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你买基金,是在救你“命”!
在竞争激烈的证券行业保持优势,
除了不懈努力,更要不断创新。
劝你买基金,是在救你“命”
券业行家,点评首发。
欢迎留言,如果认同,请好汉帮忙转发。
截
至上周五(10月26日),公募基金第三季报已全部披露。据说,面对毫无悬念的出炉业绩,乏善可陈的A股市场,基金经理普遍表达了谨慎乐观的态度。
然而,与业内人士的表态不同的是,投资者们,确切的说是散户们,为什么都有这样的错觉——
只要是自己买的基金,一买就跌。
你以为的好基金,却买在了高点
国庆节前,都在报道美股QDII基金业绩超过其他基金。而节后呢,我们从一个月的收益来看一些美股QDII基金:
广发纳斯达克:近1月涨幅-6.51%;
大成标普50:近1月涨幅-6.33%;
嘉实美国成长股票:近1月涨幅-7.58%;
工银全球配置:近1月涨幅-7.91%;
短短一个月,受美股震荡的影响,前期业绩好的QDII基金也跌了这么多。行家想问问,有多少人是这段时间上车的?
问题一:跟着热点买基金,能赚到钱吗?
市场热点是什么?媒体争相报道的就是热点,排名靠前的基金就是热点基金。很显然,我们在追热点、追热点基金、追热点基金经理的时,自己也亏的“一塌糊涂”。
就如前面说的QDII基金的例子,还有历年的冠军基金都是很好的教训。
有经验的人告诉你:人多的地方别去。
问题二:人少的地方,我可以去吗?
基金是长期的投资,每当跌一点,我就加一点仓。结果,亏得越来越多。这是基民们面临的另一个问题。
比如,这只军工指数基金——前海开源中证军工指数A,近1年涨幅-32.14%,近3年涨幅-44.51%。辛辛苦苦坚持了三年,但是发现净值亏了近一半,你会做如何感想。
都说A股的底快到了,可是定投的指数基金还是亏了很多。所以,基金里的“越跌越买”是成立的吗?很显然也不成立。
人多的地方,买到高点的基金;人少的地方,买到跌跌不休的基金。看来只有一句话是对的:公募基金赚钱,基民投资者不赚钱。
投资者的命,为什么这么苦?
机构与散户的擦肩而过
事实上,偏股基金发行规模通常会被用来视作一个反映投资者情绪的反向指标。
基金卖得火爆,表明权益市场一般到了高点。为什么?散户对市场的感知具有滞后性,什么时候散户才愿意买基金?看到全市场的基金,连涨好几个月,全是红的!杀进去!但是A股目前是牛短熊长的德行,等到散户后知后觉,基本上行情已经走得差不多了。
基金卖不动的时候,市场往往也跌到了低点。为啥没人买基金了?还不是因为之前买的被套了,没尝到甜头,谁还会继续加码,这很容易理解。
散户低点不敢买基金,高点疯狂涌入,岂不是完美错过,没赚到钱?
基金业协会官方表示,公募基金20年,偏股基金平均年化收益16.14%。但基民的感受是这样吗? 有没有哪个基民表示自己做了十年基金,年化收益10%以上的?可能极其罕见。
华夏大盘精选,04年成立的老基金,成立以来收益超过2000%,年化收益24%,于是华夏基金就联合各大媒体寻找真的持有了10年,获得了10倍以上回报的基民,后来没了信儿,大概是真的找不到这样的人啊!
即便是共同基金最发达的美国,也是一样的结局,基民的真正回报,赶不上基金收益的一半。现实情况就是这样,甚至可以说,国内大部分基民长期都是亏钱状态。
这是wind做的2018年基金半年报分析,看最右边的柱条,不禁心痛万分——上半年国内表现最好的资产是什么?债券!许多债券基金已经做出了年化15%以上的收益率!而只有1%的散户参与到了其中。
为什么这样?因为从16年底,到整个17年,国内债券市场都在经历漫长的熊市,客户表示债券基金怎么还会亏钱?那我再也不买了。
散户与机构总是擦肩而过,然后互撕。
一边是零售基金一次次延期、拼命买量保成立;一边频繁传出社保、养老金、产业资本、保险等机构资金纷纷增持的新闻。
于是,一场三观完全不合的跨界对话在销售场景中频频上演——
·现在机构在买入吗?
-是的,不用藏着掖着,大家都知道了。
·机构现在买入,能马上赚钱吗?
-不一定,短期亏也很正常,但是长期能赚钱。
·那为什么不再等等再买?
-第一,你预测不到;第二,机构确实是先买了,但是是先买了“点”,人家也不是全仓进去啊,还留着资金,等着后手加仓呢。
机构与散户,行为上的区别就在于:低点的时候,机构配了,散户没配。结果呢通常表现为,机构赚到该赚的钱,散户没赚到。
可悲的是,风险意识是与资产量成正比的。风险承受能力越高的富人和机构,越能配置更高比例的权益资产。贫富差距就这样进一步拉大。
散户真的不听劝吗?
为什么散户不自己买,而是听银行推荐买基金呢?
不是要把“散户”黑化成无知、不讲道理的人群。因为大部分基金都是基金公司提供、代销渠道推荐销售给基民的,所以基金公司和银行券商,是要背锅的。
说白了,客户经理销售基金,卖的就是一个信任。客户的信任,是用客户经理的专业性做背书的。为客户推荐基金的同时,向客户传递了有机会赚钱的信念,客户才愿意听你的,买入。
但是基金产品的“信任”,有一个难点: 由于基金的波动性,是有个概率因素在的。也就是说,客户经理凭借对当时市场的感知,对常识的判断,认为“有较大概率”能赚钱,才会给客户推基金。
但是A股市场的走向具有随机性,今年就比较不幸,“大概率”的“赚钱”没有发生,“小概率”的“亏钱”发生了。
回到标题,散户真的不听劝吗?
