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编的话:9月3日,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本号选编一组新三届朋友撰写的二战主题稿件,以飨读者。
作者简介侯杰,198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现从事纪录片工作。
本文作者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0187814r6p&width=500&height=375&auto=0
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反映南洋华侨归国抗战的歌曲《告别南洋》
南洋华侨心中的祖国
与滇缅路上的南侨机工
第72个抗战胜利日,战争似乎已经逝去久远,网络晒出的老照片,却让久远的过去,犹如昨天。
一个个被胶片定格的历史瞬间,令人震撼,而最触动我内心的是一张密麻麻的人群簇拥一面巨幅国旗的照片,国旗上四个大字——“祖国万岁”,构成视觉冲击的焦点。
72年前的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当天,新加坡华侨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高举祖国的旗帜,走上街头,那时的新加坡还属于马来西亚。
新加坡华人之所以如此激情奔放,不只是因为他们与中国的血脉渊源,更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投身祖国抗战的一员。
南洋经受战火是1942年,但南洋华侨投身祖国抗战却始自1939年。从祖国抗战到太平洋战争,他们及他们的亲属为抗击日寇,保卫家国做出了直接和间接的巨大牺牲。
那些为祖国做出直接牺牲的,是中国抗战史上一个奇特的群体,他们默默无闻,却功勋卓著。
谈滇西抗战,人们知道远征军,知道飞虎队,知道滇缅公路,知道驼峰航线,而这个群体却少有人知晓。中国抗战独自支撑四年,他们当记首功。他们是中国抗战史上最不为人关注,却最为悲壮的一个群体——南侨机工。
现代战争要靠物资支撑,中国是农业国,战争物资依赖国际支援,在东部沿海沦陷后,中国只剩下缅甸到云南的滇缅公路这一条国际援华物资运输线,被称之为“抗战生命线”。
这是一条战争爆发前,国民政府就已经开始谋划的战略物资生命线。
1935年,追踪江西中共红军来到昆明的蒋介石,就同云南王龙云谈到,中日必有一战,战端一开,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将会沦陷,中国的战略物资生命线只能依靠西南。
滇缅公路就是这样由老幼妇孺用手工打造出来的
1937年8月,淞沪抗战爆发,龙云向蒋介石提交《建设滇缅公路和滇缅铁路的计划》,建议修筑从昆明出发,经云南西部到缅甸北部,最后直通印度洋的铁路和公路各一条。
1937年底,滇西20万当地老幼妇孺被征集修路(青壮前往前线),历时一年,一条纯手工打造的弹石路面公路建成,约3000人再没能回家。
今天滇西所存不多的滇缅公路弹石路面。作者拍摄于龙陵松山
滇缅公路建成,大量援华物资由缅甸仰光靠岸,改用汽车装运,当大辆的外援汽车聚集仰光时,却发现缺少司机。
1945年,美军拍摄的运输车队通过滇缅公路上的“老虎嘴”
改造为柏油公路的滇缅公路上,“老虎嘴”依然尚在。作者拍摄于滇西龙陵
招募司机,成为维持滇缅公路运输的必须。南洋华侨总会向祖国伸出救援之手。华侨领袖陈嘉庚以南洋华侨总会的名义发布“南侨总会第六号公告”,号召华侨中的年轻司机和技工回国参加抗战,与国家一同战斗。
陈嘉庚率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来到滇缅公路,看望南侨机工
通告马上得到响应,南洋青年放弃当时南洋优越的生活条件,踊跃报名。新加坡马六甲港,送别的人群,人山人海,母送子,妻送郎,气氛悲壮。
