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杨: 一名小工的逆袭之路
1989年2月,邓小平会见访华的美国总统乔治·布什,担任中方翻译的是杨洁篪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60-70年代。有一位小工没事就看英语书自学英语,而其他的小工没事就抽烟打牌踢球,还嘲笑这个小工读英语有什么用,一个电表工人用得到英语么? 后来,厂里来了一些英文材料,全厂没一个人看得懂,就这个小工行。 但彼时,光大家觉得他厉害也没用,他还是做他的小工,地位并没有改变。 又过了一段时间,政府有个机关缺个翻译,听说这里有个年轻人行,就跑来把他借走了。
1950年出生在上海黄浦区北京西路、温州路一带的杨洁篪,1963年考入上海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与现任中国驻联合国大使王光亚有同寝室之谊。“文革”发生后,他在1968年进入上海浦江电表厂当了工人,成为“老三届”。 1972年尼克松访华,新中国又迎来一波建交潮。外交部这时突然发现,外交人才不够了。经过周总理批示,外交部开始召集原来外语学校的学生,重点培养翻译人才。1973年,与龙永图等人一道,杨洁篪被选送到英国名校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深造。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是英国唯一将教学与科研集中在社会、政治、经济科学领域的顶尖学校。著名校友包括美国前总统肯尼迪、金融家索罗斯、诺贝尔奖得主罗素、20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哈耶克、蒙代尔等,国内名人则有费孝通、徐志摩、金岳霖、萧乾、林徽因等。 20世纪70年代中国派往英国进修的外交干部分为两批,第一批包括杨洁篪、乐爱妹(杨洁篪夫人)、王光亚、陈姗姗(王光亚夫人,曾任驻爱沙尼亚大使)、沙祖康(联合国副秘书长)、周文重(现任驻美大使)等。第二批包括张业遂(外交部副部长)、陈乃清(张业遂夫人,朝鲜半岛事务特使)、张小康(驻新加坡大使)、唐国强(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办事处代表)。 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国际关系专业学习两年后,1975年6月,杨洁篪从伦敦回国,与王光亚等人一起进入外交部翻译室,开始了自己的外交生涯。
在杨洁篪多年的外交生涯中,他曾三度被派往海外工作,三次都被派往同一个地方: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杨洁篪先后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工作12年,并在2001年至2005年担任中国驻美大使。因此,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美国通。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沈丁立表示:“这样的人事布局,无疑是向美国释放了这样的信息:中国重视与大国的关系,而美国毋庸置疑地在中国的外交关系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美国外交界曾以“老虎杨”(Tiger Yang)称呼杨洁篪,而这个称呼居然是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叫出来的。1970年代中期,老布什担任美国驻北京联络处主任,与当时在外交部翻译室工作的杨洁篪相识。1977年,中国曾邀请老布什及其家人访问中国,同行的还有后来任美国驻华大使的李洁明等。访问团与邓小平会晤后,被批准前往西藏参观,这是1949年以来中国政府第一次允许美国人进入西藏。 刚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的杨洁篪全程担任翻译,表现得相当出色。李洁明后来回忆道,“我们大家都喜欢他”,老布什还称他为“老虎杨”(Tiger Yang)。其实,老虎二字大有来历,1950年出生的杨洁篪属虎,而他名中的“篪”字里面正藏了虎字的变体。上级三次都将他派往美国,也许,正是看中他和布什等人良好的私人关系。
2001年,中国走进了新时代,但国际压力也开始加大。为了接替老将李肇星,中央任命杨洁篪为驻美国大使。当时他只有51岁,是中国历任驻美大使里最年轻的。结果他刚到美国,4月1日,就发生了中美南海撞机事件。当时美国一架侦察机在中国专属经济区内侦查,中国派军机拦截,两机相撞,我飞行员王伟牺牲。然而事后美方态度蛮横,不肯道歉。这就让中国陷入两难。 中国绝对不能像晚清一样,毫无尊严,只能任人宰割,但从现实角度看,当时中国实力还不完善,没有底气说硬话,而且那时候,中国刚刚加入WTO,想要依靠世界市场发展经济,就不能和美国敌对,这就考验驻美大使的智慧了。面对困局,杨洁篪一天之内,在美国国务院、国会,还有驻美使馆来回奔波,跑了四次,向议员表达中方立场,化解对华敌意。 为了争取美国民众支持,他还接受CNN专访,用通俗的语言,向民众解释中方立场。他举了个生动的例子,说“有一个家庭,一所房子,一个前院,有一伙人总是在这家门前的街上开着车徘徊,不到你的前院,但就是日日夜夜、月月年年地在靠近前院的地方开来开去,家里有人出来查看,结果家人的车子被毁,人也失踪了。家人有权问到底发生了什么吧?至少你应该说声‘对不起’吧。可对方只是说,事情就是这么发生的。”一番讲话下来,效果相当好,当时的民调显示,杨洁篪讲话前,美国只有两成人支持政府对华道歉,讲话后提到了五成以上。 最后,美国国务卿致函“表示遗憾”,美国驻华大使也出来道了歉,这场危机最终化解。杨洁篪为事件来回奔走,也赢得了个人威望。有美国媒体评论说,“如果有谁能够妥善协调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这个人非杨洁篪莫属。” 回顾20年前的这段历史,也许就会更好地理解杨洁篪于3月18日(当地时间)的“发飙”: “二十年前、三十年前你们就没有这个地位讲这个话,因为中国人是不吃这一套的。如果你们要跟我们好好地打交道,那么我们就相互尊重打交道。合作对双方有利,特别是这是世界各国人民的要求。”
新任命出台的当天下午,外交部几位优秀青年干部与公众进行网络在线交流,外交部翻译室英文处副处长费胜潮说:“杨部长给人的感觉是严谨、细致,但是又不失幽默感。”外交部非洲司副处长周平说,杨部长为人特别谦和,处事得体。外交部领事司领事保护处二等秘书张洋则形容杨洁篪是一位“儒帅,大儒之帅”。 有报道称,杨洁篪酷爱读书,善钻研,热爱书法和乒乓球运动。 担任驻美大使时,他曾在自己的住处举办过古典音乐会。而且,还曾在职攻读著名历史学家、原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第一位英国史博士钱乘旦的博士学位。钱乘旦是中国比较现代化研究的权威学者,现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策划了引起巨大反响的纪录片《大国崛起》。
1998年,年仅48岁便成为当时外交部最年轻的副部长; 2001年2月,接替李肇星出任驻美大使,是中美建交以来最年轻的一位大使; 原编者申明:本文内容主要来源于网络(包括中国新闻网、东方网-东方早报等),相关内容的版权归创作者所有,仅供交流,不代表本号观点。 文章转载微信公众号四野子弟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凌云:1979年邓小平访美历险记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 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回忆 文革 经 历 上山 下 乡 当兵 岁 月 青工 光阴 高考 之 路 校园 回 望 浪漫 故 事 菁英 人 物 职业 生 涯 学术 履 迹 家国 春 秋 …… 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 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 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