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5月24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钩沉丨杨天石:被推向革命阵营的清末知识分子

杨天石 新三界 2020-06-21


原题

被推向革命阵营的知识分子




作者:杨天石

原载《文史参考》2011年第6期



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康广仁、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从左至右、从上至下)


二十世纪初年,中国逐渐出现新型知识分子。他们虽自幼濡染儒家典籍,但出身新式学堂,或在国外留学,具有与科举出身的传统文士不同的知识结构。除声、光、化、电等现代自然科学外,还在不同程度上掌握了些西方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如达尔文的进化论、卢梭的天赋人权论等。

新型知识分子的崛起


新型知识分子的身份相对独立,或者尚未就业,或者大部分服务于新兴的教育、新闻、出版事业。其中部分人愤恨清廷的腐败、专制、丧权辱国,由投身救亡运动而逐渐走上革命道路,以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制度为理想。这部分人就社会地位论,可以称为平民知识分子,就政治态度言,可以称为革命知识分子。由于他们追求民主、共和,以在中国建立共和国家为目标,因此可以称为共和知识分子,他们是当时各项政治运动的先锋和主力,构成清末革命党人的主体,也是这一革命的领导力量。

以对资本主义的态度言,他们中的一种人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另一种人不同程度上接受欧洲社会主义思潮影响,希望避免西方资本主义已经产生的弊病,走一条新的道路。以文化态度言,一种人强调保存国粹,发扬传统文化;一种人强调吸收西方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持比较严厉的批判态度。

另有部分知识分子,虽有拯救民族危亡之志,渴望改革和进步,甚至向往民主,但害怕革命暴力和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大众,求稳求安,担心革命会造成社会大破坏,招致内乱,引起列强瓜分,因此与戊戌维新时期形成的改良派合流。这部分人,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希望以温和的办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可称为立宪知识分子。他们构成清末立宪派的主体。

另外还有少数知识分子,痛恶资本主义发展所带来的弊端和灾难,也看出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虚伪和丑恶一面,受西方无政府主义思想影响,主张在中国实行无政府主义。其中一类人既反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也反对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另一类人认为无政府是一个比较长远的目标,在当前,不妨与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政体的革命党人同行。

杂志:知识分子的阵地


日本东京是中国新型知识分子集中的地区。1900年,东京高等大同学校学生郑贯一、冯自由等组织开智会。以此为起点,各种刊物如雨后春笋,竞相面世。1901年,3月,秦力山等创办《国民报》,明确地倡导反清。此后,留日学生,特别是留日各省同乡会的刊物便层出不穷。如《游学译编》《湖北学生界》《浙江潮》《江苏》等。这些刊物,大都具有强烈的爱国、爱乡意识,在拒俄运动前后纷纷转向革命。

《游学译编》由留日湖南籍学生于1902年11月14日创刊,以译文为主,兼刊论著,内容丰富,举凡西方国家的学术、政治、教育、历史、现状、列强侵华报道等,均在译述之列。《满洲问题》一文称:“满洲政府禁制吾四万万人之与俄宣战,吾国民当以四万万人之同意,与满政府宣战。”

1903年,留日清国留学生按照不同地域,先后创办了《湖北学生界》《浙江潮》《江苏》等刊物。其中《湖北学生界》主要批判中国君主“愚民、弱民之罪”。其中《论中国之前途及国民应尽之义务》《中国当重国民教育》等文指出:中国人民“如在网之鱼,在笼之兽,一任主人之左右之、支配之”,学者们只能歌功颂德。《江苏》以“谈腐败”为主旨,矛头暗指清政府。孙中山曾在该刊发表《支那保全分割合论》,号召中国人民“再造一新支那”。当时,柳亚子还是16岁的少年,在《郑成功传》中赞美郑“拒满洲,排荷兰,辟台湾新地”的功绩,歌颂其为“黄族好男儿模范。”

留日学生大多是热血青年,身处异国他乡,既眷恋民族、乡邦、宗国,又比国内知识界能更早、更多地接触世界先进文化,这就使他们迅速成为当时中国人中间最早觉悟的群体,上述在日本创办的杂志,痛斥帝国主义侵略和清政府卖国,指陈民族危机,热烈地号召救亡,无情地抨击专制制度,呼喊自由、平等、民主与共和,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精神。

知识分子团体的形成


在创办杂志,进行文化宣传的同时,留日学生开始从事政治活动,逐渐出现爱国或有革命色彩的小团体。1902年4月27日,章炳麟、秦鼎彝(力山)、周逵(宏业)、唐蟒、马同(君武)、冯懋龙(自由)等十人署名“支那遗民”,在东京发起召开“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鼓吹反清。《会启》追溯南明永历皇帝自登基至逃亡缅甸,被执送清军的历史,号召云南人毋忘李定国,福建人毋忘郑成功,浙江人毋忘张苍水:广西人毋忘瞿式耜,湖北人毋忘何腾蛟,辽宁人毋忘李成梁等抗清英雄,共起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

