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迷思:人类当真只利用了10%的大脑?| “百分之十”传说的起源与误传

Gabrielle Torre 酷炫脑 2019-04-10

作者 | Gabrielle Torre

翻译 | 刘晓彤

审校 | 酷炫脑

编辑 | Mandy


图源网络


此时此刻,你大脑的利用率有多高?

 

科幻小说给出的答案是“10%”。并且,如果你看过足够多的三流科幻小说,你可能会以为,百分之百地开发你的大脑才能解锁你的全部智力和认知能力。比如,爱因斯坦就知道如何充分利用他的大脑,对吧?

 

错!上面这种谬论是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于它有一个专门的维基百科页面。

 

然而,谣言总是很难彻底消亡。一项调查显示,65% 的人仍然认为自己只运用了百分之十的大脑。这是为什么?  

 

我在科幻连续剧——《黑镜(black mirror)》里也看到了“百分之十”传说的踪影。由英国的讽刺主义作家查理·布鲁克(Charlie Brooker)创作的《黑镜》通过一系列以“神经技术”为中心情节的独立剧集,讲述了一串由技术进步引发的恐怖故事。比如,某一集《黑镜》就探讨了如果我们用“读心”技术,甚至是植入物,来记录和读取每个人的记忆,我们身处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黑镜》第四季《暗黑博物馆(Black Museum)》一集刻画了一位失败透顶的医生,他会发明和售卖一些让人对疼痛和意识移植上瘾的神经科技。到目前为止, 这个故事中的科技幻想都十分合理,直到这位医生引用了大脑的百分之十传说来解释他发明的神经技术背后的原理:“即使我们某天的状态再好,也只使用了 40% 的大脑容量。”也就是说,该剧宣称:我们的大脑还剩有 60% 的余量。


《黑镜(black mirror)》| 图源网络


这样一个错误概念同样来自这部此前因巧妙且正确运用了某些大脑知识,从而引发人们对科学与技术交互思考的影视作品。对于这部本可以被称之为“具有科学性”的作品来说,其中对“百分之十传说”的引用是如此偷懒、突兀和糟糕,这让我不禁好奇:大脑的百分之十传说到底哪里吸引人了?它又是如何混入各种科幻小说的?


是谁创造了这个传说



《科学美国人》的撰稿人Barry Beyerstein 博士,深入调查了“百分之十”传说的起源。他报告道,人们尚不清楚具体是谁开启了这个传说,但有些人认为它的源头可能是记者 Lowell Thomas 。1973年,他在为《如何赢得朋友和增强影响力》(作者:戴尔·卡內基Dale Carnegie)写序时,错误地引用了 19 世纪的哲学家 William James 的观点——大部分人只开发了其“潜在心智能力”的 10%,并由此引发了热潮。


PET(上)、fMRI(下)| University of Iowa、Dartmouth College


另一个更为宽泛的解释与脑成像(比如PET和fMRI)研究中用来观测大脑活动的,标着明亮的彩色热点的阈值图像有关。这些对于科学研究来说至关重要的图像同时也是大脑谣言的祸根。功能性脑扫描影像的出现是振奋人心的,因为它将人类大脑的活动可视化了。脑扫描影像中的亮点突出显示了那些代谢更为活跃的脑区,但人们往往会简单粗暴地给这些影像冠以“你的大脑在执行这项任务时被点亮了!”这类标题。


像这样耸人听闻的说辞模糊地宣传了大脑的能量消耗,可能助长了错误概念的形成与流传,即在一段时间内只有一小部分大脑是活跃的。然而,大脑扫描结果和唬人的标题没有说明的是,某个区域标着亮点,其实表示的是它比其他区域更活跃,并且只是在特定的任务中更活跃。


因此,“我们仅使用了大脑的 10% ”的想法可能源于“特定的脑区在执行特定的任务时更为活跃”的科学发现。

 

“10%”传说常见于哪些地方



Beyerstein 博士还注意到,“大脑只被开发了 10%” 的传说在流行文化中的身影最早出现于 80 年代。比如,在 80 年代的代表作——电影《领航员(Flight of the Navigator)》中,男主角之所以能够记住关于银河系的新信息,是因为科学家解锁了他 90% 的大脑。


接着,在 21 世纪的前 10 年间,这个传说又重新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这似乎是因为,在这一时期,科幻电影的主题从外太空转向了人体。


首先,2006 年的热门美剧《超异能英雄(Heroes)》就借用了“解封大脑潜能”的说法来解释主角们所拥有的“超能力”。


随后,在 2011 年的电影《永无止境(Limitless)》(这部电影还有其同名电视剧)中,由主演布莱德利·库珀(Bradley Cooper )饰演的一名作家在服用了一种类似于阿得拉(译者注:聪明药,Adderall)的药物之后,其智力和体力飙增。据这部电影解释,这种药物能够把大脑的利用率提高到 20% 以上。


最后,吕克·贝松(Luc Besson)的电影《超体(Lucy)》(2014)也有类似的情节:一名由斯嘉丽·约翰逊(Scarlett Johansson)饰演的女子被药物唤醒了 90% 的大脑皮层,而后,她就获得了灵力。