志愿回国援助抗战的华侨前后共有3192人,分9批回国。他们被称为“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简称“南侨机工”。
从昆明到腊戌接收物资的南侨机工,8天路程,居无定所,只能路边休息
就在那面青天白日满地红的旗帜下,南侨机工们行走在险峻的滇缅公路上,他们面临的不只是公路的险峻,还有日军的空袭轰炸。
公路狭窄,地势险峻,汽车翻下山沟是常事,崖险沟深,有的汽车至今也没找到。
一次事故,翻下山沟的华侨司机身受重伤,在被救起送往医院抢救过程中,人们惊讶发现,这个身材高大的司机竟然是女扮男装。
南侨机工是军事编制,图为女扮男装的李月美
这个叫做李月美的人成为新闻人物,人称“当代花木兰”。何香凝为她题字:巾帼英雄。伤愈后,李月美改做护士工作,直到抗战结束。
伤愈后改做护士工作的李月美
1939年至1942年三年间,通过滇缅公路,有50多万吨军需物资和1.5万多辆汽车被送到昆明,送往前线,还有无法统计的其他物资及用品。这些物资,约占抗战前四年中国军队获得的外援物资和装备的一半。这些物资让中国独自支撑抗战整整四年,而驾驶这些运输物资汽车的,就是南侨机工和他们的祖国同行。
1942年3月,日军对缅甸发动突然进攻,打败中、美、英联军,攻入云南境内,占领了怒江以西的地区,滇缅公路的运输彻底断绝,南侨机工被解散。
滇缅公路断绝的日子里,南侨机工们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清苦岁月,失业无着,南洋为日军所占,有家难回。
滇西沦陷后,生活无着,流浪在昆明街头的南侨机工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南洋华侨中,新加坡华人反应最为激烈,日占时期,他们不仅牵挂归国抗战的亲人,他们自己也饱受日军蹂躏,祖国的胜利,也是他们的胜利,祖国万岁是他们发自肺腑的心声。
青天白日,是中国人不屈的象征,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精神图腾。在这面旗帜下,南侨机工熬过了滇缅公路运输的艰难岁月,也熬过了滇西沦陷后生活无着的日子,青天白日是他们的精神支柱,他们虽然家在南洋,但自己却与祖国共命运,祖国的抗战也是南洋华侨的抗战。
南洋机工纪念章
南侨机工归国3192人,他们的命运结局恰好等分成三部分:有一千多人因战火、车祸和疾病以及落入日军之手为国捐躯;一千多人战后回到居住国,另有一千多人战后一直留在祖国。三类人群,三类命运。
最令人唏嘘的是李月美,1965年,生活在缅甸的李月美,应访问缅甸的周恩来邀请回国,住进广东英德华侨农场。1968年,被诬为特务的李月美,不堪揪斗之苦,用镰刀自杀。她熬过了滇缅公路艰难岁月,熬过了艰苦的抗战,终没能熬过文革。
南洋机工纪念浮雕
目前,海内外幸存的南侨机工不足百人。2014年,央视与云南联合制作纪录片《南侨机工——致敬被遗忘的卫国者》,访问了其中健在的18个人。
当年号召他们回国的南侨总会领袖陈嘉庚,生前一直为埋骨滇缅公路沿线的南侨机工深感不安,他嘱咐后人,每隔几年要去云南昆明,代他祭奠那一千多名长眠滇西的华侨青年。
昆明西山的南洋机工抗日纪念碑
1985年,纪念抗战胜利40周年的时候,云南省政府在昆明西山修建了一座“南侨机工抗日纪念碑”。
但是,真正震撼人心的纪念是那些被胶片记录的历史瞬间,它让我们知道南洋华侨心中曾经的祖国,以及曾经的,那些血肉相连的故事。
瑞丽畹町的南洋机工纪念馆
2017年8月
告 别 南 洋
词:田汉
曲:聂耳
再会吧 南洋
你海波绿 海云长 你我第二故乡
我们民族血汗
洒遍了这几百个荒凉岛上
再会吧 南洋
你椰子肥 豆蔻香
你受着自然丰富供养
但帝国主义剥削下
千百万被压迫者闹着饥荒
再会吧 南洋
你不见尸横着长白山
血流着黑龙江
这中华民族存亡
再会吧 南洋
再会吧 南洋
我们要去争取一线光明希望
瑞丽畹町的南洋机工纪念馆
侯杰读本:
原载微信公号“老侯说事儿”
本号获许可转载,部分图片选自网络
战争主题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关注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