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菁英丨乖乖麦的神!一间宿舍走出一群飞机总设计师

2017-07-29 新三届

老编的话:新三届学子,人中龙凤荟萃,皆为一时之选;南金东箭聚集,各领几分风骚。30多年过去了,他们中立德者有之,立言者有之,立功者更有之,可谓不拘少长、贤能辈出。本号特辟“菁英”栏目,刊登记录新三届精英的非虚构作品,欢迎赐稿,稿费从免。


本期人物

唐长红


        唐长红,西安蓝田人,1977年考入西北工业大学空气动力学专业,毕业后分配到603所(一飞院的前身),后攻读北航硕士研究生,1989年毕业。曾任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总设计师、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院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新型“飞豹”“歼轰7A”总设计师、大型运输机“运-20”总设计师;据悉2015年底已担任“轰20”总设计师。



        揭秘歼20运20歼15三位总师,出自西北工业大学77级的同一个宿舍5382。我们今天先讲述其中一位:唐长红。 


 

头发有些凌乱,白发显而易见,这个黢黑的陕西汉子看起来有几分像老农,“微信”中他给自己取的网名就叫“耕夫”。就是这个貌不惊人的58岁男人,主持设计了“运-20”、“新飞豹”等多型中国空军主力战机。他就是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总设计师唐长红。

 

一口关中口音的唐长红说话语速颇慢,往往沉吟半天再开腔,35年的航空工业实践,养成了他沉稳的气质。飞机多少会带有设计者的个人色彩,他设计的“新飞豹”等型飞机在部队赢得了“皮实”、“高可靠性”的评价。唐长红这个人也很皮实,他说:“经得起折磨,这是我们做装备的人必须做到的。”


装备PLA的 “歼轰7A”。


这个关中娃有很长一段青春留在了农村,白天修路、打土坯,晚上挑灯看书,朦朦胧胧地憧憬着“要干造原子弹的事”。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他考入西北工业大学,命运由此改变。回首过去,他说,那个年代锤炼了我克服困难的意志。

 

记者:现在的年轻人喜欢跳槽,对于您这样一辈子在一个单位干到老的,他们觉得不可思议。

 

唐长红:大城市、小城市,各有各的好,得看你感兴趣的工作在哪儿。比如我所在的阎良,城虽小,却航空工业密集。说心里话,30多年里,面对诱惑,我有很多次离开的冲动。比如下海潮时,“造飞机不如去养鸡”。可当真要选择时,我有很多舍不得:舍不得航空,舍不得所学;我甚至有一种恐惧,恐惧自己经过多少年的努力才达到的高度,是不是在新环境下还能达得到。我曾看到我同学发的一段微博,他说,他虽然没在航空业坚持下来,但看到留下来的我成了班里的代表,他为我骄傲。他说得对,贵在坚持。

 

记者:您当初为何选择西工大飞机系?

 

唐长红:那是阴差阳错,我是被调剂到这专业的。我当时更希望做画家或大夫。

 

那时候老师对我们期望非常高,巴不得你明天出去就能担当重任。我的导师是刘千刚教授,他当时都快60了,可每晚都两三点才睡。毕业后,他还继续给我很多教导。我到单位以后并没有做本专业,而是被分配到颤振专业组,他鼓励我,如果我在工作以外花3年学习,完全可以再学门专业。

 

记者:从不那么熟悉的领域起步,您会觉得吃力吗?

 

唐长红:有学必用是不可能的。先得服从,更重要的是适应环境、改造环境。

 

记者:去北京航空学院读研,符合您的人生规划吗?

 

唐长红:确切地说,那时是稀里糊涂的,谈不上规划,我走过来都是前辈拉扯过来的。

 

我当时并没觉得要做一件伟大的事,是枝枝节节把我逼到这条路上了。同理,我也没想着高学历有助于后来当官。但所领导后来告诉我,人是要承担责任的。我的理解是,只要你有能力,就该出那份力气。


 唐长红总师


记者:硕士毕业时您正好30岁。三十而立,您当时有什么体会?

 

唐长红:我很不情愿离开学校,因为我在北航最大的体会就是,要从事飞机设计,有很多我压根儿不懂的需要学,你不免会感到一种无知甚至无能。我相信很多设计师和我一样,等到要解决问题时,会觉得书到用时方恨少。

 

刘千刚老师期望我每年读一本专著,直到我有了小孩以后,他还会检查我是否读书。当选院士后,我受邀回母校,见到他的第一句话就是:“向老师汇报,我每年起码读一本专著,几十年来从没间断。”我常觉得,如果今天没懂点东西,就算白过了,所以哪怕睡前读一小时书,也算没落后。学无止境,不管是哪方面的学问,都会对工作有所教益。要把事做得更“美”,而不是更“对”——对是基本,美是一种更高要求。

 

记者:您40岁出头就被任命为“新飞豹”的总设计师,成为当时业内最年轻的总师。

 

唐长红:人生会有很多很难把握的机遇,但是没有很难把握的自己。那时,很多人对我寄予期望,这让我压力很大,我只想着,要不辱使命。

 

记者:和您这代人联系在一起的,往往是牺牲与奉献,您觉得当今年轻人能做到这些吗?

