽约的故事,就像许多年前有一个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那样,会有关注的目光。 

我只能写华盛顿,因为目前我生活在这里,而且曾经生活过,做过专题研究,20多年前出版过一本专著,到目前仍然是几十年来国内出版的关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唯一专著。现在看来,这座城市又有许多变化,希望能有修订增删这部书的机会。 

1997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美国首都华盛顿》

现在,还是说说当前的华盛顿“新冠”疫情吧。
 

截至美东时间2020年3月28日早晨6时,“大华盛顿”地区确诊总数达到2042例,其中死亡31例。上述3地中,华盛顿特区有308个确诊病例,死亡4例。


近期还会明显增长。 

这座城市的旅游业受到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这是华盛顿特区除政府和国际机构相关产业之外的主要产业。 

根据华盛顿特区的政府命令,禁止10人以上的聚会。 

这座城市和周围地区的大部分行业活动已经停摆,但是“基础行业”继续经营。在这方面,华盛顿特区和相邻的弗吉尼亚、马里兰州大体相同,在细节上有细微不同,比如学校,弗吉尼亚州宣布,本学期已经结束;而在华盛顿和马里兰,则宣布学校先停课至4月24日(复活节),以后是否复课再通知。 

“基础行业”,在中文中较少用这个提法, 在这里被解释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业务”。听说有位先生有葡萄酒爱好,风闻将实施禁令,第一件事情是奔向酒铺,他要在疫情期间备足葡萄酒。结果店员告诉他,您不必着急,酒铺属于“基础行业”。 

在华盛顿特区,被视为“基础行业”的超市、医疗用品兼杂货店、便利店,必须坚持营业。自助洗衣店和银行业继续营业,但是营业方式有改变。对于餐厅、美食广场、酒吧和小酒馆,则是允许外卖和送货,禁止堂内用餐。 

封闭式公园和运动场、娱乐业、健身房、按摩、纹身都是必须关闭的。但是华盛顿的遛狗公园(以后专文叙述)倒是允许开放。 

自行车商店,在弗吉尼亚州只要一次服务人数少于10 人,经过批准可能保持营业。 

作为万里远方来的访客,如果我在这里被新冠病毒击中怎么办?

如何在华盛顿地区进行检查? 

根据通告,去所有的医院和诊所都需要医生转诊,如果怀疑自己染上冠状病毒,首先致电“初级保健提供者”,也就是你的个人医生。如果没有,要致电当地的卫生部门,为你指定医生,是否得到转诊,还要等结果。 

拥有70 万人口的华盛顿社区的现有医疗条件怎么样?能否应对新冠病毒? 

根据现在看到的数据, 华盛顿特区现有3273 张经许可的急救病床,目前全市有351 张重症监护病床,其中69 张正在使用。官方在本周周一表示,正在寻找医院和闲置旅馆中的空间,以备增加的冠状病毒感染者的需求。不知道现在布置得如何了? 

相邻的马里兰州,正布置在该州40 多家医院中增加约6000 张病床。目前,马里兰北部的巴尔的摩市病例集中,情况急迫,正在会展中心建造“方舱医院”,并在市中心的希尔顿酒店创建“替代护理场所”,该州约有7400 张手术床,可立即提供900 张床位,并在接下来的45 天内再提供1000 张床位。

华盛顿以南的弗吉尼亚州收到了一批由联邦政府控制的国家战略储备用品,包括个人防护装备,以支撑医院,疗养院和其他设施, 但详细信息还没有公布。弗吉尼亚州拥有约18500 张许可的病床,其中包括2000 个重症监护病房。 

当前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是对全人类的重大威胁,也是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抗御病毒的全球行动。希望能够早日扼制新冠病毒,让人们自由地行走在平安的土地上。 


文图由作者许可本号分享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新冠疫情实录

美国
"疫情中的纽约人"张兰街头车祸罹难
杜欣欣:山居避疫,国情不同无法抄作业
屠薇君:洛杉矶,风声越来越紧
一个武汉老人的美国惊魂与万里牵挂
陈冲: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加拿大
周小六:绝望退却之后,生活就会恢复阳光
周小六:渴望普通生活,现在是一种奢望
英国

刘晓华:整个英国都在为重症的首相祈祷

刘晓华:门外的世界,全人类都在挣扎着
德国
蒋国辉:疫中旅程,从珠海到法兰克福
澳洲
陈苑苑:澳洲媒体有报忧不报喜的传统
 陈苑苑:疫情袭来之澳洲日记
陈苑苑:自我居家隔离的日子开始了
萧蔚:不羁的澳洲人和口罩
萧蔚:悉尼的抢购潮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联系人微信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