《领航员》(左上)、《超异能英雄》(右上)、《永无止境》(左下)、《超体》(右下)| 图源网络


对于这个说法,一些更为形象化的解释则见于《宋飞传(Seinfeld)(1996)、《辛普森一家(The Simpsons)(1998)等喜剧中。此外,《盗梦空间(inception)(2010)等电影的故事情节也包含 “解锁大脑潜能”这个概念。总而言之,那些完全开发出大脑潜能的的虚构角色层出不穷。


《宋飞传》(左)、《盗梦空间》(右上)、《辛普森一家》(左下)| 图源网络


然而,这些作品的情节全都大同小异。几乎每个故事里都有这样一个角色:他/她通过更加充分地使用大脑而提高了自己的认知能力(甚至达到了“超人”的水平)。不过, 事实上,这种提高是要付出代价的。


100%使用大脑会发生什么呢?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因为用具体的百分数来衡量大脑使用情况这一想法实在是和生物科学不沾边。不过,下面还是给出了一些基于生物学的解释。


解释 A :癫痫发作指的就是过度且同步的神经活动。如果我们想要 100% 地使用大脑,也就是将大脑中 1000 亿个神经元全都激发至最大放电能力,那么这可能会对身体造成致命的影响。在整个大脑皮层上同步激发出兴奋活动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癫痫大发作。而这是一种最严重的癫痫发作类型,它会导致意识丧失和严重的肌肉收缩——而不是解锁出超能力。


癫痫发作 | The Orchard


“但如果我们的大脑其实一直都很活跃呢?”


那我们就得换一种方法,从神经影像学的角度来解释大脑的活动了。


解释 B : 最新的成像方法表明,许多脑区在活动基线水平或处于静息状态时反而更活跃。这些在休息时段比工作时段更为活跃且更为协同的大脑区域被称为是默认模式网络(DMN)。组成默认模式网络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腹正中前额皮质和扣带回后部,研究认为这些区域在休息时或在“非工作状态”(例如冥想或遐想)表现出了更高的活动水平。虽然支持默认模式网络存在的证据并不能说明大脑是 100% 活跃的,但它确实表明大脑中的一大部分并非真的像“ 10% 传说”所认为的那样处于休眠状态。


默认模式网络 | Wikipedia


另外,研究表明,非典型默认模式网络活动可能与一些临床疾病相关,例如 ADHD(注意力不集中症)和抑郁症。此外,还有假说称,默认模式网络中的活动与更高级别的认知功能相关,譬如在《永无止境》和《黑镜》中描述的那些能力。或许我们的大脑已经是最优化的结果了。


人们为什么会延续这个传说


 

比喻可以帮助人们理解比较晦涩的观念。但是有时候,比喻也会阻碍人们发现某个说法或观点背后的真相。而且愚蠢的比喻在科学界并不少见。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仅仅使用了大脑 10% ”这一谬论源自于“ CPU 是计算机的大脑,反过来,我们的大脑也是人体的 CPU ”这么一个比喻。


图 | 网络


这样的比喻让我们进一步想当然地认为,我们在计算机屏幕上看到的那些衡量内存空间的图表也适用于解释人脑。设备上还有未使用空间(剩余 90% 存储空间),无疑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因此,倘若把这些设备换成我们的大脑,也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我们还有剩余容量”的观念会如此令人愉悦了。“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大脑内还有更大的空间,更多的存储容量,来投入到我们面临的认知任务中。


这又引出了延续这一“大脑传说”的另一个原因:从古至今,人类总是抱有许多美好的妄想。


我们倾向于认为我们可以比现在更好。我们都乐于相信“我拥有某种未开发的力量”。人类潜能开发在当今社会是一个比科幻小说更有利可图的行业,并且,“实现人类潜能”甚至还曾是某个文化运动的目标。现如今,“健脑药”在电视和杂志上被广为宣传。


正如神经科学家大卫·伊格曼所说,“大脑的 10% 传说”是神经科学领域内的“彼得·帕克(Peter Parker)变成了蜘蛛侠的故事”。对“我们的大脑远未被充分开发”这一谬误的讹传也许只是在迎合我们内心的痴心妄想罢了,但值得警惕的是,这种妄想会阻挠我们深入了解神经生物学的步伐。


蜘蛛侠 | 图源网络


这一“大脑传说”的前景如何



有趣的是,不同于以往的赞许,上文讨论过的那集《黑镜》收到的大多是负面评论。这些评论意味着观众们已经对这个问题(即,大脑使用率超过10%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感到厌倦。由于“ 10% 传说”的泛滥,观众们不用费脑就能猜到:所有解锁了 100% 大脑潜能的角色都将以悲惨的结局收场。


“ 10% 传说”可能很难再对观众有所启迪了,因为我们逐渐认识到,从生物科学的角度上,这个问题本身是多么缺乏合理性。


 

原文链接:

https://knowingneurons.com/2018/02/13/10-neuromyth/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 人生建议:别再寻找激情了

○ 好朋友可能是最好的大脑保健药

○ 强迫症,脑中不受控的想法

 大脑丢弃的线粒体DNA与焦虑、抑郁

○ 你那么聪明为什么还不快乐

○ 精神病患者的世界是怎样的

○ 你易焦虑吗?也许是你的智商太高了

○ 长着真诚脸的人真的更值得信赖吗

○ 五种让自己不再和别人比较的方法

○ 专家们的大脑有什么不同

 你的肠道也会导致焦虑和抑郁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