现在是真的不听劝了,因为做人要适可而止,这是一个“狼来了”的“失信”故事。
什么意思呢?假设我是一个非资产管理行业的散户,今年以来和基金经理的对话,应该是这样的。
(市场3300点时)
基金公司、客户经理:3300点,买基金能赚钱!
散户:买买买!
(市场3000点时)
基金公司、客户经理:3000点,买基金能赚钱!
散户:(已经亏了10%),再信你一次,买买买!
(市场2800点时)
基金公司、客户经理:2800点,买基金能……
散户:(已经亏了15%)
(市场跌破2500点时)
基金公司、客户经理:……
散户:#请文明用语#
故事讲完了,那么到底是谁的错?
市场错了吗?市场永远没有错,它有它的小脾气。
基金公司/银行/券商错了吗?
其实也没错, 因为我们确实是在根据所接受的专业训练和多年的历练,想为客户抓住大概率赚钱的机会。没有人能每次都准确判断市场走势。
你也没错,我也没错,那这口锅谁背呢?
公募基金私募化
基金实在是卖不动,只能靠基金渠道经理和银行客户经理们一单一单地去挨个拱。
不得不感叹,这不是在卖公募啊,这就是在一对一卖私募啊!
不要忘了公募基金的定位是低门槛、大众理财!反而出现了私募化的趋势!
同时,愿意配偏股基金的钱越来越少。一个东西越稀缺,就会越贵。因此,在市场极度低迷,销售端“狼来了”丧失客户信任度的情况下,还能获取到客户信任的客户经理,理应得到更高的溢价,买单制已经发展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销售一个东西,销售人员抽取一定比例提成,是再正常不过的行为了,但目前的买单比例已经远远超出基金公司的承受能力,没有办法,自己发的基金,含着泪也要保成立,兄弟们上,给我不计成本买单啊!
单只基金核算管理费收入与销售成本的话,现在大多数发新基金的公司(排除掉几家头部公司)其实已经亏成狗了。
那么基金公司潜心公益,低点布局,播种效应有吗?确实,这个点位发基金,长期持有赚钱概率很大,客户盈利体验和公司口碑,其实是双赢的选择!
可是,别忘了,一共就那么惨淡的几百户认购,赚了大钱又有多少客户感知到呢?
真的,基金公司也不容易啊。
老生常谈的两句话
行家觉得,基民需要注意两点:
1、波动不等于实际亏损。很多客户表示自己手里的基金“亏了”很多,但浮亏不等于实际亏损。在一个弱熊市下(市场指数半年下跌25%左右),基金净值回撤15%-20%,其实是很正常的。
2、投资权益资产不能过于短视。都说A股盛产韭菜,下图就侧面说明了,散户的被割,与其短线持有、频繁换手的特质分不开。
事实证明,无论是美股还是A股,对权益资产长期持有,能够降低波动,提高获得高额回报的确定性。
很多散户又问了,天天叨逼叨长期持有,我的基金都拿了三年多了还亏着一半呢,我能信你吗?
仔细想想,三年前是什么光景啊?哦,2015年,5000点进场的。
截至目前,10月29日,现在是2542点。5000点建仓,跌了一半,这样还能扭转乾坤的基金经理,TMD真的不是人啊。
所以,长期持有的前提是在低点位进场。
还是那句老生常谈的话。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基民,其实挺困难;能够成为一个持续赚钱的基民,那你就是大牛。
来源:炒基蛋、花花搅基
版权说明: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號
外
券业行家俱乐部
英 雄 帖
当下行情低迷,业态前景未期。
行家衷心希望,券商火花碰撞。
或汲取业务思路,或解决工作难题,
或结识高端人脉,或增加业务机会。
券业行家俱乐部,等你前来。
大咖精彩分享,现场照片实录
锁定券业行家,静待每日推送
后台可回复关键词查看
▼
茅台 | 新财富 | 借壳 | 破净 | 网金 | 后台
人才 | 活动 | 新闻 | 分享会 | 裁员 | 转型
李迅雷 | 高善文 | 王岩 | 黄华 | 宋公明 | 靠谱联盟
O2O | 研报 | 独角兽 | 定哥 | AI | 滴滴
文华 | 华融 | 华信 | 联储 | 国信 | 长江 | 紫竹院
私募 | 招行 | 平安 | 美林 | 嘉信 | 财富管理 | 智能投顾
资管新政 | 投教 | 投顾 | 风险承受
读书 | 增长黑客 | 影子银行 | 旧闻
券业人都关注的公众号
数十万同僚的交流平台
期待你的加入
↓↓↓
精彩回顾
谁是市场的真正主宰?一场搅动券业生态巨变的饭局!
券业行家
行情暴涨!行家盘点那些年的壳资源
券业行家
不要小看新三板!绝望之后的理性!
券业行家
联讯易主,细说券商国资之路
券业行家
刚刚开始,何谈拯救 | 行家再说券商网金部
券业行家
拳打“券业奥斯卡” 脚踢“券商网金部”,终结者再现?
券业行家
伟海精英 | 关于我们
券业行家
伟海
精英
金融精英的信息交流平台
关注
扫码关注了解券业行家
戳这里,与券业行家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