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丨王健:放开地摊市场,应成为长期稳定国策
本文作者
王健,1970年从上海去江西插队农耕8年,恢复高考后入学上海师范大学。现为同济大学教授,曾任教育部创新教指委秘书长、上海市新闻传播学学科组成员、中国创造学会常务理事。独创优势富集效应理论,主要著作有《让思想冲破牢笼》《非常规思维的力量》《超越性思维》《先者生存:优势富集效应》以及《王者的智慧》等。
地摊:考验政府
执政能力的最佳试金石
作者:王健
原载微信公号王健说一句
城管喊人摆地摊背后的逻辑
成语新解:摊得无厌
延伸阅读
黄益平对话蔡昉:
发展地摊经济是
权宜之计还是长期方向
作者:王力为
原载财新网6月4日
恢复就业是恢复经济增长的一个发动点,地摊经济门槛低,能尽快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地摊经济也要管理,但不能禁止,城市要有活力,同时也要有秩序
李克强考察、称赞山东烟台地摊市场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公开点赞地摊经济,证券市场一连几日对此热炒。6月3日,黄益平与长期研究就业问题的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在北大国发院举办的《烟火重聚:中国个体经营户新冠疫情下的复苏》报告发布会上,就地摊经济及保就业和小微企业问题展开了一场对话。
发展中小微企业、发展地摊经济,对稳就业究竟能发挥多大作用?为什么现在要发展地摊经济?
蔡昉称,若将包括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地摊经济在内的小微市场主体作为一个整体看,其对就业从来都至关重要,不管是疫后复苏,还是一般情况下。
发展中国家有很多所谓地下经济或称非正规经济,发达国家也有所谓的灵活就业或叫零工经济(Gig Economy)。“他们对吸纳就业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一个普遍现象,不分今天和明天,应该保持下去。”
若把中小微企业与地摊经济稍作区分,蔡昉认为,中小微企业在吸纳就业外,对市场也有鲶鱼效应。近年来中国人口红利消退,以往大规模的劳动力从农村转向城市、提高生产率的进程放慢后,生产率提升更多需要来自资源的更高效配置,其中一个办法就是不断的创造性破坏,有新的企业产生。
“不少企业生出来就是独角兽,但也有很多企业生出来是小微,但是它们对推动已有市场主体提高竞争意识至关重要。”
地摊经济的特点则在于门槛非常低。“过去门槛原本是非常低的,但后来用城管等各种办法把它管住了,相当于门槛高得让原本的地摊经济从业者迈不过去了。”他说。
“现在总理点赞,各级部门为他们服务,这样可以尽快恢复民生及消费需求,也就拉动了经济增长。”蔡昉认为,“地摊经济也要管理,但不能禁止。一个城市的好坏不在于表面多整洁,而在于有活力,同时也有秩序。”
近期四川、江西、黑龙江等多地出台措施扶持地摊经济。黄益平提出疑问:如果变成各方全都一窝蜂地支持、推动地摊经济上,把道路放开让大家经营,有没有风险?
蔡昉认为,如果真是占着原来走车的道,它应该是权宜之计。
“这是一个优先序选择的问题。”他解释,目前在疫情、经济恢复期,亟需就业及收入,此时若还没有车流,可以允许占道经营。但是长期看,在维持个人生活水平的同时,城市活力及秩序也要维护,车多起来时就不能占道。
“月收入1000元的6亿人”如何帮
“我们人均年收入是3万元,但是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 李克强在两会期间的这一表述也引发广泛关注。
蔡昉称,根据收入对全国家庭进行五等分,最低的20%家庭平均收入大概只有580多元,中间偏下的20%家庭平均收入大概也只有1300多元。两者加起来占全国家庭总数的40%,而低收入家庭的人口数往往偏多,因而这些家庭占全国人口超过40%。大体上就是6亿人月收入1000元的情况。
分析当前就业受到的冲击及恢复情况,蔡昉说,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只相当于往年同期的约70%。2月-4月,城镇调查失业率从过去5%左右的水平,上升到6%左右。“失业率不是仅仅是个数,对应的是实实在在的人。”个体层面,最容易遭遇失业的人,往往也是最承受不起失业的人,同时也是比较难回到劳动力市场的人。
在此环境下,如何促进就业,降低失业率?许多人认为通过刺激把经济增速拉回潜在增速,就可以消除摩擦性失业。但蔡昉认为,这一次疫情供给、需求侧双重冲击的特点,决定了单用刺激办法很难奏效。因此,就业恢复不能等着刺激带来经济恢复,就业跟着恢复。“我觉得应该反过来,恢复就业是恢复经济增长的一个发动点。”
降低失业率应该动用政府有形的手。他解释,这并不是说要放弃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而是在特殊情况下,政府要发挥更大的作用,扶持、扶助小型微型市场主体。地摊经济这一门槛最低的市场活动,对恢复就业,特别是恢复那些难就业的人的就业和基本生计尤为重要。
近期,中央提出,恢复并保持新创企业增长速度是新增就业加快的关键,要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为多种所有制、多种业态、多种经营模式和多样化就业形式创造更好条件。
在蔡昉看来,改善营商环境这一原则性的提法可能对大中型企业更管用,对小微企业、工商户、个体户应有更具针对性的做法。首先,必须做到让小微市场主体在进入及在市场中活动时,真正面临零障碍。
“甚至需要是负障碍,”他说,要通过补贴等手段,确保他们成为纾困救助的主要受益者。特殊环境下保民生,不能单纯算经济账。政府相关部门应该为小微市场主体做主。大中型企业的诉求,市长往往很关心,因为他们创造GDP、税收及大量就业,小微企业主要改善和保障民生,有时投诉无门。此外,科技平台型企业旗下的金融分支也应借助数据,扶持小微、个体工商户。
本文来自财新传媒
即刻订阅财新通
可畅读更多优质报道和专栏文章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思享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