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2年5月10日 被检测为删除。
被用户删除
每个城市都需要有它的日记。 只有史家记录那些挥舞旌旗的王者是不够的。 城市里,那些属于个人的,渺小然而动人的瞬间, 要有温婉私人的笔调记下。 《纽约时间》很幸运地找到这样一位写日记的作者。 纵然疫情阴影笼罩,我们还期待更多的幸运, 期待更多的人加入到记忆这座城市的行动中来。
你也写日记吗?邀请你。
▥ 纽约疫情日记 3月13日 雨转晴 大风
“现在最安全的是中国,你们回来吧”
窦婉茹 I 文
一
前天出去买米,家里只剩一点儿了,老公突然打电话来,我说正在买米,他就急了。他说什么我也没听(清),哦的一声就挂了。该买啥买啥。买一堆。
跟直男讲不了道理,两个星球来的人,just do it. 不然就是惨烈的死磕,比病毒糟心多了。
今天老公也去药店买药。有些药已经买不到,我也懒得跟他说“我让你早点买”。还是让生活教育他吧,形势比人强。他肯定发现生活比他老婆厉害多了。
到底采购一些什么好呢?我列了个单子。但量上怎么操作呢?怕不够,也怕太多。太多了固然可以捐,因为采购得太多而捐,总觉得动机不纯,还是想避免。
但这就有点完美主义了。羞羞答答加上犹犹豫豫,悲剧就发生了。
比“准备不足”更悲惨的,是“总觉得自己做的不对”。
⇑有时候,“我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是你能说出最诚实的话。
二
CNN最近经常播一个节目,叫Fact vs Fiction,科普冠状病毒的知识。 美帝国主义企图通过知识和常识来维稳,这个阴谋早被我看穿了。
但是,美帝的美男计我就老看不穿。3月11号,纽约市长白思豪接受Trevor Noah采访时说:“Sometimes,’I know what I don’t know’ is the most honest statement you can make.”(有时候,’我知道我不知道’是个最诚实的态度。)白思豪这种针对病毒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and长得好看),一下子让我深受教育了。
CNN的科普节目我没时间老看。一个智商迷人的朋友,常发给我一些病毒知识的文章,我都认真读。今天,她发给我一个波士顿医疗届的会议纪要,大意有几点:
1、检测严重滞后,实际感染人数估计是确诊人数的50倍。 2、给冠状病毒定性为“严重程度类似于1918年的全球大流感”。(比尔-盖茨一早就说了,“百年一遇”。说对了。) 3、50%的人口需要获得免疫,才能阻断传染。(这意味着如果没有疫苗,至少要传染一半以上人口?) 4、长期看来,隔离病人作用不大,拉开社交距离,避免人群聚集最有效。
总结:基于扩散无法避免这个判断,美帝和其他西方国家一样,战略目标不是清零,而是努力拉平传染曲线,降低传染速度,避免大爆发,以及因此出现的医疗挤兑。
总结中的总结:这是一场持久战。
我本来以为我得出的结论是“信波士顿得永生”,可是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念头是:还是英国人厉害,英国不愧是现代公共卫生的发祥地啊。
目前看来,英国抗疫不正是走的波士顿会议刚刚讨论的套路吗?
⇑这张图想說的是:尽量拉平曲線。為此要做的是:减慢病例增加的速度、避免爆发式的增长、始终让需求在医疗资源能够负荷的上限之下。这样哪怕最终患病人数一样多,也能够显著降低死亡率、显著降低其他需要医疗资源者的受害,社会的整体体验也会舒适很多。
三 今天川普接着出大招儿,下午三点开大会,宣布全美进入紧急状态,“I am officially declaring a national emergency, two very big words, ” (我正式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国家”、“紧急状态”,两个大词儿。) 接着宣布拨款500亿美元战病毒。股票蹭蹭往上窜,狂涨近10%,快把昨天跌的都找补回来了。
病毒和股市,或者说因为病毒,所以股市,都是不要命的架势。
疯狂。乱世。
下午去了趟超市,发现我们village的超市货架比以前又空了不少,买酸奶已经轮不到挑我至爱的口味了。买。该将就的时候不能讲究。
这大半个月来,先是华人买很多东西,一个星期前是老人们买,现在所有人都出来买了。
大家都已经进入了状态。备战。
一战、二战都没在美国本土打过,这次他们可躲不了了。(所以砸股票?)他们不能躲,我们能(kidding)。几个在康州私立学校读书的朋友的孩子,已经回中国了。一个在哥大读书的同学的孩子,今天也坐上了回北京的飞机。两个在纽大读书的朋友的孩子,暂时还没回。
“现在最安全的是中国,你们回来吧。” 广州的好朋友好心眼儿地告诉我们。
谢谢。爱你们。我们回不去了。
“我们回不去了”,这是哪儿突然冒出来的对白呢?《甜蜜蜜》?
是小婷(杨恭如),对爱上了李翘(张曼玉)的黎小军(黎明)说:“我们走!我们回天津去!” 黎小军黯然道:“我们回不去了。”
太不正能量了。不华侨-friendly。
我们回得去。我们全家都回得去。
⇑没找到清晰的图。当怀旧吧,模糊就将就吧。
四
今天的纽约春风浩荡,早上还阴天下雨,中午的时候突然阳光灿烂,大风呼呼吹,让人感觉形势大好。
要是没有川普的讲话提醒我,光往大太阳下一站,满眼的草坪,哪会觉得有什么病毒?
