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夏时报:转变供给是基金会严冬里的出路? | 年会热议

陈岩鹏 CFF2008 2020-08-20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年度盛会作为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交流平台之一,致力于成为搭建高层次的行业对话、交流、合作的平台。11月22-23日,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19年度盛会以“坚守初心、共谋发展”为主题,在榕城福州圆满举行。来自600余家单位的近1500人出席本次年会。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合作方式,2020邀您共建共创行业生态。


▲本文经作者确认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在当下“流量+资源”似乎可以通吃的背景下,基金会行业如何才能不被“out”?11月22-23日举行的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19年会上,基金会行业应该发挥什么社会价值、如何突破发展瓶颈与时俱进、慈善“新生代”如何健康成长等成为热议话题。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作为社会重要力量的基金会,既有着资金、人才的现实问题,也面临着价值观和工作方法论的挑战。


*图为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执行秘书长窦瑞刚发言


正如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执行秘书长窦瑞刚所言,去有效整合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参与到创新社会治理当中去的一种领导力,这是当下基金会行业最紧缺的资源。基金会应当转变供给方式,与社会组织一起创造独特的价值,提供独特的公共服务产品和服务。


基金会在国家社会中的角色


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加剧了前行之路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在这个充满矛盾、竞争并加快重组的时期,中国以负责任大国的姿态,开始越来越多地承担起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的重任。作为社会重要力量的基金会,也在此过程中发挥着自身的角色和作用。


1981年新中国第一家基金会成立,一路走来,中国基金会坚守使命与价值,在扶贫、济困、救灾,促进教育、卫生事业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等领域探索与实践,对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创新,起到了积极作用。


对于基金会行业对社会的价值,在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李弘看来,基金会在社会治理和发展中承担着一个“催化剂”和“链接器”的角色。


*图为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李弘发言


他提出,未来5年中,公益行业关心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有多少家基金会能把自身更多的资金和资源用于支持行业发展,“如果基金会都不做行业支持,很难想象行业发展的资金与资源从哪里来”。


来自社区基金会的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王书文也深有体会,“基金会不仅有支持社会组织和草根组织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基金会对促进社会在平衡、融合中发展至关重要。”他说。


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孙春苗认为,基金会的价值在于资源整合和社会变革。在促进慈善资本的流动和配置同时,基金会是重要的社会调节器,它能够整合慈善家、社会改革家,职业经理人等专业人士以及志愿者,在此基础上,基金会发挥价值引领的作用,促进社会真正发生变革。


*图为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孙春苗发言


她表示,公益生态日渐繁荣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公益行业空间受到一定的挤压,价值观和方法论也受到挑战,“我们要反思自身,加强内功,我们需要集体思维的升级,才能达到引领社会变革的作用”。


除了政府的行政权利、市场的商品交换关系之外,窦瑞刚强调,基金会更多建构的是人和人的连接、信任的重建,人和人知识系统的重建,这是基金会在中国当下社会发挥的价值。


突破瓶颈创新政商协同发展


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基金会数量已经超过7500家,广东省、北京市、江苏省基金会数量排在前三,而且业内估算未来5年,基金会的数量有可能突破1万家。


听起来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数字,不过北京三一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劲强调:”基金会要实现品质发展,必须要突破哪些瓶颈,才能实现我们的价值,实现价值才会有品质。“这也是参与年会的基金会行业人士共同关注的问题。


*图为北京三一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劲发言


在孙春苗看来,阻碍基金会行业发展的瓶颈有两个。首先就是整体资源不足,慈善文化的氛围不太浓,很大一部分公众还没有形成捐赠的习惯。这需要加强社会倡导和慈善教育,也需要加强相关理论研究。


另外是资源配置的错位,目前在7500多家基金会中,真正称得上是资助型基金会的机构不到75家,比例不足1%,这将制约行业的整体发展。


“身边很多人问我是做什么的,做基金会,就要跟我买基金。”王书文通过自己的尴尬经历发现,曾经作为“舶来品”的基金会已经需要转换公益行业的语义体系,回归到常识,让更多行业以外的人能够理解基金会的价值,而不是抱着疑问甚至误解。

