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域外丨屠薇君:洛杉矶,新冠病毒风声越来越紧

屠薇君 新三届 2020-08-25


作者档案

本文作者


屠薇君,1955年出生于武汉市。1977年考入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在中等学校任教至退休。客居美国。


原题
洛杉矶,风声越来越紧




作者:屠薇君



美国抗疫的风声越来越紧了,参照美国游轮感染的报告,我觉得自家中央空调的过滤芯是个隐患。家里三口人,其中包括一位黑人房客,每个人好像都有过敏鼻炎,常常喷嚏此起彼伏,而且是声音很大的那种。我就开始担心,喷嚏打出来的病毒会不会随着空调在各个房间游荡?


忧心空调滤芯


今天老公换滤芯的时候,盒子里面掉出来一张纸,看了后我才知道中央空调的滤芯除了尺寸规格不同以外,其功能也分为四个等级:分为10,9,7,4四种(下图),10号最好,能够阻挡很多有害的东西。之前我家一直是用最便宜的4号。现在是时候换10号了。



我带上在Home Depot商店的几十元退货卡,很顺利找到了适合我家空调尺寸的10号过滤芯,却没有想到收款员不接受我的退货卡,必须是退货本人才能使用。无奈只好空手而归。又过了几天,老公才去买回来,换了。心里一块石头落地,觉得至少在家里可以自由呼吸了。


另外揪心的就是常用高血压处方药。外面都传说要储备食物和药品,同时也担心中美关系恶化了,很多依赖中国的普通药会断货,可是处方药是限时限量提供的,家庭医生虽然给我开了一年的药,不过每次只能拿一个月的量。不知道怎样才能多储备一点。


今天去拿这个月的losartan,那位说地道美式英语的亚裔女药剂师居然开口和我说中文了。她告诉我说,这几天忙死了,拿药的人排起了前所未有的长队,非处方药物货架上的感冒药每天卖空。她的话提醒了我,也去那个货架看看,小朋友的感冒咳嗽药和平时一样齐全,成人的这类药就只有片剂的泰然诺,我买了一盒。再想买些免洗的洗手液和酒精,一周前,Walmart把这些热销产品放在顶靠近大门口的柜子上,一目了然,今天却到处找不到了。理货员说近期都不会有。



美国人倒也听政府的话,不带口罩(市场上根本买不到)屯这些清洁用品还是积极的。Costco一向是货源充足的,却也听好几个朋友说那里没有厕纸卖了。有个机灵的朋友买到了厕纸,非常高兴地打电话告诉我,同时传授经验说,必须在开门前就去排队,大门一开,就立即奔向草纸部门再排队,一刻钟之内比较有把握拿到限购的二提厕纸。我打算过几天如法炮制,也去买些回来。



社交网络上到处有买不到厕纸的抱怨,八九十岁的老人也说从来没有见过美国人会这么疯狂抢购厕纸。有一个段子很经典:“顾客问收款员,新冠肺炎明明是呼吸系统的疾病,人们为什么要疯抢厕纸呢?收款员回答道,那是因为一个人咳嗽,就会导致一百个人吓得屁滚尿流。”除了屯清洁用品以外,好像老美也热衷于做呼吸操,好几次我都听到她们彼此见面就会关心地叮嘱,每天早上要在空气好的地方做呼吸操。看来说美国人心大不怕死也不尽然。他们就是没有口罩,不带口罩而已。


带口罩出门


上个月八号做的胃镜,一个多月后的今天要去听结果,只能鼓足勇气出门。昨天就开始做准备,拿出了从未穿过的长风衣,找出了口罩和一次性手套,都放在风衣口袋里。开车到诊所停车场,带上口罩,(舍不得带手套,想着这里可以及时洗手)走进候诊室。


不大的候诊室坐了十几个人,只有二个空座位了,座位是一个挨一个的,没有一米距离,所以在前台签到后,我就打开门,站到大门外面等。我感觉候诊室里的那些人以猜疑的目光投向我。在这非常时期,病毒那么狡猾流氓,这眼光根本不用在乎。


不一会儿,一个男人看好了病出来,看我站在门外,以为我是正要进去,他就打开门,把门握住,示意礼让我先进去,他后出来。我赶紧说:“谢谢,我喜欢站外面。”心里却嘀咕这些老美真的不知道新冠病毒已经来了吗?


