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飞:基金会秘书长是理想主义的实践家 | 鸿鹄伙伴访谈录
导读:
为记录和展现基金会秘书长成长过程中的经验、困惑、思考和感悟,探讨如何当好基金会秘书长,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CFF)鸿鹄计划项目组策划“鸿鹄伙伴访谈录”(点击此处阅读本系列>>>)。本期专访了宁夏吉庆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飞。
▲ 鸿鹄计划旨在陪伴秘书长走好前三年,成就基金会未来领导者。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了解/加入鸿鹄计划。
姓名:王飞
机构:宁夏吉庆公益基金会
跨界的喜与愁
CFF:您原本是学工科的,最初是因为什么开始做公益?这个职业身份的转变过程,对您来说有困难吗?
王飞:其实没什么困难。虽然是工科生,但从事公益还是有基础的。我之前的工作是在内蒙古一家电力发电企业做信息化管理,这和我最初的专业是相符的。
这份工作做到第五年时,我接到吉庆基金会发起人的邀请,到他的企业工会做兼职,主要管理职工福利,还有民办教育和困难学生的捐资助学。虽然当时并不是项目化、职业化地从事公益,但对我而言是跨行到公益领域的基础,那时开始跟公益慈善有了接触。
CFF:在基金会工作中,您觉得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
王飞:印象最深刻的事是关于团队内部的。基金会发起的第二年,发起人想把这件事交给年轻人做。基于理事会的信任,2017年底,我被任命为基金会的法定代表人。
当时基金会的秘书处有很大变动,工作处于相对停滞的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2018年7月我进入了基金会,组建了新的团队。但到2020年底,8人团队的秘书处离职4人,这件事让我有些失落,也让我感知到打造团队的不容易。2021年全年,团队只有四个人,我、秘书长和另外两个同事。团队的组建和解散,是我印象最深的事情。
CFF:在基金会工作以来,最让您感到满意自豪的事是什么?
王飞:2018年,我们团队对一所偏远地区的小学开展儿童阅读方面的支持。帮小学打造图书馆,培训教师等,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在我们的帮助下,全校师生非常重视阅读,成绩得到明显提高,在升学时这所学校的学生普遍受到欢迎。这是最让我满意和自豪的事,也决心在乡村阅读方向深耕去做些事情。
CFF:您在吉庆基金会工作的这些年,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和阻碍是什么?
王飞:自我挑战,是我作为“小白”理事长的成长困境。像CFF发起的鸿鹄计划是针对秘书长的,市面上的成长项目很少有针对专职理事长的。而我自身和团队的成长对我来说都是极大的困难和挑战。
这种阻碍是时间性的。这三年多,我们基金会摸着石头过河,用时间换取成长。面对很多要处理的事情,成长型团队员工的经验和能力都不是现成的,所以团队成长的挑战很大。
*宁夏吉庆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飞(供图/受访者本人)
CFF:您如何看待和处理吉庆基金会与发起方企业家之间的关系?
王飞:吉庆在这方面的经验挺多。我们是企业家发起,社会化运营的基金会。过去跟发起人有过理念发展方面的碰撞。
基金会要根据发起人的意愿,适时让发起人了解基金会的现状和发展。基金会和发起人始终是有关系的。要关注发起人的诉求、愿望、期待看到的成果,并予以回应。
理事长与秘书长
CFF:您认为基金会的理事长和秘书长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您会选择聘用怎样的人成为秘书长?
王飞:我们基金会比较特别,我是专职的理事长,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探索一位专职理事长发挥的作用及理事长和秘书长之间的关系。
第一,方向一致,各司其职。我的成长方向是理事长,和理事会有更多互动,负责外界资源动员和对接,需要更宏观和长远的看待基金会的方向和发展问题。秘书长更多是带领秘书处团队做落地执行。理事长和秘书长要各司其职,但方向一定要一致。
第二,保持沟通,紧密思想。理事长和秘书长之间要通过保持沟通让思想更紧密。如果彼此间有关于发展方向的不同想法,及时沟通解决,保证团队整体的一致性。
第三,相互信任,高度认同。理事长和秘书长彼此间要有高度认同,相互信任与理解,是一种不同于企业上下级的伙伴关系。
作为理事长,在聘请秘书长的时候,更希望选择能够胜任秘书长能力模型,和我性格、能力相互补充的秘书长。理事长关注的是宏观的长远计划,秘书长关注的是具体计划落地的逻辑和操作,二者需要高度配合。基金会有不同的发展阶段,要选择适合当下基金会发展阶段的秘书长。
CFF:近期,吉庆基金会的秘书长岗位发生了调整。是否方便谈一谈,在调整的背后,您作为理事长有哪些考虑?
