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懂韩松老师的作品,可以从哪里开始? | 科幻问答 014
「科幻小说或影视作品里,都是如何进行“实时”星际通讯的? 用的什么技术?」
Q:请问如何姿势正确地扭转坚持认为科幻就是地摊文学的朋友的偏见?
哆啦测星者:首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如果你的朋友坚持认为科幻是地摊文学,那我也不是很建议你非要去改变他的观点。朋友应该求同存异。
如果你的朋友乐于听你讲一讲为什么科幻不是地摊文学的话——其实摆一摆事实就可以了。
科幻小说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哈瑞·马丁松《阿尼阿拉号》);
引导过英国皇家学会的建立(弗朗西斯·培根《新大西岛》);
很多文学家、社会学家都利用科幻的题材来表达过自己的深度思考:
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和老舍的《猫城记》都寄托了对旧中国民智未开的忧思和对未来的期盼;
乔治·奥威尔的《1984》和阿道斯·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都寄托了作者对政治的思考;
斯坦尼斯拉夫·莱姆、博尔赫斯、卡夫卡、爱伦·坡这些大名鼎鼎的作家也都在科幻小说中抒发过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看法。
即便是不谈这些高大上的东西,最重要的一点——
科幻小说好看啊!(重读)
近些年的科幻小说和其它类型的文学也越来越难以分开。科幻正在变成一种“元素”,融入了文学的方方面面,绝非某一种类型文学了。最近我读了吴楚老师的新作《幸福的尤刚》,这部小说把乡土文学和科幻结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Q:请问阅读科幻作品的时候,有必要做读书笔记吗?如果需要的话,对于读书笔记的记录方式有什么推荐吗?
宇镭:如果阅读科幻作品只是为了消遣,笔记可有可无,但如果是有意识地要提高自己的写作、鉴赏或评论能力,那么笔记还是很必要的。
根据不同的用途,笔记也有不同的写法。
如果目的是为了创作,那么笔记一方面要记录作品的创意细节,另一方面,要去分析作品的情节框架,人物的设计思路等技巧,可以去找一本写作书(市场上这类书的内容大同小异),提炼出自己最需要提高的是小说中的哪些要素,然后每阅读一本书,去分析这些要素。
如果是为了鉴赏、评论,笔记最好是以别人能看得到的形式来记录,豆瓣上许多书评影评的质量很高,内容很详细,其实就是这些读者给自己留下的笔记。当你有一个表达的对象时,你就会认真起来,考虑提炼出最能让人感到新意的想法,去搜集和查阅作品相关的背景资料。
Q:想要做一个在科幻中融入哲学观的作者,需要阅读除科幻以外还有什么类型的书?
哆啦测星者: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幻小说之中开始慢慢融入哲学的概念了。如果想要在科幻小说中融入哲学的观点,当然首先要对哲学有基本的了解。哲学入门的普及读物,我个人推荐梯利的《西方哲学史》。如果觉得这本书太枯燥的话,也可以从比较浅显通俗的《苏菲的世界》开始。我相信读过《西方哲学史》之后,你就可以找到自己更感兴趣的哲学家的著作去阅读了。
哲学在科幻中的体现也是近些年来科幻小说的一个热点。在未来局旗下的媒体上发表过数篇科幻小说的作家无形者,就对西方哲学了解颇深。他创作的很多作品之中,也都能体现出他的哲学知识的影响。我们曾经对无形者做过一期访谈,可以点此阅读:
此外,富有东方风味的哲学观点也是近期中国科幻的热点之一。关于东方哲学我的了解比较浅,只记得很多对相关信息了解比较多的朋友推荐过冯友兰的书,想必值得一读。也有一些科幻小说结合了东方哲学的一些观点,读起来富有独特的文化韵味。比如松泉的《星变》,我们也整理过关于东方幻想的书单,可供大家阅读:
Q: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的科幻创意别人还没写过?包括国内的以及国际上的?除了买很多书以外有什么渠道可以快速了解吗?