*图为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王书文发言


“同样是助学,是直接帮助100个贫困孩子有价值?还是去培训更多乡村老师有社会价值?”李弘认为目前基金会的独特价值仍呈现得不够。比如,目前个人直接做助学与成立基金会做助学,本质上并没有变化。“然而如果在行善的同时,能去评估资金使用的有效性,价值就不一样了。”


在他看来,社会对公益慈善的专业性缺乏共识是一大瓶颈,如果把运营公益项目简单地理解为举办公益活动,而非寻求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公益的专业性就难以得到体现,基金会的价值就更难得到体现。


”如果5年之后企业倒了,你们还活着吗?你们是要换名字吗?“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秘书长张媛提出了一个尖锐的现实问题。据基金会中心网数据,全国基金会投资活动参与率较低。2010年至2016年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基金会投资活跃度不超过35%。


对此,李劲表示:“把我们的资金池子做大,这可能是很多基金会同行还没有考虑的问题,还在想筹资,没有想去把家底做厚。”


人才是基金会行业发展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然而据ABC美好社会咨询社在京发布的《2018年度公益行业薪酬与人才实践调研报告》显示,2018年公益行业的平均年度离职率已经达到54.3%之高。更多“90后”进入这个行业,但较低的薪酬往往让他们遗憾告别。


张媛认为,为了慈善“新生代”的健康成长,行业的中坚力量应该有所担当,为新人开创更大的空间。这个空间既是物质性的空间,又是表达空间。


人才供给不足,是行业的切肤之痛。行业的领导力从何而来?窦瑞刚认为,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基金会或者整个公益行业最缺的领导力,是如何能够和政府良性互动,和企业良性互动,真正地能够扎根在社会的最基层,去有效整合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参与到创新社会治理当中去。


*图为“公益资本论”工作室创始人黎宇琳发言


“公益资本论”工作室创始人黎宇琳从媒体人角度分享了对基金会行业的思考。他认为,这些年基金会行业热衷于讨论宏大的社会议题,而忽略了基金会使命是推动社会进行创新。他同时表示,已经有不少的基金会开始以积极的心态重新回到细节开始创新,并从中寻找新机会。


同时,在这个大到国家之间、小到个人之间相互依存、彼此依赖的时代,更加要求基金会与基金会之间、基金会与其他社会组织和社会各界之间增进理解,通力合作。


*图为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秘书长吕全斌发言


截至目前,基金会论坛已举办11届年会,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秘书长吕全斌发布了基金会论坛未来战略。他介绍说,基金会论坛将把支持基金会核心能力发展、让基金会拥有更多发展资源、推动基金会行业生态要素齐全和良性互动、创造支持基金会发展的社会环境以及中国本土基金会的记录总结和知识生产作为优先议题,希望基金会行业联合起来,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创新。


· 推荐阅读 ·


精彩主论坛:

黎宇琳:面对复杂环境,基金会除了善心与激情还需要什么?

陈越光:以公益为志业

徐永光:四问中国公益,30年进退如之何?

陶传进:行业发展图谱——一个乐观的视角

德国墨卡托基金会执行董事施瓦茨致辞

民政部慈善社工司一级巡视员李波致辞

2019年度轮值主席机构代表叶周玲致辞

经济学家徐洪才主旨演讲


平行论坛:

中国青年报:慈善资产如何保值增值?

社会组织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大变局中,公益机构如何用组织文化滋养公益人?

我们如何谈论“行业基础设施”?

行业基础设施建设面临哪些关键机遇和挑战?

技术+公益,碰撞出了哪些火花?

规模化模式都有哪些?

让金融成为向善的力量!

收益率仅为1.20%!慈善组织投资难题如何破解?

蓝天的孩子,黑夜的孩子,我只想成为妈妈的孩子

影响力规模化探索的五大模式,你pick哪个?

标准化的产品才是规模化的核心?你可能错了!

环境公益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新发展


年会热议:

公益时报:基金会需要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

人在怎样的生态中才可能实践社会愿望?

华夏时报:收益率仅为1.20%!慈善组织投资难题如何破解?

中国青年报:慈善资产如何保值增值?


▲点击上图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了解基金会论坛合作方式,共建共创行业生态

责任编辑 | 徐芸茜     主编 | 陈岩鹏

本报记者 | 于    娜     排版 | 胡葵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