川普讲话的时候,我正带孩子们在外面玩。他刚刚讲完,学区主管的邮件就到了,说下周一、二停学,原因不是在学区发现了病例,而是病毒传播这个事本身进展很快,形势严峻。
我一边晒太阳,一边仔细地看完了这封挺长的信,感慨的是,我们这个一直犹豫来犹豫去的学区主管——从近日接连不断的邮件措辞里我能感知到她对学校“开关”问题的矛盾彷徨——终于做出了让学校关门的重大决定,但竟然只是先关两天,以后的事,再说。
看来是事态发展太快,一日千里,所谓今日不知明日事。慎重。
五
从playground回家的路上,我告诉孩子们你们下周还有两天不用上学。没想到俩孩子都很不高兴,说很想去学校。
“我们班上有个同学不喜欢上课,” 老大说,“他说Coronavirus唯一的好处就是可以不上学。”
孩子们对不上学的反应也不一样。
从我家孩子的言行得知,学校已经进行了冠状病毒的教育,比如勤洗手、怎么打喷嚏,基本的科普都有,但一个宗教学博士朋友提醒我,家长还是必须跟孩子认真谈谈病毒以及疫情期间的生活问题,训练她们养成健康生活的方式,包括如何洗手、严格的分餐制、随身带免洗洗手液、把亲吻改成其他表达方式。她提醒我,不要等到真的社区传播了或者染病了再开始做,要让孩子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心理和行为的准备,要跟他们谈中国的疫情,美国的疫情,纽约的疫情,谈死亡率,谈什么是社区传播,什么是停工停课。
她还叮嘱,年纪小的孩子不要一次说太多,一点一点谈。总之要做好准备。
我诚惶诚恐地说:一定努力。心里嘀咕,这对我家俩熊孩子根本就是个目标而已,可操作性不高,就比如让一个小孩不去摸脸,“臣妾做不到啊”。 小孩子,是一群比意大利人还“不自由毋宁死”的人啊。
我太难了。
再难也得行动起来。我家最近实行了新政,开始学罗斯福“围炉夜话”。每晚八点,一家四口坐在壁炉(没有烧火)前一起看书,谈话。今晚的主题,是姐姐讲一本叫《Journey》(《旅程》)的书。姐姐的金句是:“这段特殊的时间,不如也当成一段路程”。全家鼓掌。不学无术的弟弟扭屁股起哄。今晚的团建以妈妈的吹牛收尾:“你们都看了今天川普的讲话没?敲黑板!他最后一句就是’This will pass, this will pass though.’ 他,川建国,肯定是偷看了妈妈昨天写的东西。”
度过大萧条,在我家全靠吹。
P.S. 答应写这个日记,只是有感而发。起因是昨天纽约发生的大事太多,一下受刺激了,结果发现揽了个苦差事。
“日记”这个形式,好像跟“疫情”特别搭。为什么?是因为日子难过?还是因为日子不再因为过于相似而幸福得乏味,所以更适合记录?疫情日记,第一个写的是英雄,第二个写的,就是世界上第二个吃西红柿的人。but,待这次百年一遇的瘟疫成为过往,各个国家、各个城市,各自的记录留存汇聚,让后人回顾,倒是历史和文学的一个文本现象了。
从中国的疫情里,除了良心受到震撼,我重新体会到了文字的尊严和力量——即便是受到压制。所以我开始努力,尝试记录,关于某一段特殊时间,关于纽约。
我对纽约的了解浅,只不过刚巧住在这里。我无意打造一个特殊时期的纽约。我不喜欢宏大的叙事和宏大的目标,只是有一颗自由的灵魂而已,这一点倒和纽约相同,也和世界上生活在不同城市的人相同。仅此而已,但已足够激励我记录一些属于个人的以及我们共同的东西,跟大家分享,共度一段时光。
还有,就是千万别叫我“纽约方方”,我知道这是开玩笑。我非常佩服武汉作家方方,我比不上。我最敬重有良心的人了。and,我家儿子的中文小名儿就叫“方方”,我儿子才是真的“纽约方方”。叫我“纽约方方”,这不科学,也不是我的本意。
c u
▥ 作者介绍 窦婉茹,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早期从事证券交易、投资银行工作,后历任《南方都市报》娱乐新闻部主任、新浪网娱乐新闻中心总监,多家媒体专栏作家,现居纽约长岛。
美国进入国家紧急状态意味着什么?川普称 “在未来几周我们都将不得不做出牺牲”
窦婉茹 I 纽约疫情日记:It'll pass,跟爱情一样(3月12日)
新冠疫情期间 在纽约打耳洞 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纽约抗疫计划:一份连尸体处理都想到了的行动清单
百老汇一名引座员确诊新冠 纽约爱戏人的至暗时刻已经到来
面对疫情如何自保?哈佛专家最新详解 何大一:新冠病毒起源于中国 美国不大可能失控
其他
窦婉茹 I 纽约疫情日记:"现在最安全的是中国,你们回来吧"(3月13日)
编者按
这个时候家里准备点儿东西,是神经正常的表现啊。
告读者
《纽约时间》为纽约华人资讯网所属公众号,致力于为华人读者提供认真、可信、诚实的中文信息。
纽约小助手
同时欢迎大家扫码添加【纽约小助手】,进入粉丝群参与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