等了约四十分钟,护士领我到了一间小诊室继续等医生。房间非常小,医生和患者的座位几乎就是促膝谈心的距离。我心里纠结挣扎,是不是应该取下口罩呢?想到为了约这个会说中文的肠胃专科医生,我等了整整七个月啊。担心带口罩会不会说话不清楚,医生会不会不高兴?思来想去,就取下了口罩。医生来后,竟然还和我握手,我犹犹豫豫地只好握了。所幸的是,他太多病人了,只是匆匆忙忙告诉我一切都好,胃没有毛病,需要再做B超检查。他的护士会告诉我下一步做什么。他就闪退了。


回家后,反复回忆这短暂的医患交谈会不会让我染上病毒,这位毫无防范措施的医生每天接触很多病人,这些病人里面会不会有带菌者,医生本人会不会是无症状带菌者?越想越不踏实,回家后自己过隔离生活,,勤洗手,错时吃饭,量体温,数算天数,对照症状,老是觉得有点问题,想多了,头真的微微痛起来。 


新型冠状病毒搅得全世界不得安宁,人心惶惶,据说这种状况还会延续一段时间,只有天天祈祷上帝给人类智慧和能力早日战胜它。


疫情时期的教会生活



三月十三号,收到教会通知,三月份停止聚会。实际上我提前二周就停止去教会了。


看多了武汉的疫情信息,对人多聚集在密闭空间里,有特别的恐惧。二三月份的洛杉矶,既是感冒流行季,又是过敏发作季节,在教会聚会的时候,常常会听到咳嗽声音,很容易就想入非非:怀疑咳嗽的人是不是刚旅行回来,没有隔离二周?会不会是无症状而携带病毒的人?想来想去,害怕得不得了。

  

教会的年轻人大多对长辈表现出来的紧张恐惧不以为然。有位姐妹上高中的儿子,回来告诉妈妈,同学在学校里绘声绘色地学他妈妈的腔调,提醒他在外面要注意的一二三四。含有嘲笑的意味。年轻人根本不想停止聚会,他们觉得就是一场感冒,用不着大惊小怪。还有一位武汉老乡告诉我说,她儿子小学就来美国留学,现在读高中,他们母子一向沟通非常好,妈妈有见识明事理,儿子懂礼貌好学上进。平生第一次对妈妈不耐烦,就是因为妈妈对这个流行病毒太过恐慌,叮嘱太细太多了。这个肺炎对年轻人伤害不大,也许他们是对的。


美国CDC有提醒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和有慢性疾病的人,要尽量避免聚会聚餐,买东西要选择人少的时间段。不过我认识有二位九十多岁的老太太,依然一次不拉地参加主日崇拜。


九十五岁的玛丽,十几年前教过我学英文 ,后来一直保持电话电邮往来。她独居在芝加哥北郊一套高级公寓里。去年她还给我买了飞机票,让我去她那儿小住了几天。虽然上了年纪,可是除了身体佝偻,其他一切都和中年人无二。开车飞快,吓得我几次晕车。她信奉天主教,每周日必去教会。即使美国疫情日渐增多,她告诉我说只要教会开放,她不会停止聚会的。不过Mary决定不去公共图书馆借书看了,担心书籍经手人复杂,有可能感染病毒。这就是她最新的防范措施。


另外一位年过九十的老太太,是我们教会诗班的指挥王教授。王教授从小就是音乐神童,据说年少时,香港的报纸曾经整版篇幅报道过她。我相信。


她从美国大学音乐系主任的位置上退休后,就一直致力于担任两个华人教会诗班的指挥。每年圣诞节前,就组织两个教会诗班合作 排练一台圣诞节表演。王教授耳朵已经很不灵光了,和她说话很费力,常常是说好多遍,最后还是不得要领。但是她的耳朵对音乐出奇地敏感,合唱时,一点点唱的不准不和谐,立马被她指出来。合唱团每个人只好格外认真的演唱。


王教授疫情期间,不改安排,照样做主日崇拜,指导练唱。上周我没有去教会,也就没有参加练唱,王教授还问起我为什么没来。听到这事,我心里还是很愧疚的。


3月15号是我们教会第一次网上主日崇拜。用手机同步上网,教会牧者最后建议教友,每周通过网络或者电话,至少关心一位特定的教友。能够这样恢复已经习惯的教会生活,很温馨。教会的关怀小组又组织年轻人帮助六十以上老年人购物,这个举措真的好暖心哦。虽然社区也有这样的志愿者,但是美国邻里之间极少往来, 让不认识的人去帮忙购物,难免心里不踏实,教会的安排帮我们解除了后顾之忧。


延伸阅读

 屠薇君:杨队长缘何吊死在老槐树下?

屠薇君:1977,改变命运的前夜

屠薇君:世上有一种诀别,叫兑现

屠丽君:我家亲人亦校友,师出一门


方方日记全本
点击二维码阅读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新冠疫情专题
郭爱平:94岁妈妈写下武汉围城记录
一个武汉老人的美国惊魂与万里牵挂
萧蔚:不羁的澳洲人和口罩
萧蔚:悉尼的抢购潮
李晓平:一个武汉人的隔离日记
梅长钊:武汉疫中生活小记
梅长钊:武汉疫中生活续记
梅长钊:武汉疫中生活三记
梅长钊:武汉疫中生活四记
贺建:大年初一,我拍了两百多张实景照片
向品国:武汉围城中的医院亲历记

葛有彦:疫情期间,老病号过五关问诊记

阳光全落在空寂的街上,感觉好浪费
灾难中没有岁月静好,
只有生者的向死而生
新生命的降临,是上天赐予的最好希望
张志鸿:“方方日记”说明了什么?
方方:我不是一个专门挑刺的人,
对治理难处也多有体谅
新三届作家方方“武汉日记”走红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联系人微信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