宇镭:首先,买很多书,阅读大量作品当然是最为基础的,但它绝对不是一个“快速”的手段,而是需要长期的阅读量的积累。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首先要对科幻常见的主题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比如时间旅行、反乌托邦、人工智能等,了解每个主题最重要的科幻经典是什么。对于科幻经典有许多人做过解读(当然自己能花点时间去读是最好的)也有许多人总结过每个主题的科幻书单,列出这个主题下有哪些经典的作品,大致讲了什么,未来局的平台经常做这类总结,可以长期关注我们公众号的非小说类文章。
在掌握了科幻每个主题的大致思路和创意框架后,接下来的就是创意细节上的不同了,比如,同样一个关于时间循环的故事,你设计了一些小的细节,时间循环是如何启动的,主人公要解决的最大麻烦是什么,你很担心别人已经把你要写的思路写过了,自己却不知道。但这些并非是很重要事,你的担心基于这样一个前提:科幻的创意是小说的核心,一旦一个创意被别人写过了,再怎么写也没有价值了。
但这个前提是不对的,创意在科幻创作中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或者说它的独创性价值没有你想象中这么强,不要说作者,一个普通科幻读者,脑子谁的生活中没有跳出来过几十个科幻创意呢?科幻作者真正的能力,是把这些创作和非常具体的内容、细节结合起来,变成成型的故事,如果很担心撞车,请尽量用你熟悉的见闻和体验作为材料来创作,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很独特的,无法抄袭,那些前篇一律的作品,之所以让人们感到没有新意,并不是因为它的创意撞车了,更多是因为,这些文字背后没有活生生的灵魂,那些你对于生活真正的观察和见解。
Q:外星人明明是奇幻,为什么非要说成是科幻?
哆啦测星者:这一点,首先就要看看你自己心目中是如何定义“奇幻”和“科幻”的了。而且事实上我认为这二者是很难泾渭分明地划出界线的。
有些作品我们看一眼就知道是奇幻(比如《魔戒》),有些一眼就看出是科幻(比如《银河帝国》),但是也有不少作品非常难以区分(比如《哈利·波特》的著名同人《哈利·波特与理性之道》和特德·姜的很多作品)。
关于科幻小说的定义有各种各样的不同说法,但是总会有许多作品非常难以界定。有人说《星球大战》之中毫无科学性的“原力”让这篇作品不能算作科幻;也有人说菲利普·迪克的《高堡奇人》只是或然世界小说,不能算作科幻;也有人说特德·姜的作品只是在构筑不同的世界观,不能算作科幻……单纯定义是没有意义的,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我不建议大家过于纠结“科幻定义”的问题,这样才能体会到各种各样的小说的不同精彩。
具体到外星人这个主题。不仅有硬科幻的经典代表作《三体》,也有幽默荒诞的科幻喜剧《银河系漫游指南》,还有着重情感和世界观的《你一生的故事》,也有处在科幻边缘处的《猫城记》等等。某一篇作品是科幻还是奇幻,只不过是一种定义问题,也许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看法。真的去欣赏这些作品才是最重要的。在不存在科幻公众号的小说之中,松泉的《穿云剑》、回形针的《连环套》、吴关的《黑瓶》、非淆的《木魅》等等,都从各个角度用到了外星人这个元素。
Q:韩松老师的科幻作品总是带有很深的现实隐喻,破碎的叙事风格更是令他自成一派。请问要懂韩松老师的作品,可以从哪里开始呢?
宇镭:韩松老师的作品非常多,我按照接受程度,可以给你一个推荐的顺序。
首先读韩松老师一些最著名的中短篇作品,这些作品一部分出成了实体选集,其它的也有许多人在网络上有搜集。这些选集包括《冷战与信使》《宇宙墓碑》《再生砖》等。
然后,可以读韩松老师两个比较早期的科幻长篇,《火星照耀美国》《红色海洋》这两个长篇比较情节比较连贯,相对来说易于接受。
然后是韩老师近些年的几个长篇,轨道三部曲《地铁》《高铁》《轨道》和医院三部曲《医院》《驱魔》《亡灵》。
此外,想要了解韩老师的作品,可以关注他的一些非虚构类作品,如他探讨科幻小说作用的《想象力宣言》,关于探讨中国人对于鬼话题关注的《鬼的现场调查》等,并且关注他平时的博文和评论。作为一名资深的记者,韩老师阅历丰富,思想深刻,小说只是他表达自己的众多途径之一,而非全部。
购买韩松老师的作品,可以点击这里:
你也有问题想问吗?
戳 阅读原文,向未来局特工提问,收获专业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