王飞:之前的秘书长在大学毕业后一直留在我们基金会,之后成为了秘书长。
为什么我作为理事长加入鸿鹄计划?是因为当时我也在实际开展基金会的管理工作。而基于我们基金会的现实情况,我想更清晰的了解秘书长到底该怎么做,该具备什么能力,秘书长的成长的路径该是怎么样的。要成为理事长,首先要了解秘书长。
回归到问题,近期秘书长调整背后,我的考虑是吉庆下一步想在整个宁夏的公益慈善生态里承担枢纽和支持的角色,基于此,就需要选择更符合新发展阶段的秘书长。调整本身是很主观的事情,调整背后是我对基金会的担忧。我会用缓和的步调尽量减少调整带来的后遗症。
CFF:对新秘书长,您作为理事长有什么希望?期待他能够给基金会带来哪些变化?
王飞:秘书长是极富挑战的职位,但是通过应对和化解这些挑战和挫折,能够获得很强的成就感。成熟的秘书长是个多面手或全面手。现代社会,工作者所处的组织很可能比工作者的职业生涯短。所以,在千变万化的社会中,应对挑战,发展能力,是为自己累积资本。
同时,秘书长是一位理想主义的实践家。当大家提起慈善公益,通常会想到理想、抱负。秘书长的职责是带领秘书处团队把美好理想落地。这个落地的过程非常具有挑战性,但收获颇多。因此,对于秘书长的希望:
一,要明确基金会的责任和发起人意愿。作为公益人,对这片土地和行业要有热爱,这是技术能力的体现。很庆幸我们现在具有这些特点,并通过这些思考,达成共识,实现功能转化。
二,发挥自己的专长和积累。现任秘书长本身在公益行业已经深耕了十几年,对公益有他独特的思考,以及热爱和情怀,我们能够提供这个平台让他去施展,这是非常高兴的。
三,自身团队变化。要让团队快速成长,要有组织化团队的努力,以及让团队实现更好效能的能力。只有团队成长起来,才有可能和其他社会组织更好的合作、连接。团队的精气神都饱满了,大家才能有做事情的动力。
公益生态需要“搅局者”
CFF:能否谈谈您对西北公益的整体感受?
王飞:我对西北公益目前的感受是“没有中心”。西北公益有点难被概括或者用关键词表达。
从外部视角看,前些年,国际公益机构会在西北做公益,这是因为西北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土地贫瘠,资源匮乏,人才稀缺,是一块有待开发的公益的“沃土”。
从内部视角看,西北地区的区域发展滞后。西北5省都有各自的特点,之前我收集了西北的一些相关数据,比如宁夏,就我拿到的数据来看,宁夏有各类社会组织3000家左右,但基金会只有60家,其中企业及个人发起的基金会也就20家左右。其他各省份社会组织的总数,官方渠道查到的数据,甘肃的基金会有89家,陕西有188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共40家,青海34家。因此,从基金会的数量来看,整个西北公益的发展规模较全国9000家而言,数量非常少。
CFF:展开讲一讲您对宁夏公益的观察和感受。从您的日常工作中来看,少数民族对于本地公益有没有带来什么不同之处?