会议原定在东京上野精养轩举行,清朝驻日公使蔡钧密报日警,日警于前一日召章太炎等谈话。章穿着华服,长衣大袖,手摇羽扇,进入警察署。警长询问各人为清国何省人,章太炎答说:“余等皆支那人,非清国人。”警长再问属何阶级:“士族乎?平民乎?”章太炎答称:“遗民。”听得警长一再摇头,宣称奉东京警视总监命,制止开会。届时,精养轩密布警察,到达轩门的中国学生均被劝散。孙中山率横滨华侨十数人到会,临时改为聚餐,以遮警察耳目。餐后回到横滨,在永乐楼补行纪念仪式。同年冬,叶澜、秦毓鎏、张继、苏子谷(曼殊)、冯自由、陈由己(独秀)等创办青年会,“以民族主义为宗旨,以破坏主义为目的”,成为东京中国留学生中第一个革命色彩鲜明的团体。

中国东南的学界风潮


上海已是新型知识阶层活跃的一个地区。东京召开“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的同一天,蔡元培等在上海创立中国教育会。教育会本意为自编教科书,嗣因驻日公使蔡钧建议停派留日学生,借以阻遏新思想的传播,蔡元培等遂计议自办学校。吴稚晖、黄宗仰、汪德渊、钟宪鬯、林獬、陈竞全、章炳麟、金天翮、龙泽厚、吴葆初、马君武、马叙伦、陈范、张继、刘师培等陆续加入。次年10月,南洋公学无理开除一伍姓学生,该班学生不平,校方竟进一步开除全班学生,学生愤而全体罢课、退学。退学后的学生何靡施、胡敦复等人在中国教育会的支持下成立爱国学社。不久,南京陆师学堂学生章士钊等亦因事退学,加入爱国学社。爱国学社的学生逐渐增多,至1903年4月,从最初的55人,发展至132人。有趣的是《本纪》在旧史中原是皇帝的传记,但章太炎却要学生书写自己的生平,都自称“某某本纪”。

爱国学社的机关刊物是《童子世界》,于1903年4月6日创刊。由于该刊的执笔者都是学生,因此充分表现出年轻人的锐气和无畏,自称本报“无一语不激烈”。该刊批判清政府的卖国行为:“我们祖国已经糟的不成样子,你道不是那些卖国贼、民贼弄坏的?”“拍外国人的马屁,东边割了一块地皮,西边送了十万银子,穷是穷了,亡是差不多了,我们还不要骂他、恨他么!”俗话说:初生之犊不怕虎,《童子世界》的作者完全不把历代统治者所膜拜的至圣先贤放在眼里,自称“他有一双眼,我们也有两只;他有四肢,我们也有两手两脚。”化名“祛魔子”的文章指出,皇帝“比强盗、官吏恶过十倍,害过万分”,“盗了天下人的天下,拿天下人做奴隶”。吴忆琴的文章承认孔子是“大圣”,但并不认为出自娘胎,天生如此,满怀信心地表示:“他能这样,我们就不能这样?我们就不能做一个圣人的圣人么?”在这些年轻人身上,找不到任何偶像崇拜和迷信的影子。

南洋公学风潮之后,吴兴浔溪公学、江宁江南陆师学堂、杭州浙江大学、上海广方言馆、杭州蕙兰书院等校纷纷发生退学风潮。据不完全统计,1903年,全国15省共发生各类学潮59次,其中,江浙两省发生26次。1904年全国13省发生各类学潮67次,其中江苏、浙江、湖北发生36次。这些风潮,是近代中国学生运动的开端,反映出新型知识分子自治、民主意识的觉醒,预示着他们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即将发出更大的声响。

从拒俄运动到反清革命


1903年4月24日,日本报纸刊载消息,为了镇压广西境内的“游勇”,巡抚王之春向驻扎越南的法兵求援,并向洋行借款,许以事平之后,用全省路矿权作为酬劳。当日,东京清国留学生会馆干事决定致电抗争,声称“假款乞援,桂省必非我有。各国从此生心,大局立可动摇。”次日,留学生会馆在锦辉馆召集会议,与会留日学生500余人一致赞成干事们的意见,向清政府政务处发出长函并在上海张园召开会议,中国教育会、爱国学社师生及上海士绅400余人参加。广西人马君武提议组成有势力的自立会,“与外人及顽固者抗衡”,吴稚晖建议工商界罢市,蔡元培建议立即成立反对法兵干涉的专门团体。当日,签名参加“阻法会”者达300余人。

王之春借法兵并非可靠消息,它在海内外迅速激起波澜,说明新型知识分子的政治敏感和爱国热情。不久,这种热情在东北问题上再度爆发。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沙俄乘机出兵霸占中国东北。1900年9月,沙俄提出《奉天交地暂且章程》,企图将奉天省变为俄国殖民地。次年,3月15日,汪德渊、汪康年、蒋智由等上海爱国人士在张园集会,声称如各国援例,中国立亡,要求清廷“力拒俄约,以保危局”。

