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化「救城」攻略:伦敦南岸
摄影:李忠 常瑶 李海涛 撰稿:李海涛 插图:李海涛
跌宕起伏的南岸
伦敦南岸是英国的文化休闲中心,
这里坐落着25座文化建筑,
每年接待游客3000万。
然而,
在19世纪之前这里却一直是不毛之地,
甚至是死刑犯的尸体掩埋处,
与北岸繁花似锦的金融城相形见绌。
工业时代的到来,
伦敦城市快速扩张,
南岸工厂林立,
为工人们配套的各类娱乐场所在此聚集,
前途一片光明。
随后二战来临,
南岸又被打回到了「初始状态」。
战后为了树立民众信心,
英国准备举办大型艺术节,
力证英国已从二战的创伤中开始复苏,
遭受二战重创的南岸成为承办地。
70年代末,
在政府的支持下各类文化场馆相继建成,
南岸艺术区逐渐成型。
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断发展,
已成为英国的文化地标,
欧洲最大的艺术中心。
国家:英国
区位:伦敦泰晤士河南岸
坐标:51°30'34.00"N, 0°6'45.32"E
长度:约3.8公里
所在城市人口:市区约878万(2016年)
特色:伦敦新文化休闲中心、商务中心
1文化新「功能」
1951年至今,
伦敦南岸在原有文化设施的基础上,
不断丰富其综合吸引力,
增加剧院、旅游景点、商业等综合功能,
丰富了整个区域的文化魅力。
碎片大厦、伦敦眼、BFI影院等建筑,
不仅是伦敦人的骄傲,
更是游客心目中的打卡地标。
「伦敦眼」于2000年建成开放,
第一年吸引游客约300万人次,
伦敦旅游市场经济效益因此增加了10%,
带动伦敦旅游就业约1万人。
伦敦眼成为与伦敦塔、
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比肩的:
「伦敦三大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
南岸因此大大提升了旅游影响力。
从「文化雕堡」到「文化会客厅」
绝大多数南岸文化建筑,
有着半个世纪以上的历史,
其体量巨大且封闭,
是门票经济的代表,
为市民所诟病。
△ 增加可「玩」的绿地空间
在对原有的文化建筑群升级改造中,
建筑立面强调开放通透。
通过增加非正式交流空间,
设置休闲娱乐功能,
这些文化建筑,
成功转型为市民的「文化会客厅」。
△ 建筑屋顶成为公共花园
△ 建筑与城市衔接的私有空间成为趣味公共空间
将文化进行到底
伦敦南岸不断挖掘旧港口、旧码头、
老仓库等工业遗产的价值,
很多工业建筑被改造成:
美术馆、购物中心、艺术综合体,
以承接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
为游客带来丰富的文化体验。
例如,
泰特当代美术馆就是由发电厂改造而成。
新理念实验场
区域公共空间里散落着的艺术作品,
均出自英国以及国际知名设计师之手,
这里是他们展示自己最新作品的大舞台,
也是大众接触新艺术理念的体验场。
2文化可休闲
改造过程中,
南岸非常注重文化休闲的带动力,
开辟的双层步行系统,
为相关业态发展预留出了空间。
△ 二层廊道的集装箱商业
△ 首层临街滑板公园
丰富的活动体验不仅吸引来大量游客,
还大大延长了他们的停留时间,
区域功能逐步从文化观赏转向文化消费。
△ 滨水儿童游乐沙滩
△ 滨水餐饮
节庆热度高
节庆活动无疑是拉动人气最有效的手法,
南岸不仅积极举办节庆活动,
还针对不同人群区别打造,
以吸引多元人群。
例如,
活动里有孩子喜爱的游乐嘉年华,
年轻聚会狂欢的南岸美食节,
深受中老年人推崇的流动书市,
还有人人喜爱的农夫市集。
3文化有红利
在区域的文化旅游形成品牌影响力后,
南岸开始着手建设「伦敦第三商务中心」。
该区域以碎片大厦和伦敦市政厅为核心,
打造现代建筑集群,
与对岸的伦敦金融城相呼应。
伦敦第三商务中心,
成功吸引了众多大牌跨国公司入驻,
如安永会计师事务所、
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日立咨询公司等。
可「玩」的商务区
商务区延续了南岸文化休闲的特色,
与伦敦塔桥紧密结合,
提供了23万平方米的河畔休闲空间。
沿岸分散着小广场、剧场、临时餐饮等功能,
商务区一天有3.5万名游客到访,
是南岸重要的公共活动中心、节庆举办地。
△ 伦敦塔桥
△ 下沉式广场
例如,
可容纳800人的下沉式广场,
用来举办临时艺术展、戏剧表演课程、
泰晤士狂欢节、南岸美食节、
南岸电影节等文化活动。
△ 喷泉广场
能「留」人的商务区
商务区建造之初,
非常重视职住平衡设计,
东侧的塔桥1号社区,
为商务人群提供便利的居住服务,
实现了区域职住一体。
△ 塔桥1号社区
商务区开放草坪,
成为居民与游客的共享活动空间,
借助游客之力,
制造出「熙熙攘攘」的商务环境,
打破了众多商务区,
在节假日、夜间成为「鬼城」的魔咒。
△ 开放的社区草坪
1/6图片工作室出品
推荐阅读
专题系列
打卡系列
华高名词系列
摄影小白ins秘笈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图片影像版权归1/6图片工作室所有,引用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