王飞:宁夏的公益我概括有两点。
一,没有知名度。前些年宁夏推出“黄河善谷”聚焦公益慈善,近几年除了宁夏燕宝慈善基金会和相关项目外,少有能让人熟知的知名的公益品牌。
造成这样现象的原因,一是社会组织对公益项目的深耕不足;二是行业基础建设组织相对较少。
二,缺乏与外地公益组织的联动。宁夏公益现在是以本地的公益组织为主,这两年可能全国都是这样的情况。尤其近一两年全国社工站兴起,宁夏的社工站也在大力推行与落地,很大程度上是把过去一些做公益慈善的人和机构聚集到社工领域。
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社会组织政府购买服务的资金来源比较单一。社工站的推行,政府购买服务资金量的增加,确实导致社会组织又一次蓬勃发展,但从组织可持续角度,资金来源太过单一。二是组织自身使命和愿景的不明确。近期我们了解了一些公益组织,发现它们的愿景使命并没有特别清晰,并且也不了解更广泛的公益慈善议题,这会导致大家做的项目和事情比较同质化,当然一些初创组织先从模仿开始也是可以的。三是组织发展的行动路径不清晰。这和使命愿景不清晰是连锁反应,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关注的社会问题和执行的公益项目的专业化能力就会比较弱,导致整个地区的公益发展都会有困境。
较全国而言,我们这里回族比较多。回族本身就有慈善传统,怎么跟地区性的公益慈善文化结合,打造整个区域的公益慈善的文化和发展,是很好的抓手和方向。当地原有的慈善行为也是值得去研究的。
*王飞在广州公益慈善书院2021年会分享(供图/受访者本人)
CFF:您提出过,想要构建西北区域公益生态建设,目前进展如何?有什么新的想法?
王飞:生态构建是个很大的议题,也是件很难的工作。我带着一定理想色彩提出这个想法,无论是我个人还是团队都愿意参与生态建设。我认为,公益生态既需要“入局者”也需要“搅局者”,行业生态需要“折腾”。这里的“搅局”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负面含义的搅乱,而是期待更多公益人怀揣公益精神,从行业发展的视角思考、观察与参与建设,宁夏缺少这种行业基础的建设者。“西北区域公益生态建设”是我的鸿鹄作业,这个想法的提出,是看到鸿鹄计划的200多位秘书长中,出于各种原因西北区域只有十几位。所以,需要动员更多基金会去参与鸿鹄计划这样的行业生态建设项目。
今年,我个人在学习完鸿鹄计划后,到广州公益慈善书院MPS班学习。目前吉庆筹备与书院在宁夏本地开展公益慈善教育与培训项目。书院计划在全国进行公益慈善教育布局,期待吉庆能作为参与方出现,正如之前提到的基金会天然具备行业使命,吉庆应该出一份力。
我期待西北地区的同行一起行动起来,每个省份都出现“搅局者”。“搅局者”联合起来,针对西北交流探讨,最后形成西北力量。
CFF:吉庆基金会能够为宁夏当地的公益生态做些什么?有什么具体的打算?
王飞:把好的知识拿出来共学。我们基金会是草根基金会,但作为草根基金会我们没有像其他地区的社会组织一样扎根社区、扎根基层,扎根服务对象身边。但我们基金会应该扎根在哪里?基金会不像服务机构可以全身心扎根一线,基金会人力、精力有限,要想扎根,一定要与所在地的社会组织有连接。当一家基金会学习到新知识,只自己用是非常浪费的,应该在地区范围内传播,大家共同学习、探讨、合作。
具体的计划方面,刚提到的准备和广州公益慈善书院一起合作做本地公益慈善能力建设。另外,今年我们以枢纽型组织的形式申请了方德瑞信的筹款Leader营。
总体来说会有一系列动作,目前在就行动的密集性、整体的策略做规划。我也希望外部能够给予我们一些指导和帮助,让西北公益跟上国内大环境的脚步,如果有大的规划,也可以吸纳外部的建设者,一起做事情。这样一来可以少走弯路,把路走得更稳,并且降低探索和试错成本。
这样的情况下,宁夏本地就要有更强的主动性,当然也需要外部给予我们更多的机会。
CFF:习总书记指出要形成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基于宁夏的实际情况,对于社会救助格局的形成您有什么想法?您认为基金会在其中可以发挥什么作用?
王飞:国家政策形成的背后是个体想象不到的困难过程。国家政策的出台是各方面综合考虑后的宏观选择,因此基金会要跟随国家的方向行动。
政府做主要工作,社会力量携手其他力量做补充,这就很好了。吉庆基金会针对困境儿童以及困难家庭开展过救助项目中,项目对象是有一些政策顾及不到的和达不到政策要求的边界群体存在,本身很需要得到救助。针对这些群体,做好政策和实际情况的调研,看我们所需要补充的是哪块,做好企业个人动员,联合在地社会组织一起做。
*王飞在“‘童心同力 与爱同行’爱心心愿包捐赠仪式”上(供图/受访者本人)
走向“好基金会”
CFF:您如何理解基金会的独特价值?在您心中,什么是一家好的基金会?