在全民反对的声势下,清廷驻俄公使拒绝在条约上签字。4月19日,清廷与沙俄签订《东三省交收条约》,规定沙俄军队应分期从中国境内撤离,但到第二年,沙俄不仅不依约撤军,反而乘机提出七项新的无理要求。1903年4月1日,在上海的江苏十八省爱国人士集会张园,决定致电清廷外务部及各国政府,表示对沙俄的侵略要求,“万难承认”;即使清廷承认,“我全国国民万不承认”。会后,冯镜如等发起成立中国四民总会,蔡元培、马君武、邹容等签名参加。

4月29日,东京中国留学生集会,到会500余人。临时议长、成城学校陆军科学生汤尔和、钮永健、叶澜、周宏业、程家柽、李书城等多人发表演说。汤称:“大丈夫日日言不得死所,今俄人于东三省之举动,日本警报诸君皆已知之,此真吾国之奇垢极耻,亦正我辈堂堂国民流血之好机会……东三省一失,内地十八省外人纷树国旗,中国人还有立脚地么?到那时候,求一战而死恐不可得。今日非我堂堂国民流血之好机会么?”(众大拍掌)。他建议“有不怕死、肯牺牲一身为中国革命请命的,立刻签名,编成一队,刻日出发”,向北洋请愿,奋身前敌,万死不惧;他说:“我中国自甲午以来,久成为世界三等国,以三等国民而敢与世界第一雄国死抗,我辈虽被大炮炸成飞灰,还不值得么?”(众皆举手赞成)遗憾的是此时热血沸腾的汤尔和到了抗战爆发,他却恬颜事敌,成了华北傀儡政权的官僚。

汤尔和的这场演说极富鼓动性,会场上充满慷慨悲壮的气氛。黄兴等130余人签名加入拒俄义勇队,50人签名加入本部办事。浙江人潘国寿刚刚十六岁,身体弱小,也签名入队,同乡劝阻,他大哭说:“国亡无日,欲求死所,行且不可得。我得从军以死于北边,其为吾乡人荣,不更大乎!”在致清政府北洋大臣袁世凯函中,义勇队成员决心以古希腊斯巴达人反击波斯入侵的事迹自励,开赴东北,与沙俄侵略者决战:“昔波斯王泽尔士以十万之众,图吞希腊,而留尼达士亲率壮丁数百,扼险据守,突阵死战,全军歼焉。”

在如火如荼的拒俄运动中,清廷闻出了革命的味道。因此,清廷从一开始就反对青年知识分子中展开的爱国运动。驻日公使蔡钧密电外务部,指责留学生“以拒俄为名,实图不轨”。清廷的顽固态度使知识精英们极为愤怒,不少人因此转向革命。1903年7月5日,军国民教育会召开大会,将原定宗旨中的“实行爱国主义”改为“实行民族主义”,得到大多数会员的赞成。

转变后的军国民教育会以鼓吹、暗杀、起义为进行方法。先派出“运动员”12人归国活动,杨笃生、何海樵、苏鹏、龚宝铨等少数人则组成暗杀团,谋刺慈禧太后,因难于下手,便以上海为活动据点,待机行事。1905年,杨笃生到保定,发展保定高等学堂学生吴樾等为暗杀团成员。这年8月,清廷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9月24日,吴樾在北京正阳门始发的列车上放置炸弹,炸伤载泽等2人,迫使考察推迟,吴樾壮烈牺牲。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民国风云

陈小春:外公章乃器的几段婚姻与情缘

王立元:祖父王锡符在抗战中的身影

王梦庆:阎锡山与"模范省"山西轶事

瓜棚豆架:1933,四川兵灾
蔡晓鹏:被冯玉祥谋杀的上将徐树峥
黄培:爷爷黄仕强被日本宪兵队打死的真相
卢治安:“七路军”的祭奠
郭永凡:青山不老,纪念那些空中勇士们
 郭永凡:抗战时期的空军运输队
与蒋介石专机机长衣复恩
林徽因和她9个战死的国军弟弟
白先勇:父亲白崇禧的抗战生涯
赵荔:我的姑婆赵四小姐
陈小春:姥姥王镜娥和外公章乃器
刘海鸥:妈妈珍藏六十年的爱情故事
余英时:大清为何斗不过民国?
年轻记者张友鸾搅了张作霖胡汉民的局
陈仪:身着白色西服,罹难于白色恐怖
宣侠父:蒋介石钦命"密裁"的黄埔一期生
戴笠"西安事变遗嘱"谍影重重
巫宁坤:漫天烽火忘年情
杨奎松说西安事变:
张学良要拿蒋介石当投名状"参加"革命
《蒋介石日记》完整记录西安事变全过程
熊蕾:听父亲熊向晖讲那过去的故事
操风琴:杜月笙女儿谈前朝往事
侯杰:我与70年前的那场战争
侯杰:一张照片背后的南洋机工牺牲史
王永刚:在旧州寻访飞虎队的痕迹
郑晏:抗战期间在北平的屈辱生活
关采芹:我在战乱时期的求学记忆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联系人微信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