 

唐长红:我也是娇生惯养长大的,从小父母很偏爱我,但只要有责任感,就能做到。我的学生有很多80后,我觉得他们比我聪明得多,他们的开放思维让我都觉得羞愧。在我们团队,没有年轻、年老之分,只要能够解决问题,就能干重要角色。有经验不见得不犯错误,所以我敢于用年轻人。80后好强,不服输,给他们责任,他们一定能做成。

 

记者:现在学工科的大学生毕业后常常逃离科研,您怎么看待这种择业观?

 

唐长红:人们追求待遇,这无可非议。但我跟我学生说,人一生起码应该做“一件半”事:第一件事,把手头工作做好;还有半件,为长远发展做铺垫。追求待遇,不是罪过;纯粹追求待遇而荒废了自己长久能力的积累,这是一种遗憾。

 

记者:很多80后航天人选择航天事业的原因之一,就是近年来航天越发受到国人关注。您如何看待年轻人这种选择观?

 

唐长红:对一个人来说,首先是生存,然后是理想。论生存,一个月得赚3000,还是得赚5000?论理想,是造飞机厉害还是造火箭厉害?人各有志。但在生存和理想中间,还有很多虚荣。这无可非议,有可能虚荣也能促使你进步。


国产运20大型运输机试飞。

 

一直以来,航空工业都在疲惫应付着国家安全,中国航空工业更像是空军的航空工业。我们不是航空强国,但随着航空工业向国家战略性产业的转变,需要有更强的人才。做大家都关注的尖端领域,会更有满足感,但越是做这样的事,越得沉下心来、耐得住寂寞。

 

记者:您所在的西工大1978级5382宿舍,一个宿舍出了3个总师——歼20总师、运20总师、歼15副总师。再聚会时,同学间会说到当初的理想吗?

 

唐长红:在型号研制过程中,我经常请他们来帮忙。他们有时会提出很尖刻、甚至刻薄的意见,但毕竟我们都是为了国家。

 

我们班34个同学,每5年一聚,一直坚持到现在,相互之间很少谈论生活,大部分谈的还是技术发展。到这岁数了,生活琐事还是羞于谈起,从不攀比。当然,相互调侃也是有的,也有对现实的不满,但很少纠缠于此,更重要的是相互激励。


原载中国青年报,图片选自网络

版权事宜请与后台编辑联络




新三届菁英

今上点赞的海归战略科学家黄大年

国产航母副总师孙光甦: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少达:与肖晓琳道别

钟健夫:1980年代的政治激情与《南风窗》

周其仁:纪念杨小凯

雷颐:精神启蒙远未完成

北大教授海闻:从北大荒到北大到北加州

胡舒立和她的新闻专业 49 31764 49 15536 0 0 1639 0 0:00:19 0:00:09 0:00:10 3404主义实践

田小野:与王友琴面对面

帮着"摸石头"的人——回忆张少杰

送别新三届学友曹征海

蔡晓鹏:人大新三届校园往事钩沉

复旦数学77级:在新世界门前

追忆逝水年华:

北大经济系77级点滴回忆

北大中文系77级:

数风流人物,还看当年

蔡晓鹏:九号院·杜润生·中央一号文件

马小冈:走下莫干山

陈锡文:我与中国农村50年

古灵精怪的音乐奇才谭盾

李梅:我眼中的顾晓阳

孟勇,行走大地的灵魂歌者

郝荃汪建熙:财金侠侣

遇见纽约的秋天——

人大工经系78级校友李德顺先生专访

李秋零:机会来了就要抓住

房伟:留得生前死后名

行者?隐者?闲话少君!

方方小说《软埋》引发巨大争论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关注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征 稿

新三届公号向新三届朋友征集稿件

主题一:新三届人的高考之路

主题二:新三届人的大学时光

主题三:新三届人的文革经历

主题四:新三届人的上山下乡

主题五:新三届人的当兵岁月

主题六:新三届人的职业生涯

主题七:新三届中的菁英人物

主题八:反右运动60周年祭 

主题九:新三届人关注的话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