王飞:刚步入行业的学习,《中国基金会发展指导手册》开篇提到,基金会应该担任的角色,其中一个是“社会发动机”,把基金会放到一个社会架构中去定位,我想是独特的价值。
每家基金会都有发起背景。一家好的基金会,最基本的是用专业的能力回应发起初衷,有能力的话承担基金会的“天然使命”,为行业生态发展去考虑,公益慈善资金的成效管理,公益慈善领域的创新等等。
基金会需要思考,作为一家基金会,而非社会服务机构或社团,“我们能贡献什么?”
CFF: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小型基金会来说,您认为最需要的什么?
王飞:宁夏吉庆就属于非常小型的基金会。我们企业家发起,社会化运营的基金会。首先,就社会化运营而言,在管理层方面会有缺乏,在战略规划方面也有缺失,而且缺乏专业的指导。其次,要对公益慈善发展有责任感。责任感体现在对基金会的认识,就拿现在好多基金会来讲他们并不知道基金会的定位是什么、该怎么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认为中小基金会缺乏对于自身定位以及责任义务的认识。基金会在社会组织群体中为什么是单独类型?以我的观察,很多人对此没有思考过。
CFF:您提到需要能力建设的支持,不管是鸿鹄计划,还是其他能力支持项目,您看来,需要的最核心的三项支持是什么?
王飞:支持能力有三。一是来自专业视角的,公益慈善基础建设服务能力强的建设方,比如当地的枢纽组织,对公益慈善基础能力的赋能,这是很需要的。二是组织和专业化能力发展带动的建设方,能够给到资金或项目,支持我们开展,给到本地一些机会。三是要有走出去的机会,当然具体要从实际出发。
CFF:鸿鹄计划中,您对哪一节课印象最深刻?
王飞:我印象最深刻是第一课,从中了解到了秘书长成长和基金会成长路径的全貌,在内容上,数据和指标都很有启发性。通过这堂课,我的收获是能够从秘书长视角,观察、思考秘书长该怎么做,理事会如何与秘书长相互配合。
CFF:请用3个关键词形容鸿鹄计划。
王飞:第一是粘性。我理解鸿鹄计划设立的初衷是做秘书长的学习社团,所以我觉得鸿鹄计划是有一定粘性的。
第二是互学。鸿鹄学员们遇到困惑发在群里时,会得到很多回复。有一个表情包是:在这个群里只看看不说话都能学到很多东西,我认为是这样的。这是大家的互学社群,提供的信息都非常有用。
第三是大本营。当有基金会方面的问题时,第一时间就会想到背后鸿鹄的社群和力量,这就是我们的大本营。
关于宁夏吉庆公益基金会
宁夏吉庆公益基金会是由企业家个人发起并社会化运营的非公募基金会,成立于2016年7月28日。2018年9月21日,基金会荣获《慈善组织登记证书》。基金会致力于开展扶老、救孤、恤病、助残、优抚项目;参与救助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传播慈善公益理念,传递慈善公益技能,支持慈善公益行动。
END
策划 | 鸿鹄计划项目组
采访 | 张培铃、问津
整理 | 张培铃
说明:本文经嘉宾确认发布,仅代表嘉宾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有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来源。
-“鸿鹄伙伴访谈录”专题热文 -
邢晓强:在高校基金会工作是一门焊接技术>>>
鸿鹄计划是为基金会新任和后备秘书长量身打造的成长体系,旨在陪伴新任和后备秘书长发展成为具有战略眼光和格局的卓越基金会领导者。鸿鹄计划聚焦秘书长任内关键前三年的核心痛点和需求,通过线上线下课程、教练陪伴辅导、社群共建共学、在线资源中心等一系列设计,助力秘书长建立思维框架、提升专业技能、开阔行业视野。
点击“在看”,你最“好看”
欢迎将基金会论坛公众号CFF2008设为“星标”,点亮在看,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我们的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